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_某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1页
安全生产_某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2页
安全生产_某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3页
安全生产_某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4页
安全生产_某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省*县水利水电咨询设计有限公司二00六年八月我们总羡慕别人的幸福,却常常忽略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其实,幸福很平凡也很简单,它就藏在看似琐碎的生活中。幸福的人,并非拿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用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用乐观的态度闯过磨难。43小流域规划第一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了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必须要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的指示精神,策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小流域生态工程建设步伐,促进小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县大力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防治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劳动生产率。结合小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和现有治理基础、当地群众的积极性,以及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的示范作用,进行现场勘测、调研和内业计算,编写了索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第二章 基本情况第一节 流域概况索卜沟小流域位于北纬364701”365140”,东经1015545”1020925”,行政区划隶属哈拉直沟乡。流域面积15.122。流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最高海拔3052m,最低海拔2555m,相对高差497m。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浅山丘陵沟壑区。第二节 自然条件一、 地形地貌 (一) 沟道情况索卜沟小流域主沟为索卜沟、拉不龙沟,支沟22条,毛沟76条。平均沟壑密度0.68/2,主沟长4.7,平均比降2.86%。上、中、下游沟底宽度分别为50m、80m、160m,沟谷坡度分别为11、22、36。2条主沟沟宽度和沟谷坡度上下游分划値详见表11。表11索卜沟小流域4条支沟沟底宽度和沟谷坡度表名 称 沟 底 宽 度(m) 沟 谷 坡 度()上 游中 游下 游上 游中 游下 游索卜沟152070374015后沙沟56080403525(二)地面坡度组成流域内地形复杂,沟坡相间,25的3.492,占23.1%。二、 土壤类型流域内土壤主要有栗钙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山地棕褐土等。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棕褐土分布在海拔26002800m地区。栗钙土和灰钙土分布在海拔2800m 以下的浅山丘陵区和川台地区,土性绵散,垂直节理发育,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三、植物资源流域内水保林面积96.73公顷,其中乔木林29.1公顷,灌木林67.6公顷,草地24.2公顷,林草覆盖度5.58%。乔木主要有青杨、山杨、小叶杨、榆树等;灌木主要有沙棘、柠条、枸杞、柽柳等;经济树种有花椒、山杏等;草种主要有苜蓿、红豆草、芨芨草、冰草等。植被垂直分布和地域性差异显著。浅山丘陵区为矮草型,属于干旱草原植被;人工灌木林及小片次生林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呈明显的坡向性,大多呈块状,零星分布;乔木多分布于沟底和沟道两旁较为湿润的滩地;灌木多分布于阴坡、半阴坡;河谷川台区以四旁植树和农田防护林为主。四、 水文、气象(一)降雨流域属干旱半干旱丘陵区,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493.1,年最大降水量696,最小降水量330,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水量40.5,最小降水量25.7,36小时最大降水量48.1,最小13。强降雨多集中于78月,占年降水量的55%;秋季降水量约占20%25%;春季不足20%;冬季最少,仅占年降水量的2%左右。