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关于扩大我国内需的思考.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关于扩大我国内需的思考.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关于扩大我国内需的思考.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关于扩大我国内需的思考.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关于扩大我国内需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关于扩大我国内需的思考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单位 2012 年 月 日关于扩大我国内需的思考摘 要市场经济是以需求约束为特征的,这一现象近两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当前,总量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努力扩大内需,以拉大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各项政策和工作的着力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与前几年全然不同的国内外环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持续回落,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需求严重不足,出口受阻。面对重重困难,扩大内需作为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本文分析目前中国面临的最终需求不足问题,首先对目前内需不足的表现进行论述,再分析制约内需不足的因素,浅析目前中国内需增长的源泉,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关键字:扩大内需;居民收入;消费环境ON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THOUGHTSABSTRACTMarket economy is demand tie is a feature, this one phenomenon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pparent. Current, total demand inadequacy is our country economy 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pand hard inside need to pull big,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ree needs: investment, consumption, export, is to maintain national economy rapid development the key, is also our policies and prioritie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facing and before a few years of diffe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ed down, prices continued to fall, unemployment rate house does not fall high, a serious shortage of domestic demand, exports suffocate suffocate.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as to maintain our country economy lasts for a long time the external demand that fast health expands economy of stimulative our country develops, become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fundamental foot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China faces the ultimate demand to be not worth a problem, first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demand insufficient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and then the analysis restricts the insufficient domestic demand factors, analysis of Chinas domestic demand growth,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 put forward to expand inside ne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incom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目 录1. 绪论12. 扩大内需的基础理论12.1 扩大内需的概念12.2 扩大内需的重要性12.2.1 扩大内需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所必需的战略调整12.2.2扩大内需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23. 我国内需不足的表现和制约因素33.1 我国内需不足的表现33.2 影响我国扩大内需的问题33.2.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启动乏力33.2.2 城市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困难群体范围扩大33.2.3 居民预期收入不理想,预期支出明显增大33.2.4 投资对国债的依赖性增强,民间投资增长比较缓慢33.2.5 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交易成本明显加大43.3 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43.3.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尽合理43.3.2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43.3.3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43.3.4消费环境不理想44. 扩大我国内需的措施54.1减税政策54.2大力发展服务业54.3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54.4加大医疗保障的投入,加快医疗体制改革64.5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64.6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6结语7参考文献8致 谢91. 绪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但内需的增长却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同时,又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投入大量资金,以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力保经济平稳发展。但目前,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长乏力,这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出现大的波动,必须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内外失衡”。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储蓄过高、消费不足和投资低效;外部失衡主要体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巨额“双顺差”。由于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消费,必然会反映为贸易顺差。内外部失衡带来的问题是:消费不振导致国内需求难以启动,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过大;盲目追求出口和引进外资的政策加剧了日益扩大的沿海和内地的收入不平等。尽管我们自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然而投资“压而不减”,消费“启而不振”。2. 扩大内需的基础理论2.1 扩大内需的概念所谓扩大内需战略,指的是运用国内市场,通过增加有效需求,以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经济战略。较之其他战略而言,这种经济战略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内向性,即整个战略的着眼点不是放在国外,而是放在国内,主要以自身的财力,通过最大限度的市场挖掘,以需求来启动经济的发展;二是扩大性,即是通过采取各种鼓励性措施和政策,人为地去增加消费需求总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带有一种超前消费的性质;三是全局性,即这种战略一经确定和实施,就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种导向、驾驭作用。2.2 扩大内需的重要性2.2.1 扩大内需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所必需的战略调整2.2.1.1国际金融危机对生产-消费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大幅减少、资产严重缩水,对现实消费带来较大影响。西方国家被迫改变负债消费模式,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开始缩减消费、增加储蓄。据统计,美国用于信用卡消费的周转性信贷连续26个月下降。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消费者开支增长2.4%,低于预估的2.8%。消费者开支约占美国经济总量的2/3,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第三季度政府开支增长8.8%,明显快于消费支出增长。同时,居民储蓄由负转正并较快增加,截止2010年10月,美国居民储蓄率已达5.7%。发达国家居民消费萎缩导致生活消费品进口减少,加剧贸易衰退。2009年世界贸易降幅在22.6%,其中一季度纺织品贸易额下降19%。这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影响至深,这些企业靠大规模生产、大批量廉价出口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由于订单减少,加上成本上升,很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1 刘静,胡颖,王玉林.启动国内消费的实现方式J.统计与决策.2006(23)1 杨洁,刘运材.