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一、内阁和司礼监共理朝政格局的形成,A.形成 洪武年间,明太祖废丞相后,出于专政但不能专政矛盾的需要,设置殿阁大学士。殿阁学士则均出自翰林,开后代翰林不得入内阁的先河,将此作为内阁的发端。明代内阁正式设立,始于永乐年间,但是内阁作为一代制度的基本形成,是在永乐到宣德年间。 内阁制度基本内容:参与机务;下设僚属;掌票拟权。 明制度规定:外廷臣僚的章疏经通政司呈皇帝阅览后发到文渊阁,由阁臣以皇帝名义写出批答草稿,用小票墨书贴于奏稿,再进呈皇帝,即票拟。,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票拟始于宣德,尚未专属于内阁,票拟权专属内阁始于正统初年,它标志着内阁制的最终形成,在内阁权力渐扩大,体制渐完备的同时,宦官机构尤以司礼监权力也在膨胀,本来明初朱元璋曾专门下令宦官不能干政,但最终他自己却违背,明规定宦官不能读书写字。洪武末年,建成了庞大的宦官机构。建文时对宦官约束严格,引起他们的不安。朱棣上台后,对宦官加以进用,设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掌权,其权力增大。宣德时,曾属宦官衙门的司礼监地位开始加强,当时宣宗特设“内书堂”,命翰林官教小宦官识字。内书堂长官司礼监,任务是为24衙门提供文化人,由于宦官掌握了知识,他们就有了干政、专权的文化基础。,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内阁票拟的制度化,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制度应运而生。票拟出现以后,理论上,阁票应由皇帝亲自处理,实际从宣德后,皇帝已不能做到这一点。宣宗时,皇帝只象征性的批阅几本,其余的由司礼监负责。如此以来,司礼监掌握了大部分政治权力,正统后更是如此。由此可见,内阁以票拟权向皇帝表达决策的建议,司礼监从制度上获准代表皇帝签批阁票,即他和皇帝一样拥有决策权。可以说,票拟制的形成,而宦官的批红也因此产生,自此宦官与阁臣共理朝政的格局形成。,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B.变化 正统后,内阁制的最大变化是首辅的出现。永乐到景泰年间,阁臣排名有先后。天顺年间,首辅出现。内阁是辅政集体,其成员间权力地位本无高低,首辅出现后,阁臣间权力地位出现很大差异,首辅掌专决权。随内阁体制渐严密,阁权也日渐扩大。洪熙宣德时,阁权开始超过六部权力,正统景泰后,阁权全面超越部权。嘉靖中叶至万历初年,阁权已全面压制部权(张居正将阁权发展到登峰造极地步)。首辅此时已如从前的丞相,但毕竟不是丞相(首辅有建言权,无决策权行政权),与阁权扩张相对应的是正统后,司礼监自身权力和结构也进一步高涨和严密。司礼监把宦官各衙门主要权力逐渐集于自己手中。在组织形式上,司礼监已形成一个以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为首脑的内阁,正统后的司礼监实际是内廷的内阁,司礼监掌印太监形成为和内阁首辅对柄机要的内相。,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C.影响 积极性: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格局形成后,由于内阁和司礼监来自两个不同系统,因而能保证明中枢机构政务处理的必要前提是双方的互相合作,明除几个特殊时期,内阁和司礼监合作都是好的,明中枢系统的决策是程序化和正常的,不然我们就很难解释明中叶后在皇帝不批阅章奏,又很少见大臣的情况下,明中枢系统政务何以能正常处理。,消极性:在共理朝政格局形成之初,其体制内已包含能导致其自身功能破坏的契机,即在双方不能互相合作,权力失衡时,明中枢系统出现混乱,并进而造成政治危机。由于制度上的原因,即票拟不得不取决于批红所导致的内阁和司礼监在地位上的政治差异,此权力失衡表现为司礼监势压内阁的局面。这样,使明中枢系统的权力组合机制遭到破坏。国家政治生活经常处于危机状态和内外廷对立的政治危机中,而且不断引起政府上层重要人士变动和朝廷政治权力的重新组合及不断的自身集团利益而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二、宦官专权 正统年间,王振专权 成化年间,汪直专权 正德年间,刘瑾专权 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 明在东厂设特务机构西厂,主在两京地区(北、南京)侦 查异情。成化年间,西厂势力居东厂之上。刘瑾干政时,设“内行厂”,权势居东西厂之上。东西厂人员也在“内行厂”征集范围内。刘瑾失败后,“内行厂”取消。 三、土木之变和北京保卫战 明英宗、王振、于谦、夺门之变,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四、土地高度集中和农民起义 1.土地兼并的加剧 (1)特点 皇帝带头兼并土地,设立“皇庄”,归皇帝所有,由 太监经营,收入全归宫廷消费。 “皇庄”除皇帝庄田外,包括后宫、东宫庄田和未就藩 亲王庄田。