(二)光热资源流域地处黄土高原西端,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数月份空气干燥,透明度好,云量少,因此光热资源丰富,平均日照时数2420.1小时,年日照率为57%,年辐射134147千卡/2,在作物生长期(48月)辐射量为77千卡/2,占年辐射量的52.9%;年平均气温3.8,10积温1148;无霜期平均120天,早霜、低温、寒冻,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流域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见附表1。(三)水文、水资源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0.02亿m3,输沙量1.48万t,由于流量小,在农田灌溉用水高峰时有断流现象出现。在保证率为50%的平水年,径流量222.3万m3,其中36月径流量66.46万m3,79月径流量121.23万m3,102月径流量28.71m3,保证率为75%的偏枯水年,径流量为121.64万m3,其中36月径流量37.58万m3,79月径流量69.52万m3,102月径流量14.54m3。地下水径流量116.13万m3,由于开发利用程度低,虽然通过以利用“天上水”为主的雨水集流工程解决了一部分人畜饮水,但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第三节 土地利用及其评价一、 土地利用现状(一) 农业用地流域内土地总面积15.12km2,其中农地465.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农业用地中,25的44.23公顷,占6.9%,属勉强宜农地,光照条件虽好,但保水保土能力弱,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宜退耕还林(草),提高土地利用率。(二) 林业用地流域内林业面积110.0hm2,占总面积的7.2%。由于受水分、温度条件的影响,主要栽植灌木和耐寒乔木,植物生长期在125-170天左右。(三) 草地流域内草地54.4 hm2,占总面积的3.6%,林草覆盖度10.57%。由于受海拔、气温、水分多种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草的种类单一,且亩产干草仅118,需加强牧草改良。(四) 荒地、水域及其它用地流域内荒地面积1316.12 hm2,占总面积的43.7%,适宜水保造林和种草;水域1.9公顷,占0.09%;建设用地71.4公顷,占3.25%,利用率很低,部分适宜于种草。索卜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详见附表3。二、土地生产力现状本流域由于受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农业复种指数低,肥力减退,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及产出率低,坡耕地粮食亩产仅150,油料亩产仅124。林业用地基本形成以柠条、沙棘为主的水土保持薪炭林小区,造林保存率仅为45%,林地生产力为140元/亩。由于生态恶化,牧业用地生产力较低,仅为40元/亩,牧畜超载,加之缺乏有效的管护,牧草资源和建设设施破坏严重。三、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似乎较合理,既解决了群众温饱问题,又解决了部分群众的“三料”困难。但从长远利益及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可能引起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以及对河流下游产生不利影响。四、水资源本流域人畜饮水的水源主要是深层地下水,但碱性极大,水量少,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灌溉水主要以三个水库供给为主,但用水紧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第四节 社会经济情况一、 行政区划索卜沟小流域行政区划隶属丹麻镇,流域内有索卜沟、桦林2个村,分布于流域主沟道两侧。二、人口与劳动力流域内现有人口1007人,人口密度67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12。农村劳动力620个,且农闲时间年均达45个月,完全能保证流域治理所需劳力及时间。社经情况见附表2。三、农村各业生产情况 流域内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条件较差,加上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农业生产发展较缓慢,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据2003年资料统计,流域内农村各业产值(现价)为1699.6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82.84万元,占总产值的51.9%,牧业产值258.35万元,占15.2%,林果业产值156.36万元,占9.1%,副业收入为402.09万元,占23.7%。人均年收入为2809元。四、粮食产量、收入及“三料”情况流域内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发展后劲不足,耕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2.2%,加之复种指数低,人均耕地少,耕地中旱地面积占100(其中低产田约占56),更因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旱灾和涝灾连年发生,粮油损失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困难。