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5卷 ? 第10期 2 0 0 9 年 ?1 0 月? ? ? ? ? ? ? ? ? ? 自 然 辩 证 法 研 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 ? ? ? ? ? ? ? ? Vol. 25, No. 10 Oct. , 2009 文章编号: 1000- 8934(2009) 10- 0047- 06 关于科技哲学研究论文写作的若干思考 马 ? 来 ? 平 (山东大学 文史哲研究院 , 济南 250100) ? ? 摘要: 好的科技哲学研究论文应努力做到专、 新、 深、 实, 即: 选题要点面结合, 下沉到点, 尽量选择有新意、 关键 性、 前景广阔的点; 观点要力求创新、 有冲击力, 拒绝平庸; 思维方式要向哲学学习, 刨根究底、 不懈追问, 增进理论深 度; 揭示规律要弘扬科学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慎用因果关系等。 关键词: 点面结合选题; 观点创新; 两种追问方式; 慎用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 N031? ?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 2009- 08- 17 作者简介: 马来平( 1950? ), 山东巨野人,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科学社会学、 中国近现代科 技思想史。会员号: I0105310018 ? ? 1949 年以来, 我们的科技哲学事业与共和国同 行, 取得了长足发展。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加入科技 哲学队伍后, 我参与和目睹了科技哲学在科研、 教学 和为国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浩荡进军。仅就科研而 言, 尽管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在研究视野、 兴趣焦点、 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 但总体而言, 科技哲学队伍的科研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的。我无 意代表我们这一代科技哲学工作者, 只是纪念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的机缘, 促使我想以一个从 业 30 年科技哲学老兵的身份, 谈谈在科技哲学研究 论文写作方面的几点感受, 以期求教于同行。 1? 专:选题下沉到点 论文选题是科研工作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十分 关键的环节。选题好, 不一定论文好, 但论文好, 一 定要选题好。论文的题目时常较之最初的选题有变 化, 即便这样, 在最终确定论文题目的时候, 仍然有 一个选择问题。成就一篇好的论文, 选题的作用可 以超过四成, 所以, 人们通常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 英国著名科学学家和科学家贝尔纳说得好: 课题的 形成和选择, 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 抑或作 为科学本身的要求, 都是科研工作最复杂的一个阶 段。一般说来, 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 !所 以评价和选择课题, 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1怎 样选好题? 这个问题很难说清, 不同的专业或研究 方向, 选题均有其特殊性; 而且, 选题也因人、 因时、 因地而异。但基本原则还是有的。例如, 选题最基 本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点面结合, 着眼于点。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 对于 点, 一定要下沉到位, 千 万不要只是浮在面上。常见一些选题很大、 很空、 很 泛, 比如 论科学规律这个题目就太大, 老虎吃天无 处下口, 自然就难以驾驭。需要指出, 选题所着眼的 点在这里是有限制词的。 首先, 它应该是有新意的 点 ? 即别人没有研 究过的、 没有研究透的、 有分歧的、 应予纠正的或者 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例如北京大学科技与社会中 心有一个博士做的毕业论文是%秋石源流研究 能够让人豁然开朗, 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 甚至 也可以说, 能够拯救人的灵魂! 指点迷津、 拯救灵 魂, 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就应该往这个目标上 奔。这个目标固然很高, 但并非高不可攀。有这个 目标和无这个目标是大不一样的, 如果一开始构思 文章就有这样的目标, 不单是平平淡淡地解决问题 完事, 那么, 文章的立意一定会很高。 在文学方面, 我感受颇深的是%阿 Q 正传 阿 Q 头上长了癞疮疤, 受到别人的戏弄, 却硬说 你还不配; 阿 Q 遭人毒打, 心里偏偏嘀咕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不少中国人就是这样: 生活中 长期是失败者, 而在幻想中却一直是个可怜的胜利 者! 鲁迅通过阿 Q 这个头上拖着条黄辫子的江南 小镇贫民的艺术形象, 凸显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使 人看了以后像触电一般, 觉得鲁迅说的那个人就是 自己, 整个知识界都认为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刻 画得惟妙惟肖、 入木三分。正是由于%阿 Q 正传 讲道理, 就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最能反映研究对 象特点、 又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以 此为红线串联材料, 并系统而深入地阐发自己的观 点。