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及其研究策略,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简介 第二节 研究策略:基本方法和设计 第三节 研究策略与发展研究,1 简介,发展的概念: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系统指变化是有序的、模式化并且相对持久的。它包括变化与稳定两个方面。 发展的原因: 1.成熟:个体按照遗传基因中预先设定的生物程序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2.学习: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发展学家追寻的目标: 1.描述现象:常态发展(大多数人的发展特点)和特殊发展(个体差异) 2.解释原因:为什么发展? 3.预测结果: 4.控制行为/优化发展:利用研究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发展的特点,.发展是一种持续性的和渐变的过程; .发展是一种整体的过程,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发展具有可塑性,也可能发生突变; .发展受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影响.,2 研究策略,收集数据的方法: 1.自我报告法: 访谈法 问卷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儿童)的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以及获得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结构访谈或问卷,要避免社会赞许或惩罚效应而导致结果不真实准确 临床法:与访谈相似 2.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下,不加干涉或控制,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行为进行研究。,3.个案研究法: 4.人种志研究法: 5.心理生理学方法:,研究设计探寻关系,相关设计: 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可通过平衡抵消、顺序随机化技术解决顺序效应(练习、疲劳效应),而遗留效应只能使用被试间设计。A-B-A-B时间序列设计适用于单个或单组被试。 被试间设计:可以通过随机分配或匹配技术解决组间的个体差异。 混合设计: 跨文化设计:,3 研究策略与发展研究,发展研究设计: 横断设计: 追踪设计:主要用来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描述总体的平均发展趋势;一个是描述不同个体间发展趋势的差异。它可以合理地推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横断设计则不能。统计方法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层线性模型、潜在变量发展曲线模型(LGM)。 序列设计/聚合交叉设计: 微观发生设计:,三、具体的数据收集方法 常见的三类: 自我报告:日记、访谈或问卷 行为测量:测验或其他行为测量法 观察:自然观察法与实验室观察法,优点:可以较好地描述行为; 被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下,可以在现场观察记录行为,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客观、全面、准确 缺点:缺少控制;观察者偏差;不深入,4.优点 较灵活,谈话双方可以随时改变方式,有利于寻找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次的资料。 使用面广,对儿童、成人甚至文盲都可使用。 能比较有效地收集人们的态度、知觉、意见等方面的资料,还可以观察访谈对象在访谈过程中的表现,可以了解访谈对象的动机和情绪。,5.缺点 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 访谈者的观点容易影响被访谈者; 访谈工作效率低,既花钱又花精力; 对于敏感性、隐私性的问题,不易获得真实的信息。,(三)问卷法 1.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以获得心理研究活动的规律。 2.特点:书面提问,3.优点: (1)比较客观统一,效率比较高,标准化程度高,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 (2)结果统计高度数量化、规范化; (3)费用低; (4)问卷不计名,质量有保障。,4.缺点 不灵活; 容易产生废卷,如请人代答、随便答题、漏答等常见问题; 只适合于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信用或主观性问题,收集到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四)测验法 1.通过测量量表,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的程序,收集数据资料,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 2.特点:被试通过测验来测量能力、技能、知识、潜能或生理反应,3.优点:测量客观、标准化;避免主观性 4.缺点:灵活性差;对主试的要求高,难以进行定性分析;不能深入考察态度或行为机制;可能受练习、测验经验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五)实验法 1.通过严格控制的、可以重复的程序,操纵变量,考察一个(些)变量对另一个(些)变量的影响。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组、控制组,2.分类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严格控制条件,控制严格,容易重复,但生态效度低(不易推广),随机选择与分配; 现场实验:在学校、家庭等日常生活条件下有限度地控制条件,控制严格性低,结论可推广; 自然实验:不能随机分配被试、不能严格操纵变量,如高等教育组与非高等教育组、自然灾害受害者与非受害者的适应性等。实际上是相关研究,3.优点: 可探测因果关系 可重复 4.缺点: 人为性强,生态效度低; 探讨的变量有限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的生态化:现场研究(观察、实验等) 研究手段现代化:计算机、观察实验设备的运用 研究方法的综合化,1发展的过程 development processes,Change-stability: change is quantitative or qualitative 量变(小树大树) -质变(毛毛虫蝴蝶) and integrated or modularized(整体-模块) ?,2 发展领域 aspects/domains of development,Physical development: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成长、动作技能和性等生理发展。 