关于现阶段扩大内需的理性思考J.北方经济.2006(09)2 景维民,朱兴龙.对未来几年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J.领导之友.2010(01)。2.2.1.2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发达国家寻求外向发展,新兴经济体转向扩大内需,资源输出国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欧美国家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在保持虚拟经济优势的同时,开始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推出振兴美国制造业框架,拟投入170亿美元支持制造业,并对制造业减免税,幅度由10%提高到30%,明确要以制造业促进就业、以出口拉动增长。这将进一步加剧产业竞争,弱化我国制造业出口优势,并进一步改变世界产业分工格局。2.2.1.3国际经贸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过去正常的经贸往来由于我国经济体量增大而变得不正常了。限制性条件增多,针对我国出口优势的贸易摩擦增多,并且从产品转向产业,从贸易政策转向经济政策。2008年以来,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我国分别遭遇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10起,占比达到35%和71%。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2.2.1.4国际经济动荡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货币体系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特别是美元风险扩大和新一轮欧债危机,更增加了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变数。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既是主权货币又是国际储备货币),使美国可以通过增发货币来稀释债务。近来的量化宽松,实质就是加速印钞、购买国债,即债务货币化。到2010年2月,全球政府负债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六成左右,预计2011年将超过40万亿美元。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远远高出60%的国际警戒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倍数超出3%的国际警戒线。主要国家的债务危机将严重拖累世界经济增长。2.2.2扩大内需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2.2.2.1我国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可以为中长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劳动力众多,仍处在人口红利期;居民储蓄率高,社会资金充裕;地域辽阔,具有明显的生产要素组合优势和比较优势,能够基本满足调动内需潜力的客观需要。2.2.2.2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有利于带动消费增长和内需市场的扩大。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在45%至55%之间是城市化发展最快时期。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6%,“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将突破50%,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加快发展时期。据估算,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将增加1300多万城市人口,就会转化为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2.2.2.3我国经济进入新的转型期。改革三十多年来,我们通过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国外要素资源,主动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向未来发展,这些特殊机会和我国的比较优势都发生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在对外开放上,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在对内发展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2.2.2.4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将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的取向,就是提高居民所得份额,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将极大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3. 我国内需不足的表现和制约因素3.1 我国内需不足的表现3.1.1 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突出地表现为投资率较高,消费率相对较低。我国投资率从1997年的36.7%上升到2009年的47.7%,而消费率则从59%下降到48%。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发达国家消费率平均的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约为74%1 孟好,吴丽红.从消费角度看我国扩大内需的途径和建议J.科技信息.2010(01)。3.1.2 消费需求不足表现为最终消费支出中政府消费率偏高,居民消费率偏低。在最终消费支出中,政府消费比率从1997年的23.3%上升到2008年的27.3%,而居民消费比率则相应从76.7%下降到72.7%。3.1.3 居民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重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下降。从2009年居民消费水平看,按当年价格计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7倍。3.1.4 居民长期边际消费倾向过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大幅下降。对我国居民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长期边际消费倾向(19812003年)为0.451,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0.611(以钱纳里模型为参考)2 李睿. 基于扩大内需的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商业时代.2010(05)。3.2 影响我国扩大内需的问题3.2.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启动乏力1998-2001年农村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8.3%,增速低于同期城市销售增长1个百分点,较多的农村人口与较低的农村市场销售份额极不相称。到2001年底,我国乡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仍高达62.3%,而农村零售额仅占全部零售额的25.2%,即占全部人口近2/ 3的农村人口所购买的商品仅占全部商品零售额的1/4。3.2.2 城市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困难群体范围扩大困难群体已由传统的“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扩大到包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等在内的一个比较大的群体。“三无人员”占低保对象总数的比例, 1997年为56%,2001年仅为9%,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占低保对象总数的比例上升到91%,成为城市困难群体新的主体。3.2.3 居民预期收入不理想,预期支出明显增大近年来,随着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明显增加。尽管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已形成基本框架,但还很不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保障水平偏低、覆盖范围有限、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降和储蓄的大量增加。3.2.4 投资对国债的依赖性增强,民间投资增长比较缓慢近几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投资呈现加快增长趋势,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但投资的加快增长主要是增加国债及相关配套投资作用的结果。1998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1.5%,比上世纪80年代高6.2个百分点。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0.4%,增幅低于同期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2.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城乡集体、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7.8%,呈现回升的势头,但仍比国有单位及其他投资增速低6.6个百分点1 丁业震.理顺扩大内需三种关系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中国国情国力.2010(01)。3.2.5 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交易成本明显加大进一步分析,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是以上问题存在的根本症结。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民负担较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机制不畅,增加了就业压力,扩大了困难群体;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影响着居民消费的增长;投资领域的限制,融资管道的不畅,限制了民间投资的增长;地方保护主义,惩罚监管不严,助长或加剧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等。3.3 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3.3.