流域近几年平均粮食总产339.24万,人均占有粮食560.7农业总收入339.24万元。燃料、肥料、饲料“三料”供应困难,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农村产业结构与产值见附表4。第五节 水土流失与治理现状一、水土流失状况本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中度、强度两种,水土流失面积13.91km2,占流域面积的92%,水土流失侵蚀的方式以水蚀为主,其他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相伴发生,年侵蚀模数为5000t/km2.a。二、水土流失的危害强烈的水土流失,使土壤表层受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大量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也是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贫困的根源。治理水土流失是当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三、水土保持现状流域内现有水保措施保存面积753.3hm2,其中梯田200hm2,水保林253.3hm2,人工种草300hm2,现有治理程度38.63%。详见附表5。第二章 建设任务与技术设计第一节 建设任务与目标一、建设任务根据哈拉直沟索卜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特点,从土地资源、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治理、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水土资源的原则,合理布局各项治理措施。索卜沟家流域2004年治理面积8.6km2。其中梯田20hm2,造林300hm2,经济林40hm2,人工种草500hm2,淤地坝10座,石谷坊30座,沟头防护0.5km,田间道路5.75km/2条。详见附表6、7。二、治理目标治理程度由38.63%达到82.6%,防护体系的建设使流域生产、生活稳定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慢慢得到好转。尽可能地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三、改善生态环境目标林草面积达宜林草面积26%以上,减少人为水土流失面积,水保工程渡汛安全,土壤含水量提高,地面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环境开始良性循环。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流域内农、林、牧、水域、荒地、其他用地(包括村镇、工矿、道路等)、荒地面积由治理前的513.4 hm2、253.3hm2、300hm2、1.9hm2、1060hm2、71.4hm2调整为513.4hm2、553.3hm2、800hm2、2.14hm2、259.76hm2、71.4hm2土地利用结构由23.34%、11.51%、13.64%、0.09%、48.18%、3.25%、调整为23.34%、25.15%、36.36%、0.097%、11.81%、3.25%。基本农田由200hm2调整为220hm2,人均0.036hm2。五、其他指标项目的实施,自然灾害的减轻,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粮、油作物实现自给,小型水保工程的实施,将解决群众生活用水困难,缓解交通难的问题,同时能起到防洪保安全,发展兴水利的宏观效益,从而也为流域内群众脱贫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水利、农业、牧业等科技的推广,培育一些新品种,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油菜、豆类、洋芋、饲料、饲草和反季节蔬菜。形成合理的作物结构布局,使粮食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转向粮食经济饲料饲草并举的“三元结构”。第二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设计根据预防保护与治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因害设防和节约保护,综合治理,以及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土资源的要求,依据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结合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技术措施相结合,物质投入和技术相结合,确定以涵养水源,控制泥沙下泄,治水改土、绿化荒山,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作物和工程建设中心,发展生态经济为突破口,尽量做到对有机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缩短可再生资源的周期,提高自然利用率,建立综合防护体系的生态经济系统最佳模式。根据地形、地貌等特征进行集中连片治理,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从上到下,设计三道防护体系。