Cognitive development:感知觉和学习、记忆、智力、语言和思维等认知发展。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情绪、气质和依恋、自我和社会认知、性别差异和角色、攻击行为、利他主义和道德等社会性发展。,3发展的分期 periods of development,Infancy(受精卵-出生) Toddlerhood(0-3岁) Early childhood(3-6岁) Middle childhood(6-11岁) Adolescence(11-20岁) ,4发展的原因,内因-外因 人是主动 or 被动? Heredity/genetics and environment:遗传基因决定了发展的可能范围,有效环境能够限制或引导发展 Environment =家庭环境(父母和长辈、兄弟姐妹)+学校环境(老师和同伴)+社会环境(媒体、文化习俗),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一、研究设计及其性质分类 1.一种开展研究的计划:如何回答问题?如何选择被试?如何收集和解释数据?如何得出有效的结论? 2.质的研究设计: 个案研究:对单个人的研究 人种志研究: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参与观察对某种文化的深度研究,3.量的研究设计: 相关研究:旨在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统计学关系的研究设计 因果研究:实验设计,旨在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基本的研究设计形式,二、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 明确研究目的 确定研究变量与观察指标 选择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程序) 确定收集、整理数据及统计分析的方法 制定研究实施计划,三、发展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 (一)横断研究、纵向(追踪)研究与聚合交叉(序列)研究 (二)程序、优点、缺点(见下表),图示,被试年龄(岁),0,2,4,6,8,10,2002,2004,2006,2008,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区组效应,测查年代,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家眼中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节 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发展观 第四节 其他发展观,第一节 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理论 一套用来组织、解释和预测数据或事实的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观点 发展心理学理论 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观点体系,用来描述和解释发展,预测特定情境下会发生哪些行为 假设 对现象的可能的解释,用来预测研究的结果,可以被进一步的研究所检验,一、先天和后天:遗传与环境哪个更重要? Nature or nurture 遗传:从生物学父母得到的生理特征或天赋 环境:出生前和出生后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同伴、学校、社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观点影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 一般观点:同时影响,更关心二者如何相互作用,二、主动和被动:人们在他们自身的发展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一)发展的机械模型: 把发展看作对刺激的被动的、可以预测的反应,人们象机器那样对环境作出反应。 洛克的“白板论” (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认为发展是机体自身发动的、依据不同质的发展阶段依次进行的,人不只是反应,还会主动行动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三、连续性和间断性 (一)发展的机械模型 认为发展是连续的,要经历相同的过程,从后期行为可以预测早期发展,强调量的变化而不是变化的种类。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强调质的变化,认为发展可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种类的发展问题,会发展起不同种类的能力;每个阶段承前启后。佛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 的 理论。,(三)平衡论 儿童与环境影响的双向性或相互影响 (四)当前的争论 强调行为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而不强调大的发展阶段;重视考察在每个阶段哪些种类的行为是连续的或非连续性的,以及包括了哪些过程,发展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ies: Freuds psychosexual theory Eriksons psychosocial theory,Cognitive theories,Piagets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 Vygotskys sociocultural cognitive theory Information-procssing theory,Behavioral & 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Pavlovs classical conditioning Skinners operant conditioning Bandura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Ethological theory 习性学理论 Bronfenbrenners Ecological theory 生态学理论 An Eclectic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折中理论取向,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一)基本观点 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决定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性:可以给个体带来舒适感受的一切倾向,不仅指性的需要,而且包括饥、渴等方面的生理需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无意识的本能;快乐原则 自我:意识结构;现实原则 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伦理原则 文明的产生与超我,人格发展阶段论,根据里比多的发展或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5岁)儿童的快乐集中在嘴: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为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2.