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PPT课件.ppt_第1页
《植物学实验》PPT课件.ppt_第2页
《植物学实验》PPT课件.ppt_第3页
《植物学实验》PPT课件.ppt_第4页
《植物学实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学实验,中南民族大学实验教学中心 二零零六年三月,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 植物细胞和组织 实验三 种子和幼苗 实验四 植物的根茎叶 实验五 花的基本形态内部结构及花序类型 实验六 胚的发育及果实类型 实验七 孢子植物,基础生物学实验(一) 植物学部分 (2006),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原理、性能,掌握低倍镜、高倍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油镜的使用及保护方法。 2. 学会使用测微尺。,1显微镜的安装和使用,安装 装配适当的物镜和目镜。 低倍镜的使用 必须先用低倍镜,视野大,容易发现目标和确定观察部位。 (1)检查 有无损坏。 (2)准备 前方略偏左侧。将载物台下降。再旋转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可听到“咔哒”声)。 (3)对光 打开光圈,上升聚光器;用内置光源时,使用光亮调节器调光。 (4)放标本片 标本片的盖片朝上,观察部分对准光孔的正中央。 (5)调节焦距 侧面注视物镜镜头,粗调节钮,镜台上升,低倍镜头与玻片间的距离约5mm,从目镜里观察视野,左手慢慢转动粗调节钮,镜台缓缓下降,视野中出现物像。细调节钮至物像清晰。 (6)计算倍数,显微镜的安装和使用,高倍镜的用法 (1)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 (2)将需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央。 (3)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用手移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4)眼睛向目镜内观察,同时微微上下转动细调节钮,直至视野内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显微镜的安装和使用,油镜的使用方法 (1) 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标本的概况。 (2) 更换高倍物镜,视野中央。 (3) 镜台缓缓下降约1.5 cm,再把油镜转到工作位置。 (4) 在盖玻片上所要观察的位置滴一小滴香柏油,细心拧动粗调螺旋,使镜台上升。从侧面观察物镜前端与标本的距离,油滴接触,慢慢提升镜台,至物镜前端接近而没有碰到盖玻片为止。这步操作要特别小心,防止油镜压碎标本或损坏油镜(油镜的工作距离约0.2 mm)。 (5) 眼睛从目镜中观察,拧动细调螺旋,使镜台慢慢下降到能看清标本。这步操作要特别注意不要把细调螺旋的方向拧错,以防压碎标本。 (6) 观察完毕后,下降镜台约1 cm,把油镜转离光轴,及时清洁。擦镜纸擦12次,去油,二甲苯滴湿的擦镜纸擦2次,擦镜纸擦1次。顺镜头直径方向,不圆周擦。 (7) 复原 聚光器下降约1 cm 。把物镜转离光轴。下降载物台,载物台上标本移动器移到适当位置,关闭内置光源。,测微尺的安装和使用,台式测微尺简介 每小格长度为0.01 mm (10 m)。 安装与校尺 根据下面的关系式计算目镜测微尺的小格的格值为多少,并记录物镜的倍率 例如,在10物镜下,目镜测微尺的10格等长于台式测微尺的10格,即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10 m。一般情况下,当目镜为10时,若物镜为4,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24 m;若物镜为l0,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10 m;若物镜为40,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2.5 m;若物镜为100,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1 m。,实验二 植物细胞和组织,掌握3大问题: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观察了解植物的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的细胞形态、构造及各组织在植物体内或体表的分布特点。