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问题的探讨_第1页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问题的探讨_第2页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问题的探讨_第3页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问题的探讨_第4页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问题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问题的探讨 学 院: 商 学 院 专 业: 会 计 学 姓 名: 李 宏 茹 指导教师: 董盈厚 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4年 3月 31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问题的探讨选题意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企业合并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它在中国具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本文将运用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方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按照背景问题案例建议的研究思路,层层深入,展开论述。作者希望针对问题提出的一些解决建议最终能够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发展有所帮助。主要内容: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相关问题:第一,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包括国际背景和国内特殊的背景。第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情况,主要是目前在实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三,通过对这一准则的研究分析思考,作者对当前的准则提出一些建议。行文中,本文将对济钢股份合并案例进行分析,以实例来探讨当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的相关问题。目的要求: 本文将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存在的背景出发,指出现阶段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推动我国会计行业不断向前发展。计 划 进 度 :1、11月中下旬 选题2、11月28日-12月31日 设计论文题纲、初步收集资料、确定论文任务书3、1月4日- 2月15日 实习调查、撰写论文4、2月16日- 3月10日 修改论文5、3月11日-3月31日 定稿 指 导 教 师 签 字: 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辽 宁 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论文题目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问题的探讨学生姓名李宏茹学 号100604130年级、专业2010级会计学指导教师姓名董盈厚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商学院第一次指导(对确定题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意见): 论文题目设计较为合理,但是应该注意文章语言的专业化,要注重文章的逻辑性,有层次地展开论述,避免教科书一样的叙述。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董盈厚 2013年11月 25 日第二次指导(对论文提纲的指导意见): 论文提纲大体结构分为三个部分,逻辑比较合理,但是内容的充实性上欠缺。建议在第二部分现阶段的问题后面加上一个“案例分析”部分。这样一来,既有理论联系实际,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董盈厚 2013年12月28日第三次指导(对初稿的指导意见):整体上对论文初稿比较满意。论文能够全面、详细地论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相关问题,体现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论文第五部分“结语”因为字数比较少,不需要单独成章。需要将“结语”前的标题“五”去掉。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董盈厚 2014年2 月 15日第四次指导(对修改稿的指导意见):论文整体布局比较合理,内容较充实。概要部分内容稍微欠缺,需要再进一步完善。时刻关注准则的最新动态,并对论文进行相应改动。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董盈厚 2014年3月 10日 第五次指导(对是否定稿、进入答辩及其它指导意见): 论文经过几次修改后可以定稿。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董盈厚 2014 年3月31日主管院长(主任)签名 院系盖章 年 月 日注:指导意见如不够填写可加附页指导教师评语学 生:李宏茹 专 业:会计学 论文题目: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问题的探讨 论文共 15 页,设计图纸 0 张。 指导教师评语: 该篇论文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通篇论文布局较为合理,内容充实,论述语言通俗但具有说服力。行文中,作者运用比较分析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清晰、明了。同时,通过个案研究法对济钢股份合并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使文章有理有据,充分显示出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希望该生今后在文章的语言上能够更加精炼、简洁。 指导教师评分: 95指导教师签字:董盈厚 2014年4 月 21 日辽宁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单评阅人评语:评阅人评分: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评语:院(系)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于 年 月 日审查了 届 专业学生 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阅人评分:指导教师评分 :答辩成绩:总成绩: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注:评阅人评分满分为100分,指导教师评分满分为100分,答辩成绩满分为100分;总成绩为三者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摘 要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企业合并被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使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用购买法。这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其中权益结合法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由于某些原因,国际会计准则已经取消了权益结合法的运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权益结合法在我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特殊背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比如,权益结合法比较容易成为合并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等等。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相关问题:第一,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包括国际背景和国内特殊的背景。旨在分析权益结合法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第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情况,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目前在实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三,通过对这一准则的研究分析思考,作者对当前的准则提出一些改进建议。行文中,作者对济钢股份合并案例进行分析,以实例来探讨当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的相关问题。最终通过探讨和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准则。它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合并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针对目前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准则进一步完善,如此才能够推动我国的会计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向前发展。