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光职业危害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和劳动防护.ppt_第1页
陈清光职业危害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和劳动防护.ppt_第2页
陈清光职业危害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和劳动防护.ppt_第3页
陈清光职业危害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和劳动防护.ppt_第4页
陈清光职业危害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和劳动防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危害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 陈清光 主任一、职业危害因素 在生产劳动场所存在的,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及劳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或有害作用的因素,统称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生产劳动过程的伴生物。,1、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作用如果超过人体的生理承受能力,就可能产生三种不良后果:可能引起身体的外表变化,俗称“职业特征”,如皮肤色素沉着、胼胝等。可能引起职业性疾病职业病及职业性多发病。可能降低身体对一般疾病的抵抗能力。,2、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可分为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劳动组织不当造成的有害因素 (3)生产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及生产性毒物 物理因素: 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异常的温度、湿度及气压)、噪声与振动、电磁辐射(包括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等。 生物因素:作业场所存在的会使人致病的寄生虫、微生物、细菌及病毒。,(2)劳动组织不当造成的有害因素 劳动强度过大。 工作时间过长。 由于作业方式不合理,或使用的工具不合理,或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机械设备与人不匹配、不适应造成的精神紧张或者个别器官、某个系统紧张等。,(3)生产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夏季的太阳辐射等。 生产工艺要求的不良环境条件,如冷库或烘房中的异常温度等。 不合理的生产工艺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 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作业环境不良,如采光或照明不够,地面湿滑,作业空间狭隘、杂乱等。,二、化学因素检测仪器设备 1、职业接触限值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三类:PC-TWA;PC-STEL;MAC,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允许浓度: 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 40H工作周的平均允许接触浓度。 PC-STEL: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 MAC: 最高允许浓度,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2、空气中有毒气体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工作场所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进行检测,检测分两种: (1)现场实时检测 (2)现场采样回实验室分析,(1)现场实时检测,随着世界各国对于职业安全健康的重视程度的增加,能否及时准确的对现场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和报警,对于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气体检测仪是对现场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和报警的常用仪器。,气体检测仪的特点,实时检测 快速 ( 20秒 - 160 秒 反应时间) 检测数据直读 8小时(或者24小时)连续检测 TWA、STEL 的计算、报警 操作简单,气体检测仪的原理,实时检测传感器输入信号,采样频率高于每秒10次 根据实验数据及经验值,设定传感器特性曲线修正算法及数字滤波算法 根据计算结果,在高于报警值时,提供声、光、振动报警 使用液晶作为显示单元 具有STEL,TWA实时计算及报警功能 具有用户设定信息存储功能,兼具报警器和测量仪器要求,仪器准确度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仪器具备抗电磁干扰、高低温干扰、湿度干扰、振动跌落等 仪器具备IP65或以上外壳防护等级 仪器整体具备本质安全“ia”等级,或者隔爆等级“d”的防爆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传感器原理,电化学原理 半导体原理 催化燃烧原理 红外线原理 光离子化原理 (PID),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电化学传感器:可测量大多数无机毒气;寿命3-5年 催化燃烧传感器:适用于所有可燃气体;传感器会中毒 半导体传感器:可测量大量的气体;交叉干扰严重 红外传感器:某些气体的唯一实时检测方法;少数气体 光离子化传感器:有机毒气的实时检测方法;选择性差,气体检测仪的重要参数,测量气体种类:1)有毒气体: x10-6 (ppm) 2)可燃气体: LEL (爆炸下限) 3)氧气: % vol (体积百分含量) 量程:选合适的,不是越大越好 检测误差: 5%(满量程)以内 响应时间:可燃气30秒以内;氧气20秒以内 毒气60秒以内;特殊气体160秒以内 报警方式:声(80dB) 、光(LED)、振动 防爆等级:EX ia IIC T6 可用于“0”区 EX d IIC T6 不能用于“0”区 防护等级:IP55、IP65、IP66、IP67,气体检测仪的种类,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移动式气体检测仪) 含单一气体检测仪、复合气体检测仪 对劳动者日常工作的健康及安全保护 临时作业及抢险过程中对劳动者的保护 固定式气体检测仪 含毒气/可燃气监测探头、控制器、探头控制器一体检测仪 劳动者作业环境长期的监控及保护,气体检测仪的选择,1)便携式、固定式? 2)同时测量气体的种类? 