一、分水岭及坡面防护体系梁峁顶较平时,以修梯田为主或沿山脊营造以沙棘、柠条为主的灌木防护林,做到封顶护塬,在立地条件较好的背风阳坡采取水平沟、鱼鳞坑整地造林,在25以上陡坡耕地和荒山荒坡进行人工种草,设计灌、草相结合水保防护带(比例以1:1为好),拦蓄坡面径流,形成防治水土流失第一道防线。二、农田防护体系农田防护体系,根据坡耕地不同的坡度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并通过增加施农家肥、土壤改良等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地力,在有条件发展水利的基本农田上,尽可能进行田间配套,提高粮食单产,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形成第二道防线。三、沟道防护体系首先在支毛沟上游筑谷坊,种植沙棘、杨树、柳树等防冲耐湿性的树种。沟道底部全部造林,构成沟底防冲林及速生林,以灌木为主,在中下游修建淤地坝、用沙淤地。利用主沟道阶地发育的沟台地修梯田,并用拦蓄洪水淤灌改良土壤,同时进行渠、路、林、田配套,利用沟道水源发展灌溉事业,建立高产稳产田。沟头以沟头防护为主,阻止沟头延伸,形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的第三道防线。第三章 关键措施技术设计通过对流域实地踏勘、调研和内业分析,在确定了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与布局的基础上,根据梯田、林草、谷坊、淤地坝不同措施及其重要性,依据不同工程的内容、标准分别进行设计。第一节 基本农田工程设计一、设计原则水平梯田设计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有关规定设计。二、设计标准水平梯田的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36h最大暴雨,一般减少径流90%,减少泥沙95%以上。梯田的断面设计一般是地面坡度越陡,田面宽度越小,相应的田坎高度越大;坡度越缓则相反。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省坡改梯规划的要求,在525坡改梯建设中,机修基本农田田面宽不小于8m,因此田面宽度应确定为8m。水平梯田设计断面(如图31),要素关系为:田坎高度原坡面斜宽田坎占地宽田面毛宽田坎高度田面净宽式中:原地面坡度() 梯田田坎坡度()三、田面坡度的确定田埂高度的确定,通过本地区降雨径流泥沙计算,要求地埂以内拦蓄当地1020年一遇的一次降雨中两埂之间坡面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与泥沙。根据国家规定,在干旱、半干旱或其他少雨地区。可采用20年一遇36h最大降雨进行设计,计算公式如下。V=Vw+Vs ;式中:V田面截水容量,m3;Vw一次暴雨径流量,m3;Vs 13年土壤侵蚀量,m3。其中:Vw= MwF1 Vs=3MSF1 式中:F1集水面积,hm2;Mw次暴雨径流模数,m3/hm2;MS年土壤侵蚀模数,m3/hm2。根据当地侵蚀程度,取MS=5000t/km2.a,土壤容重为1.3t/m3,MS=38.46m3/hm2.a。查*省水文手册并计算,浅山地区20年一遇36h单位面积(公顷)最大暴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与泥沙量为149.46 m3,当田埂断面尺寸为埂高0.3m、内外坡比1:1时,可以满足拦蓄流域浅山地区和半浅半脑地区20年一遇36h最大暴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与泥沙量要求,则取土埂断面尺寸为埂高0.3m,顶宽0.3m,内外坡比1:1。表31 不同坡度梯田修建规格表地面坡度()田面宽()田坎高H(m)田坎坡度()建设数量(hm2)5250.8758510201.075101015151.5704.7水平梯田工程量的计算:单位面积土方量通过公式V=1/8BHL计算。式中:V单位面积(公顷或亩)梯田土方量,m3;L单位面积(公顷或亩)梯田长度,m;H田坎宽度,m;B田面净宽,m。当梯田面积按公顷计算时:V=1250H;当梯田面积按亩计算时:V=83.3H。具体梯田断面尺寸见典型断面设计图。第二节 造林、育林设计一、宜林地立地条件划分流域内海拔较高(22863098米),由于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坡降在1左右,年平均气温3.6,植被生长期125170天,大于0的80保证天数在125175天,年平均降水量350左右,但土壤质地较差,属勉强适宜的宜林地。小斑立地条件划分详见表32。表32 索卜沟小流域宜林地小斑立地条件划分表名称小斑号降水坡 度土层厚坡向有机质立地条件权重3020202010分值划分星家15001.2一 等站家250025-4560-100半阳1.8-0.8二 等上寨350025-4560-30阳0.8三 等二、树种与树型的选择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并结合本流域立地条件,适宜流域内配置的乔木树种有青杨、旱柳、油松、山榆、云杉等,灌木树种有柠条、沙棘、沙柳一般为乔、灌木混交林。树种、林型、地块配置模式位置详见表33表33 索卜沟小流域造林位置表小斑2号地 块 位 置树 种林 型1索卜沟青 杨、沙 棘乔 混2后沙沟云 杉、沙 棘乔 混3米子湾沙 棘、柠 条纯 林4山家沟沙 棘、柠 条纯 林二、造林典型设计(一) 乔、灌木混交林典型设计1、整地标准:雨季前整地,乔木林采用大坑整地、坑深0.8 m,园形,直径0.8 m,表土回填。2、密度: 乔木1110株/hm2 ,株行距33 m,灌木2505株/hm2 ,株行距22 m。