写文章切忌仅限于罗列材料、 摆情况, 一定要在 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 努力凝炼出中心论题, 并围 绕中心论题组织材料、 展开论述, 深入回答相应的理 论问题。例如, 研究某个人某方面的思想, 仅仅罗列 其思想的表现是不够的。应当在弄清某人思想面貌 的基础上, 进一步形成中心论题, 这个中心论题应该 最能体现某人思想的特点, 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和现实意义。然后, 以该论题为线索叙述和评价 某人思想, 并系统阐述自己在该论题上的独立见解。 显然, 摆情况应服务于讲道理, 根据讲道理的需 要, 选择和整理情况, 从而使两者实现有机的统一。 其中关键的环节是形成中心论题, 中心论题既是摆 情况的灵魂, 也是讲道理的灵魂。中心论题哪里来? 相当多的情况下, 是从阅读相关重要文献中提炼出 来。关于这一点, 数学家杨乐强调, 要带着研究的心 态来阅读重要文献, 不但要知道论文一步步的推理, 而且要反复分析、 揣摩、 钻研论文的精神实质, 提炼 出作者解决这些问题时的原始思想。他说: 现在, 经常会有些水平不太高的论文, 主要问题是作者对 人家所做的工作钻研得不够深, 没有掌握问题的实 质, 而只是在形式上看懂了别人的东西, 于是, 在某 些地方算得更细一些, 或者在已有的框架中再做得 稍微广一点。这样的工作不是完全没有意义, 但基 本上是在人家的框架中转, 缺少自己的创新#2。杨 乐所讲的 阅读文献、 提炼作者原始思想和 自己 的创新等经验, 原则上适用于一切领域。总之, 一 篇论文是否有理论深度, 该论文所选择的中心论题 是否恰当、 是否有高度, 往往是相当重要的制约因 素, 这是首先需要予以明确的。 不过, 制约文章理论深度的重要因素是围绕中 心论题把道理讲深讲透。通常谈到理论深度时, 主 要指这一点。理论深度是衡量论文质量高低的主要 指标之一, 然而, 在论文的实际写作过程中, 许多人 感到缺乏足够的理论储备, 对于增进论文理论深度 颇有畏难情绪。原则上说, 增进论文理论深度的途 径很多, 所有可用的研究方法都有助于此, 而尤其值 得注意的是, 要善于学习哲学的运思方式, 对所研究 的问题有一种刨根究底、 不懈追问的精神。作为哲 学最常用的运思方式之一, 刨根究底、 不懈追问原则 上适用于具体科学, 且作用巨大。通常我们说哲学 对具体科学具有方法论意义, 其基本含义便也在于 此。从哲学史上看, 刨根究底、 不懈追问的方式主要 体现为以下两种: 其一, 纵向追问方式? 即将客观世界进行主客 二分, 以此为前提, 由作为主体的人置身客体之外, 追问客体的根底。这种追问的方式的要义是: 从特 殊追问普遍、 从现象追问本质、 从 多追问 一; 这 种追问又是持续不断的: 从较低的普遍性追问更高 的普遍性, 从初级本质追问高级本质, 从较简单的 一追问更简单的 一 !一直追问下去, 直至本 体澄明之境。从苏格拉底、 柏拉图一直到黑格尔的 西方传统哲学基本坚持这种追问方式。柏拉图的 理念论认为: 理念是预先假定的, 潜存于不死的灵 魂之中, 理念的回忆无法直接达到, 必须借助感性中 直接的东西的刺激。这实际上是主张人的认识必须 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路线。黑格尔也明确指出: 在 人的认识过程中, 按照时间的次序, 人的意识对于 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 后才形成概念, 而且惟有通过 表象, 依靠表象, 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 物的思维地认识和把握 #3。显然, 黑格尔所主张的 追问方式, 也是从感性到理性, 从个别到一般的路 线。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者也持同样的追问方 式, 只不过他们不把理性、 普遍性视为独立于感性、 特殊的抽象概念, 而是认为理性的、 普遍的东西寓于 感性的、 特殊的东西之中, 理性的、 普遍的东西和感 性的、 特殊的东西的结合, 构成了世界的本质。 这里, 我们以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 同样, 横向追问方式并不绝对排斥概念和普遍性, 而是认 为它们不能离开感性中的特殊性而独立存在, 所以, 横向追问方式所谓在场和不在场的东西, 也是包含 了概念和普遍性在内的。两种追问方式各有长短。 纵向追问方式单刀直入、 一针见血, 见解可信但抽象 枯燥、 失之生动; 横向追问方式感性具体、 活灵活现, 见解可爱但失之朦胧、 模糊。两种追问方式都旨在 深刻理解事物, 所以它们对于增进文章的理论深度 十分有用, 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和熟练掌握这两种追 问方式。 像学习一般哲学一样, 学习和掌握这两种追问 方式的有效途径是学习哲学史, 从事科技哲学研究 的人, 应当读一点哲学通史, 并且下功夫认真阅读一 批中外历代有代表性哲学家的原著, 从中体会他们 怎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怎样进行哲学思维, 以真 正掌握这两种追问方式的运用技巧。此外, 阅读哲 学家的原著, 大致熟悉哲学家们的思想体系和基本 观点, 对于我们利用历代哲学家的理论遗产, 增进理 论研究的深度也是大有裨益的。这是因为, 尽管我 们今天所面临的研究对象大都是前人没有遇到过 的,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我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最 终要回到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来, 而这些基本理论 问题往往是以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深思熟虑过 的。我们只有在他们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 理性地冷峻思考, 才有可能创新、 有可能达到真正的 深刻。否则极有可能连几百年前先人所达到的高 度, 我们也是望尘莫及的。 4? 实:慎用因果关系 明末清初以来, 随着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 体制化发展, 由清代朴学滥觞, 中国学术界的实证传 统逐步形成且日趋强大。一般说来, 实证的东西在 中国学界较易获得承认; 思辨的东西除非水平很高, 否则较难得到认可。