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道采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道采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道采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道采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道采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道采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CTEG Chongqing Engineering Co.,Ltd.二一八年八月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道采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建设单位:甘谷县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八年八月附件附件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发改委备案文件附件3:开采区平面布置附件4:采砂权成交通知书附件5:缴纳通知书附件6:监测报告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道采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目 录1.概述11.1项目由来及特点11.2评价工作过程简况21.3关注的主要问题41.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42.总则52.1评价依据52.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72.3环境功能区划2.4评价重点、评价时段及评价因子122.5评价标准142.6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162.7 外环境关系、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控制目标21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43.1甘谷县河道采砂权公开出让文件简述243.2工程概况263.3工程分析35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04.1自然环境简况504.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35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62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25.1.1废气环境影响分析625.1.2废水环境影响分析645.1.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645.1.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665.1.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65.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75.2.1运营期大气影响分析675.2.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715.2.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715.2.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745.2.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55.3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75.4环境风险分析785.4.1风险识别785.4.2风险识别范围785.4.3生产过程风险识别785.4.4重大危险源辨识795.4.5事故源分析795.4.6最大可信事故795.4.7环境风险范围措施及处理措施796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83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836.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876.3服务期满后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926.4环保投资927环境经济效益分析947.1环境经济效益分析947.2项目经济效益分析947.3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957.4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958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968.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968.2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968.3选址合理性分析979环境管理计划999.1管理体制与机构999.2 管理职责999.3环境管理工作内容999.4环境监测计划1019.5“三同时”验收一览表10310结论10410.1项目概况10410.2 产业政策符合性10410.3规划符合性分析10410.4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10410.5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0510.6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0610.7风险评价10710.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710.9总评价结论10710.10建议与要求108iv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概述1.1项目由来及特点早些年,受市场需求、利益驱使渭河甘谷段存在大量砂厂。一是沿河群众和个别强势群体介入河道采砂行业,把开采砂石资源作为短期致富的捷径。二是河道砂石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农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砂石资源仍将继续保持旺盛的需求态势,市场需求量大,开采成本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巨大,因而有不少人纷纷斥资投入到采砂行业。为进一步规范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河道行为,维护河道水生态健康,保障行洪和河道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河道采砂专项整治的通知(天政办发2014158号)精神,甘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开展行动,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突出整治重点,主攻薄弱环节,狠抓措施落实,集中力量,从2014年12月26日开始,对甘谷县境内的41.6km渭河河道和33家砂场进行 “以清理疏浚河道保通畅,整顿砂场采砂行为保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较好的完成了预期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河道整治行动的进行,非法在河道采砂的砂场关闭停产,但随着甘谷县城市建设发展,对砂石的需求也逐渐扩大,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甘肃省河道管理条例、天水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天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决定公开出让甘谷县GG2017-1GG2017-8等八段可采区河道采砂权。2017年12月8日,在天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办的“天水市甘谷县河道采砂权公开出让”活动中,竞买单位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拍卖的方式竞得编号为GG2017-7号采砂权。根据7号采砂权相关内容,本项目位于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东南散渡河右岸的滩地,可开采长度为412m,可采宽度为40m到50m不等,开采区面积1.65万m2,砂石开采量约2.8万m3,出让年限3年。项目加工区位于永安村,拟建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4000m2,本项目预计2018年8月开工,2018年10月建成投产。甘谷县发展和改革局“谷发【2018】28号文件,同意本项目建设。