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模拟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表现性评价在模拟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表现性评价在模拟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表现性评价在模拟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表现性评价在模拟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分类号(二级)880.17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表现性评价在模拟 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姓名 ¥ # * 学号114120*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应用生物教育指导教师 & 职称(学历) 实验师(硕士研究生) 目录1. 模拟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分析12. 表现性评价概述23. 课堂教学实践23.1 本节模拟探究实验分析23.2表现性评价量规表的设计23.2.1 明确评价目标33.2.2 设置表现性任务33.2.3 制定评分规则33.3 表现性评价表的课堂操作43.3.1 知识准备43.3.2 用行为量规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实验44. 量规评价效果分析44.1 课堂表现对比分析44.2 实验班行为量规评价成绩统计64.3 实验班学生学习质量分析75 表现性评价的启示85.1 采用表现性评价在模拟探究实验教学中是可行的85.2 以评价量规为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85.3 表现性评价符合新课程的要求85.4 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86 表现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96.1 表现性评价存在的问题96.2 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前景9- 表现性评价在模拟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量规作为一种表现性评价的诊断工具,能够清楚地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可以对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评价。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引入了表现性评价的方法,以提高和测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重要生物学概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本文通过设定实验班和常规班进行比较,研究了表现性评价在新课程教学中模拟探究实验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表现性评价量规的设计及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评价量规;模拟探究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模拟实验在生物教科书中频频出现。国家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实验设计应多样化,可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模拟实验1。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模拟性实验具有成本低、易操作、能较好地说明问题等优点,已成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模拟性实验,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长期以来,我国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停留在纸笔测验的方式上,实验的考评作用主要是服从于学生的学业考核。学生实验是一项复杂的表现性活动,与之相适应,对其进行表现性评价成为可能。事实上,表现性评价以其明确的评定标准,灵活的评定方式以及有效的评定结果在国际科学教育中正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科学实验的教学中2。表现性评价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逐渐成为新课程生物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1. 模拟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分析在实际的模拟实验教学活动中,模拟实验存在一些不足,如模拟实验与真实情境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难以避免的,只能尽可能减小;模拟实验只能按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进行实验,学生在教师的“ 牵引”下顺利地而无阻碍地完成了实验,学生缺乏自主性。另外,有的学生被模型吸引住而忘记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得出的结论与事实相反,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实验,有的学生在实验中受主观意识操控影响较大,有的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乏协调性和合作性;还有的学生只是应付式地完成实验,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更谈不上感性认识了。针对以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认知与体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深入理解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知识,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和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怎样合理的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笔者尝试用表现性评价去量规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实验。2. 表现性评价概述表现性评价最早运用于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评价方式。90年代后表现性评价在教育界和测量界成为热门课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表现性评价方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表现性评价又称为“基于表现的评价”、“真实评价”、“另类评价”等。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3。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学生完成一项具体学习任务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和学习成果进行的实际考查4。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新型的过程性评价,也是一种基于观察和主观判断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较常用的方法有评定量表、检查表、轶事记录、作品量和档案夹等5。表现性评价最常用的是利用一种行为量规来实施。量规是一种表格形式的评价工具。它既可以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进行学生的行为指导,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桥梁。3. 