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硬件外部存储设备简介_第1页
计算机基硬件外部存储设备简介_第2页
计算机基硬件外部存储设备简介_第3页
计算机基硬件外部存储设备简介_第4页
计算机基硬件外部存储设备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第六节、计算机内部硬件外部存储设备一、 软盘及软驱1认识软磁盘现在看到的软盘都是3.5英寸的,通常简称3寸。3寸软盘都有一个塑料外壳,比较硬,它的作用是保护里边的盘片。盘片上涂有一层磁性材料(如氧化铁),它是记录数据的介质。在外壳和盘片之间有一层保护层,防止外壳对盘片的磨损。我们通常使用的软盘容量是1.44M。软盘外观如图所示。2 软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对软盘进行读写操作,现在我们使用的都是3寸软驱,可以读写1.44M的3寸软盘。软驱的主要组成有:控制电路板、马达、磁头定位器和磁头。磁头其实是很小的,上下各有一个,我们看到的是它的滑轨。二、 硬盘1. 硬盘概述目前市场上的常见的硬盘除昆腾公司的Bigfoot(大脚)系列为5.25英寸结构外,其他都为3.25英寸产品,其中又有半高型和全高型之分。常用的3.5英寸硬盘外形大同小异,在没有元件的一面贴有产品标签,标签上是一些与硬盘相关的内容。在硬盘的一端有电源插座、硬盘主、从状态设置跳线器和数据线联接插座。如图所示。2. 硬盘结构硬盘结构由固定面板、控制电路板、盘头组件、接口及附件等几大部分组成。3. 硬盘工作原理概括地说,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写的操作正好与此相反。另外,硬盘中还有一个存储缓冲区,这是为了协调硬盘与主机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的差异而设的。 4. 硬盘的性能指标(1)单碟容量(2)噪音与安全防震技术(3)柱面数(Cylinders)、磁头数(Heads)和扇区数(Sectors)(4)硬盘的转速(RotationlSpeeD、(5)缓存(6)外部数据传输率(6)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datatransferrate)(7)平均寻道时间(8)平均等待时间(Averagelatencytime)(9)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accesstime)5. 硬盘接口标准目前硬盘接口类型不算多,主要有IDE、SCSI、SATA三种。(1)IDE接口: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盘接口,包括光储类的主要接口。它经过数年的发展变得很成熟、廉价、稳定。IDE接口使用一根40芯或80芯的扁平电缆连接硬盘与主板,每条线最多连接2个IDE设备(硬盘或者光储)。 (2)SCSI接口SCSI英文全称: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它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来的IDE接口的硬盘转速太慢,传输速率太低,因此高速的SCSI硬盘出现。其实SCSI并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总线型接口。由于独立于系统总线工作,所以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系统占用率极低,不过转速快,传输率高的SCSI接口硬盘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价格高、安装不便、还需要设置及其安装驱动程序,因此这种接口的硬盘大多用于服务器等高端应用场合。 (3)SATA接口SATA的英文全称是:Serial-ATA(串行),IDE系列属于Parallel-ATA(并行),SATA是最近颁布的新标准,具有更快的外部接口传输速度,数据校验措施更为完善,初步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150MB/s,比IDE最高的UDMA/133还高不少。由于改用线路相互之间干扰较小的串行线路进行信号传输,因此相比原来的并行总线,SATA的工作频率得意大大提升。虽然总线位宽较小,但SATA 1.0标准仍可达到150MB/s,SATA 2.0/3.0更可提升到300以至600MB/s。 