3)供电方式? 4)EX 防爆等级? 5)IP 保护等级? 6)智能传感器?非智能传感器? 7)TWA? STEL? 8)扩散式?泵吸式?,气体检测仪的使用维护,培训:使用人员的操作培训 标定:每半年或者一年的定期标定 更换:电池及滤膜等易损件的定期更 换和传感器的更换 特别注意:只有经过定期维护,才能保证气检仪数据的可靠,气体检测仪产品列举,1、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氢气检测仪 2、甲烷氧气两参数检测报警仪 3、防爆多用气体检测分析仪(可检测LEL/O2/N2/H2S/NH3等气体) 4、复合气体检测仪(可检测O2/H2S/VOC/CO等气体) 5、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VOC) 6、多种气体检测仪(可同时检测5种气体,如SO2/CL2/O2/NO/HCN等),复合气体检测仪,目前可检测几十种气体的浓度: 可燃气, H2S, CO, CO2, SO2, O2, NO, NO2, NH3, CL2, HCL, O3, H2, CH4, NH3, HCN, PH3等气体(一台仪器同时检测以上5-6种气体),(2)现场采样回实验室分析,空气样品的现场采集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富集法和集气法。 富集法可分为: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冷冻浓缩法、静电沉降法和个体计量器法等。 集气法可分为:真空瓶法、置换法、采气袋法、注射器法等。,液体吸收法,液体吸收法是指用吸收液采集气态、蒸气态以及某些气溶胶有害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有机溶剂。吸收液的选择依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及所用的分析方法而定。,多孔玻板吸收管,气泡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标准活性炭管和硅胶管,固体吸附法,固体吸附法是指用固体吸附剂采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 主要固体吸附剂有颗粒状吸附剂(含硅胶、活性炭、素陶瓷、高分子多孔微球)、纤维状滤料(含滤纸、玻璃纤维滤纸、过氯乙烯滤膜、脱脂棉)和筛孔状滤料(含微孔滤膜、核孔滤膜、银薄膜、聚氨酯泡沫塑料)三种。,铝合金采样夹,小型塑料采样夹,粉尘采样夹,固体吸附法,滤料的品种很多,选择合适的滤料至关重要。理想的滤料应具备机械强度好、理化性质稳定、通气阻力低、采样效率高、空白值低、处理容易等特点。在选择滤料时还要根据采样和分析的需要、采集场所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滤料。,冷冻浓缩法,又称冷阱法。低沸点物质在常温下不容易被采集,采用冷冻剂使收集的温度降低,在低温下可以收集下来。 常用的冷冻剂有:冰、冰-食盐、干冰-二氯乙烯、干冰-乙醇、干冰-乙醚、干冰-丙酮、干冰、液氮-甲醇、液氮-乙醇、液氧、液氮等。,静电沉降法,此法常用于气溶胶状物质的采样。空气空气样品通过1200020000伏电压的电场时,气体分子电离所产生的离子附着在气溶胶粒子上,使离子带电,此带电的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就沉降到收集电极上,将收集电极表面沉降的物质洗下,即可进行分析。此法采样效率高,速度快,但仪器装置及维护的要求较高,在有易爆性气体、蒸汽或粉尘存在时不能使用。,个体剂量法,此法用于采集气态和蒸气态有害物质。该法特点在于采样时,不需要抽气动力,不必将空气通过收集器个体剂量器,而是利用有害物质分子自身的运动(扩散或渗透),到达吸收液或吸附剂表面而被吸收或吸附。 按照采样原理可分为扩散法和渗透法两种。,什么时候使用集气法?,当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较高,或测定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只需采集少量空气时,或在某些情况下,不宜采用富集法采样时,例如采集不易被吸收液吸收或吸附剂吸附的物质,需采集瞬时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采集有爆炸危险现场的有害物质等情况下,可使用集气法,即用一容器收集空气样品。,采样仪器,现场采样用的仪器可以分成收集器、流量计、抽气动力三个部分。 有毒气体采样仪器类型主要包括:气体采样器(大气采样器)、个体剂量器(个体采样仪)两种,其中经常用到的用于流量校准工具是流量校准器。,实验室分析,有毒气体实验室分析仪器有: 气相色谱仪(必要时配备热脱附系统)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仪 红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合一分析仪 分析天平 测汞仪等,3、空气中粉尘检测,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分类及检测方式: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实时检测; 采样及实验室设备测量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实时检测; 采样及实验室设备测量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采样及实验室设备测量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采样及实验室设备测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采样及实验室设备测量,(1)粉尘实时检测仪器,直读式粉尘浓度测定仪 个体在线监测粉尘采样分析仪 内置滤膜采样器的微电脑激光测尘仪 在连续监测粉尘质量浓度的同时,可收集颗粒物样品; 并可实现PM2.5、PM5、PM10、TSP多种粒径范围颗粒物浓度的测量和样品采集; 同时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值(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2)粉尘现场采样仪器及实验室测量仪器,现场采样仪器:粉尘采样器、粉尘测定仪、个体采样仪等。