3、栽培技术:春季植苗造林,在起苗运苗植苗过程中,为防止水分蒸发,失水过多,应深起苗泡苗浸苗。植苗过程中应注意“一提三踩”。4、苗木要求:乔木3年生,高33.5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树皮无重伤,起运苗木应假植,保证根系完整;灌木二年生,高0.30.5m,根径0.40.5m,根系完整良好,树干无损伤,无病虫害。5、抚育管理:缺苗二年补齐,每年中耕,乔木三年后修枝、整修、十年抚育间伐。(二) 灌木林典型设计1、 整地标准按水平沟整地。(1)原山坡:坡度525;(2)内侧坡:沟深0.40.5m,坡度7080;植物斜坡:坡度3040;(3)外侧坡:坡度70;(4)土 埂顶宽:宽大于0.30 m,上口1.0 m以上;(5)沟底宽:宽大于0.3m,沿等高线开沟,土埂顶部要拍实,植树于土埂内侧中部。2、密度:沙棘4444株/hm2(每穴两株),株行距1.51.5 m,代换树种有柠条、柽柳;柽柳2000株/hm2 ,株行距0.51.0 m。代换树种为枸杞。3、 栽培技术:春季植苗造林期,为防止水分蒸发,失水过多,苗木应随调随栽,提高苗木成活率。4、苗木要求:采用一年生一、二级苗,高0.30.5m,根径0.40.5m,根径完整良好,树干无损伤,无病虫害。5、抚育管理:灌木植于土埂内侧中部,埋土过根径0.02m,就近回填表土踏实,缺苗二年补齐,每年中耕,五年后平茬一次。第三节 人工种草一、设计原则水土保持种草必须是适地适草,抗逆性强,保土性好,生长较快,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二、种草方式设计本流域宜采取直播形式,主要是条播、穴播、撒播。1、条播:比较完整的地形结构,坡度在25以下,一般用牲畜带犁沿等高线开沟,行距11.5m。2、穴播:宜于地形破碎,坡度较大(25以上),坝坡、田坎等部位,沿等高线人工开穴,行距与穴距大致相等,相邻上下两行穴位呈“品”字型。3、撒播:一般雨季或土壤墒情较好时采用的方式。三、播种量设计一般人工播种(x)采用以下公式式中:H千粒重(g/1000粒) N每平方米需要有发芽力的种子数,一般200500粒/m2 M播种面积,hm2 A种子用价(纯度与发芽率的乘积)表34 水土保持草种种植技术规范表种 草主要栽培种植技术整地形式播种期播种量(kg/hm2)播种方式紫 花 苜 蓿深耕、细整春,秋播1520撒播,点播,以条播为宜(10cm30cm)覆土2.5cm红豆草深耕、耙耱春,夏季雨后播2030撒播、条播(30cm40cm)覆土34cm四、人工种草立地条件划分本流域人工种草的立地类型主要为荒山、荒坡、荒沟、荒滩,无林草覆盖的河岸、堤岸及退耕的陡坡地。五、人工种草标准设计1、等高布设在夏季休闲地上,一般68,坡地草带宽46m,间距3040m;1020坡地草带宽810m,间距2030m。2、整地方式:主要根据草根层薄厚来确定。草根层10cm左右,翻深1520cm;草根层在15cm以上,翻深2025cm。3、整地时间:一般在春季、雨季前或秋季耕翻。4、草种:红豆草、紫花苜蓿。5、播种方法及时间:进行条播,行距在1030cm之间,播种深度在1.52.5cm为宜(由于流域内大部分土壤为中壤粘土和重壤土),播种时间一般春、夏、秋三季均可,春季播种需地面温度回升到12以上,秋播不宜过晚,以免幼苗弱小,不易越冬。6、抚育管理:应当科学管护,发挥草地的水土保持作用,实行划管轮牧,做到草畜平衡,禁止过牧,播栽后指定专人看护,严禁一切破坏行为,幼苗期应加强田间管理,可适当施肥,对漏播或苗少的地块,要适时补播,及时防治病虫害和鼠兔害。7、利用方式:(1)利用方式:放牧、刈割或其它。(2)放牧地要求:25以上陡坡不宜作为放牧地;放牧地应制定轮牧区,禁止自由放牧;开放时间以草层高1520cm以上为宜,当草层高低于5cm时转移畜群;雨天要轻放牧,防止牲畜密度过高,造成草地践踏损失,破坏土壤结构;早春牧草萌生后两周以内,晚秋牧草枯萎前三周以内,以及采收种子草地,不宜放牧。(3)刈割草地要求:适宜的刈割期除自然繁殖更新草地和收籽草地外一般在开花抽穗期,刈割高度一般为56cm。稠密低草或以下繁草为主的牧草为34cm,高大草类为1015cm,水分条件及草丛再生能力差的草地刈割1次,反之可23次。第四节 沟道工程设计一、沟道工程确定实践证明,流域内沟道工程对于改善流域干旱缺水的水文条件,增加水源,调节及河川径流,有效减少湟水泥沙起到了积极有效作用。通过对流域的现场勘查及实际治理需要,结合内业分析计算,确定索卜沟小流域沟道布设淤地坝10座,石谷坊30座.,沟头防护0.5公里。二、沟道工程布局及建设顺序按照相对稳定的原则,在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工程布局和建设顺序应当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设计,做到拦、蓄、灌、淤、排相结合,发挥整体作用,使流域内的水沙资源满足生产需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干支沟、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安排,沟坡兼治,综合治理。三、工程初步设计淤地坝初步设计、淤地坝典型设计平峰淤地坝位于纳家流域中上游,单坝控制面积1.46km;主沟长1.2km,沟道比降3.7。根据1:1万地形图进行工程初步设计。1、水文计算根据国标淤地坝设计规范,该坝按20年暴雨频率设计,50年一遇暴雨洪水校核,设计淤积年限10年。(1)设计洪峰量计算查*省水文手册各站重现期年和最大24小时降水量表由于本地区无水文站,故参照邻近大通县桥站水文资料,查得该地区平均年最大24小时暴雨量均值H24=41.7 mm,变差系数Cv0.5,偏差系数Cs与变差系数Cv比值Cs/ Cv=5,按20年一遇暴雨频率的皮尔逊曲业线模比系数(Kp)值得到:Kp(%)1.90,Kp(.%)3.01则不同频率的24小时设计暴雨为Hp(%)=1.941.7=79.23mmHp(.