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平菇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平菇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平菇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平菇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栽培技术,讲授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栽培技术,一、认识平菇 平菇又名侧耳、北风菌、冻菌、蚝菇等,是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中可供食用的菌类的统称。,第一节 概述,红、黄系列,返回本节,主要栽培品种系列,黑色系列,返回本节,白色系列,返回本节,灰色系列,返回本节,侧耳属中,目前已知有40多个种,广泛栽培种有: 糙皮侧耳(最常见) 佛罗里达侧耳 凤尾菇 阿魏侧耳 桃红平菇 榆黄蘑,佛罗里达侧耳,子实体丛生,较大。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长圆筒形。,凤尾菇,又名环柄斗菇、环柄侧耳、喜马拉雅山平菇、印度鲍鱼菇。菌盖扇形、肾形、半圆形或圆形。初内卷,后反卷,成熟时波曲,棕灰色或灰褐色。,阿魏侧耳,又名阿魏蘑。子实体单生或近丛生,中等至稍大菌肉白色,较厚。,桃红侧耳,又名桃红平菇。子实体淡红色。菌盖伸展后往往呈波状,初期粉红色、畦肉色,后变浅土红色。,金顶侧耳,又名榆黄蘑、玉皇蘑,子实体丛生,菌盖光滑,鲜黄至草黄色,近漏斗状,菌柄偏生,白色,内实,基部相连成一丛,二、平菇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三、生产概况,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1900年起源于德国 我国栽培始于20世纪40年代 1972年用棉壳栽培成功后迅猛发展 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 我国总产量位居所有食用菌之首位,1.发展概况,2.栽培 特点,栽培广、消费量大 原料广泛、抗逆性强 周期短、出菇快 成本低、生物学产量最高 栽培容易(生料、熟料、发酵料均 可栽培),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 平菇生活史 三、生活条件 四、栽培品种,一、形态特征 (一) 菌丝体:白色、浓密、粗壮、绒毛状,爬壁能力强、试管、菌种瓶(袋易出菇)。,(二) 子实体,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 子实体常丛生或覆瓦状叠生。,担子,丛生 单生 叠生,返回本节,担孢子,圆柱形,无隔,棍棒状,4个担孢子,子实体发育过程,原基期 白色瘤状物 桑椹期 粒状物 珊瑚期 长短不齐的杆状物 成型期 菌盖、菌柄初步成形、菇体硬 实、颜色深 成熟期 菌盖边沿较薄、色较浅、较软,原基分化期,原基分化期,桑椹期,桑椹期,珊瑚期,成型期,成熟期,二 平菇生活史,三、生活条件,(一)营养:属木腐菌,玉米芯,草秸,木屑,返回本节,良好的碳源:蔗糖、淀粉和纤维素 CN:40:1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二)温度,菌丝生长:范围为335,最适2428,变温结实性:分化时需810昼夜温差,子实体生长:,低温型:1015 中温型:1520 高温型:2028 广温型:1028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三) 水分和空气湿度,空气 湿度,菌丝生长期:60%65% 子实体形成与生长期:85% 90%,(四) 空气,空气,发菌期:较少,在塑料袋内或薄膜覆盖下健壮生长。 子实体期需求迅速增加。,栽培时注意:菌丝可以在半嫌气条件下生长,而子实体则宜在通风的条件下培育。,(五) 光照,光线,发菌期:黑暗,子实体分化期 生长期,需一定散射光,返回本节,(六) 酸碱度,酸碱度,pH范围:4.011.0 最适pH: 5.56.5 耐碱性强 生产:石灰粉调制8.5左右,第三节 栽培技术,栽培季节,大棚栽培,栽培方式,熟料栽培:装袋灭菌,无菌操作接种培养,生料栽培:拌料后直接装袋接种发菌培养,发酵料栽培:拌料后堆制发酵几天后再装袋接 种发菌培养,一、发酵料栽培法,保温湿、防虫菌、改善培养料理化性状、易成功、便管理、成功高等,优点,(一) 培养料配方与配制,配方 举例1,棉籽壳100千克,麦麸5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尿素0.3千克,石膏粉2千克,石灰粉3千克,料水比11.31.4,配方 举例2,玉米芯100千克,麦麸15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尿素0.3千克,石膏粉2千克,石灰粉3千克,料水比11.41.6,制作步骤,原料 预湿,拌料,建堆,多次 翻堆,(二) 堆积发酵,翻堆: 培养料发酵堆制一段时间后,由于堆内中高温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放出生物代谢热,使堆温逐渐升高,料内氧气逐渐缺乏,为了改善通气等状况,建堆后4872小时应进行翻堆。,将料松动,堆中心的料翻出来,四周的料翻入,上下内外均匀,翻堆要求,料温升至65左右(一般建堆后4872小时),翻堆时间,补氧、排废气、 调水及PH、发酵均匀,翻堆作用,大约68天,翻堆34次。,发酵时间,发酵结果,优质,松散而有弹性 适量的放线菌 pH值7.08.0 无各种害虫 不酸、不粘、不臭 含水量以手沾水印为宜,差,黑、粘、臭、酸 干、碎、白化过多 颜色过深、无弹性,层播,3层菌种、两层料,(三) 装料、接种,用种量:干料重的10%-15%。,(四) 发菌期管理,温度调节,促进菌丝萌发,堆叠式摆放菌袋 光线暗、空气新 料温20以下 污染和萌发检查,重点,主要措施,发菌培养,检查菌丝萌发情况,(五) 出菇期管理,现原基时解口,空气湿度85%90 适宜温度 随其长大逐渐加强通风 菌盖边缘较薄时及时采收,措施,做好温、湿、光、气的管理,采收适宜时期,出菇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