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黄朱美.pdf_第1页
毕业论文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黄朱美.pdf_第2页
毕业论文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黄朱美.pdf_第3页
毕业论文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黄朱美.pdf_第4页
毕业论文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黄朱美.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题目: :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学院:学院:吉吉 林林 师师 范范 大大 学学 专业:专业:汉汉 语语 言言 文文 学学 层次:层次:本本科科 学号:学号:07411060741106 姓名:姓名:黄黄 朱朱 美美 20082008 年年 1212 月月 - 2 - 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摘要: 冰心是冰心是 2020 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小说、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小说、 诗歌还是散文作品诗歌还是散文作品,都十分具有开拓性都十分具有开拓性。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 贡献和影响贡献和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突出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突出的。而在冰心的作品里而在冰心的作品里,成就最显著成就最显著、影响最影响最 广泛的当属她的儿童散文广泛的当属她的儿童散文。此文着重从冰心儿童散文的题材此文着重从冰心儿童散文的题材、语言风格语言风格、艺术特色三方面逐艺术特色三方面逐 一论述。一论述。 关键词:冰心儿童散文,创作特色,爱的哲学冰心儿童散文,创作特色,爱的哲学 提纲: 1 1、冰心儿童散文的前后期题材不同、冰心儿童散文的前后期题材不同 2 2、冰心儿童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冰心儿童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 3、冰心儿童散文风格变化的成因分析、冰心儿童散文风格变化的成因分析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建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 幼年的私塾启蒙学习,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 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自1919 年开始文学创作,到1994 年基本搁笔,度过 了她漫长的创作生涯。 寄小读者是中国散文园地里的一朵奇葩,确立了她在中国儿童文 学史上的开拓者地位,而她丰富的知识,纯洁的感情、新颖的形式,清丽的语言为“五四” 以来的小朋友们开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户。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 贡献和影响,在20 世纪的中国文坛是非常突出的。 冰心是“五四”以来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 的创作风格,使她在“五四”以来灿烂的文学星河中,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星星。茅盾说: “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最属于她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们觉 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 ”她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更集中地体现在散文创作上。而在丰 饶多彩的散文作品中,她为儿童所写的那些篇章格外显得绚丽多彩。探讨冰心儿童散文的特 色,评价其中的得失,对繁荣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特别是促进儿童散文的发展,无 疑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一、冰心儿童散文前后期风格不同一、冰心儿童散文前后期风格不同 从冰心赴美前夕的1923 年7 月开始写作,一直持续到学成归国后的 1927 年,冰心通过 描写她的“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眼泪” ,尽情歌颂祖国、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尤其是 - 3 - 母爱,虔诚地讴歌母爱和童心是冰心早期儿童散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色。而这一创作特 色是和爱的哲学分不开的。冰心“爱的哲学”是超阶级的。她幻想把“母爱”作为改造 世界的原动力,用“爱”来感化世人。这当然是行不通的。