%)=3.0141.7=125.52mm查手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等值线图”得径流系数0.5。设计洪水总量采用暴雨径流深法计算,集水面积F=1.46 km计算洪峰总量为:WF H24P(5)0.51.4679.23103 5.78万m3WF H24P(0。5)0.51.461252103 5.78万m3查手册根据Q8.4F0.48经验公式法推算流量(20年一遇洪水总量)Q=10.07 m3/s。(2)溢洪道断面尺寸计算根据公式Qc(Ri)1/2 进行尺寸计算。i1/100,假设断面尺寸为bh=2.01.2m;=2.4,=4.4,R0.55,c=59.39,由此计算得到Q=10.07 m3/s;溢洪道高度加超高0.3m,则溢洪道尺寸为2.01.5m。2、拦泥库容计算根据公式Wp=SF/计算年输沙量。式中:Wp多年平均输沙量(S);S多年平均侵蚀模数(t/km2.a);F流域面积(km2);淤积泥沙容重,取1.3t/m3。查水文手册“多年平均侵蚀模数等值线图”,该地区年侵蚀模数S=3900 t/km2.a Wp=S.F/=39001.46/1.3=4380m3V拦= S.F.N/=Wp.N式中:N设计淤积年限,N=10年;V拦拦泥库容;V拦104380=4.38万m3;W拦=W0.5%+V拦=13.53万m3。3、工程总体设计按部颁规范,拟定工程为五级建筑物,根据该地区沟道土质、地形、来水等条件,该工程设计为均质土坝和溢洪道两大件布设。坝体为土坝,溢洪道布设在坝体右岸,比降1/100。4、土坝设计(1)坝高设计根据洪水泥沙计算,该坝滞洪库容为200年一遇的最大暴雨总量9.14万m3,拦泥库容为20年的淤积总量4.38万m3,则总库容为13.53万m3,由坝高库容淤地面积关系曲线查得拦泥坝高H拦5.5m,H滞=3.0m,安全超高按规范要求取1.5m,则总坝高h总=h拦+h滞 +h超=10m。表34 索卜沟小流域淤地坝工程情况一览表位 置索卜沟合 计工 程 型 式黄土均质坝地 质黄 土工 程 尺 寸(m)坝 高 (H)10坝 顶 (l)45坝 顶 宽 (b)3沟 底 宽 (B)15上 游 坡 比 (n1)2.0下 游 坡 比 (n2)1.5每 延 米 工 程 (S)210排洪渠尺寸(m)渠 宽2.0渠 深1.5渠 长4590工 程 量(m3)清 基6501300土 方 压 实6500 1300075 浆 砌 石100 200滤 料100 200挖 方6301260工 程 数 量(座)2(2)坝体横断面设计坝体横断面的设计按规范规定,兼顾交通道路的要求,顶宽取3m,迎水面坝坡取1:2,背水面坝坡取1:1.5,坝顶长45m(不设马道),坝体沿坝轴线处开挖中心结合槽,槽口宽3.0m,底宽2.0m,深2.0m,内坡比1:1,在下游坡脚处采用贴坡式反滤体。根据规范规定,在浆砌石填筑前,需清基深度为0.5m,清坡0.3m,碾压干容重大于等于1.6t/m3。(3)工程量:该工程共用浆砌石200m3,土方量13000m3,滤料200m3。典型设计图参见附件二的“黄土淤地坝设计图”。5、田间道路标准设计为便于交通和水保工程措施的顺利实施,流域建设中新建2条田间道路,长5.75km,根据不同作业需要,确定路宽34m。道路设计见附件设计图。道路两旁栽植农田防护林,株行距23m。第四章 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管理第一节项目实施计划该流域建设期为五年,期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km2。其中梯田20公顷,水保林300公顷,经济林40公顷,种草500公顷,淤地坝10座,石谷坊30座,田间道路5.752条。第二节 项目管理索卜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关系到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施治理面积8.2km2,工程数量可观,投资力度大,时间较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任务艰巨,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及有效运行,建立起完善、规范的调控与保障体系,实现治理目标及任务,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积极推行“三项制度”积极借鉴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先进管理模式与经验,科学规划、合理组织、精心实施。以工程监理制为突破口,实行项目法人制和工程招标制,从严对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把关,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保证资金投向和工程质量与进度。二、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广泛宣传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强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三、为规范项目管理,建立系列规章制度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和湟水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区的管理暂行办法、计划财务管理办法、项目验收暂行办法等政策规定的有关条款,规范实施,使小流域建设项目组织管理目标化、责任化,计划管理规范化,财务管理专业化,物资管理程序化。