关键词:同一控制; 企业合并; 会计准则; 权益结合法AbstractIn 2006,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No. 20 - Business Combinations, Business combinations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business combinations under the same control and the business combinations not under the same control. The pooling of interests method is used when business combinations under the same control happen, while the other business combination use the purchasing method to record transactions. These two method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Many companies tend to use the pooling of interests method. For some reasons,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cancelled the pooling of interests method. However, the pooling of interests method has its specific context in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re are many defects, such as it is easier to become a tool for merging companies to manipulate profits and so on.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ssues related to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combinations under the same control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context of which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combination under the same control made,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s and domestic special backgrounds. The aim is to analyze the existence of the pooling of interests method. Second, this part describes the condi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for the business combination under the same control; mainly some problems arise in practice. Third, through the study and think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ward the current guidelines. Wording in this paper Jigang Ltd case is analyzed, with the example to explore issues of current guidelines related to business combinations under the same control.At last, the author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combinations under the same control are criter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to some certain extent, the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rger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It has considered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ufficiently in nowadays, but it also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so that it can promote Chinas accounting industry and even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Key words: common control; Business combinations; accounting standards; pooling-of-interests methodII目 录序 言1(一)选题范围1(二)选题目的及意义1(三)研究方法1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2(一)国际背景2(二)国内背景3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我国应用中出现的问题4(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确认问题4(二)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调整问题5(三)权益结合法下的合并信息披露问题6三、案例分析6(一)案例介绍济南钢铁收购济钢集团目标资产6(二)案例分析7四、启示及建议8结语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序 言(一)选题范围本文针对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试探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相关问题,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确认及权益结合法的应用问题等,试就目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企业合并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它在中国具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本文将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存在的背景出发,指出现阶段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实务中存在一些问题,旨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作者希望这些意见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三)研究方法1、比较分析法。本文第一部分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背景介绍运用的是比较分析法。将国外与国内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突出我国国情的特殊性。2、经验总结法和描述性研究方法。本文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以来,我国企业合并的诸多案例,总结出目前我国企业合并中出现的问题。然后结合案例对现状问题的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3、个案研究法。本文行文中结合济钢股份合并济钢集团相关资产的案例,运用 实例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加以论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问题的探讨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一)国际背景就目前世界各国关于企业合并的账务处理方法来看,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供企业选择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这两种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是针对于不同的企业合并类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即FASB),公开发布一个令世界财经界惊讶的消息:取消企业合并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之一一权益结合法。同时,在2001年6月,委员会颁布了第141号和第142号准则,再次明确了权益结合法的废除,一律采取购买法。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之后,于2004年3月31日发布了第3号国际财务报告合并会计,其中明确取消了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至此购买法已经成为世界会计准则体系在进行合并会计处理时的唯一指定方法。同时表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应该划归为该准则的核算范围内。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有如下几点:1、提供有用的信息较少。