在“五四”时期,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之所以与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起逃进“爱的哲学”的避风港里自我陶醉,是因为当 时的资产阶级虽站在统一战线的一边,但却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受到这种阶级氛 围影响的冰心,作品中自然表现出若于改良主义的色彩,对于那些“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 的青年,当感到人生虚无时,当在黑暗的现实中受到心灵的创伤,以用本能的、天性的、无 条件的、血统的母爱来疗伤,无疑是“一剂良方” 。 但是冰心提倡的母爱和童真还是有它积极可取的一面,不能一概予以否定。冰心的爱的 歌唱,既传达出全人类普遍相通、凡人皆有的一种高洁情愫,也表现了生活在充满虚伪、奸 诈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纯真、无私的感情的渴求。这爱的启迪正是现代人性的初步觉 醒,是典型的“五四”启蒙话语。也正是从冰心开始,母爱才受到理直气壮的认可和普遍的 文学关注。冰心是世界文字中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家之一。冰心以最炽热的语言讴歌 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无上的伟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 。 在她的笔下,母亲的爱是博大、深厚、忘我的,母亲的爱又是具体可感的。 “我的头发 就是你(母亲)付给我的万缕柔丝” 。母亲的爱“包围着我” , “听得到她心脉的和缓跳动” 。她 因此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之中。当不安宁的心灵需要寻求安慰和归宿的时候,母亲就成为 最安全的寄寓之所。 特别是在去国三年所写的寄小读者通读集中,她以悱恻缠绵的笔触把这种赤子之情 写得十分动人。 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假思索”的作品。在通讯,十中, 她几乎是怀着一种颤抖的欣喜,津津回味着母亲对她述说过的有关她幼年的事, “当她说这 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地 伏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有母亲和我。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 本是她的一部分” 。而在往事(一)之七中,她更是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母亲啊!你是荷 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风雨中,红莲旁 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为它承受了全部的风雨。这一带有偶然 性的自然景象立即触动了作者温柔的情怀,联想到柔弱的自己与恩慈的母亲之间的亲情,由 衷地发出对崇高母爱的赞叹。这种感情是多么的纯洁、美好,也是值得珍重的。 有时,她对母亲的挚爱又和祖国的抒怀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如她在给母 亲的信里写道; “故国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飞扬的尘土呵, 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寄小读者通讯二十)而在返家的途中,她是那样 欣喜若狂; “亲爱的母亲,我的脚已踏着了祖国的田野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 溅跃的浪花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祖国的海波,一声声的洗淡了我心 - 4 - 中个个的梦中人影。 ”(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对于“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 ,她怀着 深切的眷念之情。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仰首欲攀低首拜”的思绪和爱国情愫,像 一根红线串联着她所有的作品,赋予它们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因此,郁达夫评论道: “对 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象 温泉水似的柔情。 ”同时,冰心总是用一种亲切细腻的叙述口气,娓娓道来,详略有致,充 满了恳切的情意。这种叙述语气,是冰心儿童散文的重要特色,加强了她作品的“温柔”色 彩。 对纯真童心的歌颂, 是冰心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然延伸。 冰心把童真看得格外珍 贵。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 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 “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 人的辩论里。 ”她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征。她自己在青山沙穰疗养院里养病时,也就“不妨 重做小孩子”!“一切思想,也都照着极小的孩子的径路奔放发展” , “有时对自己说些极痴的 话偶然睡不着,就自己轻轻的为自己唱催眠的歌” ,从思想到行动都进入了“童心完全 来复”的境界。