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二 一一 一一 年年 六六 月月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论论文文 题题 目目:某某型型号号电电脑脑主主机机的的物物料料需需求求 计计 划划制制定定研研究究 学学生生姓姓名名 : 学学 院院 : 机机 械械 学学 院院 系系 别别:工工业业工工程程系系 专专 业业: 工工 业业 工工 程程 班班 级级: 工工 业业 工工 程程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 讲讲 师师 学校代码:学校代码: 1012810128 学学 号:号: 摘要 物资需求计划就是指企业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把每个 物品作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作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得长短来区分各 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它是工业制造企业内物资计划管理模式的一种。 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订单制定产品的生产计划,然后根据产品 生成进度计划,组成产品的材料结构表和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计算所需物资的需 求量和需求时间,从而确定材料的加工进度和订货日程的一种实用技术。 在本次物料需求计划中,是以电脑主机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相关计算的。进行物 料需求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与产品相关的历史数据,然后选择恰当的时间段和预算方 法,对产品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在本论文中,选择的预测方式是二次移动平均法, 对产品未来六个月的需求量进行预测。之后根据预测结果以及市场统计数据作出综 合生产计划,综合生产计划做出来之后,使用运输表法对综合生产计划进行优化; 再根据综合生产计划的内容作出主生产计划;最后,列出产品的结构树和物料表, 并制定出物料需求计划。 关键字:物料需求计划;需求预测;运输表法; Abstract MRP is a kind of materials management that is used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prodices are divided into many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affiliation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MRP regard each item as the object of study,planning arrangment is based on the completion period,production plan issued is based on lead length.MRP is a kind of production plan that is based on the market demand forcast and customer orders,then according to the progess of the product,material structure table and inentory calculate the materials demand and material requirement with the computer,so the materials processing process and order schedule can be determined. Material demand forcas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sales data,then choose the correct time and prediction to predict products demand.In this paper,we use the second moving average method to calculate demand forcast the products production forcast period for the six mouths,then make the affregate production plan with market statistics,and then use the transport table mrthod to optimization the production plan,later make the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based on the affregate production plan,at last,list the products tree,material table and MRP.In this paper,the host computer is regard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or calculating. Keywords:MRP;Demand forcast;transport table method;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企业在生产制造中面临的挑战1 1.1.2 我国社会在生产制造中面临的问题.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 MRP 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及研究现状2 1.2.2 MRP 技术在国内成功的原因5 1.2.3 MRP 在国外的研究现状5 1.3 MRP 技术在实施时遇到的问题6 1.4 MRP 技术研究的目的6 1.5 MRP II 及 ERP7 1.5.1 MRP II 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7 第二章 需求预测.8 2.1 需求预测的概念及方法.8 2.2 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的程序9 2.3 对电脑需求量的预测9 2.3.1 移动平均法.9 2.3.2 电脑销售量的数据统计及需求量预测.10 第三章 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13 3.1 综合生产计划的概念及内容.13 3.2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15 3.2.1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15 3.2.2 产品需求信息的来源15 3.2.3 分析企业的生产条件16 3.3 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化.16 