,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表皮一小片。平放于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情况,然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化钾溶液,在另一侧用滤纸慢慢吸出,使细胞染色。 (1)细胞壁 无色,比较透明。 (2)细胞质 呈淡黄色,为一薄层。 (3)细胞核 呈黄褐色,为扁圆形的小球体,被中央大液泡挤压紧贴着细胞壁。 (4)液泡 无色,位于细胞中央,充满细胞液。水仙根尖纵切片,观察其根尖细胞的液泡发育过程,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取洋葱根尖纵切制片(图1-11 ),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根冠的上部有几乎等直径的小细胞,细胞核显著而排列紧密的部分是生长点。在生长点可见到很多细胞在进行分裂,首先观察尚未分裂的细胞构结特点,然后再换高倍镜找出有丝分裂过程的各时期。,2-1. 根尖的结构,2-2. 有丝分裂过程的各时期,(1)分裂间期 细胞核大,看到核膜、核仁。 (2)分裂前期 为染色体形成时期,核仁、核膜消失。 (3)分裂中期 成对的染色体单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面上,染色体与纺垂丝形成一纺垂体。 (4)分裂后期 每一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去。 (5)分裂未期 移到两极的染色体复又分散成染色质,新的核膜核仁出现,同时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形成了两个新细胞。,. 薄壁组织(基本组织)示范,取大理花茎的横切片观察。细胞壁薄,都是生活细胞,原生质体中具有大液泡,体积比分生组织大的多,等直径多面体,有细胞间隙,少数也有长形的。,. 保护组织的观察,取蚕豆叶(或玉簪叶)下表皮一小片,用水封片,观察两种不同的细胞,一种是不规则的,没有叶绿体的表皮细胞;另一种是成对的肾形细胞叫保卫细胞,它具有明显的叶绿体,也有细胞核。碘液染色,叶绿体变深兰紫色,细胞核呈暗黄色。每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窄缝,是气孔的开口,合称气孔器。,.机械组织,(1) 厚角组织 取风轮菜(或蓖麻)茎的横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表皮下方的几层厚角组织,可见角隅处的细胞壁加厚,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机械组织,(2) 厚壁组织 纤维形状细长,两端尖锐,细胞壁很厚,胞腔窄细,胞壁上有纹孔,胞壁全部木质化。成熟的纤维都是死细胞。,蓖麻茎木质部离析,图1-21梨果肉石细胞,.机械组织,(2) 厚壁组织 梨果肉石细胞 取少量梨果肉带硬粒部分置于载玻片上,用镊柄压碎,用水封片。在镜下观察,可见许多圆形或椭圆形胞强加烈增厚,胞腔很小,而胞壁未加厚的部分形成辐射状的纹孔道,即是石细胞,5.输导组织,(1)导管和管胞 (2)筛管和伴胞(图 1-25) 取南瓜茎纵切片(图1-26),在显微镜下观察,首先找到染成绿色的韧皮部,在其中找到长管状细胞(筛管分子),两节连接的地方稍膨大,并染色较深是筛板存在地方,细胞中无细胞核,在筛管旁边紧贴着细长的一列细胞即是伴胞。同时,可见其中有很多长形管状物被染成红色即为导管,移动切片,寻找辨认有几种导管(图1-27),A.环纹导管; B. 螺纹导管; C. 梯纹导管; D. 网纹导管; E. 孔纹导管,5.输导组织,(1)导管和管胞 (2)筛管和伴胞(图 1-25) 取南瓜茎纵切片(图1-26),在显微镜下观察,首先找到染成绿色的韧皮部,在其中找到长管状细胞(筛管分子),两节连接的地方稍膨大,并染色较深是筛板存在地方,细胞中无细胞核,在筛管旁边紧贴着细长的一列细胞即是伴胞。同时,可见其中有很多长形管状物被染成红色即为导管,移动切片,寻找辨认有几种导管(图1-27),5.输导组织,(1)导管和管胞 (2)筛管和伴胞(图 1-25) 取南瓜茎纵切片(图1-26),在显微镜下观察,首先找到染成绿色的韧皮部,在其中找到长管状细胞(筛管分子),两节连接的地方稍膨大,并染色较深是筛板存在地方,细胞中无细胞核,在筛管旁边紧贴着细长的一列细胞即是伴胞。