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他们关注的信息是对于他们的决策有用的信息,即他们要求企业提供的信息是有用的、必要的。对于权益结合法而言,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它的缺陷。其一,在权益结合法下,以前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入账的资产、负债,企业合并时仍未能入账。这样,企业记录的资产、负债等信息就不完整。不完整的会计信息可能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决策。其二,权益结合法提供的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原因在于,权益结合法要求按照账面价值记录取得的资产、负债。这与企业取得的其他一般资产、负债等计量属性不一致。因而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比性要求。其三,权益结合法下,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是以账面价值计入主并企业的账簿中的。这样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会计信息时,无法获得这些资产、负债的现时价值,也就无法在使用当时信息进行决策。因此,信息使用者无法使用这些账面价值与其他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这些信息的可用性也就比较差。2、企业合并的成本较高。权益结合法下,主并企业在合并的过程中按照被并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入本企业账簿中。所以通常来讲,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合并成本会比较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运用权益结合法进行合并后的账务处理,往往会导致企业的分析成本的增加。比如,权益结合法一般只在国情比较特殊的几个国家有较多的使用。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间的企业在做国际企业合并投资项目分析时,如果面临收购目标企业需要使用权益结合法,那么相应的投资分析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其他国家大多使用购买法而放弃权益结合法,这样,使用权益法的企业的投资机会很可能还会面临危机。3、容易造成资本侵蚀,不利于资本保全。在物价上涨时,以账面价值计入主并企业的被并企业的资产会低于其公允价值。这样,在后期由于对这部分资产的耗用而产生的成本费用也相应较低,因而会产生较高的利润。而且,在合并日后若出售这些较低账面价值的资产,也会获得较高的利润。这样,用于利润分配的资本就较多,而这些资本原本该留在企业作为再生产的资本,从而导致了企业资本的侵蚀。4、权益结合法所依据的假设不具有现实性。首先,权益结合法是假设合并的双方进行的是股权交换而不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因而在合并的过程中可以不用计算合并商誉。但是,现实中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商誉都是企业资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该方法假设企业合并前后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和报酬是一样的,因而权益结合法要求以被并企业的账面价值作为其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显然,这两个假设在现实中是不可行的。5、容易造成利润操纵。权益法的主导思想是将主并企业与被并企业看作在合并之前就是一体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企业合并后自然需要将以前的“兄弟企业”在合并前的会计期间的利润归为己下。即企业在编制集团合并报表时,需要将被并企业的整年损益都包含在主并企业中。这样,企业会因合并事项而使企业利润得到大幅增加。(二)国内背景经上文分析,由于权益结合法的种种弊端,西方发达国家均纷纷取消了权益法。为了与国际接轨,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政策,以追随发达国家的脚步。但是在企业合并的问题上,我国并没有盲目学习。2006年,新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保留了权益法,将合并分为两种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合并。同一控制下合并的类型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的类型分别对应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这两种方法。我国并没有像美国准则和国际准则一样,取消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这一类型。国家财政部出台这一准则,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具体分析如下: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这一合并形式客观存在。我国的企业合并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其规模和进度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最终控制权都在中央或者地方国资委。而且,我国的很多企业合并业务都是在中央及地方国资委的控制下进行的,即这些企业合并是统一受控于中央或地方的企业合并。这种情况下,企业合并交易往往不是合并双方的自愿交易,不能体现公允的结果而是多以股权联合的方式进行交易。这种股权联合正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本质体现。目前在我国这种形式依然为数较多。2、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未成熟,公允价值难以确定。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晚,评估业务也不是很成熟。因此,企业发生合并业务时,很难对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公允价值的评估。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无法正确披露财务信息。所以,相对而言,账面价值更具真实性。3、权益结合法本身具有“优势”。权益结合法中,由于合并报表纳入了被并企业的整年利润,所以,合并企业的合并利润表在合并年度是非常可观的。信息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可能误认为企业当年的盈利状况非常好,导致企业利润大增。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也正是因为权益结合法有这样的优势,它对于想要进行合并业务的企业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鉴于此,我国政府为了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鼓励企业进行合并。这样的话,可以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实力。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我国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确认问题2006年出台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两种类型。并且定义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但是在这一定义中,仍然有些地方诸如用词、涵盖范围等等还有待商榷。这些不当的地方很容易给企业以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企业钻准则的空子,进行违法行为,伤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者分析,大体有如下两个方面:1、“同一控制”的适用范围不明确。从理论上来说,“同一控制”是指同受一方或多方的共同控制,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在实务中,如果合并双方同受国家控制或同受地方政府控制,这种情况就很难判断合并业务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实务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做判断。而准则中这种范围的模糊性也给了一些另有企图的企业带来可乘之机。很多企业希望自己的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美观,而同一控制类型的企业合并似乎可以满足企业虚增利润的这一目的。2、“同一控制”的“非暂时性”条件容易被忽视。根据准则,“同一控制”需要满足同受一方或多方并非暂时性地控制。这种“非暂时性”可以理解为“合并前一年,合并后一年。”这是对“同一控制”在时间上的要求。如果不能同时满足这一时间限制,则不能被认定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举个例子,A公司同时控制B、C两家公司。现A公司将手中握有的全部B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其子公司C公司。这样,这一业务必须在满足:A公司在合并前一年以上就已控制B、C两家子公司,并且在C公司收购B公司之后一年以上仍然受控于A公司的条件,才可认定此项业务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实务中,如果没有认真分析准则,就会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按照上一例子来说, A公司发现其下的B公司经营不善,出现亏损。