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做好文综高考36题_第1页
例谈如何做好文综高考36题_第2页
例谈如何做好文综高考36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谈如何做好文综高考36题李拥军一、了解要求:俗语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高考的公正、公平体现在答案的规范上,任何创新性答案都应有所根据。因而了解高考评分细则及要求,对规范答题很有必要。1. 名称要求:(1)中国地名从严、字词不能错;(2)外国名称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理图集为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3)凡涉及地理名称的汉字名、译名答案,错一字不得分。2. 表述要求:(1)参考答案唯一,未允许灵活,只能使用地理语言(术语);(2)有参考答案,特别声明“只要考生答出意思相近的答案”可以给分,其分三种情况: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性和解释性答案,可有不同的描述性语言。(见05年评分细则)虽有前题说明,但是重复试题中的结论,不得分。例如:2002年文综中39(4)试题中有“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问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仅答黄河河道阻塞,河道淤浅,不得分。其准确表述应为:上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其中游水系东西对称,常使河水在7、8月份暴涨,且部分河段有凌汛。用一段文字进行解释性的答案,国家参考答案只给出评分的关键词句,酌情给分。但句号内答题答案前后矛盾,前提条件错误和句号内多种答题答案中对少错多均不给分。二、应试指导:例:读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等日照时数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城市与B城市日照数相差约为(小时)连接两城市的铁路线为。 (2)“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A城市气候的形象写照,分析这种气候形成原因。(3)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是什么? (4)据报道,2004年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分析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5)B城市所在省的西部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试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6)要实现图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一)学会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例如:第(1)小题,问A、B两城日照时数。看图先看图例,图示中有1600等日照时数线。利用该已知条件,就将所求问题转化为等值线的判读问题。通过A城的等值线是2400小时,B城是1400小时,相差1000小时。(二)明确相对位置。 例如:第(1)题的第2问,连接A、B两城的铁路线是什么?A、B两城分别为两省区的省会,其中A在滇池附近,易于识别是昆明,从学生作答上看有不少同学认为是成昆线,即认为B是成都了。如下图:图中显示A、B两城经度相差3,纬度相差1多点。省区相对位置是,云南东北邻贵州,北邻四川。从省会的相对位置可判断连接AB两城的铁路为贵昆线(贵州昆明)。(三)研究试题分值,分析估测答案要点数目。 例如,第(4)、(6)小题都为6分。如果答案要点为1个,答对得分,不对0分;如果要点为2个,每个3分;如果要点为3个,每个则2分。第一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法判卷,对了得6分,不对不得分,对于学生(视分数为命根)而言,未免太残忍点;从历次模拟考试和历年高考来看,6分的题要点数目一般是3个,每个2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只答了一个要点,无形中就失去了如4分,即使答了两个要点,也失去了2分。而对于三个要点的题目,为避免失分,一般我们选择45个方面去答,这样失分的机会就相对少一些。(四)审题。 审好题也能多得分,不审题,往往是答非所问;审好题,会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很多失分不是题目难度和考生知识水平造成的,而是缺少审题技巧或审题不清。这就要求平时加强审题意识和审题技巧的训练,减少失误,最大限度地降低无谓失分。 例如:第(2)小题尤显审题的重要性。“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这是A城气候的写照,要分析气候的成因,定要以这两句诗为切入点。一些学生还没看清题目,上来就答,往往会造成失分。从分值来看,6分,“四季无寒暑”和“一雨便成秋”各占3分。“四季无寒暑”指冬不冷,夏不热,导致年温差小(占1分);然后分析“冬不冷”和“夏不热”的原因(分值各占1分);冬不冷是由于受西南暖空气控控制,气温较高,夏不热的原因是由于地势高。“一雨便成秋”,我们可以联系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冬半年,来自高纬的冷锋面南下时遇到云贵高原的阻挡而准静止下来,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四季如春的昆明,随着冷气团势力的增强,昆明准静止锋南移,气温降低。 答题要讲究策略,学会分析,审好题,问啥答啥。现在判卷不像过去还讲“感情分”,只重要点,有一要点得一分,无要点答得再多也没用,只能说明答题思路不清,无头绪。(五)注意寻找因果联系。 我们在学习知识时,要多问为什么,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用我们系统地掌握知识,转化能力。同样在做题时,也要经历足够的思考后才能动笔。例如:第3小问“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是什么?”看到题后,可进行如下设问: 1、该地区地表水实际情况是多还是少?(缺乏) 2、该地区地表水应该多还是少?(多) 3、什么原因造成地表水多?(受气候影响) 4、该地区是什么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5、为什么应该多,而实际又缺乏呢?(喀斯特地貌,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六)规范使用学科术语解题。 地理试题要用地理观点答题,尽管政史地三个学科在一张卷上,但每一道题,政史地是“分家”的,即拿出高考试题的任何一道来我们都可以进行学科的区分。学生在实际作答的过程中,往往是会啥写啥,不管是地理的、历史的、还是政治的观点,一并用上,造成学科试题观点综合化,成为经不起考验的“混凝土”。我们应该知道:同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得出不出的观点。同样,地理试题从政治、历史的方向去思考,也会得出不出的观点,而且是正确的。地理试题是由地理专家出的,这不假,试想你用政治观点和历史观点去答题,岂不令人困惑?对不上要点是不给分的! 我们在答题时,不仅要使用自己的学科语言,而且要规范。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必须向教材语言和时政术语回归。一要做到使用学科术语等;二要做到言简意赅;三要做到层次清晰。例如:第(6)小题的答案要点就体现了这一点:(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2)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4)合理开发资源,积极发展交通。(七)答题要注意条理性。 我们前面讲过从试题的分值,我们可以分析答案要点的数目,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答题。答题时的条理性尤显其重要。 例如:第(4)小题,分析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谈及区位优势,我们可从农业、工业、商贸方面去分析: 农业: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充足;(2分) 工业: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2分) 商贸:与东南亚一些国家接壤,利于发展国境贸易。(2分) 又如第(5)小题:分析B城西部地区产生经济发展的原因。 其参考答案是这样的:由于煤炭资源和有色金属的不合理开发使用,造成(大气)酸雨和粉尘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笔者在判卷的时候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这样的答案与学生答题实际太接近了,那就是典型的混答现象,造成判卷很难。笔者认为这样的答案只能具有“参考”的价值。像高考,这样权威性的考卷是不会这样给答案的。从另一方面讲我们应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作答时一定要重要点,而且要注重条理性,尽量不要混答,混答只能说明答题时思维不够清晰。为了表明和显示我们的思维是清晰的,一般采取分条目答题,即分出(1)(2)(3)(4)来,这样即使要点不全,也会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感觉。(八)错别字现象。 有的考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太差,字迹不清是一方面,另外就是错别字现象,例如“峡谷”写成“狭谷”,“印尼”写成“印泥”、“板块”写成“版块”、“北海道”写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