3.4 制定综合生产计划.17 3.5 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化.19 第四章 主生产计化的制定.22 4.1 主生产计划的含义.22 4.2 约束主生产计划的因素.22 4.3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22 4.4 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原则.23 4.5 主生产计划的特点.24 4.6 主生产计划编制的内容.24 4.7 编制主生产计划的依据.25 4.8 编制主生产计划的流程.25 4.9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26 4.10 待分配库存的计算.27 第五章 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28 5.1 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28 5.1.1 MRP 的内容28 5.1.2 MRP 解决问题的思想28 5.1.3 MRP 系统的设计29 5.1.4 MRP 系统的输入信息29 5.2 MRP 的特点30 5.3 MRP 系统的构成30 5.3.1 主生产计划31 5.3.2 产品结构资料维护系统.32 5.3.3 库存管理系统32 5.3.4 物料需求计划编制32 5.4 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的程序32 5.5 MRP 的基本逻辑33 5.6 电脑的结构资料.33 5.7 电脑的装配流程36 5.8 计划期内各物料的 MRP 计划36 5.9 总结.40 参考文献.42 谢辞.43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在工业企业的生产中,产品大多结构复杂,而且品种较多,所以编制这些产品 的物料需求计划无疑是一项复杂而且繁重的工作,所以编制物料需求计划一直以来 被认为是生产管理中的一个瓶颈。而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达与 否将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世界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所需的 商品向着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这就使得传统的生产计划方式无法准确的预测市场 需求,无法及时制定合理的物料需求计划。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企 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制定物料需求计划,保障产品 的制造。 1965 年,IBM 公司的 Joseph.A.orlicky 提出了独立需求、相关需求的概念,并 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推广和运用,在计算 机上实现了用于产品生产与控制的 MRP 计划系统,这种系统运用了计算机在处理信 息时的强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在实际生产中 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目前,MRP 是世界上运用最普遍的一项现代计划管理技术。 1.1.1 企业在生产制造中面临的挑战企业在生产制造中面临的挑战 总的来说,我国企业在生产制造和管理中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第一,销售部 门对产品的推销成效显著,但生产部门却不能按时交货,生产部门的理由是采购部 门没有及时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原材料;而这时候我们往往看到仓库里囤积了大量 某些原材料,以致数年也用不完,积压导致的浪费数额惊人,并且仓库库位饱和, 流动资金周转率很低,许多生产企业需要用数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计算出所需要 的物料需求量,所以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订货单和采购单上的日期和缺料单 上的日期都不相同,没有一个是肯定的,财务部门没有办法相信仓库部门的数据, 不以仓库部门的数据来计算制造成本等等。 1.1.2 我国社会在生产制造中面临的问题我国社会在生产制造中面临的问题 从社会角度上来看,微观层面上企业粗放式的生产和管理将导致宏观层面上社 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最终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 续发展能力。衡量社会资源利用率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是“产值能耗”和“产值水 耗” 。如果按照这两个标准,我国是世界上产值耗能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3 年,我国每万元的产值能耗是 2.6 吨标准煤,相当于 2002 年世界水平的 4 倍,日本 的 12 倍,1997 年,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 136 立方米,是同期发达国家的五 到十倍,2006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约 1.5%,但是能源消耗量却占了 15%;另一方面,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来说,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此 外,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较差,在改革开放以后又迅速发展,这就使由于经济过快发 展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所以,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生产技能,转化产 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来,实现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各企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而企业要想摆脱粗放式经营,实 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赖先进的生产技术,就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RP 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MRP 技术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通常又称为物料管理系统,它是由美国 IBM 公司的奥列基博士首先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 MRP 技术已经发展为 MRP、ERP,这就是说此项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物料管理,MRP可以将企业 所有的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管理。