肛门期(1.53岁)儿童的快乐集中在肛门排便习惯的培养 3.性器期(36岁)儿童的快乐集中在生殖器恋父情结、恋母情结 4.潜伏期(6青春期) 相对平静的时期,此前的各种感受相对遗忘 5.生殖期(青春期以后) 产生性冲动,要从父母那里独立,容易产生与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四)评价 1.阶段思想,教育原则 2.泛性论倾向,将儿童的个别倾向普遍化,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发展受到生物因素与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发展是克服危机的过程。 (一)人生八阶段 1.婴儿期(02岁):信任对不信任 2.儿童早期(24岁):自主对羞怯、疑虑 3.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 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 7.成年中期(25约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或老年期(50岁):完善感对悲观失望,(二)评价 1.同时注重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因素,重视社会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作用,将个体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 2.强调发展的多向性(对立性品质的发展);更容易接受和运用 3.未突破佛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的约束,第三节 学习理论,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一)华生的心理学思想 1.研究对象:客观的行为或反应 2.研究方法:客观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SR公式,(二)华生的发展心理学思想 环境决定论或教育万能论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外部刺激决定学习,3.教育观 (1)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2)反对体罚儿童,应在形成行为时加强训练 (3)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身体技能习惯、发音习惯等,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一)操作条件作用:行为与强化 1.强化可以塑造和改变行为 2.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二)尽可能避免不良刺激,创设儿童发展的适宜环境,(三)教学思想 程序教学:小步子、知道结果、自主调控学习等。 评价:影响深远;忽略内在心理,三、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一)基本思想 1.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而获得的; 2.个人、行为、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二)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2.观察学习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3.强化的作用:增强或削弱行为倾向 (1)直接强化 (2)替代强化 (3)自我强化,四、学习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一)贡献 注意认知过程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局限 仍然偏重研究人的外部行为,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 认为思维过程是心理发展的核心,研究思维过程以及反映思维过程的行为。 代表性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是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儿童对环境中新信息的调整,即儿童如何根据已知的莱 应对和管理新信息。 平衡:在认知成分之间取得稳定的平衡。 组织:将知识整合进系统的过程,儿童形成日益复杂的认知结构的倾向,通过整合越来越多的精确的现实知识,形成知识系统或思维方式 图式:儿童在不同情境组织行为的方式,是动作的结构和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同重复而得到概括或迁移。 随年龄增长,图式越来越复杂。,心理发展的机制,1.适应和组织 2.同化和顺应,同化:改变外界刺激以适应自身,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改变主体的动作以适应客观的变化。 二者相辅相成: 只有同化,就没有积极的发展;只有顺应,则永远处于难以适应环境的不稳定状态,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1.成熟 2.物理因素 3.社会环境 4.平衡,认知发展的阶段,1.心理发展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而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心理发展有其阶段性; 2.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先后次序不变,且有一定交叉; 3.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必要条件;,4.