三、 光盘1. 光盘的存储原理(1)非磁性介质存储原理有一类非磁性记录介质,经激光照射后可形成小凹坑,每一凹坑为一位信息。这种介质的吸光能力强、熔点较低,在激光束的照射下,其照射区域由于温度升高而被熔化,在介质膜张力的作用下熔化部分被拉成一个凹坑,此凹坑可用来表示一位信息。因此,可根据凹坑和未烧蚀区对光反射能力的差异,利用激光读出信息。(2)磁性介质存储原理磁光盘是在光盘的基片上镀上一层矫顽力很大的,具有垂直磁化特性的磁性材料薄膜制成。当在磁记录介质表面上施加强度小于其室温矫顽力Hi的磁物时,不发生磁通翻转,故不能记录信息。若用激光照射此介质后,则在被照射处温度上升,矫顽力下降为Hc。如果这时再对记录介质施以外加弱磁场Hr(HcHrHC)。则会发生磁翻转而记录下信息。 2. 光盘及光驱的种类(1)光盘种类n 光盘大致可分为CD盘和DVD盘,可进一步分类如下:n CD-ROM只读CD光盘n CD-R可写CD光盘(只可写一次)n CD-RW可擦写CD光盘(可多次反复擦写)n DVD-ROM只读DVD光盘n DVDR可写DVD光盘(只可写一次)n DVDRW可擦写DVD光盘(可多次反复擦写)n DVDRAM可擦写DVD光盘(可多次反复擦写、兼容性差)n DVDDL双层DVD光盘n DVD-R/RW速度受限制,其盘片的价格相对较为便宜n DVD+R/RW速度较快,价格也较高。 (2)光驱种类光盘驱动器主要包括CD-ROM、DVD-ROM、光盘该录机等。其中CD-ROM和DVD-ROM所支持或兼容的盘片如表 常见的刻录机的类型及其兼容盘片如表 3 光驱性能指标性能指标参数是生产厂商产品推出过程中的标称值,包括接口类型、数据传输率、平均寻道时间、内部数据缓冲、多种光碟格式支持等。四、 移动存储设备1. 分类移动存储器主要分三类,一类是闪存盘,第二类是移动存储卡,第三类是移动微盘存储器。 (1). 闪存盘闪存盘通常也被称作优盘, U盘 , 闪盘,闪存盘是一个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它采用的存储介质为闪存存储介质(Flash Memory)。闪存盘一般包括闪存(Flash Memory)、控制芯片和外壳。闪存盘是以Flash Memory为介质,所以具有可多次擦写、速度快而且防磁、防震、防潮的优点。闪盘采用流行的USB接口,体积只有大拇指大小,重量约20克,不用驱动器,无需外接电源,即插即用,实现在不同电脑之间进行文件交流,存储容量从16MB2GB不等,满足不同的需求(2) 移动存储卡及读卡器n 存储卡概述存储卡是利用闪存(Flash Memory)技术达到存储电子信息的存储器,一般应用在数码相机,掌上电脑,MP3等小型数码产品中作为存储介质,所以样子小巧,有如一张卡片,所以称之为闪存卡。根据不同的生产厂商和不同的应用,闪存卡大概有Smart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MultiMedia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记忆棒)、XD-Picture Card(XD卡)这些闪存卡虽然外观、规格不同,但是技术原理都是相同的。n 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两种闪存卡是SD和CF,容量方面分别达到2G和4G。读卡器C、ard Reader)及种类n 由于闪存卡本身并不能被直接电脑辨认,读卡器就是一个两者的沟通桥梁。读卡器C、ard Reader)可使用很多种存储卡, 如Compact Flash or Smart Media or Microdrive存储卡等, 作为存储卡的信息存取装置。n 读卡器C、ard Reader)使用USB1.1/USB2.0的传输介面, 支持热拔插。与普通USB设备一样, 只需插入电脑的USB端口,然后插用存储卡就可以使用了。 n 按照速度来划分有USB1.1和USB2.0,按用途来划分,有单一读卡器和多合一读卡器。 (3) 移动微盘存储设备移动硬盘n 移动硬盘顾名思义是以硬盘为存储介质,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移动硬盘都是以标准硬盘为基础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盘(1.8英寸硬盘等),但价格因素决定着主流移动硬盘还是以标准笔记本硬盘为基础。因为采用硬盘为存储介质,因此移动硬盘在数据的读写模式与标准IDE硬盘是相同的。移动硬盘多采用USB、IEEE1394等传输速度较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