同时,可见其中有很多长形管状物被染成红色即为导管,移动切片,寻找辨认有几种导管(图1-27),实验三 种子和幼苗,1双子叶无胚乳种子蚕豆(图1-28 ) 取泡胀的蚕豆一粒,剥去种皮,里面的整个结构就是胚。胚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图1-28 蚕豆的种子 A.种子外形的侧面观; B.切去一半子叶显示内部结构; C.种子外形的侧面观 1.胚根; 2.胚轴; 3.胚芽; 4.子叶; 5.种皮; 6.种孔; 7.种脐,实验三 种子和幼苗,2双子叶有胚乳种子蓖麻(图1-29)小心剥去外种皮,其内有一层白色的薄膜为内种皮,其内肥厚部分为胚乳。通过狭面刀片把胚乳剖为两瓣,可以看到叶脉显著的子叶平铺在胚乳下,子叶下端的小突起物为胚根。,图1-28 蚕豆的种子 A.种子外形的侧面观; B.切去一半子叶显示内部结构; C.种子外形的侧面观 1.胚根; 2.胚轴; 3.胚芽; 4.子叶; 5.种皮; 6.种孔; 7.种脐,实验三 种子和幼苗,单子叶有胚乳“种子”小麦(图1-30) 小麦粒实为颖果,它的果皮和种皮完全粘结在一起,不易分开。取小麦胚纵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胚的结构(示范)它也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组成,但子叶只有一个,在靠近胚乳一面,因成盾形,也叫盾片。此外注意胚芽和胚根外都包着一套状的组织,即胚芽鞘和胚根鞘。,图1-30 禾本科种子的结构 A,B. 玉米种子;C,D.小麦种子,实验四 植物的根茎叶,掌握4大问题:,(1)根茎叶的功能 (2)根茎的初生结构 (3)根茎的次生结构 (4)根茎叶的发育 根、茎尖的原始细胞发育分化为初 生结构 根、茎的初生结构发育为次生结构,(一)根的初生结构,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取蚕豆和毛莨根(图1-32 )根毛区的横切制片,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 下列各部图1-32 毛莨根横切 表皮 皮层(可分为外皮层(一层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和内皮层(一层细胞)三部分) 维管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3根的初生结构,表皮-一层细胞,由表皮原发育 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特点:(1)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疏松,有显著的胞间隙 (2)外皮层:排列疏松 (3)内皮层 1)凯氏带定义: 示根的内皮层 2)凯氏带结构:栓质,不透水 ,因而,皮层中的水液只能通过内皮层细胞本身进入内面的中柱,不能通过细胞间隙进入内面的中柱 3)凯氏带功能:选择,调节物质进入中柱的功能,(一)根的初生结构,图1-31 根横切面的一部分,示初生结构 A近外方的组织; B维营柱 l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 7.初生韧皮部,图1-33 双子叶植物根的横切(示中柱和内皮层的构造) l皮层薄壁组织;2内皮层(右图为内皮层细胞的立体图解与横切,示凯氏带);3.中柱鞘;4. 初生韧皮部;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一)根的初生结构,图1-35 单子叶植物(鸢尾属)根毛区横切面的一部分,(一)根的初生结构,(一)根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结构:5个面具木质和栓质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任保持薄壁。,中柱-由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组成,有的具有髓,(1)中柱鞘:原形成层发育而来,保持潜在的分生能力 (2)初生维管组织: 1):定义: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它们相间排列,各自成束 2)初生木质部发育方式:外始式 原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外方,是最初成熟的部分,由官腔教小的导管组成 后生木质部:中部,是成熟教迟的部分,由官腔教大的导管组成,3)根轮廓: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植物解剖学,划分成二原型、三原型六原型和多原型。 