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之新时期文学思潮.ppt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之新时期文学思潮.ppt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之新时期文学思潮.ppt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之新时期文学思潮.ppt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之新时期文学思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文学思潮,一、 七六年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潮,(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既有传统社会的浓烈色彩,也有新社会的明显因素。 1、多种产业结构的交织; 2、多种所有制的交织; 3、贫富悬殊的加巨及中产阶级的出现; 4、多元生活方式的并存。 总之,这是个变动中的社会, “经济”代替“政治”成为社会的核心话语。,“三个中国说”,毛时代的中国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 幻想中的西式民主的中国,(二)生存方式,从政治生存模式到经济生存模式。 过去中国人的生活主要是围绕着政治进行的。 80年代中后期,市场和商品的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和控制越来越厉害。用市场和商品来控制调节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靠过去的政治幻觉。每个人都被组织到市场这个体制中来,占有商品的多少成为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志。,(四) 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体系:,国家意识(主流意识),(三)新时代的作家,文学家也从政治生存转变为经济生存。也被组织到市场中去了。 作家也被看成生产者(“艺术生产”)而不是“灵魂工程师”,能够将自己的产品成功地生产出来是第一要素,但更重要的要素是,必须将它成功地推销出去。 作家的写作要服从市场规则。,1、社会中心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即党和政府在正式媒体、公开场合所宣扬的价值体系,以及社会制度、国家机构等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体系。 中心意识形态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使中国繁荣富强。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需要和社会变化而变化。 在文化上,它要求文艺为中心工作服务,“弘扬主旋律”。 中国当代国家主义意识形态总体上从集权主义话语日益转向民主主义话语,把握这一点非常重要。,2、知识分子价值观:,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价值体系。 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对个性价值的崇尚,对精神独立性的追求。 按照知识分子的文艺价值标准,文艺应该是知识分子精神的代言,它的核心就是关注社会的健康化、民主化进程,以及人的个性和自由。,罗中立父亲,张晓刚大家庭,3、平民价值观:,平民从本质上更关心的是生活本身、经济问题。 对于文艺,平民有一种世俗化的欲求和理解。文艺应该是轻松的、娱乐的、象征性地满足潜在欲望的,是远离现实中重大而严峻的问题的。,4、边缘与另类价值观:,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标榜边缘与另类成为可能。与以上三种价值观不同的都可以划入此类。其重大表现是对国家主义的反讽,对知识分子的嘲笑,对平民精神的讽刺,及其对内心世界深入的发掘而带来的对理性和道德底线的挑战.,对国家主义的反讽,岳敏君革命者,方力钧,宋永红,知识分子的沉沦与来自民间的欲望,平民世界的媚俗与撒娇,俸正杰时尚,血腥暴力与残忍,八十年代前,中心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占据主导。 八十年代初中期,三种价值观历史性地走到了一起, 八十年代末期,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与另两者明显分裂,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也失去了大众市场,同时,边缘与另类的价值观崛起。 九十年代以来的写作,可明显地分为纯文学代表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写作,正统(新道统)文学服务于中心意识形态的写作,通俗文学适应非知识阶层的普通民众的写作,以及与以上写作立场形成对抗的边缘与另类写作。 四者之间并不格格不入,在很多时候是相互渗透的。,二、文学思潮,八十年代来,十多年时间,几乎将西方一百多年的文学思潮照演了一遍。,真理标准大讨论,1、追求政治与思想认识价值的文学思潮,出现在八十年代初期到中期。 随着“四人帮”的倒台,政治的解冻,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文艺界对以前流行的工具论和从属论进行了反思,80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式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 八十年代初中期,人们的政治热情很高,三种价值观高度统一。清算过去、反思历史、为未来献计献策、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是时代主流。 出现了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人道主义文学、知青文学、朦胧诗等文学流派。,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是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文艺的新的观念原则。祝辞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作家“写什么和怎样写”,“不要横加干涉。”这对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1979年1月陈恭敏在戏剧艺术上发表工具论还是反映论-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同年4月上海文学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工具”说。两文从文艺的发展规律、古今中外文学发展历史等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辩驳,并认为这是极“左”文艺思潮的基本根源,文艺界的正本清源,必须从观念上彻底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两为”口号,1980年提出文艺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现实主义的争论,这次争论围绕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诸方面问题而展开,并通过对相关作品的具体分析而逐步深入。不同的作品还引发了诸如悲剧问题、题材问题、歌颂与暴露、人性与人情,以及人道主义如何表现的问题、爱情观问题等等方面的争论。对这些作品的争论都涉及到了现实主义的核心-真实性的诸方面:如生活事实与生活真实、生活本质,写真实与写本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真实性与倾向性等等。,关于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讨论的主题词是“异化”,即人的异化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问题。对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关注,是从对“文革”十年的历史反思开始的,随后逐步演化到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反右”运动全面反思。基于过去政治运动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人的践踏情形,反思中人们开始呼唤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在这场讨论中,文学所受到的启示要比其参与其中的讨论显得更为重要,它给文学创作所开启的命题无疑是巨大的、深刻的,同时也是充满着艰难曲折的。最直接的是启发文学从“人”的角度来反思历史,以“异化”来对人的悲剧进行形象的解释。,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讨论,从1984年到1987年,刘再复发表了一系列围绕“人的主体性”而展开的对文学进行研究的论著,呼唤确立“人”的“创造”、“对象”、“接受”三位一体的“主体性”地位。 陈涌在1986年4期红旗杂志上发表的文艺学方法论问题,对刘再复的观点提出了反驳与批评。,有关文学“主体性”的争论焦点是“人”的“主体性”的认识和人的主体性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有关“文学主体性”问题的大讨论是80年代后期在文艺界产生广泛影响的观念论争,它表明了新时期文学从一开始就关注的“人”的问题的深化。,2、追求民族与文化价值的文学思潮,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反思的深入,政治反思、历史反思发展到了民族心理反思和民族文化反思。 这种反思从最初的批判性反思,发展到后来对文化传统的依恋和认定;从对正统文化的描写发展到对地域文化的迷恋。 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中的“寻根文学”“市井文学”和诗歌领域中的“东方现代史诗”。,3、现代主义影响之下的文学思潮,塞尚与达利的画,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现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再次涌入,其对世界与人的本体的关注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与传统保守的理论模式相比,明显能够激活中国作家的创造热情。 诗歌中的朦胧诗,是现代主义的先导;随后又有王蒙的仿意识流小说,徐星、刘索拉、残雪的小说被认为是真资格的“中国现代派”;莫言、韩少功等人的寻根文学也受现代主义影响很大;戏剧则以高行健的绝对信号车站为代表。 “后朦胧诗”一直在现代主义领域顽强的探索着,虽然鲜为人知,但更能代表中国当代诗歌的艺术水平.,4、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 文学思潮,后现代之“后”,是“反”的意思,也就是对现代主义所建构的思想体系和艺术模式全面的拒绝。在西方五十年代之后开始流行。 90年代以来流行的文学流派: 以马原、苏童、余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