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尽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看,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近年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62.1%,下降到2007年的57.9%,下降了5个百分点2 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3.3.2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收入阶层具有较低的消费倾向和较高的储蓄倾向,而低收入阶层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和较低的储蓄倾向3 宁丽萍.论中国坚持扩大内需的几个问题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5)3。这必然导致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出现递减趋势,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据学者的测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在60%左右。3.3.3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国家保持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保障水平低以及保障面较窄的现状仍未根本改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居民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农村养老制度建设刚刚起步。社会保障不能解除后顾之忧,这就影响到了居民的消费行为,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障碍,使得内需与GDP不能同步增长4 陈建兰,刘炳延. 扩大内需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3.3.4消费环境不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并且不断加强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消费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与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要求相比,消费环境还不十分理想。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秩序较为混乱,阻碍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另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同时,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配套,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消费。4. 扩大我国内需的措施扩大内需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组合并有体制改革配合,其中重要的是要加大政府的公共支出。把政府储蓄的投资部分转化成公共事业发展,会降低国内居民的“风险储蓄”和“审慎储蓄”,加大当期消费,在进一步降低“储蓄-投资”差异和贸易顺差的同时,推动投资增长和依赖外需增长的模式向消费增长模式的转移。4.1减税政策下一阶段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应该放在税收政策上。加快出台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征收燃油税等税收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一部分是减少企业税负的,一部分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还有一部分是刺激节约型消费的,对增加总需求都会起重要的促进作用1 郑泽华.对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贸.2010(04)。运用减税这样的财政政策,比单纯的大型投资项目更能推动内需的发展,而现在财政收入强劲,正是推行这些政策的好时机。4.2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少、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因此,在物质消费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发展服务业消费必然成为增加消费的重要手段。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增进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积极作用2 马洁.我国内需不足的原因及扩大内需的几点措施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1)。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减少管制、降低公共或垄断性服务业的准入门槛。通过引进更多的竞争者尤其私人资本来增加有效供给,是创造和扩大服务业需求的重要措施。4.3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趋于合理和改善,有助于扩大即期消费。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社会劳动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险范围还不大,极大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偏低而储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 据报导有一个流浪汉放火烧山,一亩左右的树木被烧毁。理由令人震惊“,放火烧山可以坐牢,而坐牢有饭吃、有衣穿,不用再流浪。”由此可见,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缺位,必将导致社会付出高昂的成本3 翟振才,杜红梅.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消除体制性障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随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人性化设计,居民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鉴于我国国情,当前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在农村建立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低水平、广覆盖、有实效,国家已经具备了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实力。这不但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这一政府理财观念成功实施的需要,同时也将成为打通农村消费环节的有力举措之一。第二,政府要强制推行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提高劳动成本,缓解外贸失衡,农民工的实际收入总体上提高了,消除了潜在的社会矛盾隐患。第三,对于国企老职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历史欠账”约为2.5万亿元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国有资产的专项切块,如通过减持国有股、动用部分外汇储备等方法,来陆续冲抵。4.4加大医疗保障的投入,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对城市居民来说,除了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外,还应在建立平价或低收费的国家公立医院上下功夫。国家或地方政府应划拨专项资金扶助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确保成为为低收入群体减轻负担的机构。其次,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彻底改变医疗收费与医护人员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的做法,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杜绝以药养医。与此同时,在农村实行新型的合作医疗保险。从2003年开始,中国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市区以外的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20元,并将中西部地区中农业人口占人口比例高于70%的市辖区和东部省份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应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 马金岭.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的策略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8)。此举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同时对扩大内需也起到一定巨大的促进作用。4.5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尤其是廉租房的供给面积,使“居者有其屋”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商品房市场普遍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必须把廉租房建设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实施中,应首先落实当地政府确定的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需求量。在投资立项和信贷方面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提供便利。政府要从土地收入中拨出部分资金用于廉租房建设。地方政府有责任监督经济适用房生产、销售以及后期物业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低收入阶层首先购到经济适用房,确保经济适用房售后物业管理到位和低收费。4.6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加重要。教育是提高创造财富能力的根本途径。第一,国家明确要求教育事业费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两年内实现农村与城市贫困人群的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央和省级按比例分担,中央承担80%,地方承担20%;对中部地区,中央承担40%,地方承担60%。第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使占大学生20%左右的贫困大学生没钱也能上大学,毕业后到国家指定的艰苦地区工作一定时期代替偿还贷款。第三,加大农民工培训和在职职工培训。把切实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