4)初生韧皮部发育方式:外始式 怎样理解发育方式:结构与功能相一致,即运输水方向由外向内,发育 :三个原始细胞层 示图,4根的次生结构,由树皮和木材组成 树皮即由最外面的次生保护组织-周皮、次生韧皮部和部分皮层组成的 木材即次生木质部 为什么能长粗?是因为在树皮和木材有维管形成层高等植物体木质部中两类伸长的、具有次生壁的输水细胞。 绘图,4根的次生结构,取加拿大白杨或棉花老根横切制片(图1-36,图1-37)。在显微镜下从外向内顺序观察以下各部分: 1表皮 由于次生构造的产生而被撑破,多已脱落。 2周皮 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组成。 3皮层 由于周皮的产生多已脱落。 4韧皮部 周皮之内被染成绿色的部分为次生韧皮部,倒三角形区域的薄壁细胞为韧皮射线,正三角形区域,由筛管、伴胞与韧皮纤维相间排列。能找到它的筛管和伴胞吗? 5形成层 已成环状,由一、二层的薄壁细胞组成 6木质部 导管管腔较小具46束、呈放射状排列。 形成层在一定部位也产生一些薄壁细胞,呈辐射状排列,贯穿在木质部的为木射线,贯穿于韧皮部的为韧皮射线。,4根的次生结构,系列二 茎的生长与结构,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位于茎的最顶端,由具有强烈和持久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帽状的细胞群组成。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通过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形成原表皮、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织,以后它们分别分化成为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 产生于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两侧的叶原基,而芽则产生于叶腋处的芽原基。,植物茎的分枝是由叶腋处的芽原基产生的。,系列二 植物的茎,(二)茎的初生结构(图1-40) (1) 表皮 为茎的最外一层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其上有表皮毛和气孔器。 (2) 皮层 在表皮以内,维管柱以外,多层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构成,常含叶绿体。在薄壁组织中有分泌腔。 (3) 维管柱 是皮层以内的所有部分,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 维管束 多成束存在,在黄切面上排列成一环,每个维管束都由初生韧皮部、束内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三部分组成。注意韧皮部和木质部排列方式与根有何不同? 髓射线 为各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它连接皮层与髓的薄壁组织。 髓 维管束内方,茎的中央部分,由大量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系列二 植物的茎,系列二 植物的茎,图1-40 茎的初生结构,系列二 植物的茎,2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单子叶植物大多数只有初生结构,没有次生结构。取玉米和小麦茎横切制片(图1-41,图1-42,图1-43),在显微镜下观察: (1)表皮 为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其外被有角质层。 (2)下表层 为表皮下方的几层小形细胞或厚壁细胞。 (3)基本组织 为下皮层以内的所有薄壁组织,细胞较大,具细胞间隙,其中散生许多维管束。,系列二 植物的茎,2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图143小麦、玉米茎部分横切面 A小麦茎;B. 玉米茎,系列二 植物的茎,3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取椴树茎横切制片(图1-44,图1-46)在低倍镜下观察: 1表皮 是否存在?完整或被挤破。 2周皮 表皮下数层扁平染成红褐色为木栓层,紧接木栓层的一、二层薄壁细胞为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内方的一、二层生活细胞,常含有叶绿体,即栓内层。 3.