MRP包括产品设计,作业程序,会计信息与成本管 理系统,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使得企业能够在控制成本和保持低的存货水平的 同时,可以有效地执行企业作业计划,而且与网络技术联系在一起,使企业的信息 管理得以提高。 我国最初是在 80 年代开始引进 MRP 技术的。当时的 MRP 系统采用的是主机/终 端式计算机系统,主要强调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这项技术的应用为我国企业展现 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并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效益。90 年以来,国家 863 高技术计 划 CIMS 应用示范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应用 MRP II/ERP 系统的进程, 而这些技术的使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几千家企 业应用 MRP II 技术对企业进行管理,随着管理经验的逐渐成熟,一些企业也将 MRP 系统升级为 MRP II,甚至升级为 ERP 系统。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计划的制 定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得产品的物料供应有了保障。 在我国的企业中实施 MRP技术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阶层的企业是 指那些进行了系统总体规划,编制计划已经不再用手工进行,而是运用计算机来对 基本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产生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生产工作的企业;第二阶层的企 业是指在第一阶层的基础上,将材料的用量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进行模块 式管理,形成了时段式的 MRP 企业;第三阶层的企业是指那些将生产计划,销售, 财务等各项内容组成一个整体,形成闭环 MRP 的企业。 我国的企业中,有实力成为第三阶层的企业只有一少部分。原因是 MRP系统 由手工管理向第一、二阶段的实现较为简单,因为企业在这一时期只要将精力集中 在购买软、硬件上并将它们安装完毕就可以了。从了解的数据来看,大部分企业都 是停留在第二阶段,原因是从阶段二向阶段三的扩展时,企业不仅需要改变传统的 经营方式,而且必须加强企业内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这一点恰恰是企业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处于第三阶层的这些企业多数是实力和 管理基础较好的国有大型企业,还有一些是中外合资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通常这 些企业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合理的生产现场布置,很少受到中 国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 MRP的实施和运用。 由于 MRP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的成功应用,企业在管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些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坏习惯和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得以改善,MRP的一些特点对实 施 MRP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特点如下: 1、MRP对生产的预见性:MRP系统在进行生产计划的安排时,往往将时间和 区间合理的编排,然后进行生产能力平衡,这样就能使计划可以顺利执行,而且可 以确定未来一定时间段内的加工对象和具体时间,在生产系统投入运营之前进行相 关的模拟演练。 2、MRP计划的一致性:MRP制定计划的层次是由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由 战略到战术;这些计划的制定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始终是一致的。计划的一致性是 MRP的核心原则,它将所有的计划统一起来,计划由物料部门统一编制,然后由车 间班组执行和控制,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作出及时的反馈。生产系统的所有成员为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规范自身的基本行为,不允许出现各行其是的情况。从而保 证了计划的实施 3、MRP的决策具有模拟性:由于 MRP能够反映生产的相关规律,所以按照 已有的数据就可以对未来的生产进行模拟。企业在改变生产计划之前可以运用 MRP对计划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对于在模拟中发生的问题,可以提前准备解决方 案,以便及时消除隐患。 4、MRP系统中的数据可以共享:MRP管理系统改变了手工管理时信息不通, 盲目决策等弊端,将企业各部门的数据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使之成为一个管理信息 系统,这样各个部门在作出决策之前就可以查阅相关的信息,按照数据作出正确的 决策。MRP的对数据系统的建设是非常严格的,企业的数据系统透明度高,数据及 时准确、完整,并且有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维护,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和及时。 5、MRP对环境变化具有应变能力: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及时准确 的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管理人员就必须及时跟踪、控制并且反馈系统运行的实 际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快速作出正确的决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6、MRP对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在 MRP管理系统中可以根据生产活动生成财 务数据,这样就可以把实物流转化成资金流,使财务和生产保持统一;财务人员可 以及时得到资金信息,根据信息控制成本,并且可以根据资金流动情况反映企业的 生产经营的情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作出分析,这些信息将成为企业的生产经 营活动决策和指导的重要依据。