1.2评价工作过程简况为做好该项目采砂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四十五、非金属矿采选业第137、土砂石、石材开采加工”,本项目涉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首先研究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评价类型,其次与业主沟通,开展初步的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随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踏勘,调查了解了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概况和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并委托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测试中心开展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道采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具体流程见下图。图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1.3关注的主要问题根据工程特性及区环境特征,本项目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环境砂石料开采中产生的物料装卸粉尘、运输道路扬尘、运输车辆尾气以及原料堆场粉尘、皮带传输粉尘;砂石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筛分扬尘、成品石料堆场粉尘;(2)水环境水洗砂石料废水及职工生活废水对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及其污染防治措施。(3)生态环境主要关注项目施工期、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施工期、开采期的生态环境影响缓解措施以及出让期满后的生态恢复措施。(4)地表水本项目主要为河道砂石开采,主要关注在河道内开采砂石时对散渡河的影响。1.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甘肃省及天水市关于河道采砂的相关要求,符合甘谷县水务局规定的开采要求。本项目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在落实本项目环评报告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前提下,可保证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且不改变当地的环境区域功能,项目建设得到广大公众的支持,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只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工程设计提出的环保对策及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项目产生的污染物达标排放,采砂活动对环境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认为,在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目环保措施和对策的前提下,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2.总则2.1评价依据2.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6年7月1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7月2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7月2日);(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日1);(16)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2月6日第二次修订);(1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7日);(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11年1月8日修正版);(19)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6月4日);(20)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第二次修正版,国务院令687号修订);(21)甘肃省河道管理条例(2014年9月26日)。2.1.2部门规章(1)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1997785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7年11月28日);(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2017年9月1日);关于修改部分内容的决定(2018年4月28日启用);(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的决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令2013第21号);(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477号);(7)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甘肃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以及于2004年6月4日颁布实施的甘肃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修订版);(8)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9)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公告(甘政发【2016】59号);(10)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2015年第61号);(11)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甘肃省人民政府,2004年);(12)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11年10月17日);(1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2日);(14)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15)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5月31日)。2.1.3技术导则与标准(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1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5)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2.1.4其他参考资料1、委托书;2、企业营业执照;3、GG2017-7号河道采砂权公开出让书;4、河道采砂权公开出让确认书;5、项目加工区用地租赁手续;6、企业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2.2.1评价目的(1)通过环境现状调查,在充分收集、综合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查明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2)客观、准确地分析拟建项目施工期、开采期和出让期满后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污染物排放情况与特征;分析拟建项目对当地环境影响的范围与程度;(3)从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考虑开发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提出相应的环保防治措施与规划、布局、管理要求。(4)通过公众参与调查和经济损益分析,根据有关环保政策与法规、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的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论证拟建项目的环境可行性。2.2.2评价原则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预防作用,坚持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1)依法评价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突出重点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2.2.3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的性质及周围的环境特征,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2.3环境功能区划2.3.