在往事十四里,她借小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 “海霞是 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 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 I 难怪会使儿童读者 感到亲切,受到感染。而这种感染力的实现,正是借助于作者的“童心来复” 。童心是沟通 作者和儿童读者间的桥梁,也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冰心的儿童散文,抒情阐 理的方式和语气也特别注重儿童的特点,遵循“童心”特有的逻辑。她从儿童的特点出发, 寓教育于情趣中,以情感人。她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出现,不是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 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侧重于爱的启迪、美的熏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成为心灵 健康的现代文明人。她象一位知心的大姐姐,在与孩子们促膝而谈, “用孩子的口气,说天 真的话。 ”特别是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翘首远望,怀念着军阀混战中的破碎的山河,字 里行间流动着淡淡的乡愁这些都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下了爱的种子。这种爱的启迪点点 滴滴化作作者的真性情, 化作作者的悄悄话而传递给小朋友。 她的现代民主思想与传统的 “师 道尊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是水火不相容的。她以自己“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 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而自傲,甚至自勉“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为止” 。 她将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袒露在儿童读者面前,让自己的心灵与读者的心灵相撞,不时爆出 感情的火花。 解放后,冰心有机会较广泛地接触国内外的现实生活。因而冰心儿童文学作品反映的社 会生活面有了很大扩展,作品中就多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画。她回国以后献给读者的第 一件礼物陶奇的暑期日记 ,写的是一个小孩子在一个半月中的生活记事,然而作者 却尽可能地在作品中展示出广阔的生活,幸福的小伙伴们丰富多彩的暑假活动,正面表现了 - 5 - 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和他们在党的抚育下健康成长。除此以外,作品还广泛地涉及了旧社 会的黑暗与痛苦,解放以后祖国沸腾的社会主义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行为,以及 从侧面表现了日本人民的灾难和美帝国主义的罪恶,这一切都构成了作品的富于时代气息的 广阔背景。在还乡杂记中,她以明快的调子、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故乡的深刻变化,赞美 了勤劳的故乡人民,在二寄小读者中,展现了一幅幅国际间人民好往来的动人画面和绚 烂多姿的异国风情,她描绘出了意大利西海岸绮丽的风光,英国格拉斯哥城的苏格兰民歌晚 会的情景,塔什干亚非作家会议的盛大;也向读者诉说了意大利农民和工人的苦难生活,美 国、非洲黑人的不幸命运和他们的斗争。而三寄小读者则是循循善诱地向儿童讲小道理, 进行“五爱”教育。她已经基本放弃对身边琐事的描写,而努力用她的笔来吹响同时代的号 角。在创作中努力以新的革命的思想来教育小读者,作品中闪耀着一种以往所没有的新思想 的光芒。冰心这个时期作品里明显的变化就是再也看不到那种缱绻动情的亲子之爱的描写。 此时的冰心,正努力用她的笔来描绘祖国伟丽的生活和时代风云的变化。冰心还常常在文章 中巧妙的糅进一些天文、 地理、 历史方面的知识, 使小读者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中扩大知识面, 增添智慧,培养儿童的博爱之心和进取之心。 如果说,跳出母爱的狭窄小圈子,使她作品的题材面扩展了,那么,避开写母爱,则使 她早期散文所特有的情感魅力消减了。同时,童心也在悄悄地变化。作者不再是那位“模仿 小孩子的口气,说天真的话”的大姐姐了,变成了一位慈祥的老师,而在三寄小读者中, 甚至出现了大段的“社论”式的语言,儿童文学的意味便淡了许多。这些变化都是“左”的 文艺思潮的影响造成的结果。冰心以觉醒的眼光发现了母亲,发现了儿童,则照亮了一片被 遮蔽的生命世界。他们是“五四”文学旗帜下的两大重要命题,体现了“五四”文学现代化 的实绩。它对现代人性建设的努力,对20 世纪中国文学的贡献,应该得到历史的承认。 二、冰心儿童散文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风格,是一位散文艺术大师二、冰心儿童散文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风格,是一位散文艺术大师 郁达夫对她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冰心女士散文的倩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 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 的色彩,含蓄委婉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是冰心早期散文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 1散文有诗一般美妙的境界散文有诗一般美妙的境界 冰心的散文总是以情感人。 