口译问题及策略_第1页
口译问题及策略_第2页
口译问题及策略_第3页
口译问题及策略_第4页
口译问题及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译问题及策略研究吴羡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口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它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机械转换,而是涉及到人复杂的思维转换过程,需要口译员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和其它各种能力。本文指出对口译员的要求,对口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可行的解决策略,为以后的口译实践进行指导。关键词:口译;信息处理;策略 On Interpretat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窗体顶端Abstract: Interpreting is a complex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hich is all about sophisticated switch of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 It needs rich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languages and many other abili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interpreting and providing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which will guide interpreting practice.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rategy窗体底端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和一种双语交际活动,口译因其实用性和高效性在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口译活动是一项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较好掌握的技能,它不仅对两种(或以上)语言的掌握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对其他很多非语言能力也有严格要求。口译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语言行为过程,是人们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为消除彼此语言之间的障碍,由能够准确自如运用双方语言的人采用口语表达的形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用对方语言做出转述的即时翻译过程1。从口译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机械转换,而是涉及到人复杂的思维转换过程,需要口译员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和其它各种能力。所以仅仅掌握两种语言是无法胜任口译工作的。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求译员不仅把原语表述的信息准确转述出来,在必要的的时候还需补充说明隐含在原语字里行间文化信息,使信息接受者充分理解原语内含意义,这其间的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对于口译的初学者来说在口译实践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巨大的挑战,本文便是结合自己平时的口译训练和相关赛会实践上的收获针对口译初学者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口译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信息接收处理输出的过程,不过接收的信息和输出的信息不是同一种语言,这就给话语交际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下面就按照口译过程的这三个方面分别来对口译问题和对应策略进行阐述。一、信息接收口译的信息接收至关重要,只有首先毫无障碍地听懂说话人的意思方能谈得上翻译。这就需要口译员具备优秀的听辨能力。1 听力能力在这里笔者探讨的主要是英语的听力问题。比如有的词汇在我们不受任何外在信息干扰时是完全可以辨识的,但在实际听力过程中由于说话人语速过快或发音不标准的确会影响译员对所听语句含义的判断。而这种情况在实际口译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对于解决说话人语速过快的问题,我们可以多听一听比如像CNN新闻这样语速较快的音频,也可以运用像cool edit pro这样的数字音频编辑器加快音频播放语速,提高我们平时的训练难度。对于说话人有口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看CCTV-news频道的新闻或访谈节目,多看看各种记者招待会,了解不同国家人们说英语的方式和特点。当然,如果是接到了口译任务,那就应该事先对说话人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我们可以在网上提前搜索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口音特点。如果有机会的话作为口译人员,可以在事先与他们多一些交流,尽量熟悉并适应他们的口音和语速以及说话的特点,这样就能够相对减轻听力的理解负担。当然,在交替传译中,如果对方的口音真的十分浓重或语速飞快,以至于影响到译员对于其话语意思的理解,这时译员不得不就某些重要信息与说话人进行核实以保证翻译工作的顺利完成,这样的场景不仅能在非正式的口译场合上见到,而且在政府记者招待会这样重要的交际场合也偶尔能够见到。保证高标准的口译质量不仅是对说话人话语权的尊重,也是对于听者的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做法不能频繁出现于同一场合,不然口译者的专业度会受到严重质疑,另外也会拉长交际时长,给双方造成时间上的损失。总之,对于口译过程中听力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千万不能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为时晚矣。2 背景知识熟悉口译对象的国家概况及文化背景十分必要。不同口译对象的说话方式和语言特色一定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发言人讲话时可能会使用一些文化用语(如隐语,比喻和讽刺)是只有对发言人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深刻了解的人才可以迅速反应出其隐藏内涵的。下面摘选奥巴马演讲中的一句话 “John Kerry believes inAmerica. And he knows that its not enough for just some of us to prosperfor alongside our famous individualism, there is another ingredient in the American saga, a belief that were all connected as one people.” 这里的“indi-vidualism” 应该翻译成“个性主义”,充分表现美国文化中充分尊重个性差异以及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而绝非所谓的“利己主义”。除此之外,口译初学者最容易忽视的往往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千万不要厚此薄彼自以为是。例如每年两会期间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基本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中国诗词,如果译员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那么就很难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理解并翻译出准确的译文。因此,译员平常需要做的一个重要功课就是博览群书,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同时也应不断积累对应语言的表达方式,当然有的拥有其固定说法,有的可以随机应变。这部分的把握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2。熟悉口译对象的职业及涉及的专业领域也很有必要。译员如果想要准确流畅地传达发言人的意思,就必须事先做足功课,充分了解发言人的职业,在有限的准备时间里熟记大量的专业词汇。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了解发言人讲话的大致范围当然是最好。