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方法,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为二类区。2.3.2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中的划分方法,本项目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2.3.3地表水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地表水为散渡河,属于渭河支流。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水功能区划(2012-2030)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水功能区划的批复(甘政函20134号),项目区域地表水位于“散渡河通渭、甘谷农业用水区”,执行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具体详见附图2-1。2.3.4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年10),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天水南部农林业生态功能区,具体详见附图2-2。153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图2-1 水功能区划图图2-2 生态功能区划图2.4评价重点、评价时段及评价因子2.4.1评价重点针对本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及敏感保护目标,确定本工程评价重点主要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并对拟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技术论证,并以此提出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2.4.2评价时段评价时段包括建设期、运营期和退役期(服务期满)。主要评价运营期,对建设期、退役期的环境影响作一般分析。2.4.3影响程度识别综合考虑项目的性质、工程特点、实施阶段(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及其所处的环境特征,通过类比分析识别河道开发活动可能对各环境要素产生的影响,项目环境影响识别见下表2.4-1。表2.4-1 不同时段的环境影响影响要素识别矩阵示意表阶段影响因子施工期生产期服务期满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原料运输职工生活产品销售废渣自然环境环境空气-1S-2L-1L-1L地表水地下水-1L-2S声环境-1S-1L-1L-1L土壤-1S-1S-1L-1L-2L地表植物-1S-1S-1L-1L-1L-2L水土流失-2S-2L-1L-2L土地利用-1S-1S-2S生活质量公众健康-1S-1S-1S-2L-1L-1L-2S就业水平+1L生活水平+1L+1L+2S-2S环境美学-1S-1S-1S-1L-1L-1L-2S注:+正效应、-负效应;3、2、1影响程度由大到小;L长期影响、S短期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无影响。2.4.4影响因子识别(1)施工期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2.4-2。表2.4-2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要素产生影响的主要内容主要影响因素环境空气施工准备、土地平整、物料运输及使用扬尘施工机械、车辆尾气NOX、CO、THC水环境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COD、BOD5、NH3-N、石油类等声环境施工机械、车辆噪声噪声生态环境施工准备、土地平整、土地开挖、物料堆存、施工机械及车辆行驶水土流失、土壤破坏、土地占压等(2)运营期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2.4-3。表2.4-3 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要素产生影响的主要内容主要影响因素环境空气车辆尾气、装卸运输、生产等产生的扬尘扬尘水环境地表降水路面径流、场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洗砂废水等COD、SS声环境交通噪声、生产设备噪声、工作人员社会生活噪声LAeq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砂石开采水土流失、土壤破坏、水生生态影响、景观影响2.4.5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和筛选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的污染因子筛选结果见表2.4-4。表2.4-4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表序号环境要素专题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TSP、PM10、SO2、NO2预测评价TSP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PH、COD、BOD5、NH3-N、石油类等预测评价COD、SS3声环境现状评价LAeq预测评价LAeq4固体废物影响预测评价固体废物处理或处置方式的可行性5生态环境影响现状评价植被覆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景观生态体系等预测评价土地占压、植被覆盖、水土流失、水生生态影响等2.5评价标准2.5.1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TSP、PM10、NO2、SO2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2.5-1。表2.5-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因子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单位执行标准SO20.150.5m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NO20.080.2TSP0.3-PM100.15-(2)地表水根据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项目周边渭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具体见表2.5-2。表2.5-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单位:mg/L,除水温和pH)指标水温()pHDOCODBOD5评价标准695204指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氨氮挥发酚石油类总磷评价标准0.21.00.0050.050.2(3)声环境:按照声环境功能区分类,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因此本项目执行标准值见表2.5-3。表2.5-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2.5.2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施工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表2.5-4。表2.5-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监控点浓度(mg/m3)粉尘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运营期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2.5-5。表2.5-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水污染物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为员工清洗废水,不外排,直接泼洒抑尘;项目产生的洗砂废水进入沉淀池回用,不外排。(3)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施工期噪声执行国家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具体见表2.5-6。表2.5-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Leq(dBA)昼间夜间7055运营期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标准值见表2.5-7。表2.5-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2类区6050(4)固废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粗砂、沉淀池污泥。项目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执行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项目运营期机械维修产生少量的废机油,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要求;2.5.3其他标准该建设项目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中的三级标准。