明代“皇庄”开始于洪熙年间,弘治时,“皇 庄”到达高峰。,(2)赋税 明初赋税主要是征收米麦,原永不起科的新垦土 地到景泰年间全部征税。 金花银 加派三饷(辽饷、剿饷、练饷),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2.农民起义 明中叶,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主要的有三次: 正统1213年间,叶宗留、邓茂七领导的矿工起义 天顺8年,成化6年,刘通、李原领导的荆湘人民大起义 正德5年,刘六、刘七掀起河北农民大起义 特点:起义次数多; 起义范围广; 起义者成分复杂。,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五、嘉隆政局与张居正改革 1.嘉隆政局 嘉靖初年在政治上作了一些调整,减轻租银、整顿赋役、 抑制宦官、裁撤锦衣卫校尉、勘查皇庄和勋戚庄田等。 嘉靖中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政治日益腐化。 宦官的势力收到排斥,“阁权始专”,形成了长期的门 户之争。 政治上的腐败导致边防的废弛。 明中叶后,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渐加重。,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2.张居正改革 (1)政治上,整顿吏治。 考成法六部、都察院等把须办事情按地域远近, 时间缓急登记造册,限期完成,再按月考察,每年进行总 结。 (2)军事上,整饬边防。 “外示羁縻,内修战守” “通贡”、茶马互市 (3)经济上,A.整治水利 潘季驯 B.清理逋欠田赋 作为官吏考核的一项内容 C.清丈田地 D.改革赋役制度(即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a.将赋役合并,把部分力役摊入田亩之中,各地丁、田比例不一,或“丁二粮八”或“丁六粮四”,或丁、田平均分配,个别地方有全部摊入田亩的,但把丁役摊入田亩的趋向是一致的。 b.合并各种徭役项目。 c.赋役都以银两折纳,“一概征银”。 d.赋役催征、收纳和解运由民办改为直接由政府统一办理。,总之,一条鞭法的推行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改革,它把我国长期以来赋、役分征制改为赋役合征制,简化了名目和征收手续,减少了各级官吏巧立名目任意勒索的机会;把丁役摊入田亩,使田亩的纳税者部分地承担了原来的丁役,田多则税重,限制了豪强地主对国家赋税的争夺,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实行赋役征银,并由政府统一雇工运差,削弱了应役者对国家的人身依附,使其生产积极性提高;实行赋役征银,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六、资本主义萌芽 1.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 (1)在农业方面:耕作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储规划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浙江省杭州七县区2025届化学高二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5年化学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新余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发票摇奖资金管理办法
- 园区企业梯队管理办法
- 江苏工地进度管理办法
- 佛教用品规范管理办法
- 农业公司战略管理办法
- 尾矿库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跆拳道馆技术岗位薪酬制度
- 无人驾驶车法规-深度研究
- 2025年度美团外卖外卖配送配送员绩效考核协议4篇
- 《宁晋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2024年度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课件
- 2024年食品检验员(高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工厂物品回收合同模板
- JJF 1168-2024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
- 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术肢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专家共识解读
- 专科护士岗位竞聘5分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