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划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网络计划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网络计划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网络计划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网络计划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1页,水运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2页,第14章 网络计划技术,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3页,14.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14.1.1 网络计划的含义 用网络图表示各项工作开展方向和开、竣工时间的进度计划。,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4页,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5页,优点:简单、直观易懂、编制方便,可以直接进行资源量统计。,劳动力动态消耗图,14.1.2 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6页,缺点: 不能反映联系及制约的逻辑关系; 不能确定关键工作及关键线路; 不能计算时间参数计算,无法发挥计划的优势; 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调整和优化。,浇混凝土,绑钢筋,支模,20,18,16,14,12,10,8,6,4,2,施 工 进 度 (天),施工过程,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7页,优点: 能反映相互联系及制约的逻辑关系; 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可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通过时间参数计算可以对网络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可用于方案优选,可利用计算机绘制、调整、优化网络图。 缺点: 绘图麻烦、不易看懂,表达不直观,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8页,14.1.3 网络计划的分类及流程 分类: (1) 双代号网络计划 (2) 单代号网络计划 应用及扩展: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算 流程: (1) 绘制工程施工网络图 (2) 通过计算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统一线路 (3) 选定目标不断改进计划,并对优化后的方案付诸实施 (4) 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9页,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与展望,1917年,亨利甘特发明了著名的甘特图(横道图),使项目经理按日历制作任务图表,用于日常工作安排。 1957年,杜邦公司将关键路径(CPM)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5小时锐减为7小时。 起源:1958年,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将项目任务之间的关系模型化,使设计完成时间缩短了2年; 美国的泰迪建筑公司在47个建筑项目上应用此法,平均节省时间20%;节约投资15%。 发展: 1962年美国国防部规定:以后承包有关工程的单位都应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来安排计划 。65年应用,采用40%;70年应用,采用80%;74年应用,采用100%。78年实行了计算机电算化。,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10页,日本:61年从美国引进,63年确认有适实用价值,68年广泛应用。 评价:发源地在美国,出成果在日本 前苏联:64年开始应用,75年推广35%。 德国:60年开始应用,“单代号搭接网络”。制定了国家统一标准,大量使用标准网络图。 我国: 1956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将此技术介绍到中国,并把它称为“统筹法”。 80年成立了全国的统筹研究会; 82年成立了中国建筑统筹管理研究会,开始推广; 90年代中期,大型(外资、外管)工程及招投标工程中都要应用; 91年发布了行业标准工程网络技术; 92年国家标准网络技术; 2000年,推广应用60%。,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11页,14.2 双代号网络计划,14.2.1 双代号网络图的构成和基本符号 1. 定义 定义:是一种用圆圈表示节点,用带箭头的杆件表示工作内容及先后次序和工作时间的网状图,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12页,2. 基本符号 三要素:箭线、节点、线路 箭线:又称箭杆 只能表示一项工作(有资源和时间的消耗); 可表示一项工作的工作时间(又称持续时间),但箭线长短与持续时间无关; 箭线的指向为工作的进展方向,箭线尾部表示工作的开始,箭头表示该项工作的结束; 表示一项虚工作(无资源和时间的消耗。连接、断开。),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13页,A,C,D,A,B,C,D,断,传,联,21:11,土木工程系. 施工教研室,第14页, 节点 (又称事件) 用圆圈表示,表示一个工作的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