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上不同的心理结构,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思维阶段(02岁) 客体永存和A非B错误因果性 识数 分类 (延时)模仿 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思维中心化 1. 符号思维(2-4岁):获得表征未出现物体的心理能力,但表现出自我中心(不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和泛灵论的缺陷 2. 直觉思维(4-7岁): 不能理解守恒和使用直推式推理、思维不可逆性,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 去中心化、思维可逆性和具体的关系推理、守恒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岁15岁/adulthood) 思维更加抽象(使用言语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假设演绎推理)、理想主义(理想的自我、世界、他人)、元思维(考虑思维本身),新皮亚杰主义的认知发展理论,1.十分强调社会环境,包括教育在促进个体认知和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2.重视应用研究; 3.强调把心理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4.强调多变量的相互作用,皮亚杰与教育,采取建构主义的途径:当儿童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时,他们学得最好发现式学习 促进而不是直接学习:教师要创造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和发现,而不是看学习结果如何 考虑儿童的知识和思维的水平: 把教室变成探索和发现的场景:,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贡献:认知发展的相互作用论和阶段论,第一次辩证地、系统地论述了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批评: 1.强调生物学因素,忽视了文化、教育和语言的作用; 2. 低估/高估了儿童的能力:一些认知能力出现的时间比皮亚杰认为的早,比如客体永存性、自我中心(2岁儿童没有自我中心)、守恒(他认为7岁才出现守恒,但3岁儿童就表现出数量守恒能力)。然而,皮亚杰也高估了一些能力。比如,许多成年人仍然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或刚开始形式运算思维。,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认知理论,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说 1.指向外部的间接的物质生产工具,与指向内部的精神生产工具(语言和符号),促成人的间接的心理活动。,发展的本质是一个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类心理本质上具有与动物不同的高级心理机能(随意性、抽象概括性、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间接性)。,最近发展区,个体现有的水平与在他人指导下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表示个体发展的潜力。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因为它决定着智力的发展。,支架,Changing the level of guidance/support to fit the childs current performance level.,学徒式训练,Vygotsky & education,在ZPD内教学 使用支架 让更有技能的同伴作为老师 监控和鼓励孩子们的自我言语/私人言语:皮亚杰认为,内部言语是自我中心的和不成熟的,对发展几乎没有作用;维果斯基认为,它是儿童思维的一个重要工具,儿童用它来控制行为和指导自己 评价孩子的ZPD,而不是IQ,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理论的比较,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理论的比较,信息加工理论,Memory Thinking Metacogniton,Memory-编码,注意 复述 组织 elaboration(举例说明概念) 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感觉记忆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1.陈述记忆/外显记忆: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2.非陈述记忆/内隐记忆 记忆策略 1.网络理论 2.图式理论,提取和遗忘,提取的序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遗忘理论: 干扰理论: 衰减理论:记忆痕迹,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第五节 其他理论及小结,一、习性学的心理发展观 (一)人类的社会行为模式(如依恋)有其进化基础;提出“关键期” (二)应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研究儿童的行为。 鲍尔贝的依恋研究,Bronfenbrenner 生态系统论,(一)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多个层次的系统构成,由内到外依次是微系统(学校、家庭等)、中间系统(家庭学校的联系)、外层系统(如父母的职业和工作环境)、宏系统(如政府的就业政策) (二)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个体在日益复杂的水平上不断认识和建构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具有重要影响。,三、小结 各种理论是从不同视角或侧面研究心理发展的,贡献各异。 1.精神分析理论:重动机与情绪 2.学习理论:重行为 3.认知发展理论:重认知 4.文化历史理论:重社会文化,5.习性学:重行为的进化基础 6.生态系统论:重心理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课外思考,对于同一个婴儿,你认为各派心理学家会如何看待和教育他(她)?,第四章 新生命的形成:胎儿的发展,第一节 怀孕和遗传 第二节 先天和后天:遗传与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产前的发展,问题与思考,科学家如何研究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它们如何一起作用? 要生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做哪些准备或预防工作?,第一节 怀孕和遗传,一、受孕 精子与卵子结合构成一个合子(受精卵)的过程,也叫受孕 受孕是新生命的开端,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起点。