根据 MRP的管理模式,企业财务系统中总成本的 构成如下: 企业总成本 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图 1-1 企业总成本构 成 1.2.2 MRP 技技术在国内成功的原因术在国内成功的原因 能够成功运用 MRP 技术的企业,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公司里由最主要领 导负责,各部门领导负责具体实施的责任体系;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与 MRP管理相冲突的地方,应当按照 MRP的理论与方法来组织数据,制定管理标准, 调整物料分类,清理仓库等工作,彻底的将 MRP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 第三,对生产计划人员,财务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各部门领导等相关人员进行培 训,直至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出现问题时鼓励大家集思广议,讨论解决。 1.2.3 MRP 在国外的研究现状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对 MRP 技术运用非常成熟的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 不仅实现了由 MRP 向 MRP II/ERP 的过度,而且 MRP II/ERP 应用已经比较普及,多 数大中型企业已采用 MRP II/ERP 系统和先进管理方式多年,目前正在推行全球化供 应链管理技术和敏捷化企业后勤系统。许多小型企业也在纷纷应用 MRP II/ERP 系统, 企业的生产计划系统在 MRP 管理模式下的体系结构如下: 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能力确定经营目标 产品需求预测 生产过程规划 综合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生产能力综合平衡 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 外购件需 求计划 材料采购 计划 自制件投入生 产计划 生产作业计 划 外协计划 图 1-2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 1.3 MRP 技术在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技术在实施时遇到的问题 MRP 技术在企业中难以实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多数企业对这一技 术并不完全了解,所以对于运用这一技术后所能达到的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而且 企业很难从其他企业学到成功的经验,这就使得有些企业在没有正确了解自身生产 能力的情况下盲目的做出承诺,使以后的实施难以保障。其次,由于引进一套先进 的管理技术至少需要几十万元的资金,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维护和保障这个系 统的运行,所以对于没有政策支持的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成为困扰它们的一个大难 题。第三,由于我国引进 MRP 技术较晚,所以缺乏这项技术的专业人才,现在研究 这项技术的人员多数是计算机和管理类人员。第四,管理流程不畅通。众所周知, 业务流程重组是实施 MRP 技术的前提条件,但是对于如何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却没有 人能给出具体的方案。 1.4 MRP 技术研究的目的技术研究的目的 企业研究 MRP 技术的目的是合理配置企业的制造资源:即包括财力、物力、生 产、供应、销售等各种因素,并使企业充分发挥效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并 最终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5 MRP II 及及 ERP 1.5.1 MRP II 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美国人奥列夫.怀特在 1977 年时提出把资金信息也应该放到 MRP 系统中,这样 制造资源就包括了人员,设备,物资,资金,时间以及空间,并将这种方式叫做 MRP II。 MRP II 技术被我国引进是在 1981 年。当时,沈阳第一机床厂在国内最先引进 这一技术,提供这一技术的单位是德国工程师协会。之后,MRP II 在我国的发展大 致经历了一下几个过程: 一、MRP II 的启蒙阶段。由于在这一阶段 MRP II 技术刚被引入,所以对这一 技术的应用仅仅局限在对于汽车、机床的制造方面。而且由于企业内的各种原因, 导致这项技术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不能直接使用,所以,应用的效果并不是非常明 显。而且在当时只有一少部分有实力的大企业引进了这项技术。 二、MRP II 技术经过在这些大企业中的发展和应用,人们逐渐掌握了这项技术 的要领,之后使这项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得以推广,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制药,化工 等行业的推广较为典型。 三、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MRP II 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 段,金融业,零售业等许多行业也开始运用 MRP II 技术,而且,在这一时期各行业 对 MRP II 技术使用的效果也颇为明显,这项技术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激发着人们继续去探索更加高效的方法。 第二章第二章 需求预测需求预测 2.1 需求预测的概念及方法需求预测的概念及方法 需求预测是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根据反映预测对象过去和现在的相关信 息,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数量和发展趋势、该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 率等。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统计,需求预测的方法有 100 多种,其中,最常用的可以分 为两类,一类是定量预测方法,另一类是定性预测方法。 