四、技术保障措施为加大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有针对性地引进高新技术,并对流域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效果的科技成果加以推广应用。大力组织强有力的技术队伍,严格按国标和施工设计进行放线施工。加强小流域治理的动态监测,建立一套完整的流域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使流域管理在工程设计、成本与效益分析、计划安排、财务报帐、监测评价、组织管理和检查、验收、鉴定等方面实现规范化、现代化,使流域管理跃上新台阶。五、加强监督与监测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依法防治水土流失,需进一步健全县、乡、村的水保执法体系,做到县有专门机构,乡有专职干部,村有专职人员,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上奠定落实水土流失补偿费收费制度、“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等各项执法管理制度的良好基础,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监测网络及监测管理制度。深入宣传水保法、草原法、土地法及其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政策法规,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综合手段,广泛发动、层层动员,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全面水保意识,把项目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严格执法、严厉打击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一切违法行为,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六、工程实施后管理明晰流域产权是水土保持后续管理的基础,随着小流域治理范围的扩展和治理速度的加快,工程实施后治理成果的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明晰产权,落实“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由于水土保持成果涉及的措施较多,各项措施的功能也有所侧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兼顾生态和社会效益,要在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大量管理工作通过利益诱导,交给治理区的集体和群众去做。具体来说,对于公益性为主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项目建设应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签订合同,建场管理,对于改善农业的蓄、引、排工程,鼓励集体和个人承包经营,获取利润,对于农民直接收益为主的项目,如坡改梯、经济林果项目,提出管护标准,交给各户进行管理,积极鼓励成果的拍卖,以吸引社会资金,用于治理成果的管护。第五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第一节 投资概算一、概算投资的依据、方法,采用的定额费用标准索卜沟流域治理投资概算本着从实际出发,以2003年为估算价格水平年,实事求是,调查当地资料力求符合实际进行编制。主要依据:1、 水利部黄河上中游局颁发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2、 定额指标采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算定额以及人工、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费价格进行。在上述指标的基础上扩大5%作为本流域治理估算投资依据。3、 其他经济指标按*省干旱山区综合治理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林业部有关规程和规定、*省林业局营造林经济指标确定。苗木价格按2003年市场价格计取。4、 根据水利部黄河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文件,黄保基199502号关于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设计概算编制的补充规定,定额中零星材料费和其他费用,从1990年起,逐年乘以1.05的调价系数,即到2000年调价系数为1.71;采用机械台班定额时,第一类费用乘以1.10的调整数。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单价计算1、人工单价人工单价根据水利部水建(1998)15号文,并结合黄河流域实际情况,人工预算单价执行下列标准。人工预算单价表工资区类别六类七类八类九类十类十一类13.0813.2813.4713.6713.8714.072、 工程措施单价工程措施单价由直接费(基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组成。基本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取基本直接费的2%;间接费水利部(1998)15号文规定,专业队伍施工工程,土石方工程取直接费3%;砼工取人工费3.5%;计划利润取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3%;税金取直接费、间接费与计划利润三者之和的3.22%。