同样需要用到流量校准器。 实验室测量仪器:分析天平(用于滤膜称重)、金相显微镜(用于测定粉尘分散度)、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相差显微镜(由于测定粉尘中石棉纤维数)。,三、物理因素检测仪器设备,1、噪声测量仪器设备:精密脉冲声级计、噪声频谱分析仪、个人噪声剂量计。 2、振动测量仪器设备:多通道噪声振动分析仪。 3、高温测量仪器设备:WBGT指数仪。,4、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离子、离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 射线。 非电离辐射主要有: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等。测量仪器有:工频电磁场强仪、高频电磁场强仪、微波漏能仪、手持场强仪、紫外辐照计等。高频与微波属于非电离辐射。,四、劳动防护用品简介,1、头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头罩、工作帽。 2、手(臂)防护用品:防护手套。 3、呼吸防护用品:按防护用途分为防尘、防毒和供氧三类;按作用原理分为:净化式、隔绝式两类。主要产品有: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自救器、空气呼吸器、防微粒口罩等。,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1)选择一般原则: 在没有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应暴露在能够或可能危害健康的空气环境中。 根据国家的有关职业卫生标准(如空气中粉尘卫生标准、空气中有毒物质卫生标准),对作业中的空气环境进行评价,识别有害环境性质,判定危害程度。,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1)选择一般原则: 首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有害环境的可能性。若工程措施因各种原因无法实施,或无法完全消除有害环境,以及在工程措施未生效期间,应根据作业环境、作业状况和作业人员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 应选择国家认可的、符合标准要求的呼吸防护用具。,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1)选择一般原则: 选择呼吸防护用品时应参照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规定,符合其使用条件。 若需要使用呼吸防护用品预防有害环境的危害,用人单位应建立并实施规范的呼吸保护计划。,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2)根据有害环境选择: 应了解以下情况,识别有害环境性质。 a、是否能识别有害环境,如是有害环境,应进一步了解。 b、是否可能缺氧(低于18%)及氧气浓度值。 c、是否存在空气污染物及其浓度,如是粉尘或有害气体或蒸气时,应了解污染物的浓度是多少。 d、空气污染物存在形态,是颗粒物、气体或蒸气,还是混合物,并进一步了解其危险特性。,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2)根据有害环境选择: 再按照以下方法判定危险程度。 a、如果有环境性质未知,应作为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环境;如果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应作为IDLH环境。 b、如果空气污染物浓度未知,达到或超过IDLH浓度,只要是其中之一都应作为IDLH环境。,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一般使用要求 a、任何呼吸防护用品的功能都是有限的,使用者应了解所用呼吸防护用品的局限性。 b、使用任何一种呼吸防护用品都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严格按要求使用。 c、对于比较复杂的呼吸防护用品,使用前应接受使用方法培训,如使用逃生型呼吸器接受正确佩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使用携带式呼吸器应进行专门的培训。,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d、使用前应检查呼吸防护用品的完整性、过滤元件的适用性、电池电量、气瓶电量等,符合有关规定在允许使用。 e、进入有害环境前,应先佩戴好呼吸防护用品。对于密合型面罩,使用者应做佩戴气密性检查,以确认密合。 f、在有害环境作业的人员应始终佩戴呼吸防护装备。,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g、不允许单独使用逃生型呼吸器进入有毒环境,只允许从中离开。 h、当使用中感到异味、咳嗽、刺激、恶心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有害环境,并应检查呼吸防护装备,确定并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进入有害环境。 i、若呼吸防护用品同时使用数个过滤元件,如双过滤盒,应同时更换。,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j、若新过滤元件在某种场合迅速失效,应考虑所用过滤元件是否适用。 k、除通用部件外,在未得到产品制造商认可的前提下,不应将不同品牌的呼吸防护用品的部件拼装或组合使用。 l、所有使用者应定期体检,评价是否适合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能力。,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在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环境下使用要求: a、在缺氧危险作业中使用呼吸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