,受精卵,(一)十七、八世纪关于胚胎形成的争论 1.精源论 胚胎来自精子,在精子中有完全成形的“小人”,他们有待于在子宫的抚育环境中发育成长。,2.卵源论 已经成形的“小孩”存在于女性的卵巢中,男性的精子可以激活他的成长发育。 18世纪后期,德国的解剖学家Kaspar Friedrich Wolff 发现,父亲与母亲对胚胎的形成具有同等重要的贡献。,(二)成功受孕的基本条件 1.正常排卵,卵巢必须释放一个健康正常的卵细胞 2.这个卵细胞必须能移动到输卵管 3.所提供的大量精细胞必须能接近或到达宫颈处,4.至少某些精细胞能沿着正确路线游动,到达输卵管 5.至少某些精细胞全程存活 6.少量精细胞能接触卵细胞 7.一个精细胞必须穿透卵细胞,形成合子,受孕后形成的早期胚胎,(三)影响受孕的因素 1.生理的健康 2.受孕的时间 3.夫妻的年龄 4.夫妻精神状态 5.其他环境因素,(四)其他生殖方式 1.体外受孕:试管婴儿 2.捐献受孕 3.代孕母亲 4.克隆,二、遗传的机制 遗传密码:基因 它是构成细胞核中的染色体(46条,父母各贡献一个单体,父亲23,母亲23)的化学物质,即脱氧核糖核酸(DNA)中的一个片段,基因各不相同,人类染色体上大约有10万种基因序列,DNA可以自我复制,使合子进行有丝分裂,每一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都进行着自我复制,使每个细胞都含有相同数目的遗传信息。,最初,受精卵分裂成两个细胞,很快变成4个,8个,16个,如此下去,每次分裂前,这个细胞复制它的46个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减数分裂是精母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每个配子(精子或卵子)的染色体是母细胞原始数目的一半,人类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具有23条染色体。在怀孕时,由23条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构成了合子。,第二节 先天和后天: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一、行为遗传学 对遗传与环境的相对作用或影响进行量化研究的科学,关于基因型怎样与环境相互作用,来决定智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征的科学,它研究的问题包括,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能力、特质和行为模式非常依赖于个体所遗传的特定基因组合?假如存在的话,这些属性是否会被他的后天经历所改变?,(二)研究方法 1.选择性繁殖 通过确定特质是否能够经过选择性配对而在动物身上繁殖来研究遗传影响的方法。 经典实验:迷宫学习能力实验(图),跑迷宫任务中的平均错误数,20,18,16,14,12,10,代数,2,4,6,8,10,12,14,16,18,愚蠢组,聪明组,图 连续18代白鼠聪明与愚蠢组走迷宫的成绩,2.家庭研究:可以考察遗传与环境的相对重要性。 比较住在一起的人,看他们在一种或多种属性上的相似性,假如这种(些)属性是遗传的,同一家庭中的任何两个成员的相似性应该与他们的血缘关系(基因相同性)呈递增函数关系。,双生子研究(twin studies): 一对在一起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比一对在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他们在各种属性上更为相似吗?假如某种属性是由遗传决定的,那么同卵双生子应该更相似,因为他们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而异卵双生子只具有50%的相同基因。,领养研究(adoption studies):可以比较基因不同的孩子在相同环境下的状况 被领养的孩子与他们的亲生父母相似,因为他们享有共同的基因(50%基因相同),还是与他们的领养父母相似,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环境?假如被领养者在智力与人格上与从未养育过他们的亲生父母相似,那么基因在决定这些属性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家庭研究还能够帮助我们评估各种能力和行为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有两种方式: 方式1:两个遗传上没有关系、被领养的孩子,在同一家庭中长大,这些孩子之间以及他们与领养父母之间的相似性可以归因于共同的环境。,方式2:将在相同环境中成长的同卵双生子与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同卵双生子比较。假如一起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比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更相似,则可以推论环境的影响。,二、遗传基因的影响 (一)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1.智力(IQ)在中等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遗传系数约为0.50。 遗传系数表示一种特质中可归于遗传因素的变异量,H=(r同卵双生子-r异卵双生子)2 (见下表),不同亲缘关系的人IQ的平均相关系数,2.(智力的遗传系数不为1.00说明了什么:)环境对智力的发展存在重大影响。 3.两种环境影响: (1)非共享的环境影响(NSE):住在一起的人没有共享的一种环境影响,它使这些个体彼此不同(1-0.86=0.14),(2)共享的环境影响(SE):住在一起的人共享的一种环境影响,它使人们彼此相似。 NSE=1-r(一起养育的同卵双生子) SE=1-(H+NSE),4.随着儿童的成熟,基因对IQ差异的影响加大;共享的环境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而基因与非共享的环境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IQ分数的相关,0.90,0.80,0.70,0.60,3,4,5,6,7,8,9,15,同卵双生子,异卵双生子,双生子IQ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变化,年龄,(二)遗传对人格的影响 1.许多人格特质(如内/外向、移情关注)具有中度的可遗传性,遗传系数约为0.40。 H=(0.50-0.30)2=0.40 (见下表),三种亲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人格特征的相似性,2. 非共享的环境,包括父母对子女的不同教养方式、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方式,对人格的发展影响最大。