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英影响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环境构建的主要因素研究_第1页
张家英影响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环境构建的主要因素研究_第2页
张家英影响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环境构建的主要因素研究_第3页
张家英影响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环境构建的主要因素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环境构建的主要因素研究作者:张家英摘要:本文首先根据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环境构建的三大主要因素:物质因素、精神因素和生态位因素;接着得出学生生态主体在生态环境构建较好的高中历史生态课堂上,在认知、课堂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得到整体协调发展的结论;最后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从教师构建生态课堂环境上、从教材的使用上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环境;主要因素;研究作者简介:张家英(1978),女,安徽金寨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生态学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六安市课题立项2010课题项目“基于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的研究” (寿教研2010130号文)1问题的提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追寻与探问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学校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1其中,把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考查是目前教育生态学一个主要的思考方法。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2课堂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交互生态系统。在课堂生态系统中,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3同理,高中历史课堂生态系统是课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各个生态主体之间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交互流动,在教师生态主体循序渐进的引导下,以高中历史教科书为基础,师生作为一个平等的生态主体获得发展的资源和动力,推动社会、班级文化与学生个体和谐发展。在现阶段,高中历史学科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出现了课堂群体生态失衡,尤其是出现了教与学的失衡;第二个方面是由于高中各年级人数较多,很多学校每个班级人数都在60人以上,出现了学生生态主体之间生态空间环境的失衡;第三个方面是由于高考还是学生目前进入高校学习的唯一手段,这就存在着应试教育与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失衡。2、影响因素分析前面发现三个方面的失衡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发现问题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的追求。4在高中历史课堂生态系统内,各个生态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都是动态的,都是生命体对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与其屈服于这种发生在组织内部的不可控变化的动态,毋宁通过引发暂时的但能够充分控制的混沌自愿诱发这种变化发生。5组织一旦形成就可看作适应主体的个体上一层形成的新层次生命体,不仅是关系到生态系统上层次、求发展的问题,同样也关系到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成、凝聚力的增强、影响力的扩大、综合实力的提升。6高中历史生态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从学生生态主体从教室获得的有关历史学科的知识到走出校园到社会生活,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所以教师生态主体有必要为学生生态主体创造一个全方位的高中历史学习环境。在倡导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构建生态课堂的今天,教师生态主体在课堂生态环境中的教学活力应当得到充分彰显。因此,构建和维护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是生态课堂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同时参考兰州交通大学马晶文的观点,7将从物质因素、生态位因素和精神因素三个方面探讨。2.1物质因素生态不仅揭示出人对环境关系的事实性描述,更内涵了指引人们活动的一种价值取向。8学生生态主体高中历史生态课堂内,必须根据物质条件不断调整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因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生命有机体和社会系统的一个根本特征。9学生生态主体对环境的适应是动态的,和教师生态主体对环境和学生生态主体特点的适应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这种动态平衡将包含足够的稳定性以利于目前的目标、足够的持续性以保证在目标或方法方面进行有秩序的变革、足够的适应性以对外部的机会和要求以及内部的变化条件作出反应、足够的革新性以使组织在条件适宜时富于主动性。10在高中历史生态课堂中,师生生态主体、课堂教学情境之间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交换是课堂生态系统不断演替的动力,它推动整个这个系统向着更高的层级螺旋式前进。高中历史生态课堂中的物质流决定了课堂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指的是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的物质因子所形成的有形和静态的环境。如在进行历史人物特点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前在班级中布置大量的历史人物画像挂图,这可以让学生提前领略到历史人物的风采。从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来看,班级规模越大、环境越拥挤、学生参与正常课堂活动的机会越小,对问题探索的兴趣就越小,进而对问题参与讨论的热情就越小。2.2生态位因素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空生态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11这两种关系决定了这个生态系统只有不断的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才能对系统质地提升。正如罗尔斯顿指出:“生态学不承认有一个高高在上、与其环境对立的封闭的自我。12在高中历史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生态主体的中枢地位决定了他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从高中历史生态课堂教学角度看,学生生态主体作为整个生态环境中和外界发生关系的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生态位。