其中,定性预测是一种主观预测法;主要依靠专家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判 断能力,来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水平的非数量化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优势是预测速 度快,费用低;通常情况下,如果信息资料缺少,多数使用这种方法,例如:新市 场产品预测、技术预测等。定性预测常用的方法有:主管概念法,德尔菲法,专家 会议法,趋势分析法等。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性质方面的预测,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易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且简单的迅速,省时省费用。 定性预测的缺点是: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注重于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 从而易受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大小的束缚和限制,尤其是缺乏对事物发展作数量 上的精确描述。 定量预测方法是指运用数学的方法以准确的数据来揭示事物发展水平和变化趋 势的预测方法。用定量预测法进行预测时需要具有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资料。常用 的方法是: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曲线图。定量预测方法的优点是:偏重于数量 方面的分析,重视预测对象的变化程度,能作出变化程度在数量上的准确描述;它 主要把历史统计数据和客观实际资料作为预测的依据,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分析, 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少;它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方法,来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和 数据处理,求出适应工程进展的最佳数据曲线。缺点是比较机械,不易灵活掌握, 对信息资料质量要求较高。当预测对象的发展和变化较为稳定时,为了得到比较准 确的结果,可以选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定量预测。由于影响预测的因素有很多, 所建立的模型不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只考虑某些主要的 影响因素。 需求预测的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和特点,在选择具体方法时,需要 由需求预测对象,预测周期,信息资料,预测费用的情况综合决定。 2.2 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的程序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的程序 依据生产总量预测, 编制生产计划 确定构成单位产 品净原材料消耗 向工艺部门索要单位 产品工艺消耗定额 向生产车间统计员索要单 位产品非工艺损耗定额, 并确定原材料损耗系数。 计算单位产品原 材料消耗定额。 从相关部门收集资 料,确定各辅助材 料消耗定额。 测算本计划期各物 料需求数量。 确定计划回收可 用物料数量。 测算本计划期各物料实 际需求。 编制物料需求计 划 资料存档 图 2-1 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程 序 2.3 对电脑需求量的预测对电脑需求量的预测 由于我们已经的得到了电脑销售的相关数据,所以我们选择定量预测的方法对 电脑后期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定性预测主要用于信息资料缺少或者不足的情况,且 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来进行综合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情况下二次移动平均算法 常用于短期的计划,而一次移动平均算法多用于近期预测和对预测对象原始数据的 处理,以消除原始数据因随机性因素引起的异常现象。 2.3.1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 (1)、一次移动平均算法 一次移动平均算法是对产品需求量的历史数据逐点分段移动平均的方法。其算法为: Mt1=(Xt+Xt-1+Xt-2+Xt-n+1)/n (2-1) 式中 Mt1为第 t 期的一次移动平均值;XT为第 t 期的实际值;n 为每次移动平均所 包含的实际值个数,即移动平均期数。 此公式可简化为: Mt1= Mt-11+(Xt- Xt-n)/n (2-2) (2) 、二次移动平均法 如果一次移动平均的数据不能明显反映的变化,可用二次移动平均。其算法是: Mt2= Mt-11+(Mt1- Mt-n1)/n (2-3) 式中 Mt2为第 t 期的二次移动平均值。 2.3.2 电脑销售量的数据统计及需求量预测电脑销售量的数据统计及需求量预测 通过查阅电脑行业近些年来的销售统计数据,以及电话查询等方式,得出某型 号台式电脑在 2010 年的销售数据如下: 表 2-1 某型号台式电脑 2010 年销售数据 月份序号实际销售量一次移动平均二次移动平均 一151100 二253000 三348200 四45540051925 五57610058175 六64680056625 七7582005912556462.5 八8493005760057881.3 九9503005115056125 十10720005745056331.3 十一11643005897556293.8 十二12693006397557887.5 在上面的计算中,由于电脑产品的需求量随季节的变化较大,所以 N=4,计算 公式如下: Mt(1)= (2-1) N XXXX Ntttt)1(21 Mt(2)= (2-2) N MMMM Ntttt )1( )1( )1( 2 )1( 1 )1( Y=+T (2-3) t a t b =2- (2-4) t a )1( t M )2( t M =(-) (2-5) t b 1 2 N )1( t M )2( t M 根据表 3-1 的数据及公式(2-1)-(2-5) ,我们可以得出未来六个月的需求预测: =2- =(-) t a )1( t M )2( t M t b 1 2 N )1( t M )2( t M =2*63975-57887.5=70062.5 =*(63975-57887.5)=4060.36 t a t b 14 2 Y=+T 即 Y=70062.5+4060.36T t a t b Y1=70062.5+1*4060.36=74122.86 Y2=70062.5+2*4060.36=74122.36 Y3=70062.5+3*4060.36=82243.58 Y4=70062.5+4*4060.36=86303.94 Y5=70062.5+5*4060.36=90364.3 Y6=70062.5+6*4060.36=94424.66 表 2-2 未来六个月的需求预测 未来六个月需求预测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 预测需求741237818482244863049036594425 根据市场调查,生产能力和成本如下所示: 表 2-3 电脑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能力 项目正常生产加班生产外包生产 生产能力700001000020000 生产成本190021002300 第三章第三章 综合生产计划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的制定 3.1 综合生产计划的概念及内容综合生产计划的概念及内容 综合生产计划通常又可称为生产大纲,企业根据自身拥有的生产资源和市场需 求预测的数据,规划出计划期内产出什么产品,产出多少产品,为了产品产出所需 要的劳动力水平以及库存措施等。