韧皮部 先找到呈圆环状的形成层环,其外围是次生韧皮部,注意识别韧皮纤维、韧皮射线、筛管和伴胞等。初生韧皮部应在哪个部位?能看见吗?为什么? 4.形成层 排列紧密的一层或几层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组成。 5.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由同心环状年轮构成。每一年轮中靠里面的细胞较大,细胞壁加厚是一生长季中早期长成的称早材,靠外面的细胞小,胞壁加厚程度高,是后期形成的称晚材,次生木质部中有许多木射线通过,与韧皮射线相连,均为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应在哪个部位。 6.髓 在维管柱中央,由薄壁细胞组成。,系列二 植物的茎 椴树茎横切制片,茎的生长与结构,茎的顶端分生组织衍生出的细胞经过分裂、延长生长和分化,形成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的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维管束环状,环的内部为髓,外部为皮层,在维管束间为细的髓射线。每一个维管束中,木质部通常面向髓排列在内侧,而韧皮部通常面向皮层排列在维管束的外侧。,单子叶植物:维管束散生。,叶植物叶(两面叶)的结构,(一)双子叶植物叶(两面叶)的结构 取蚕豆叶或棉花叶横切制片(图1-47,图1-48),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各部: 1表皮 最外一层细胞组成,外壁具角质层,不含叶绿体, 此外还有一种成对的染色深的细胞,即气孔器。 2叶肉 (1)栅栏组织 由含有叶绿体排列紧密长圆柱状细胞构成。 (2)海绵组织 由排列疏松的近圆形含较小叶绿体的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发达与气室相通。 3叶脉 在叶肉中的维管束就是叶脉,中央粗大的为主脉,选主脉观察,注意木质部和韧皮部各靠近叶的哪一面?有无形成层?,(二)复叶的类型 (1)奇数羽状复叶 有一顶生小叶,数目为单数。 (2)偶数羽状复叶 没有一顶生小叶,数目为偶数。 (3)掌状复叶 小叶着生于总叶柄的顶端, (4)羽状三出复叶 叶有三张小叶,总叶柄的顶端和侧生于总叶柄的顶端 (5)掌状三出复叶 复叶的二张小叶生于总叶柄的顶端。,(6)单身复叶 取金桔(图1-119 (7)等植物的叶观察,其叶由三张小叶组成,其中两个侧生小叶退化,顶生小叶正常发育,总叶柄与顶生小叶连接处有关节。,(1)叶互生 茎的每个节上都只生一张叶。 (2)叶对生 每个节上都生有两张叶。 (3)叶轮生 每个节上生有三张或三张以上的叶。 (4)叶簇生 节间极度缩短的短枝上丛生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叶。 (5)叶基生 叶自植物体的基部发出,常呈莲座状。,(三) 叶 序,(1)平行脉 叶脉彼此近于平行。根据叶脉发生方式可分为: 直出平行脉 叶片中的侧脉与中脉平行 横出平行脉 叶片中间有一条明显粗大的中脉,中脉两侧有 许多横向排列的侧脉,各侧脉近于平行 (2)网状脉 有许多较大的叶脉,这些叶脉数回分枝而形成更多 的小叶脉,它们在叶片中互相连接成网,(四)脉序,(1)直出平行脉 (2)横出平行脉,(五)脉序,(3) 三出脉 在其叶片的基部有三条明显的叶脉伸出。 (4) 射出脉 其盾状叶的叶片中,叶脉都由其中心(叶柄顶端) 射向四周。,网状脉 三出脉 射出脉,叶植物叶(两面叶)的结构,叶植物叶(两面叶)的结构,(六)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禾本科植物叶)取小麦(图1-49)或水稻叶横切片(图1-50,图1-51)观察下列各部 1表皮 区别上、下表皮。 运动细胞,有何功能?并注意下表皮的气孔和双子叶植物有何不同 2叶肉 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细胞都呈圆形,内含叶绿体。 3叶脉 每个维管束外面都有由薄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木质部向着上表皮,韧皮部向着下表皮,无形成层,较大的维管束的上、下方各有一些厚壁细胞。,水稻叶的横切面,1.大维管束;2.上表皮;3.气孔;4.泡状细胞;5.叶肉;6.小维管束;7.维管束鞘;8.厚壁组织; 9.下表皮; 10.表皮毛,(七)裸子植物叶的结构(松针叶),取松针叶横切面(图1-52,图1-53)观察下列各部 1表皮 由一层厚壁细胞组成,外复很厚的角质层,气孔生于表皮凹陷之内,有一对保卫细胞及副卫细胞。气孔下面有一较大的气室。表皮之下有13层厚壁组织细胞。 2叶肉 细胞壁向内形成许多突起,叶肉内可看到树脂道。 