我们研究科技哲学、 科学社会 学, 如果就理论谈理论, 去思辨, 去思考, 结果写出了 论文, 也可能我们会觉得论文中有自己的一得之见, 但是, 这类文章要获得别人的承认很难。因为一般 说来, 理论思维达到一定高度, 大家的水准就很接近 了。好像跳高一样, 跳到一定高度再往上跳就很难 了。而在大家都跳得差不多、 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 计的情况下, 你想叫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很难。 相反, 实证的东西精实典要, 洞无可疑, 只要不沦于 琐细无聊, 让人认可是不成问题的。顺便说及, 就理 论和事实的关系而言, 尽管一些哲学家立足于 观察 渗透理论, 竭力模糊事实和理论的界限, 或者提倡 建构论, 让理论和事实彻底分家, 但理论来源于事 实, 必须接受事实检验的基本观点是不可动摇的。 渗透论和建构论的合理性是, 它们看到了理论和事 实关系的复杂性和彼此交融性, 而其失误则在于过 分夸大了这种复杂性和彼此交融性。事实上, 渗透 论和建构论在论证自己的合法性时, 到头来仍然不 得不乞求于 经验和 事实的支撑。这一点决定了 实证精神中尊重事实的传统永远不会过时。 科研过程中要贯彻实证精神中尊重事实的传 统, 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慎用因果关系。我们从事 学术研究, 很多情况下, 就是要寻找因果关系。亚里 士多德说得好: 我们应须求取原因的知识, 因为我 们只能在认明一事物的基本原因后才能说知道了这 5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科技哲学研究论文写作的若干思考 事物。 #4有人认为: 寻找因果关系仅仅是自然科学 的事情, 实际不是这样, 不论哪个学科, 只要是涉及 经验层面, 就离不开因果关系的探讨。例如, 讨论某 甲对某乙的作用, 许多学科都会遇到, 这就是典型的 因果关系问题: 某甲之因在某乙那里发生了结果。 例如, 就儒学和西方科学的关系而言, 不论讨论儒学 对西方科学的作用, 还是反过来讨论西方科学对儒 学的作用, 都离不开在作用者和作用效果之间建立 起因果关系。只不过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所面对的研 究对象错综复杂, 关涉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容 易受到人的价值观念和大量变动不居的、 偶然的社 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在作用者和作用效果之间建 立起像自然科学那样严格、 精准的因果关系难度较 大, 不过人的价值观念和大量变动不居的、 偶然的社 会因素在因果关系中的介入, 只能改变因果关系的 表现形式, 并不能改变因果关系所蕴含的现象间引 起和被引起的实质性关系。因此经过缜密的分析, 定性地建立起因果关系或者在多重因果关系中确定 主要的、 直接的因果关系等, 还是办得到的。 在建立因果关系时, 要注意证据确凿、 理由充 分。举个例子来说。清初科学家薛凤祚在南京跟随 波兰传教士穆尼阁学习天文历法和三角学, 号称 尽 得其术, 但他却未像徐光启、 李之藻、 杨廷筠等热心 西学之士那样受洗入教。一般认为, 薛凤祚未入教 的原因是穆尼阁为人敦厚, 不招人入教。例如%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 sixty years; retrospect; tendency; issue ( 本文责任编辑 ? 刘孝廷) ? ? (上接第 52 页) The Discussion about Articles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MA Lai?ping (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A good article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speciality, innovation, profundity and fact? For this purpose, the following points ought to be noted: 1、 integrating point and sphere in choice of subjects, although in 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燃油批量采购专项合同
- 2025年园林景观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监管与质量检测合同
- 2024年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有答案
- 2024中小学创建无疫校园工作总结
- 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十-多篇
- 秘书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 地铁供电专业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答辩酒店专业
- 毕业论文经济管理系致谢
- 2024年消化内镜中心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工程设计符合性评价-模版
- DB11-T 1828-2021文物保护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泌尿系损伤-教案-外科课件
- 供应室pdca质量提高腔镜器械包装合格率品管圈ppt模板课件
- 某大楼建设工程-监理规划
- 故障判断蓝牙音箱类产品faq
- ISO14064-1教材-中文PPT课件.ppt
- KDL16变频器更换步骤
- 英语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 高中化学 1.2.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件(1)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中第一册化学课件
- SAGEERPX3V5总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