于是马上将其集团外部的D公司收入其下,然后将其与B公司合并,欲将B公司“救活”。同样,若C公司也出现类似B公司的问题,A公司一样可以用D公司将其“救活”。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通过“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达到“游刃有余”的效果。(二)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调整问题权益结合法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权益结合法能够帮助企业美化业绩,达到企业预想的效果。即企业通常利用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一些“灰色区域”,通过人为手段进行利润操纵。1、调整合并范围操纵利润。如果企业当年有亏损的子公司,为了降低对合并利润的不利影响,企业通常会出售部分股份,使得企业对子公司的控股比例降到20%以下。根据2014年3月最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企业控股比例小于20%,将不再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将其划归于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样企业就可以避免了运用权益结合法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保证了企业整体的利益,同时也达到了将亏损的子公司剥离企业的目的。2、出售增值资产操纵利润 按照权益结合法的要求,被收购的企业的资产、负债均以账面价值非公允价值计入主并企业中。通常情况,这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账面价值较合并发生日的公允价值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立即出售被并入的资产,则主并企业就会收到一笔可观的收益。即使这笔资产没有在当期出售,这其中的差价也是企业的一笔“隐藏”的财富。例如,被并企业在发生合并业务时,存在一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一亿元,已经按照规定计提折旧六千万元。这项固定资产市面的公允价值为七千万元。这样,如果企业在合并业务当时出售该项资产即可获得三千万元的差价收益。(三)权益结合法下的合并信息披露问题 按照新准则的要求,主并企业在合并年度末编制合并报表时,要并入被并企业当年利润。但是,母公司在合并之前的利润状况也应单独予以披露。准则的本意是想帮助信息使用者清楚地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状况,分清企业的盈利是来自主营业务还是偶然所得。但是,在众多投资者当中,他们很多都缺少这样的专业知识。这些普通的投资者很少有能够利用这一信息的,通常很难分辨企业较高利润的来源。有些信息使用者见到企业利润大增,就倾向于归因于企业运转良好,从而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导致投资者盲目投资。三、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济南钢铁收购济钢集团目标资产1、公司介绍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集团隶属于山钢集团,现由山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管,是一家省属的大型企业集团,即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几十年来,济钢集团一直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渐形成了具备现代化、大型化的工艺装备,形成了中板、冷、热轧薄板等现代高科技生产线。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它于2000年12月由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联合莱芜钢铁集团、山东黄金集团等四家法人企业共同发起设立。2008年10月24日,经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核批准,向社会公开增发普通股3.8亿股于当年11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济南钢铁股份的主要经营包括钢铁冶炼、加工以及钢材、铁矿石等的生产和销售,钢铁冶炼技术咨询等。2、合并事件介绍2008年12月26日,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告中声明:为了减少集团内部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加快企业主业资产发展,并最终达到主业资产上市的目的,公司计划募集资金对济钢集团部分目标资产进行合并。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了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审批,并且中国证监会也已经审核通过。公司于2008年11月15日与济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收购目标资产价格及剩余价款分期付款协议,运用募集资金近二十亿元以及以五年内分期付款的方式,实施收购济钢集团目标资产的计划。资产、人员交接基准日为2008年10月31日。(二)案例分析1、企业合并类型分析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其收购的热连轧厂、冷轧板厂、燃气发电完善工程、动力厂、运输部、自动化部及其他相关资产均受济钢集团控制,满足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的第一个“受控于同一企业”这一个条件。由资料中可以看出,济钢股份及相关目标资产受济钢集团的控制时间在合并前后均超过一年。因此,达到了同一控制的第二个标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该合并案例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2、企业合并动因分析如果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者有着重大影响关系,那么这样的企业我们称之为关联企业。而关联企业各方之间如果进行了交易,则称这样的交易为关联交易。通常,我们认为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往往并不是公平、公允的。企业倾向于运用关联企业的特殊关系进行暗箱操作,谋取利益。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对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也是大多表示怀疑,给予高度的警惕。根据收购公告分析,收购的原热连轧厂、冷轧板厂等资产同济南钢铁股份一样,都归属济钢集团控制,属于关联企业。他们之间的交易自然就是关联交易。由于关联交易的特殊性,它很容易引起广大信息使用者质疑,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因此,济钢股份决定以收购济钢集团的相关资产的形式来避免上述关联交易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该合并事项更重要的动因在于实现钢铁主业资产的整体上市。为了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发展,公司上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济钢股份需要进行企业并购以达到主业上市、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3、企业合并影响分析根据权益结合法的要求,济钢股份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将被并企业的本年度报告期初至合并日形成的净利润并入了当期合并利润表。根据济钢股份2008年的财务报表,在济钢股份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的金额约为三亿六千两百三十万元,占到了当年利润的百分之四十六,2008年济钢股份实现了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七亿八千万元,其中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为三点五亿元,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四点三亿元,占净利润约百分之四十五点六。由此可以看到,由于该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业务,济钢股份当年的净利润大幅增多。但这种非经常性业务得到的非经常性损益并不代表企业主体业务实力的增强。因而,不可否认的是,这项合并业务某种程度上虚增了济钢股份的净利润,并且帮助济钢股份成功上市。四、启示及建议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应用条件要具有可操作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指示,企业合并只有满足“同一控制”的空间条件和“非暂时性”的时间条件,才能将其归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同一控制”和“非暂时性”的要求都非常模糊,准则中这样的模糊的界定使得企业的一些不正当企图得以实施。因而,准则应该明确指出“同一控制”具体都包含哪些类型的企业,排除哪些类型企业,“同一控制”具体是受什么样的企业控制。同时,准则应该着重强调合并的“非暂时性”是指合并前后各一年,且这些条件应同时满足。同样,在权益结合法的运用上,准则也应予以具体明确的规定,比如用一些具体的数量上的限制来代替像“大多数”、“实质上”等意义模糊的词语。2、注重交易的实质。