课堂教学实践以课程标准中第8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第2个内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中的“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节的“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这个教学内容的模拟探究实验为例,介绍用表现性评价去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进行模拟探究实验,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3.1 本节模拟探究实验分析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在进行模拟探究实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课前让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进行预习,要求学生事先分好组,并且参考教科书上的方案制定适合本组的探究计划。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基础。而模拟实验只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过,学生没有真正地操作过,并且本次模拟探究实验工作量较大,需要小组成员的积极配合,在实验完成后还要对实验归纳分析,进行类比推理,理解本节的知识与概念。课标对这一节的要求是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1。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通过模拟实验,使生物进化的证据更有力。3.2表现性评价量规表的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规表(rubric)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工具。本次的“模拟探究实验”量规,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进行实验,学会模拟实验模型设计的方法,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推测生物进化的原因。以科学探究的步骤(将每个步骤细化)和实验态度(纪律、合作)作为评价要素,并赋予不同权重制作成评价量规(见表16,7)。3.2.1 明确评价目标学习目标是课程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着教与学,向学生传达教学意图,并提供评价学生学习的指导意见,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8。表现性评价的评价目标和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节内容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一些事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教材在编写上通过了解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生物进化的事实,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而生物进化的过程我们不能重复,只能设法进行模拟。模拟探究实验表现性评价注重活动过程,通过对学生活动过程的量规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发展的世界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2.2 设置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需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应该详细规定表现学生能力的背景和条件,还应该让学生理解和记住评估他们表现的规则。表现性任务应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有吸引力的情境或问题。对学生评价任务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对“使用者友好(user friendly)” 9的原则,即要让学生乐于去完成任务。本节内容我设计了以下表现性评价任务:通过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环境的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本次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人或6人),通过进行模拟探究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对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3.2.3 制定评分规则评分规则是一套用来衡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及其成果的标准。它主要包括对学生典型学习行为反应的语言描述和等级判断,也包括对各种学习成果特征的详细要求。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有非常大的自由度来展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态度,量规表在评价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发展的世界观留有发挥空间。而且量规对学生还具有指导及评价的作用,依据评价要素提出了测量等级。测量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分由学生自评、他人评分综合构成。评价量规表的具体内容见下页表。上述四项单独评分,互不影响。自评分40+他评分60=最终的学生得分。等级标准:总分90分以上,总评为“优秀”;总分7689分,总评为“良好”;总分6O75分,总评为“及格”;总分6O分以下,总评为“不及格”。3.3 表现性评价表的课堂操作3.3.1 知识准备在进行实验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的进化实例,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了解释这个现象,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而我们不能重复桦尺蛾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只能设法进行模拟。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进行模拟探究有助于对实例中的现象进行解释。3.3.2 用行为量规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实验进行模拟探究前,先观察课本上的几幅图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对此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然后给学生发放评价量表,同时分组(4人或6人一组),让学生依据量规互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发放量规表。每个学生一份,要求认真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实验者姓名、班级、评分人姓名、实验日期。2)学生自学量规要求。3)学生根据评价表按小组相互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进行观察、思考和评价。在“制定计划”环节,学生可以尝试着参照课本上的方案自己制定计划。实验结束,结合教材讨论题,展开讨论、集体交流、作出评价。4)学生算出自评、他评的得分,教师将评价量表收回并作总结。整个评价过程基本可以控制在25min内完成。中学一般40min/课时,在进行模拟探究前教师引导分析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的进化实例用大约57min时间完成。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解释整个实施过程,并在学生评价结束后作出相应的总结性评价。本节课通过模拟探究实验,让学生推测了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并简单分析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为下一个课时学习自然选择的内容奠定了基础。4. 量规评价效果分析本次实验范围涉及4个班。其中2个班常规教学,2个班增加量化评价。