企业通常把综合生产计划作为一个整体计划,以 年为计划期,所以,很多企业把综合生产计划称为年度生产大纲或年度生产计划。 此外,综合计划并不具体制定每一品种的 生产时间,生产数量,每一车间 员工 的具体工作任务,而是按照以下的方式对 产品、人员和时间作出 安排: (1)关于产品的安排:根据产品的需求特性 ,加工特性,所需人员和设备上 的相似性等, 可以把产品分为几个类别 ,并以类为单位制定 出综合生产计划。 (2)关于人员的安排:在制定综合计划时,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考虑人员安排 : 将人员按照产品系列分成 不同的组,之后考虑所需人员的水平 ;根据产品的工 艺特点和人员所需的技能将人员水平分组。 由于需求变化引起的对人员数量的 变动也是制定综合生产计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人们需要根据相关的变化 决定是 采取加班还是扩大聘用等 方法。 (3)关于时间的安排:综合计划的计划期通常 以年为单位, 因此有些企业也 把综合计划称为年度 生产计划。在年度计划内,通常使用的时间单位是月 ,双 月或季。采用 滚动式计划的企业,还有可能未来三个月的计划时间单位是月,其 余月份的计划时间单位是季 。 滚动式生产计 划 工厂长期滚动式生产计划 执行计划预计计划 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 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图 3-1 滚动式生产计划 上图中滚动期为 5 各月,即:一月编制二、三、四、五、六月的计划,二 月编制三、四、五、六、七月的计划;一月所编的四、五、六月的计划和二月所 编的五、六、七月的计划为预计计划。在一个滚动期内,预计计划与执行计划的 长短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来确定。 综合生产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1、制定策略 2、确定各项生产指标 3、粗能力平衡 4、制定综合生产计划方案 5、组织实施综合生产计划 6、考察考核综合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 3.2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3.2.1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 确定企业长 远发展规划 组织成立综合计 划编制小组 总结分析生产 计划完成情况 分析市场 因素 确定各期 需求 提交销售计划 评审表 根据反馈修正销 售计划 确定年度销 售计划 拟定综合生 产计划草案 正式确定综 合生产计划 分析主生产 计划 编制产品消耗计划 财务部编制年度预 算 提供资料 图 3-2 综合生产计划编制流程图 3.2.2 产品需求信息的来源产品需求信息的来源 在确定产品市场需求量之前,必须得到产品需求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两 种方式来获得: 1、根据现有订单,将来的库存计划、零售和流通环节的信息。 2、预测产品未来的需求量:通过分析产品过去的销售统计资料以及影响产品销 售的因素,对销售预测进行分析。 3.2.3 分析企业的生产条件分析企业的生产条件 内部生产条件:内部生产条件的信息包括机器设备的数量,比例及设备的完好 程度;报告期其他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工艺文件及产品图纸的准备情况,每一个 车间关键设备组的生产能力;每一种物料的的库存信息;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出勤 率、工时利用率;每一个工种工人数量的比例。 外部生产条件:外部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各种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外购件和配套 件的供应以及协作保证程度。企业在生产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有很多种,如何获得正 确的信息,企业可以通过物资采购的渠道来调查:可以调查有固定供货关系的企业, 调查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根据生产能力确定它们准时供货的可能性。对于短缺的 物资、资金要了解它的来源和获得的可能性。 3.3 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化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化 对综合生产计划进行优化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运输表、动态规划法、线性规 划法、试算法等,下面是这些方法的简单介绍: 表 3-1 各种优化方法的比较 方法意义 经验法这种方法是管理者根据以往统计资料的相关数据和资料来评 估综合生产计划 线性规划 模型发法 这种方法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将有限的 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得到最佳的资源分配方案。线性规划模 型的组成部分一般有四个: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变量非 负限制。 运输表法 使用运输表法处理问题比较直观、简单,它是线性规划的一 种特殊形式,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在运用运输表法进行计算时 有一个基本的假设是:每个计划期内的正常生产能力,加班生产 能力,外协量均有一定的限制,且每一个计划期内的需求预测量 是已知的,产量与成本呈线性关系。 运输表法的运算步骤有以下 6 步: 1、将需求、成本以及生产能力的数据填入运输表中。 2、线性规划中要求需求和供给相等,为了满足这个条件,通 常要增加“未用生产能力”这一列,若“未用生产能力”无额外 的成本,则每个单元成本为零。 3、在第一单元计划期找出最低成本单元,将生产任务尽可能 分配到该单元,但是不能超出这一单元的生产能力和这一列的其 他要求。 4、如果进行了第三步的计算后还有需求量未满足,需要重复 第三步的运算,直至需求量全部被满足。 5、在之后的各单元格的计算中,重复第三、四步的运算即可。 6、每一行各单元计入量的综合值需等于这一行的综合生产能 力;在每一列中填入的数值需要满足该列的相关需求。 