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 将其融汇进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 用温柔的情思和微愁的意绪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诗一般美妙的境界。这种微愁的意绪正是 冰心所刻意追求的自己情感的独特性,也是她作品的内在旋律。冰心幼年受到祖父和父母亲 的溺爱,刚懂事时,她随着父母住在烟台海边。冰心爱海,为人所共知。大海陶冶了她的性 情,开阔了她的心胸。在她稚嫩的目光中,世界便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 ”单调 而孤寂的生活, 使她的思想发展不同于常态的小女孩。 她与大海为友, 常对着大海沉思默想。 - 6 - 那漫长的海岸,孤独的灯塔,萧索的村庄以及如咽如诉的喇叭声,都以忧郁的色彩深深地印 进了童年冰心的脑海里,化作一种潜在的情感力量。一经触动,便会形成强烈的旋律,影响 着作品的基调。 寄小读者等三组散文大部分是在客居美国时写的。她说; “去国以前,文 字多于情绪。去国以后,情绪多于文字。 ”(通讯十六)去国怀乡,思亲恋母,便是她这 一时期作品里流露出来的主要情绪。冰心写道,当客船一离开黄浦江岸,她便想起“海水直 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的诗句。而且“无意中看到同舟众人,当倚栏俯视着船飞溅的 浪花的时候,眉宇间似乎都含着凄恻的意绪。 ”而到了威尔斯利,一天到湖上玩,忽然忆起 左辅的浪淘沙词, “觉得情景悉合,随手拾起一湖石,用小刀刻上: 乡梦不曾休,惹甚 闲愁? 两句, 远远地抛入湖心里, 自己便头不也回地走转来。 ” 并且这样想: “只要湖水不枯, 湖石不烂,我的一片寄托此中的乡心,也永古不能磨灭的!”(通讯十六)把个思乡之情 写得何等感人,何等淋漓尽致。这种客居生活的愁绪和童年生活的感情印记叠印在一起,表 现为冰心作品中具有独特情感的“乡愁” 。她在往事(二)的序诗里这样写道: “她是翩翩 的乳燕,横海飘游,在她频频回顾的飞翔里,总带着乡愁! ”这正是她这一时期生活和创作 情感的自我写照。由于归思而漫涌起的无边乡愁,经过冰心着意的渲染和诗意的处理,变得 格外凄恻感人。如在往事(二)六中,她这样写着乡愁: “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 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 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把乡愁写成是实实在在的感觉,虽是作者的夸张,却形象、真切。应 该看到,冰心的乡愁里深蕴着爱国情感。无论在日本抑或在美国,她总是在怀念故乡。她告 诉小读者: “小朋友,我不是一个乐而忘返的人,此间纵是地上的乐园,我却仍是在客 。 ” ( 通讯二十 )而山河破碎、贫穷落后的故国又不能不使客游他乡的冰心平添几分乡愁。 这种流贯于冰心作品之间的淡淡的乡愁,形成一种内在的旋律和笼罩整个作品的艺术气氛, 使之更具艺术魅力。如果说,冰心是写母爱最成功感人的作家之一,那么,她也是写乡愁最 成功最感人的一位作家。 2散文有优雅柔美的乐感。散文有优雅柔美的乐感。 冰心更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许多墨客文人对她的语言充满羡慕和独特的见解。引用王 欣先生的话说“她感觉细腻、想象舒展、谈吐生香、举止凌风,她用平易的白话文娓娓讲述, 却旋起了数千年文学的伏雅柔美的乐感。 ”王欣先生还说, “胡适甚至撇开了自己对文言的 蓄谋攻击而明确的褒扬了冰心白话文中注入古典汉语诗文的首创佳绩。 ”并声称: “这一语言 高度至今未被超越。 ”她的散文作品里,不但清词丽句随处可摘,而且文字铿锵悦耳,节 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和图画美。她善于把抽象的不可言状的情感表达得十分具体生动,因而 能抓住儿童的心使孩子们得到美的享受。这种魅力是和作者在语言上的磨炼分不开的。在家 塾启蒙学习期间,冰心就已经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名著,7 岁即读过三国演义 、 水浒 等。冰心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比较深厚的修养,在创作中合理地吸取和融化某些文言词汇和句 - 7 - 式,精心地推敲、锻炼,变成自己独有的清新、典雅的语言在当时被读者誉为“冰心体” 的文学语言。试举通讯七中例子: “痴绝的无数的送行者,在最远的最重的离愁,飘 然西去!”这里便是活用了李清照的词句; “只恐双溪舴舟,载不动,许多愁。 ”温柔多情,微 带忧郁的色调,含蓄不露的艺术表现,清新隽丽的文学语言,这一切就养成了冰心在作品中 所努力追求和精心创造的艺术风格。 解放后,冰心不但大力呼吁为儿童写作,而且身体力行, “只拣儿童多处行” ,写下了许 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大部分是散文。她尝试用“旧皮袋装新酒” ,发扬自己原有的 艺术风格,用以反映崭新的生活和崭新的时代,在还乡杂记 、 再寄小读者通讯集等作 品中,依然洋溢着“冰心体”的迷人风采,而且结构更其严谨,笔墨更其精到。冰心称得上 是一位用文字代替色彩的超等画家,她绘景设色从不用重彩浓抹,往往极简约深淡雅的几笔 便能达到传神之妙。如海恋中,冰心描绘了童年时的那片海,是她“童年的游伴” 。屏 蔽似的连绵不断的南山,围抱过来的丘陵,一层一层的麦地,平坦无际的沙滩,横亘南北的 大海,层次清晰,色彩分明,画面宽阔而又雅致。如还乡杂记中,写闽北公路: “是细 细的红土铺成的,光滑如拭,纤尘不生。 ”写森林: “浓郁的森林,深绿的帐幕一般,把我们 围盖起来。 ”至于描写国外风光的篇章,更是琳琅多姿, “声,色、味”俱佳。