标准值见表2.5-8。表2.5-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时间段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6拦渣率()扰动土地整治率()林草覆盖率()植被恢复系数施工建设期*0.485*试运行期800.4909015902.6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2.6.1评价等级(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选用估算模式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计算公式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一般选用GB3095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依据见表2.6-1。表2.6-1 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判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本次环评对项目运营期粉尘排放浓度进行估算,具体参数及结果见表2.6-2、2.6-3。表2.6-2 预测参数污染源排放方式面源有效高度(m)面源长度(m)面源宽度(m)预测因子排放速率(t/a)加工区面源34040TSP0.1576预测结果敬爱呢表2.6-3表2.6-3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污染源下风向最大浓度最大浓度出现距离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推荐评级等级加工区粉尘0.024091272.68三级根据分析结果,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加工区最大地面浓度为:粉尘0.02409mg/m3、其Pi值计算结果为2.68%。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并对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标准表,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小于10%,因此确定本项目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2)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规定: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水质复杂程度、河流的特点以及对其水质功能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过程洗砂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项目生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项目设置旱厕,职工洗漱等废水就地泼洒抑尘,禁止外排,本项目开采过程避开7-9月份洪水季,主要是在河段河滩地采砂,开采过程对水体扰动较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的规定,本环评仅对水环境影响做一般性分析。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属于其中的“J-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制造中的地54项:土砂石开采”,本项目涉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中建设项目类别,本项目属于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3)噪声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中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2类,项目噪声主要为开采设备噪声和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项目投产后,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值约70100dB(A),经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后项目建设前后声级增高量在3dB以下,噪声对周围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4)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项目生态评价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表2.6-4所示。表2.6-4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本项目位于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省级水土流失终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公告(甘政发201659号),项目所在区域位于甘肃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但根据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项目开采区范面积为1.65万m2,项目加工区占地面积为1.4万m2,项目总面积为3.05万m2,本项目总占地面积0.0305km22km2。由此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6.2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结合本工程特点及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来确定本次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结合本项目特点及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以采区颗粒物排放源为中心,以5km为边长作为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地表水:地表水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区上游500m,下游1000m(3)声环境:本次评价项目声环境影响范围确定为矿区范围向外各200m范围。(4)生态环境陆生生态:采砂场周围300m范围,运输道路两侧300m。水生生态:项目所在区散渡河上游500m,至下游5km范围内的水体。本项目评价范围见图2-6。图2-6 评级范围图2.7 外环境关系、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控制目标项目保护目标及污染控制目标详见表2.7-12.7-1 采场及加工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加工区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方位人数边界最近距离保护目标要求环境空气、声环境环境风险永安村西南650人206m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水环境散渡河东侧/70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生态环境运输道路两侧300m不引起生态破坏开采区环境空气、声环境环境风险磐石村西侧580人370m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水环境散渡河东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生态环境采砂场周围300m范围,运输道路两侧300m不引起新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项目周边主要外环境照片东侧散渡河西侧农田南侧荒地北侧荒地东侧 散渡河西侧 永安村(敏感点)2.7.2污染控制标准(1)严格控制矿区开采范围和开采强度,合理安排采矿的规模和计划,严格控制矿区开采对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对开采区进行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应注意最大限制的减少水土流失,确保散渡河下游水文情势,地质环境安全。(2)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应得到合理和妥善的控制,强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使其对环境影响较小。(3)加强废水治理,控制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确保项目工作人员的清洗废水用作抑尘,其余生活污水进入旱厕堆肥运至附近农田,不外排。洗砂废水经沉淀池后回用,不外排。维持散渡河III类水域功能要求。