所以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充分考虑历史事实及文化背景,同时也应为每个学生生态主体寻找最合适的资源,促进他们发展的最大化,这种生态位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结果。从课堂生态环境的角度看,只有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的最大化发展,才能保证生态系统整体发展的最大化。教师生态主体和学生生态主体在这个课堂生态系统中把各物种资源消耗着,他们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共生关系。教师生态主体在尊重学生生态位的基础上,应注意不让学生生态位固定化,要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生态主体个性发展的空间,丰富其对高中历史教材史实的体验。目前许多高中历史老师虽然在备课时认识到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但教学实际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往往是以教的效率来代替学的效率,使得“教”与“学”行为错位,该教的没教,该学的没学。具体表现:“备教材”主要是记住教材上的标准答案;“备学生”就是如何把学生引向“标准答案”。例如在进行历史人物特点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仅说明历史人物所处的年代,却没有在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上深入探讨,这在学生生态主体对“历史人物之所以成为历史人物”的理解上不够深刻。2.3精神因素课堂是学生真正、直接的学习环境,是师生传递知识、交流思想的神圣而庄严的殿堂。13在这个课堂环境中,师生生态主体就像一个生态组织中的两个地位相同的领导者,正如“一切有机体、富有活力的机构和组织,都是他们自身或自身之中的网络”。14课堂是一个纯物理空间、一个由历史教材构成的文本世界、一个由历史史实足迹生成的信息世界、一个由心理参与而又受到环境及课堂执行力共同影响的心理场域。影响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的精神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组织与制度因素、心理因素等,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元互动的关系。高中历史生态课堂中存在和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因为高中历史教材本身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教材的内容中、在教师生态主体对历史学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都是社会生态文化的具体体现。高中历史课堂生态系统在偏离平衡、达到平衡这一往复向上的过程中发展,其精髓是历史的动态联系、社会经济文化的平衡、人在这个社会制度下精神因素不断产生的动态。高中历史生态课堂是师生追求自主与主导的平衡的场所,教师生态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重生成而轻预设,在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之间寻找平衡点,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生态主体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学习充满自信。3结论与建议3.1结论通过对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环境构建影响的三个主要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是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生态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学生生态主体在在认知、课堂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了整体协调发展,课堂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转换由不平衡到平衡、由新的平衡到新的不平衡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教师生态主体在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上不断获得提升,实现了历史生态课堂整体互动与动态和谐的统一发展,使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对鲜活生命认识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得以整体升华。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环境构建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动态生成的教学系统工程,教师生态主体在这个环境里,要以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反思者、行动研究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经历情感体验,互惠共进。3.2建议首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在宏观层面上教师生态主体要深层次理解生命发展的意义,遵循教育的规律,提高生命的价值;在微观层面教师生态主体要对学生生态主体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之对课堂理解环境具体化,这样就能把高中历史生态课堂环境系统化建构。其次,高中历史教师要有优化生态课堂环境的勇气、改进课堂环境的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生态主体对课堂教学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要对教学手段在学生生态主体接受范围内经常变换,使之感觉到每堂课都有新鲜感,愿意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学习。最后,教师生态主体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打破教材限制,适当穿插与当时使用的教材相关的时事要闻供学生讨论,让高中历史生态课堂能够反映现实的环境。参考文献:1彭胜生,生态视角下课堂内涵及构建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23张迎,生态课堂视域中高中历史“非指示性”教学行为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04李世雁,环境危机的多向度分析D.长春: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5(美)欧文拉兹洛、克坐斯托弗拉兹洛著、文昭等译,管理的新思维第三代管理思想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896刘海仁、谢东等,体育生态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5):53557马晶文,影响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构建的主要因素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1561598陶火生,生态实践:人类实践方式的当代转向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69(美)弗里乔夫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6310(美)弗莱蒙特E卡斯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