4.1 课堂表现对比分析对常规教学的两个班和两个实验班的课堂表现以及模拟探究学习效率进行比较,得到以下结果:常规教学的两个班在探究活动中无谓耗时过多,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拟探究。很多同学只是应付式的完成探究,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更谈不上感性认识了。学生在实验中操作较为混乱,小组成员间分工不明确、缺乏合作。模拟“捕食者”的部分同学受主观意识操控较强,所得结果不符合实际。学生在进行实验13表1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表现性评价量规表Table 1 simulation the formation for process of camouflage gauge assessment performance实验者姓名: 班级: 评分人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步骤权重自评他评描述现象现象表述对图中的现象描述准确,符合实际。2类似现象举例能举出35个与图中的现象类似的实例。2现象初步解释对图中现象的生物学意义作出合理的猜想。2提出问题所提问题是对观察的生动描述。2所提问题方向明确、符合探究的目的。3作出假设作出的假设分析和解释了观察的结果。3作出的假设是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合理预测。3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参考教材的方案制定适合自己的探究计划。2实验设计能够检验所作出的假设。3设计的方案简单合理,具有可行性。2实验程序足够完整和清晰,其他人能够重复这一实验。2提供了实验所需材料的完整清单。1实验的记述整洁、美观,结构组织良好。1成员分工分工明确、合理,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性。2任务明确,对细节的分工把握较好。2实施计划领取材料根据小组的实际需要在老师处领取材料。1实验细节能够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1整个实验过程井然有序,较为紧凑。3实验模拟至少进行到第5代(重复4次)。4彩纸固定较好,小纸块分散均匀。3实验中,“捕食者”没有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块。6实验中,“捕食者”每次捕食结束后,环境中剩余25个小纸块。4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材料、用具整理后交还老师。2每位“捕食者”的“捕食时间”不超过1s。5整个模拟探究实验活动在25min内完成。6对实验的结果有真实详细的记录。3得出结论结果根据实验记录归纳出实验结果。3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符合客观实际。3结论实验结论与假设相吻合,结论完善。4表达与交流准确回答教材中的前3个讨论题。4通过探究实验概述出保护色形成的过程。4能简单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原因。4尝试推论出生物进化的意义。4态度纪律遵守实验规范和课堂纪律。2合作分工明确,交流合作,配合协调。2合计100收获中趣味性不高,热情不够。在小组分析教材讨论题时,很多同学半天回不过神来,而且讨论不激烈,讨论的结果不理想,对“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推测不到位,很多同学不能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整个课堂纪律较差。实验班课堂节奏紧凑,纪律性强,小组成员合作较好,大多数学生完成实验没有超时。在量规的指导下,学习目标明确,实验探究过程井然有序,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概念,学习效果较好。具体情况详见下面的量规评价成绩统计和学生学习质量分析。4.2 实验班行为量规评价成绩统计本次实验抽取了两个实验班共72人进行量化测评,测评成绩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0 ,11得到以下结果:平均分84.65(表2),及格率98.61%。其中6075分阶段的学生有7人,占9.7。75分以上(不包括75分)的学生有64人,占88.9(表3)。不及格的学生仅为1人。各分数段的人数详见图1。表2 学生成绩描述性统计table 2 the Student achievement describle statistics成绩N有效72缺失0均值84.650标准差8.4268极小值58.7极大值98.3表3 72名学生成绩次数分布表Table 3 the 72 students grad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59分及以下11.41.41.46075分79.79.711.17689分4765.365.376.490分及以上1723.623.6100.0合计72100.0100.0表4 各项量规得分情况描述性统计Table 4 the gauge score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实验态度”N有效72727272缺失2222均值31.9108.47113.3393.381均值的标准误.3782.0989.1872.0471标准差3.2094.83891.5884.3999方差10.300.7042.523.160极小值22.06.09.02.0极大值38.010.016.04.04.3 实验班学生学习质量分析说明用表现性评价来量化学生的本节模拟探究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在各分项得分成绩中,“实施计划”评价维度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学生在这个维度的离散程度较大,而这一项内容主要反映了学生的合作态度和意识,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有不同层次。并且,这一项我主要评价学生在实验中受主观意识的影响情况以及能否合理安排好实验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表达与交流”项的标准差也较大。该项主要评价学生归纳与推理的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这是学生在实验中的难点。“得出结论”和“实验态度”项评价维度的标准差较小,说明学生在这2个维度的离散程度较小。学生在量规表的指引下,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变得更加主动,而且课堂纪律也更加紧凑。由此可见,量规在教学活动中的确有评价反馈作用。 表中的“实验态度”项评价维度的数据与理想中的数据有很大差异,其他项的数据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况,说明量规在作为评价工具时存在着主观意识操控。由于主观因素无法控制,所以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信度不高。为了能够提高信度,可以让被评价者与评价者共同商讨。另外,在量规表的最后安排了将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填入表中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总结,这样才会有所进步。5 表现性评价的启示5.1 采用表现性评价在模拟探究实验教学中是可行的整个课堂的教学,是在一堂课中完成的。通过量规的指导,让学生把文字内容转换成动手能力,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因此,采用表现性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次数越多,学生对量规要求及操作越熟悉,越能节省教学时间。量规可以对教学活动中一些采用常规的评价方法(如纸笔测试)不好评价或无法进行的内容进行评价。5.2 以评价量规为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行为量规具体的目标驱动下完成教学内容。通过量规的指导,小组成员会集中注意力。加强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实验。而且,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拟探究。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结果进行推测的能力得到加强,理解知识和概念也更加容易,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有效地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时效性。实现行为量规“导教”、“导学”的功能,使教师的教学评价更加丰富。