如再寄小读 者通讯五写西西里岛海边生活的风味: “枕上听得见鸥鸣和潮响,用饭的时候,仿佛也 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正如冰心自己所说的那样,她这一时期的作品, “去掉了早期那 种温柔的色彩和忧郁的调子,涂上了明丽的色彩,换上了明快的曲子。 ”那种微带忧愁的悱 恻的情调再也不成为她乐曲中的旋律,这是因为她所要表现的生活和题材起了变化,她作品 的调子自然也要跟着变化。如果说冰心早期的创作在清丽。典雅与抒情韵味中既含着温柔、 又泛着忧愁,因为她“五四”时期所追求的“诗神是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 ”那么 解放后,她则保持了自己原有的语言个性,原来的清丽、隽永等风格也得到了发展,其中的 忧愁荡然无存,取代的是喜悦、明快、刚健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冰心前后期儿童散文创作 特色的一个重要区别。值得一提的是,冰心后期所写的我的故乡和我的童年等篇章, 感情真切,文笔朴美,具有高度的文学性,既是优秀的传记作品,又是儿童散文佳作。冰心 说; “十几年来,我还没有这样畅快挥写过!我的回忆象初融的春水,涌溢奔流。 ”读它,就 象读寄小读者一样,平易、自然、亲切、动情。让人欣喜地感到,冰心终于冲破了“心 有余悸”的禁锢,又敢于并开始了“写自己” ,从而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使她在散文创作 上取得了新的成就。从讴歌超阶级的“母爱” ,到尽情歌颂共产党的英明伟大,讴歌祖国翻 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再以小资产阶级的情怀描写自然,而是透过美好景物的描绘, 讴歌当家作主、用辛勤劳动改造和装扮祖国的美丽河山的人民写的是朝气蓬勃,生机盎 然之景, 抒的是对人民热爱感激之情。 这些无不深深地刻印着伟大的民族艰难而稳健的足迹, 无不凝聚者作家对历史的深刻的思考。几十年来,她也曾彷徨过,但她总是不停地进步,即 - 8 - 使是泥泞、荆棘,她也踏过去,在时代的风雨里摸索着,跋涉着,寻找着真理,追求着光明。 如果说,冰心过去那种艺术风格只能得到旧社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所欢迎 和喜爱,那么可以说,冰心今天的艺术,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艺术财富了。 三、冰心儿童散文创作风格不同的成因分析三、冰心儿童散文创作风格不同的成因分析 冰心出生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这个资产阶级家庭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有着联系她 从小就接触了封建统治者视为禁书的宣传品,在家庭的小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父亲身上那传 统的爱国思想。迈出闺阁,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这位大学一年级生更为爱国思想所唤 醒。作为当时的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冰心对封建势力和旧礼教有所否定和揭露,对被磨 牙吮血地吞食的弱小者有所同情;但也对软弱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方式有所肯定。面对 复杂的社会环境,冰心还无法懂得当时的真正雄心壮志是怎样在父辈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 的情况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她看不到出路,她彷徨、迷茫、忧愁,只好躲进“爱的哲学” 自我陶醉,远离现实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革命统一战线中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的软弱性。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容身之处,而冰心以她特有的女性的纤巧和情怀,让人们 从母爱的深沉,童心的纯真,自然的壮美中找到精神的慰藉。当感到人生虚无时,就用无条 件的母爱来治疗,她的超阶级的爱通过感情的诱导使儿童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淡淡的忧郁是冰心散文的感情基调。 冰心为什么在前期总是怀着淡淡的忧郁?是家庭的原 因构圃了她社会经验的锻炼了吗?在远离祖国, 远离母亲又遇病魔缠身的情况下, 冰心脆弱的 心灵里,充满着怅惘的忧郁的情绪,但这不是她作品中忧郁色调的本质。冰心虽然时常思考 着生活,思考着人生,可是由于她当时没有先进世界观的指导,没有与广大群众密切结合, 她对于自己的思索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科学的答案。正如她所唱的, “我是一个盲者,看不 见生命的糊途,心头有说不出的迷惘和胡涂。 ”这才是她忧郁的真正原因。 解放后,她回到了祖国,享受到了党的亲切关怀。同时,党和政府还为她提供了接近劳 动人民和参加政治活动的良好条件,沸腾的建设生活和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气概, 经常激励着她;世界各国人民反帝的革命怒潮,又不断地鼓舞着她的战斗热情。面对着灿烂 的现实和英雄的人民,她的作品呈现了崭新的面貌。她关心儿童文学,但已经不是为了“解 放个性”的需要,而是认识到这是革命的接班人和坚强的后一代。于是,冰心在她的创作中 就努力以新的革命思想来教育读者,描绘社会主义祖国容光焕发的生活,闪耀着一种以往所 没有的新思想的光芒,给小读者勾画了一幅幅国内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