试算法 通常将各种计划方案的成本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得出最佳方 案。 3.4 制定综合生产计划制定综合生产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在整个生产计划过程中的地位较高,它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劳动人 数,生产效率,库存与设备的最优组合,保证产品的正常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1:以公司的销售预测为信息依据, 通过制定需求预测得到未来一段时间产品的市场需求,生产计划人员根据这些信息 来安排产品的生产。2:通过模拟的方法,了解各个工作中心的工人与设备是否充足, 计算出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如果生产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考虑增加一定数 量的人员、加班生产等,然后根据相关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综合生产计划。综合生产 计划的制定方法通常有:仿真法,试算法,定量数学法等。 由第三章的需求预测得到某企业对电脑产品 16 月份的市场需求量如下表所示: 表 3-2 每月的需求预测 未来六个月需求预测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 预测需求741237818482244863049036594425 表 3-3 成本数据 项目正常能力加班能力外包能力 生产能力(台/月) 700001000020000 生产成本(元/台) 190021002300 运用上表的数据,可以求得电脑产品每个月的需求量;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P=DF+SI+BI (3-1) 式中: P:各月实际需求量;DF:每月预测需求量; SI:每月安全库存量;BI:每月期初库存量; 每月月末库存的计算方式是: EI=BI+P-DF (3-2) 式中 EI 为每月月末库存量。 安全库存=当月需求预测量*3/30 (3-3) 根据市场数据,我们拟定电脑的生产批量为 2000,去年最后一个月库存量为 1000,计算得出相应的数据填入下表: 表 3-4 未来六个月的需求、库存数据 月份123456 现有库存量10001464146199257655 安全库存量741378198225861390379443 需求预计量741237818482244863049036594425 实际需求量8053684539890089394399345103213 期末库存量1464146199257655787 3.5 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化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化 表 3-5 运输表 期间(月) 生产能力 期 间 (月) 计划 方案 123456以用可用 0期初 库存 10001464146199257655 正 常 1900 70000 200021002200230024007000070000 1 加210022002300240025002600312310000 班3123 外 包 230024002500260027002800020000 正常1900 70000 20002100220023007000070000 加班2100 6720 2200230024002500672010000 2 外包23002400250026002700020000 正常1900 70000 2000210022007000070000 加班2100 10000 2200230024001000010000 3 外包2300 783 24002500260078320000 正常1900 70000 200021007000070000 加班2100 10000 220023001000010000 4 外包2300 5312 24002500531220000 正常1900 70000 20007000070000 加班2100 10000 22001000010000 5 外包2300 8056 2400805620000 正常1900 70000 7000070000 加班2100 10000 1000010000 6 外包2300 13770 1377020000 需求量 (单位) 741237818482244863049036594425 综合生产计划又称为企业的生产大纲,作为企业的整体计划,是企业经过市场 调查、研究并掌握相应的数据后做出的生产指标。然后将方案进行优化,根据表 4-1 的分析,我们用运输表法对综合生产计划进行优化,如下表所示,对企业内外资源 作出合理的安排,尽可能使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使企业的生产效益最大。 表 3-6 综合生产计划表 总计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预计 需求量 505645741237818482244863049036594425 实际 需量 5505848053684539890089394399345103213 正常 生产 420000700007000070000700007000070000 加班 生产 498433123672010000100001000010000 外包 生产 27921007835312805613770 期末 库存 54161464146199257655787 第四章第四章 主生产计主生产计化的制定化的制定 4.1 主生产计划的含义主生产计划的含义 主生产计划是对各个最终产品在各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做的计划,主生产计划 必须由专门的生产计划人员负责编制,由于主生产计划是独立的需求计划,制定主 生产计划时会详细的规定在某一时间段内生产相应的某一种产品。为了把综合生产 计划与具体的计划有效地结合到一起,主生产计划会根据市场预测和用户需求作出 相应的安排。生产计划人员在制定主生产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现有生产能力,能够 使用的物料的数量,用户订单等各种因素。 4.2 约束主生产计划的因素约束主生产计划的因素 1、确定主生产计划时,必须保证主生产计划的产量与综合生产计划的产量是相 等的。 2、制定主生产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预测,企业资源,产品的市场订 单等各种因素,之后规定出某一时间段(如:日、月、年)内生产何种产品。 3、由于企业设备能力,人员能力,资金能力,库存能力等各种要素对产品的生 产量有约束作用,所以在确定产品的生产时间和批量时必须考虑各种资源的约束, 将关键资源用到关键产品的生产上。 4.3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主要有一下几个过程: 1、准备产品的相关资料:由于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是以产品的需求为依据的,所 以编制产品的主生产计划时必须首先掌握产品的需求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 企业通常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例如:对于那些以单件小批量生产为主的企业,它们 在收集产品需求资料时主要通过走访用户或者是根据用户订单来得到相关数据;而 以大批量生产为主的企业,主要根据历史资料来预测未来的产品需求量。 