这样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将要进行的口译工作增添信心。二、信息的处理加工1记忆问题及训练方法口译不是一个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单向解码过程,而是一个理解与重新组织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这对于我们弄清口译记忆规律和实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口译记忆并不是孤立地、机械地记忆源语语音代码或信息符号,而是在完全领会的基础上对源语信息的主要意义和关键词语的提取和记忆; 第二,口译记忆不是对大脑所储存信息的简单恢复,而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编码处理后的储存和提取3。很多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平时训练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在处理一段较长话语的时候逻辑性很差,错译漏译的问题频发,记忆功能发挥不尽人意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一个首要方面。对于刚听到的一句话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遗忘,而且短时记忆中保存的信息也会在源源不断的新增信息的干扰下被抛到了脑后。而且在听到句子末尾时对于语段开头的信息记忆不全,必须依靠笔记来进行回忆,所以在口译开始时也会停顿较长得时间来进行记忆和语言上的准备。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指出,视觉信息的记忆比言语信息的记忆能量大得多。实验证明,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大约只能记住15%,视觉获得的信息则能记住25%,但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约65%的信息4。受此启发,如果译员能把源语话语信息以某种形象进行储存,即对语篇所描述的事物建立起一个情景模型,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变成自己所感受的东西,就能有效地减少记忆的负荷。形象化记忆的一个明显优点就是它能使枯燥的记忆变得生动,同时可以延长短时记忆的时间,也可以更完整地转述信息。此解决方法尤其适合地理知识介绍及其他描述类口译材料的记忆。还有一种记忆方式叫做组块记忆,即人们利用储存于长时记忆的知识对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构成人们熟悉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心理实验表明,通过组块方式,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可以大大增加记忆的容量,这十分有利于口译中对于大段信息的有效记忆。在口译记忆中,组块的过程是对话语信息进行主动的分析归纳和整理,也就是从各层意思中提取关键词,通过组块概括源语信息,既能加深印象,又能改善记忆效果,对口译的短时记忆非常有帮助。2 口译笔记笔记是辅助口译时记忆的有效手段,但需强调“辅助”两个字。在交替传译过程中,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记下原语中能刺激记忆的关键部分,通过关键词提示自己原语表达的意义,对反映其逻辑关系,防止漏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5。但如果过分多依赖笔记,把大部分时间都用记笔记上,就会本末倒置,对有效记忆形成无形的干扰,造成表达上的困难。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应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笔记符号和概念,自己也可以发明一些简洁的技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确定某些词的对应记法就不要再轻易更改,以便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固定的笔记方法。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花费在笔记上的时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翻译上来。如果是同声传译,就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做笔记,这时需要考验的不再是瞬时记忆能力,而是双语的迅速转换能力了。三、信息输出1 中英文转换口译对于译员的另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听力问题,在大部分情况下,译员仅可依靠听音来获取信息,大脑快速接收之后需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紧密的加工和重组,然后几乎同时用译语进行输出。这项任务只有在很强的双语转换能力和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支持下才可能完成。在英译汉或汉译英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仅仅一句话甚至一个单词的磕绊而卡住,导致忘记其它的信息,影响整个语段的口译。英译汉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要意义及内涵,切勿让英语惯用的表达方式和句法结构框住汉语语言的组织,谨防译出英式中文;而汉译英的关键则在于其表达的完整、地道和通畅。要想译出准确、完整、地道的英文句子,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透彻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再进行有效的模仿。一切语言活动都始于模仿和记忆。我们可以选取经典的段落进行模仿和背诵,形成惯性思维,提高表达的自如性和准确性。2 公众演讲能力公众演讲能力是译员需具备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能力。公众演讲者和口译员都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即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及感受传达给听众,从而达到说话者和听众之间的交流目的。作为传播者,公众演说家给听众传达的信息是源头性的;而在口译过程中,虽然口译员传达的是说话者的意图,但口译员是真正的信息传播者,是信息的直接传递者7。公众演讲可以训练译员对于音量的控制,把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发音方式,克服紧张情绪等。这样就可以在信息传达方面给听众留下很好的印象,也方便听众更舒适地听到相关信息。可以说口译员是专业的演讲者,而演讲是口译员工作的一部分。3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重要影响其实是贯穿整个口译过程的,只是在信息输出的时候体现地更加明显。口译初学者常常会由于信心和经验的不足导致紧张、焦虑或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个口译过程。所以事先充分的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我们可以提前熟悉场地和相关设备的操作,避免意外状况的发生。同时给自己以自我暗示,鼓励自己,给自己增添信心。平时在口译训练时不要只针对专业知识,对于心理素质的锻炼也要加强。比如说可以经常模拟正式的口译场合,对自己的口译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这样可以锻炼自己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完成任务。模拟训练结束后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发现并总结自己的不足,吸取经验教训,督促并激励自己取得进步。口译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在信息的接收、编码、解码和输出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时刻影响着口译的效果,这不仅涉及到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一些非语言因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口译练习中多加关注,并找出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参考文献1 张文. 口译理论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2 梅德明. 英语口译实务(3级)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3 安德森J.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