(4)最大限制控制粉尘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使周边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5)控制噪声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的影响,使周边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6)减少采砂作业对散渡河两岸地表植被的影响,维护采取景观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周边水生生态环境。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3.1甘谷县河道采砂权公开出让文件简述经甘谷县人民政府批准,受甘谷县水务局(谷水函201735号)委托,天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天水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天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决定公开出让甘谷县GG2017-1号等8段河道采砂权。3.1.1出让标的位置及基本情况表3.1-1 甘谷县采砂权出让标位置及基本情况一览表3.1.2采砂权规划要求(1)可采期与禁采期GG2017-1、GG2017-2、GG2017-3、GG2017-4、GG2017-5、GG2017-6、GG2017-7、GG2017-8号等8段可采期均为当年10月1日至次年6月31日。禁采期为:主汛期(每年7月1日-9月30日);河水位打到或超过警戒水位时(防汛期指挥机构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3.1.2采砂企业生产作业要求1、按照甘肃省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天水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第四款、第五款以及相关要求:可采区一律实行河道内限宽限深限量取砂石料,在河道外加工筛选生产,河道内禁止安装分筛、冲洗设备、禁止修建料台、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禁止堆放砂料。2、采砂要随采随运,随采随填,在采砂区域要设立明确的安全生产警示标志,防治出现溺水等安全事故,并严格按照批准的开采地点、开采范围、开采深度、作业方式、开采量进行采砂。3、不得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修建阻水障碍物,影响河道正常行洪。4、采砂设备必须由专人操作,对特种机械,应该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操作。采砂设备具有综合加工功能,即能对河道混合砂石料进行综合加工利用。有防尘降噪设施并符合环保要求。5、承担进入可采区所产生的道路费用及河滩上的青苗费等所有费用。6、可采区河道现场安装远程监控设施,对采砂作业进行全过程监控记录,在明显位置设立采砂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7、进入主汛期,所有采砂机械全部从河道内撤离,确保安全度汛,安全生产。3.1.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天水市甘谷县河道采砂权公开出让文件,本项目采砂位于甘谷县新兴镇散渡河3+364-3+764段之间右岸的滩地,根据现场调查及散渡河水文资料,且散渡河为季节性河流,在规划的采砂河段除汛期外,其余时间段水量很小。矿区位于干旱地区,雨量稀少,调查中未发现地下水露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上游洪水入渗补给,雨季因降雨或上游洪水的补给,整体可成为含水层,受地下水动态影响,地下水位年变幅较大,暴雨时地下水的对矿床影响较大。本项目矿体出露地表,开采过程中无需进行表土剥离,采用露天旱采的开采方式。(2)环境地质条件本项目采砂位于甘谷县新兴镇散渡河3+364-3+764段之间右岸滩地,区内降水量极少,不具备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条件。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砂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不大。该矿开采为露天开采,本项目砂石料开采最大深度为1.5m,因此开采过程中不会产生大范围的采空区,只要预留合理的安全边坡角,就不至造成塌陷等地质灾害。开采中,砂石料有一定的含水率,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由于砂石料不含有害有毒元素,因此采矿过程不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3.2工程概况3.2.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道采砂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甘谷鹏达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4)工程投资:550万元(5)开采规模:可开采长度为412m,可采宽度为40m到50m不等,开采区面积1.65万m2,砂石开采量约2.8万m3,出让年限3年。(6)建设地点:项目加工生产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散渡河东南侧右岸的滩地。地理坐标:北纬344658.42、东经1051910.94。开采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44822.15、东经1051832.73,项目开采长度为412m,开采宽度40m至50m不等,项目开采范围为开采区中心位置南北方向各延伸约206m、东西方向各延伸约2025m的区域,具体地理位置图及开采范围图见附图3-1。(7)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设置一个采砂场,并设置一个加工区,建设一条生产线,包括筛选、洗砂等工序以及办公、沉淀等配套措施。(8)作业时间:根据天水市甘谷县河道采砂权公开出让文件的要求,每年7月1日-9月30日为禁采期,可采期均为当年10月1日至次年6月31日。因此,本项目每年10月1日至次年6月31日为可采期(275天),其余时间为禁采期。(9)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企业运营期间固定工作人员10个人,本项目可采期275天,其中每年的12月、1月、2月不开采,故年开采时间为6个月,年工作天数为180天,每天8小时,规定每日晚8点至次日8时为禁采时段。(10)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图3-1 交通地理位置图3.2.2产品方案项目产品方案见表3.2-1表3.2-1 项目产品方案序号名称数量去向总开采量(3年)备注16mm成品砂2.4成品堆场2.8万m32017-2018:0.8万m3;2018-2019:0.9万m3;2019-2020:1.1万m3;26mm0.4回填3.2.3项目建设内容采砂区本项目为河道采砂,采砂权编号GG2017-7号,出让年限3年,开采区面积1.65万m2,平均采砂厚度1.6m,可开采量2.8万m3,可开采深度不能大于1.3m;可开采位置:散渡河右岸的滩地;可采区范围:开采长度412m,可采宽度40m至50m不等;规划边界:控制左岸开采边界距左岸堤防不小于20m,右岸边界位于河道右岸的滩地与上下游顺接。设计年最大开采量1.1万m。加工区拟建项目占地面积为14000m2。项目拟建办公用房,约200m2,硬化成品堆场1000m2,粗砂堆场500m2,停车场面积约600m2,用于场区输送、装卸、开采等设备的停放,建设一条河砂加工线。同时项目拟建设配套附属设施,一座5m2的旱厕,一间5m2的配电室。本项目建设规模及项目组成详见表3.2-2。表3.2-2 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类别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主体工程露天开采可开采长度为412m,可采宽度为40m到50m不等,开采区面积1.65万m2,砂石开采量约2.8万m3,出让年限3年一条生产线建设一条河砂加工生产线,安装相关设备及配套相关附属设施,主要作用为筛选、清洗,位于场区中部。成品堆场混凝土硬化,硬化面积为1000m2粗砂堆场混凝土硬化,硬化面积为500m2污泥堆场300m2,不硬化辅助工程旱厕建设旱厕一座,建筑面积为5m2办公室建设一建办公室,建筑面积为200m2配电室建设一间配电室,建筑面积为5m2停车场修建600m2停车场,不硬化危废暂存间修建一间危废暂存间,建筑面积5m2,地面做防渗硬化公用工程给水项目生产用水取自附近散渡河,生活用水为汽车拉运永安村自来水,项目场区设置1个500L塑料储水桶,用于储存生活用水。排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为洗砂废水,经场区集水管渠引入场区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洗砂工序;雨水经场区排水管渠进入沉淀池,同洗砂废水一同回用于洗砂工序中;生活污水主要为工作人员的清洗废水,就地泼洒抑尘;供电本项目所需用电接自永安村供暖项目冬季供暖主要集中在办公室,拟采取电供暖环保工程废气治理堆场扬尘、给料机及输送带传送工序粉尘、运输扬尘、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等。在通过洒水、遮盖篷布等措施后,粉尘产生量极小。废水治理项目废水主要生活污水、洗砂废水、车辆等清洗废水。生活污水主要为员工清洗废水,就地泼洒抑尘;洗砂废水通过场区沉淀池简单沉淀后回用于洗砂活动中;设备在沉淀池附近清洗,清洗废水进入沉淀池回用于洗砂工序。噪声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