,(三)遗传对行为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影响 1.同卵双生子的平均相关为0.48,异卵双生子的平均相关为0.17。 2.酗酒、犯罪行为、抑郁、多动、躁狂抑郁症和许多神经症,都受遗传的影响。,3.人们并不是遗传行为障碍,而是遗传产生某种疾病或不正常行为方式的倾向性,而且,这些疾病或行为障碍的产生还需要一些事件的激发(如学业上的挫折、家庭离异等),环境影响很大。可以通过干预和治疗,帮助高危个体缓解压力。,三、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一)基因的导向原则 基因预先决定的发展方向或道路,环境有时难以使之改变。如婴儿在810个月牙牙学语。 环境也有导向作用,如对人格发展的导向作用,(二)反应范围原则 对于多数人类特征,遗传设定了发展潜能和环境影响的范围,个体就在那个范围内变化。 基因设定了任一特质可能的结果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环境影响着他最终成为什么样,(三)基因影响心理发展的三种方式 1.被动的基因型/环境相关: 父母的基因影响他们为孩子设定的养育环境。例如, 有运动天赋的父母可能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孩子的兴趣,2.唤起的基因型/环境相关: 我们遗传的特征影响他人对我们的行为,并因此影响了发展的环境。 例如,活泼的婴儿比忧郁被动的婴儿受到更多的注意,获得更积极的社会刺激。,3.主动的基因型/环境相关: 我们的基因型影响我们偏爱和寻求的环境的类型。即不同的基因型为他们寻求不同的小环境,对其社会性、情绪和智力的发展产生影响。,例如,基因倾向于外向的儿童很可能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内向的儿童倾向于避免大型的社交聚会,这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会性、情绪和智力的发展。,四、结论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基因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环境也影响着基因型表现的程度,第三节 产前的发展,一、产前发展的阶段 约经过266天左右的时间,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由2000亿个细胞组成的婴儿 产前发育经过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三个阶段,(一)胚种期(02周) 细胞分化;胚种附着在子宫壁上,当受精卵在子宫中通过有丝分裂,在4天内形成一个包含6080个细胞的球形结构体(胚囊)。 细胞分化开始,胚囊内层结构将形成胚胎,外层将形成各种组织结构,负责保护并向胚胎提供营养。,外层支持系统包括: 羊膜:其内的羊水可以缓冲震动对发育机体的影响;调节温度,并提供一个无重力的环境,以便于胚胎的移动; 绒毛膜:围绕在羊膜的周围,最终变成胎盘的内层,为胚胎提供营养。,胎盘:从子宫内层和绒毛膜发育而成的一种器官,为未出生的胎儿提供氧气和养料,并排泄胎儿的代谢废物。,(二) 胚胎期(38周) 结构分化;内部器官开始发展;胎盘和脐带形成。重要器官初具雏形,心脏开始跳动。,发育非常迅速,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柱,心脏、五官、四肢初步形成,在第一个月的发育速度最快。1个月后,体积已增长了受精卵的10000倍。,在第2个月,胚胎每天大约生长0.85毫米左右,眼睛、耳朵、四肢等初步发育,大脑发育迅速。在第二月后期,性器官开始发育。循环系统,肝脏和脾脏开始发挥功能。胎儿已经初具人的机体的雏形。,(三)胎儿期(9周出生) 发育迅速,所有器官的发育逐渐成熟。 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1. 912周 生长迅速,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结已经形成,使胎儿的身体和四肢可以移动,可以吞咽、消化养料,泌尿系统可以运行,外生殖器形成。,2. 1324个周 胎儿发育迅速,母亲可以感知到胎动,可以听到胎儿的心跳,体外覆盖着一层皮脂以防皮肤皲裂,胎儿可以对明亮的光线和响亮的声音产生反应。,3. 2538周 继续发育,所有的器官已经成熟,为出生做准备。胎儿达到成活年龄,其睡眠周期和动作活动更为规律和可预测,在胎儿皮肤下覆盖了一层脂肪。在出生前2周活动减少,睡眠增多。,(四)胎儿发育的关键期 1. 关键期是每一器官最易受特定环境因素影响的时期。在其他时间,同样的环境则不宜造成同样的后果。,2. 脑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是,35周; 心脏发育的关键期是,第3周中期到第6周中期; 其他器官和身体部位发育的关键期是,怀孕后2个月。,二、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一)母亲的体重 过胖或过瘦都不利于胎儿发育。过胖可能导致胎儿过胖或不容易受孕,而且患高血压的比例也大得多。 过瘦则缺乏营养,容易贫血、肌肉痉挛、甲状腺肿等疾病。,(二)母亲的身高 母亲过矮(低于1.40米)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和产出。,(三)母亲的孕史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妇女有过4次以上孕史,再怀孕会有更大的危险性,出现低重儿或死胎、习惯性流产等,甚至不能怀孕。,(四)母亲的营养 早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胎儿的生理缺陷;后期营养不良,可能出现低重儿。而且,会影响到儿童智力的发展。 对3个月3岁的婴儿的研究表明,如果怀孕期间母亲严重营养不良,其婴儿的智商明显低于其他儿童。,(五)Rh因素 一个人的红血球能和Rh抗体凝集成块的称为Rh阳性,不能凝集成块的称为Rh阴性。 患有胎儿溶血症的孩子的母亲通常是Rh阴性,而孩子的父亲和孩子则是Rh阳性。这类儿童在生后不久死亡或终生耳聋和大脑麻痹等。,(六)母亲的年龄 超龄和年龄太小都有消极影响 年龄太小:15岁以下,尚未发育成熟,产出低重儿、死胎、分娩困难等。 超龄:35岁以上,发生唐氏综合症的概率增大;会使分娩时间过长和死胎增多。23、2427、28岁为最佳生育年龄。,唐氏综合症 一种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疾病,它由于存在着一个额外的第21号染色体而引起;有这种综合症的人有特殊的身体外貌,并且呈中度到严重的智力低下。,(七)母亲的健康状态或生活习惯 1.风疹、伤寒、白喉、梅毒、淋病等,都会影响怀孕或胎儿发育,尤其是胚胎期,它是头、脊柱、心脏和其他器官发育的关键期。,2.药物 某些抗菌素,如四环素、抗凝剂、镇静剂等,抗恶心药物和镇静药在怀孕前3个月影响最大,导致畸形;在怀孕后期,链霉素、四环素和磺胺药物会产生消极影响,过量的维生素A,B,C,K,B6也有害。,3.酒精 酗酒母亲容易导致胎儿酒精综合症,造成躯干畸形、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脏缺陷以及胎儿肌肉受损。酗酒发生在前3个月,会导致胎儿心脏缺陷、小头、关节畸变、心理障碍以及动作迟缓。