3、生物措施单价生物措施单价由直接费(基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组成,不计计划利润和税金。基本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其他直接费取基本直接费的2%。间接费取直接费的4%。4、其他费用(1) 建设单位经常费:取建安工作量的1%。(2) 工程建设监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2.8%计取。(2)项目管理单位费:按建设单位经常费及工程建设监理费之和的15%计取。勘测设计费按建安工作量的3%计取。前期勘测设计统筹费:按勘测设计费的10%计算。工程质量监督监测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2%计算。(7)工程质量监督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15%计取。(8)植物措施管护费:按造林(不含经济林、果园)种草工程费的1%计取。(9)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基本费的5%计取。三、投资概算(一)投资概算依据流域各项措施工程量和确定的各项措施投资定额,索卜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总概算投资为389.99万元,项目建设在投资方面,坚持国家专项补助、地方财政匹配、群众自筹的投资方式。其中国家投资132.59万元、地方政府匹配128.70万元,群众自筹128.70万元。投资概算详见概算表。(二)投资进度安排根据治理进度的安排,投资进度的分配方案详见表四。三、治理措施单位面积投资与单位工程造价(一)坡面措施单位面积投资该流域坡面措施(含小型水保工程)总投资251.55万元,治理面积8.6km2,单位面积投资29.25万元/ km2。1、植物措施:总投资189.3万元(包括水保林、种草),治理面积840hm2,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为22.54万元/km2,其中造林144.47万元/km2,种草44.83万元/km2。2、基本农田:新增基本农田20hm2,投资9.09万元,单位面积投资0.46万元/hm2。2、 小型水保工程:谷坊投资51万元,每处造价1.7万元。4、田间道路万元,单位投资0.35万元/km。(二)工程措施单位造价淤地坝,总投资100万元。共完成土石方量17.01万m3,土石坝单坝平均投资10万元。第二节 投 劳根据流域各项措施工程量和投劳定额,完成各项治理措施共需投劳10.29万工日。根据劳力预测,按每劳年最少提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用工量15个工日计算,索卜沟小流域平均年劳动力可投劳28个工日。本规划的指标和进度是合理的。第六章 效益分析一、治沟工程拦泥效益拦泥效益以淤地坝设计拦泥库容及淤积年限为基准,考虑无此项目则冲到下游泥沙有2050淤积在河道中,结合该流域的实际情况,取30,单位面积的清淤费10元m3,工程建成后每年可节约下游河道清淤费即为拦泥效益(B1),计算公式为:B1(拦泥库容淤积百分率)/淤积年限单位体积淤积费3.33302010999元根据1座淤地坝拦泥库容3.33万m3,求得10座淤地坝每年拦泥效益(淤积年限为10年)为99900元。二、种草效益规划种草面积500hm2发展畜牧业,每年每只羊食草量为730kg左右,草地产草量为1200kghm2左右,因此每年0.6hm2草场供一只羊单位食草,草场从第2年开始发挥效益,羊每年出栏为40,每只羊市场价取250元,按种草40面积放牧(即轮牧),种草效益(B2)为:B2种草面积0.6每只羊单价年出栏率403333元三、坡改梯效益规划坡改梯面积为20hm2,坡改梯产量增长1350kghm2。效益计算公式为:B3单位面积坡改梯增产量粮食单价总面积201135027000元四、淤地坝、谷坊拦泥效益10座淤地坝和30座谷坊共拦泥m3,其效益B4为:B4(30)101元m312960元五、造林效益:根据新治理造林面积50hm2,按当地实际成材期15年计算,每棵树成材量按0.039m3,计(树长5m,截面直径10cm)株行距平均按22栽植,木材按400元m3计,第15年后每公顷造林总经济效益为0.0394001671539078元,平均每年增长效益为2605.2元hm2,也就是说每年增效益2605元计算,即经济效益B5计算公式为: B5年增长效益造林面积2605.250万元六、灌木林效益:灌木5年后可产加工原料4500kghm2,按0.3元kg计,灌木林的补植、管理与采集等费用按效益的20扣除,因此效益为:B6造林面积单产单价8030045000.30.8万元七、经济林效益仁用杏经济3年后可挂果收益,按1.0元/kg计算,1公顷面积年挂历果750kg,年产效益37500元。根据一 七项效益计算,索卜沟流域综合治理获得经济效益41.09万元。附表1 索卜沟小流域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表小流域地貌特征沟壑密度(km/km2)地面组成物质 林草覆 盖度(%)年降雨量(mm)年径流深(mm) 年均气温()无霜期(天)10积温流失面积(km2)年侵蚀模数(t/km2)水土流失特征索卜沟山间丘陵地貌082土壤25.1535025.763.6120124819.55000面蚀为主附表2 索卜沟小流域土地、人口、劳力情况表小流域县乡总面积(km2)人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