3维管束 内皮层之内,左右两束,维管束和内皮层之间,有薄壁细胞围绕着,称转输组织。,(八)裸子植物叶的结构(松针叶),叶的组织结构,典型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组成。,银杏大小孢子叶球和种子纵切,银杏枝条、大孢子叶球及剖面,苏铁大小孢子叶球外形,苏铁小孢子叶球(雄球花),苏铁大孢子叶球,营养器管的变态,(一)根的变态 1肉质根(肥大直根) 萝卜,胡萝卜 2块根 甘薯 3支柱根 玉米 (二)茎的变态: 1块茎 马铃薯 2鳞茎 洋葱 3球茎 荸荠 4根状茎 藕 5肉质茎 仙人掌 6茎卷须 葡萄、黄瓜 7茎(枝)刺 棠梨、皂荚。 (三)叶的变态 1苞叶 玉米苞叶 2叶刺 仙人掌、洋槐(托叶刺) 3叶卷须 豆羽状复叶先端几个小叶变为卷须,实验五 花的基本形态 内部结构及花序类型,1.了解花的基本构造和花序类型。 2.了解花药和子房的内部结构。,(一)花的组成及其特点,取油菜花在放大镜下观察其外形,由外向内逐项观察下列各部 1花萼 四个绿色的分离的萼片组成。 2花冠 四个黄色的分离的花瓣组成。 3雄蕊群 六个雄蕊组成,四长二短,每个雄蕊包括 花药和花丝。在雄蕊的基部有绿色小点,为密腺。 4雌蕊 可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 5花托 以上四个部分共同着生之处,略为膨大部分。 6花柄 花托下面,每朵花着生小枝,花与茎相接部分。,(一)花的组成及其特点,(二)花的内部结构,1花药的解剖构造 取百合花药横切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各部 (1)花粉囊 百合花药有四个花粉囊,花粉囊中包含着花粉粒。成熟的花粉囊,可以看到花粉囊壁的最外层为表皮层,而纤维层的细胞产生螺旋状加厚,中层和绒毡层细胞已破坏或消失。两个花粉囊的间隔消失,二个花药打通,合成一个大腔,花粉粒即可散出。 (2)花粉粒 花粉粒具有内层壁和外层壁。外壁上有萌发孔。单核花粉粒;单核花粉粒进一步发育为二个核,较大呈圆形者是营养核,较小呈棱形者是生殖核,此时即成为成熟花粉粒。 (3)药隔 在花药中部有一维管束通过。,花药发育的各期与成熟花药的结构,AE.花药的发育过程;F.一个花粉囊放大(示花粉母细胞);G.已开裂的花药(示花药的结构及成熟花粉粒),(二)花的内部结构,百合花药横切,示花粉粒,2百合子房的解剖构造,取百合子房的横切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识别心皮、胎座、子房室、胚珠等。然后换高倍镜观察胚珠的形状和结构,可见胚珠着生各心皮的边缘,排成一串,所以在子房的每个室中都有两行胚珠,但在横切制片上只能看到两个胚珠。 选一清晰的倒生胚珠,中央为珠心,珠心中有胚囊。珠心外包有二层珠被(内外珠被)。在胚珠的顶端有珠孔。珠心和珠柄基部连合不分的地方叫合点。,2百合子房的解剖构造,(三)花序类型,1无限花序 (1)总状花序 如油菜、荠菜花序。 (2)穗状花序 如车前草的花序。 (3)葇荑花序 如杨、柳树的花序。 (4)肉穗花序 如玉米穗。 (5)伞形花序 如葱。 (6)伞房花序 如梨、绣线菊的花序。 (7)头状花序 如三叶草、苜蓿花序。 (8)隐头花序 如无花果的花序。 (9)圆锥花序(复总状花序) 如女贞花序。 (10)复穗状花序 如小麦花序。 (11)复伞形花序 如胡萝卜花序。 2有限花序 (1)单歧聚伞花序 如唐昌蒲花序。 (2)二歧聚伞花序 如大叶黄杨花序。 (3)多歧聚伞花序 如大戟属植物花序。,中,各种花序类型,(1)无限花序 其开花顺序是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常见的类型有: 总状花序 许多有柄的花着生在一总花轴上。 穗状花序 许多无柄的花着生在一总花轴上。,总 状 花 序 ,穗 状 花 序 ,肉穗状花序 粗的肉质花序轴上着生了许多无柄花。马蹄莲花序中,肉穗状花序外一个展开的大苞片(佛焰苞),具有佛焰苞的肉穗状花序叫佛焰花序。 葇荑花序 下垂的花序轴上着生了许多无柄的单性的小花。,(1)花序 (2)花序轴纵剖面 肉穗状花序 葇荑花序,圆锥花序 总花序轴上着生了多个分枝花轴,每一分枝花轴均为一总状花序(复总状花序)。 伞房花序 花位于一近似平面上,花梗排列在花轴近顶部,下边花梗较长,向上渐短 。,圆 锥 花 序 ,伞 房 花 序 ,隐头花序 陷成囊状,花均集生于肉质中空的囊状体(总花轴的变态) 的内壁上。雌花囊状内壁上部,雄花囊状内壁下部,所有的花完全隐藏在肉质膨大的花序轴内。,隐 头 花 序 及 剖 面,二歧聚伞花序 主轴的顶芽形成花芽后,主轴便停止伸展,在顶花的下面形成一对侧枝,侧枝顶端再形成花芽,如此往复。 多歧聚伞花序 其主轴的顶芽形成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