2、编制主生产计划草:在编制主生产计划草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如果现有库存量能满足需求,则不列入生产计划。 (二)为了保证生产的经济性,选择生产批量和生产时间时必须合理。 (三)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低于或者超过实际生产能力的情况,以及生产过程中 是否出现了负荷量的严重波动。 (四)检查产品需求,将它们按照规格,型号,品种具体化。 由于大量生产的企业通常以流水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所以它们在安排产品生 产时,需要将产量均匀的安排到各季度,各月,以便适应它们的生产方式;以成批 生产为主的企业,在安排生产计划时,需要着重考虑各种产品的搭配是否合理;而 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为主的企业,需要根据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数量,综合各种要素, 安排生产。 3、对生产能力进行检查 在企业生产中,生产能力单位主要是各车间:机加工车间,热塑车间,组装车 间等;并按照这种生产能力单位来分配产品的生产任务,然后进行实际能力与任务 量的平衡。在做任务平衡之前,需要计算产品任务在各能力单位的分布状况。 4.4 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原则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原则 1、主生产计划在安排产品生产顺序时,需要按照产品的重要性分清轻重缓急, 应该将关键客户订货的产品优先安排生产,之后在安排其他生产任务。 2、在安排新产品的任务时,应该将任务均匀的分配到各年的生产中,这样就能 避免准备不均的情况。 3、对于生产多品种产品的企业,需要将各种产品合理搭配,最终要实现的理想 状态是:个计划周期内的生产品种较少,各种设备和人力的负荷在各车间的生产周 期内配比均衡。 4、各种资料的供应时间与数量与主生产计划保持同步。 4.5 主生产计划的特点主生产计划的特点 1、主生产计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所有零部件的 物料需求计划都是根据主生产计划来制定的,所以,当主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就对主 生产计划作出改变时,就会不可避免的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当主生产计划量增加 时,就有可能使作业的分配变的复杂化,甚至引起物料的短缺;当主生产计划量减 少时,可能会使大量的人员设备处于闲置的状态,此外,还会有大量的原材料,零 件积压在库中, 直接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的制造成本,这就要求企业 的主生产计划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随意改变。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许多企业通常设定一个时间段,在设定的这各时间段内, 主生产计划不得改变, (时间段的长短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设定)当计划需要改 变时,计划人员可在两个计划时间的差额时间段内对计划加以修改。 2、主生产计划具有连接性:主生产计划是具体化的总体计划,在制定总体计划 时,需要将生产速率,工作人员的生产水平等各种要素折中考虑,而制定主生产计 划是以综合生产计划所确定的据为依据的。这就是说,主生产计划中的需求量就是 综合生产计划中的生产量。总体计划中的生产量是以系列来划分产量的,如果将需 求进行分解,规定每一个计划期内的具体产品需求,就是主生产计划的市场需求, 所以主生产计划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着不可或缺的连接作用。 4.6 主生产计划编制的内容主生产计划编制的内容 表 4-1 不同类型企业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企业 类型 主生产计划编制内容 订货生 产型 1、通常以主要原材料和基本零件为对象,确定主生产计划。 2、这种生产企业的交货期比生产的提前期要长,所以可直接安排最 终产品的生产。 3、如果最终产品的组件和主要部件是用户用户订货的特殊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法题纲中考真题及答案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估体系与实施效果分析报告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并网接入标准与政策解读报告
- 2025年《基础护理学》湖南专升本考前通关必练题库-含答案
- 平安银行深圳市罗湖区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浦发银行厦门市集美区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中信银行焦作市沁阳市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广发银行大连市中山区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中信银行北京市昌平区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民生银行合肥市瑶海区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上海戏剧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安徽省花凉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铁路行李包裹运价表(铁路旅客运输规程)
- 2023浙江金华市义乌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招聘10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医院护理部人员绩效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
- 师范大学新生服务手册
- 第九组 生态监测与评价
- 西方国家的宪法制度课件
- 2021年色达县林业系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林业基础知识》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食品销售流程图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燃气供应服务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