还可导致流产。,4.吸烟 一氧化碳和尼古丁妨碍对胎儿的正常供氧。 在怀孕最后三个月影响最大,影响大脑发育,造成智力缺陷、情绪不稳、多动症等。,(八)母亲的情绪状态 通过释放神经激素,进入血液,使胎儿体内发生化学变化 1.精神压力 2.极端情绪或直接、重大精神刺激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十分重要,(九)母亲所处的环境因素 1.暴露在某些化学物质(如硫化物、二氧化硫、铅中毒)下,可能损害遗传基因、导致胎儿畸形或出生后的心理问题。 2.辐射:核辐射、X射线或其他射线,可能导致染色体异常或染色体畸变,导致生理缺陷。,3.高空飞行 容易导致胎儿缺氧,出生时容易患各种慢性缺氧症。,结论 应该努力防止或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损害,进行及时的预防或干预;早期干预的效果更为明显。,课后作业,要生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做哪些准备或预防工作?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胎儿酒精综合症 这是一组常见的先天性问题,常见于怀孕期间酗酒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它的发生率为千分之3。这些孩子有一些突出的生理缺陷,如头小畸形,心脏畸形和肢体、关节、面部畸形等,他们比正常婴儿小、轻,生理发展晚于同龄儿童。这些孩子还具有一些心理问题,如过度兴奋、多动、富有攻击性、身体颤抖等。大多数出生时具有酒精综合症的儿童在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智力低于平均水平,他们中90%以上的人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会表现出较多的适应问题。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71年,作家米奇多瑞斯领养了一个三岁的孩子艾贝尔,他的母亲酗酒成性。当时,人们对胎儿酒精综合症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艾贝尔早产七个星期,体重很低,在领养前遭到虐待,营养不良。他的妈妈在35岁时酒精中毒而死。他的父亲曾经遭到一系列的逮捕,最终被人打死。这个孩子的行为与他的年龄不相称,没有受到如厕的训练,只能说大约20个词。尽管被诊断为轻度发育迟缓,但多瑞斯确信,如果能为他创设一种积极的环境,这个孩子会赶上同龄的孩子。,但是,艾贝尔没有赶上。他四岁的时候,仍然要用尿布,体重仅仅27镑。他很难记住游戏伙伴的名字,他的活动水平极高,头骨非常小。他经常为严重的、莫名其妙的疾病或问题所困扰。,随着年龄的增长,艾贝尔难以学会数数,不能辨别基本的颜色,不会系鞋带。在入学前,他被认为是“学习障碍儿童”。他的智商一直是60左右。由于一位一年级教师的精心培养,艾贝尔确实学会了读和写,但他的理解能力却很差。当他在1983年读完小学时,他仍然不能算加减法,不会数钱,也不会明确地分清他所居住的城镇、州、国家或星球。,多瑞斯那时已经明白了他的养子的问题。1982年,他去了一家专门治疗具有药物依赖疾病的青少年的治疗中心,在那里他看到了几乎可以说是艾贝尔孪生兄弟的三个孩子,虽然他们相貌不同,但他们的行为却是相似的。,胎儿酒精综合症直到70年代才被人们查清,而那时艾贝尔已经长大成人了。一旦酒精进入一个胎儿的血液,它就会集中存在那里相当长的时间,对脑和其他身体器官造成损害。无法治疗。对胎儿老说,这种影响可能持续终生。,对这个家庭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多瑞斯多年来费尽心思要让艾贝尔回归正常,然后逐渐接受了子宫中就已经造成的无法修复的损伤,这是多瑞斯后来与另一位作家路易斯厄锐奇结婚并最终离婚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最终于1997年52岁时自杀身亡的重要原因。他极度抑郁,作为一位面临重重麻烦的父亲,他的抑郁加重了。,艾贝尔,在20岁时参加了一个职业训练方案,后来进入一个负责管理他生活的家庭,与他收集的动物玩具、纸制的玩偶、报纸卡通、家庭相片、旧生日卡片等作伴。在23岁时,他在交通事故中丧生。,问题:,1. 艾贝尔的案例说明,产前环境起着什么样的影响? 2. 为什么多瑞斯认为只要创设一种积极的家庭环境艾贝尔就会“赶上”他的同龄孩子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 3. 艾贝尔的故事能用“反应范围”、“导向原则”、“关键期”等概念来解释吗?为什么?,4.如果一个人要领养一个孩子,而又不知道这个孩子产前的情况,我们应该为他(或她)提供哪些信息?,第五章 婴儿期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期的生理发展 第二节 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婴儿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问题和思考,你认为早期教育是可能的吗?为什么?,第一节 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新生儿(01月)的生理特点及其评价 (一)身体状况和外貌 1.初生婴儿的身长和体重在不同文化中是不同的(如在美国约50厘米左右,体重约33.5千克),男孩大些、重些,初生的孩子可能比后生的孩子轻些。正常体重:2.54.5千克。,在最初几天,新生儿水分丢失,因而会丢失10%的体重,在随后的1014天左右,恢复到原来的体重。,2.新生儿有一些突出的特征: (1)头大:占身体的1/4,下巴有点回收,新生儿的头由于产道挤压而可能较长,头盖骨尚未完全愈合。 (2)新生儿一般皮肤粉红、较薄。,(3)新生儿血液心跳快而不规则,血压不稳定,直到10天后才稳定下来。他们出生后即开始呼吸,如果5分钟后仍然不能呼吸,可能导致缺氧症,而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4)新生儿的肺大约只有成年人的1/10,容易患呼吸道疾病。 (5)70%的时间(每天1618小时)处于睡眠状态,只有23个小时处于警觉、安静状态。,3.新生儿具有六种睡眠和觉醒状态: (1)有规律的睡眠:安静,合眼不动,呼吸慢而均匀 (2)不规律的睡眠:闭眼、快速眼动、对外界刺激惊厥或痛苦,呼吸可能不均匀,(3)瞌睡:眼睛时开时闭,时睡时醒 (4)警觉性安静:睁眼、呼吸平均,身体不活跃,(5)警觉性活跃:睁眼、呼吸不均匀、可能烦躁,可能突然活动 (6)啼哭:哭得很厉害,难以制止,伴随着高度的动作活动。,4.新生儿健康状态的评价(Apgar量表) (1)心率: 无、慢(少于100次/分钟)、多于100次/分钟 (2)呼吸:无、缓慢或无规律、良好或大声啼哭,(3)肌肉弹性:肌肉松弛、软弱无力;柔弱、有些起伏;强劲、动作有力 (4)皮肤颜色:青或白;身体粉红色、四肢发青;通体粉红 (5)反射:无反应;皱眉、面部表情痛苦或微弱地哭泣;大声啼哭、咳嗽、大喷嚏,以上评价依次以0,1,2记分,总分在010分之间,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7分以上者被认为健康良好,4分以下者被认为有问题,需要进行医疗干预。,二、发展的原则 (一)头尾原则 从头到脚依次发展: 1.