5.3 表现性评价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构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通过课堂实践,以量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确近期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知道怎样学习才能取得成绩,努力用量规的条目要求自己。表现性评定通过学生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或学业成果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运用,不仅为学生展示和证明自己的学业进步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表现性评定是一种值得我们关注、有价值的新的评价方法。因此,表现性评价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推动着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5.4 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通过表现性行为量规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主动学习和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通过评价表,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如实记录,提高科学素养,养成科学记录的习惯。并且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能力。量规按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提出了各种技能的具体要求,使学生能明确动作规范和行为标准。学生在量规的指引下,对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是有帮助的。6 表现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6.1 表现性评价存在的问题教师是教学评价指标制定和实施的主体。表现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有的教师由于对表现性评价的理解尚不全面,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和片面的价值判断的现象的发生。这种片面的价值判断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制约了学生的成长。其次,评价标准会表现出过于“僵硬”的现象。教师的评价结果会倾向于按照步骤来解决学生的问题,而忽视部分思维能力强、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评价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讲是处于失衡状态的。再次,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工作并不重视,使评价反馈工作不明确。这就间接造成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没有正确的认识,也找不到自己要改进、努力的方向,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表现性评价包括多个步骤,从教学内容分析到量规表的制定,最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际评价,这些步骤的实施需要教师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为了使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之间高度一致,使其逐渐完善。表现性评价还存在一些难题需要攻克。要解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作用,可以从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着手。因此要使教师明确其在评价中的角色和责任,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其评价技能和结果反馈技能,提升评价素养12。学生方面,不仅要增强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要提高学生独立的、全面的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使评价更加公正、客观,真正发挥其作用。6.2 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前景表现性评价重在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像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学科,重点不是考察理论知识,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可以以表现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另外,表现性评价已经纳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考制度中。国际经验表明,表现性评价制度纳入高考制度中,不但必要,而且可行13。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全面的人才,表现性评价就成为了培养全面人才的基础。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随着相应的保障机制的建立,这种机制应会成为入学考试制度的内容。表现性评价是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一种比较理想的评价方式,在应用中应尽可能地提高相关人员的素养和能力,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完善评价目标和任务的制度。在教学中适时开展表现性评价,将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S(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5.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6210.3Elliott,Stephen N.(1995)Creationg Meaningful Performance Assessments.ERIC Digest.P1.4何刚,白岩青,王重力.用行为量规指导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J.生物学通报,2008,43(6):4648.5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9219.6张杰芳,孙吉宝,张爱民.“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实验设计的改进J.生物学教学,2010,35(4):59.7姚海霞.“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教学难点及设计改良J.中学生物学,2011,27(8):3234.8(美)林(Linn,R.L.),(美)格朗伦德(Gronlund,N.E.).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41.9 Wiggnis,Grant Predicative assessment:designing assessments to inform and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Jossey-Bass Publishers,1998.10黄宇,陆建身.SPSS软件在生物学测验质量分析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8,33(5):4950.11张力.SPSS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2224.12聂立新.表现性评价研究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4(36),172173.13潘安琪.浅析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与应用前景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