在企业合并准则中,权益结合法的应用条件是上述作者所述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准则中并没有在此过多关注交易的实质,而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实质区别在于企业合并业务是否具有股权交易的性质。会计准则也应该注重合并的实质而非合并的形式。即无论合并的形式如何,一旦企业合并的实质属于股权交易,企业就应该将合并类型归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可以应用权益结合法,否则的话应该按照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原则,运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准则应该明确提出要求,规定企业对于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这两种方法选择的互斥性,以免企业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操纵利润。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权益结合法记录企业合并事项时,因合并而产生的商誉在账面上是不能反映出来的。也就是说,被并企业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没有入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了许多扶持政策以推动其发展。而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无形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按照当前的准则,在权益结合法下,无形资产是不计入主并企业的。这样,主并企业在合并业务中会获得大笔无形资产,而且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这笔无形资产无需进行费用的摊销。如此一来,权益结合法便成为企业“藏污纳垢”的手段。企业更加倾向于将企业合并归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运用权益法进行利润操纵。因此,准则应该对这一类特殊行业进行特殊考虑,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网络企业等类型的企业的无形资产另行规定,使这类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账面上变得“有形”。4、信息披露应尽量详细、全面。当前准则对有关合并业务信息的披露,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信息者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等原因无法正确解读这些信息。一些股东仅仅是根据财务报表的表面信息就做出决策,这样是很不科学的。合并报表中应该反映如下信息:母公司合并日前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情况;合并日后企业的营业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合并业务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利润等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通过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来反映,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报酬率等等。同时还应该披露准备出售的收购的资产、负债预计将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这样,企业披露的信息就会更加具体化,减少股东盲目投资的可能性,也减小了投资风险,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5、完善公允价值定价机制。目前来看,对于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的我国来说,公允价值的评估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事。它阻碍了企业合并的良性发展。企业合并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对于购买法的回避一定程度上原因就在此。我国目前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虽然也比较广泛和深入,但都停留在理论上。当务之急是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当中,紧随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快完善公允价值定价机制。用理论上规定的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原则,来指导实务操作,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公允价值定价方案。同时,机制的完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因此,要注意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技能和水平,加大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从而确保公允价值定价机制的顺利展开。只有公允价值得到准确评估,我国的资本市场才能稳步、顺利向前发展。6、充分发挥监督制约机制的作用。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除了需要各项制度的完善和工作人员的素质的提升以外,还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涉及的交易事项类型增多,交易越来越复杂。这样就增加了企业钻准则缝隙进行财务造假的机会。因此,各监督部门应保持高度警惕,严谨企业造假事件的发生。作者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其一,该交易是否符合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规定条件,是否符合权益结合法的应用实质。对合并双方要进行彻底调查,确保该项合并交易符合主管部门的各项规定;其二,在企业合并业务发生之后,相关监督部门应该对企业的后续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监督,防止企业在以后的期间利用权益结合法进行利润操纵。其三,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披露进行指导监督,确保企业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合并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从而使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内不受损害。结语毫无疑问,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准则。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国家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国外的会计准则体系没有照搬照抄。在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我国拥有其存在的特殊背景。这一合并形式,就目前来看,在我国的企业合并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一定程度上来说,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保留这一合并形式,有利于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合并重组,有利于促进资源在资本市场的有效流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但是,这一形式给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呈现。某些企业运用这种政策上的“便利”,意图达到诸如利润操纵等不法行为。这些行为将对信息使用者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终将破坏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而,我国相关的会计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仍需进一步加强。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才能追上世界资本市场发展的潮流。参考文献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1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马永义.新会计准则执行空间与底线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3-06.3李培.企业合并会计国际准则的最新动态J.财会通讯.2009,19.4潘煜双.权益结合法探析J.财会月刊,2008(4):03-04.5马颖.评析新会计准则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方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19(4):98-102.6刘龙海 毕记满.刍谈权益结合法在我国的存废问题J.财会月刊,2008,(上旬刊):371-372.7赵环.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操纵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