脑出生前迅速增大,新生儿的头很大,随后头的比例增大较小,身体的下部发展,2.感觉和动作发展遵循相同原则: 婴儿首先学会使用身体的上部,他们能看到物体,随后能控制自己的躯体;在会爬或走之前就会用手。,(二)内外原则: 身体成长和动作发展从躯体中间向外围依次发展: 1.在子宫中,头和躯干的发展先于手臂和腿,然后是手和脚,然后是手指和脚趾。,2.在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四肢比手和脚发展迅速,类似地,儿童首先发展上臂和大腿的能力,然后是前臂和小腿,然后是手和脚,最后是手指和脚趾的能力。,三、身体的生长和营养 (一)体重 刚出生时,体重约为2.54.5千克,在正常喂养情况下,到第5个月时,婴儿体重翻了一倍,12个月时增加了2倍,此后速度放慢,到30个月时,达到出生时的4倍。,(二)身高 刚出生时,身高约为50厘米。第一年内增长25厘米,第2年内增长10厘米左右。新生儿身高与其成年后身高没有密切关系。,(三)头围与胸围 1. 头围与胸围在婴儿期都有较大增加,头围平均增加15厘米左右,胸围平均增加18厘米左右。 2. 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到18个月时,才超过头围,其后胸围逐渐变得较大。,(四)牙齿与骨骼发育 1. 婴儿已经具有切牙、犬牙和乳磨牙,婴儿乳牙在出生后69个月之间开始生长。 2. 12个月时已发育出头状骨和钩状骨,36个月时长出三角骨。13岁时才能全部完成腕骨骨化过程。,四、大脑的发育和反射性行为 (一)脑重与头围 出生时达350400克,为成人的1/4;此后第1年内脑重增长最快,6个月已达到700800克,12个月达到800900克,24个月达到10501150克,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此后发育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二)大脑皮质 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已完备。出生时脑细胞已经分化,细胞构筑区和层次分化已经基本完成,脑内基本感觉运动通路已经髓鞘化。,到2岁时,脑及其各个部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已经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白质已基本髓鞘化,与灰质分开。,婴儿刚出生时大脑两半球及其皮质尚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还处于弥漫状态。 在婴儿脑的发展中速度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三)大脑单侧化 在新生儿阶段就已表现出大脑单恻化的倾向,随后这种单恻化倾向逐渐发展,并最终导致两半球在功能上出现更大的质的差异。,(四)婴儿脑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 1.可塑性 2.可修复性,(五)新生儿的反射性行为 1.生存反射 (1)呼吸反射:反复吸气和呼气 (2)眨眼反射:闭眼或眨眼,(3)瞳孔反射:遇强光瞳孔收缩,在弱光中瞳孔变大 (4)觅食反射:把头转向刺激的方向 (5)吮吸反射:吮吸放入口中的物体 (6)吞咽反射:吞咽,2.原始反射 (1)巴宾斯基反射:足底被抚摩时,会张开并弯曲脚趾 (2)抓握反射:弯曲手指抓住接触手掌的物体,(3)摩罗反射:巨大的声响或头部位置的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膊、弓背,然后两只胳膊并拢,好象去抓什么东西,(4)游泳反射:浸入水中的婴儿四肢划动,屏住呼吸,作出游泳的姿势 (5)行走反射:婴儿身体直立,脚接触到地面就作出象走路一样的姿势。,生存反射可以保护婴儿免受不良刺激的伤害,有助于满足婴儿的基本需要; 原始反射一般在儿童出生后几个月消失,它有助于提高个体存活的概率,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五、动作的发生和发展 (一)动作的发生 1.胎儿期的胎动(2个月后即开始,转动头和臀,避开不良刺激)和反射活动是最初的动作 2.新生儿阶段的反射活动有40多种,(二)动作的发展 1.行走动作的发展(P152153) 2.手的动作的发展(P154),自己概括婴儿动作的发展有哪些规律?,(三)动作发展的规律或原则 1.从上到下: 头部动作(抬头、转头)躯干动作(翻身、坐、爬)脚的动作(站、直立行走、跑、跳),2.由近及远: 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3.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整个身体动作发展的顺序: 头部躯干部手臂和手腿和脚,(四)动作的训练 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行走反射,进行动作的训练。,第二节 婴儿期认知的发展,一、关于感知觉发展的早期争论 (一)先天论和后天论 1.先天论 很多基本的知觉能力是先天具有的,如康德、笛卡儿等,认为空间知觉能力是先天的。,(二)后天论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完全是一块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词联想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届江苏省苏南五市联考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西藏交安考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 逐步理解高考数学考情2024试题及答案
- 护士内科试题及答案
- 婚姻辅导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中理综试题及答案
- 企业资源规划软件特性试题及答案
-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场景的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教学方法的变革试题及答案探讨
- 2023年乒乓球二级裁判考试题库(含答案)
-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课件
- 成立危急重症抢救小组通知1
- 国际恐怖主义形势与趋势分析
- 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
- 电气试验报告模板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专题讲座
- 文艺晚会人员分工完整
- 关于运营工作计划模板汇编
- 安全生产知识与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申请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高支模巡视检查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