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实习报告_第1页
水域生态实习报告_第2页
水域生态实习报告_第3页
水域生态实习报告_第4页
水域生态实习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池塘生态养鱼技术马洪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学院 陕西杨陵 712100)摘 要 :应用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理,在分析池塘养鱼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对生态养鱼的思考,运用生态系统基本原理为池塘养鱼提供科学依据,增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水域生态、池塘养鱼生态养鱼就是运用“多种经营”、“循环利用”的方式进行养鱼,是一种节能、降耗、高产、高效的养鱼方法,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条途径。以渔业为中心,在养鱼的同时开展农、林、牧、工、副业生产,利用其副产品和废弃物养鱼,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效效益和经济效益。池塘养鱼是我国饲养食用鱼的主要形式。特别在但是养殖业中,其总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5%以上。在发展养鱼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处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池塘养鱼的发展面临较为严重的环境制约,因此,应用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基本原理,根据水质与水生生物资源变动趋势进行生态调控,研究和探讨池塘养鱼可持续发展途径和措施,意义重大。1池塘养鱼的生态原理1 养鱼池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具备生态系统的一切共性,。由于与外界水体交换少,适宜不同栖息习性和食性的品种混养,且饵料充足,利用水体充分,甚至还可使用施肥的方法来培育天然饵料等特点,形成了一个集约化程度高、资源利用充分、物质和能量循环速度快、产出能力大、相对封闭的生态一经济循环系统。11池塘养鱼系统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池塘养鱼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输入主要是以光温、饲料、鱼苗、水体补充及随水流入物质(包括气体)等形式进入系统。而系统物质能量输出的主要形式是商品鲜鱼、废水排放等。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对系统物质能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养殖场地选择,鱼苗、饵料投放,水体管理,科学捕捞,鱼种结构策划,鱼病控制等途径实现。因此,实现鱼塘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平衡,延长食物链条,提高物质、能量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在保证较高的经济产出能力的条件下,实现池塘养鱼对环境的友好,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原则要求,在养殖场地选择,鱼种结构策划,鱼苗、饵料投放,水体管理,适时、适量捕捞,鱼病控制等方面遵循生态学原理。12池塘养鱼生态系统构成复杂的食物网池塘里混养多种鱼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上、中、底层鱼类立体混养;吃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混养,构成复杂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养殖水体生物生产过程,就是初级生产量与外来有机物的能量,沿着牧食链和腐屑链在不同营养级中流动和转化的过程。由于动物食谱的多样性和可塑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途径极为复杂,水体中生产过程可用下列两种食物链2来表达:13池塘养鱼的生产性能决定因素 主要分为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两方面3。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池塘的水源、面积和深度、形状和方向4、水温、水质(溶解盐类、溶解气体类、PH、COD、)、池水运动、营养盐、沉积物有机碎屑。这些因子不仅与池塘的基本条件及所有增产措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养鱼技术的实施也直接受到池塘条件的影响。生物群落主要为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细菌类、鱼类群落。这些生物群落不仅影响了池塘水质,同时也为养殖对象提供了优良饵料。2 从生态角度看传统池塘养鱼存在的问题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评价主要从投入渔业的饵、肥、药物等方面着手。当前,水产养殖者普遍感觉问题多,鱼难养;消费者普遍感到养殖水产品的口味比以前的或天然的水产品差多了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了。 21 池水过浅,用药不当,池塘生态系统脆8 池水较浅,池塘水体空间较小,鱼类生存空间有限,池塘承载力小,鱼产量低,水面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而得到浪费;池塘水容量小,物质循环不畅,物质能量输入输出难于平衡,导致有害物质积累难排,使得生态系统脆弱。2.2 养殖品种单一化。食物链短养殖品种单一,有的池塘仅养草鱼、鲤鱼,有的投放少量或不放滤食性鱼类,没有搭配肉食性鱼类,放养比例极不合理。大量投喂饲料饲草,被吃食性鱼类,类摄食,残渣剩饵、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食物链短或中断,造成营养浪费且水质败坏,养殖成本增加。23投饲过多,能量沉积,生态失衡投饲过多,导致物质能量沉积,淤泥较厚,池底有机质过多,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水质较差,池塘老化,生态失衡。为维持池塘生态平衡,不得不加注新鲜水,排放池水污染环境。根据美国大豆协会1996年在中国的池塘养鱼研究资料5:鱼体只会同化饲料中的20%氮和40%磷。这将导致养殖池塘氮、磷失衡和水体富营养化。2.31 水体富营养化传统的精养池塘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中国的池塘养殖模式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仍以“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为主要形式。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水体的鱼载力也随着增加,但是大量的饲料投入和鱼类代谢物的积累导致池塘内源性污染加重,养殖废水的排放也大大加剧了周围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2.32 氮失衡虽然养殖水体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已达到富营养化指标,而池塘中参与初级生产力活动的有效磷的含量相对是缺乏的。因为它在pH 7585的池塘水体中,由于本身溶解度较低,极易被淤泥吸附或被重金属络合。中国养殖池塘大量施用氮含量远高于磷含量的有机肥,而天然饵料或者商品饲料中有机氮含量更高,因此氮失衡是养殖池塘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6。在可控制的生态风险范围内,池塘养殖对外界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关注于总氮、总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排放7。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数据显示,水产养殖业总氮和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821、156万t,分别占总污染源的174、369,占农业污染源的304、548。因此,池塘养殖的环境问题以成为制约中国淡水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池塘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3 运用生态经济原理开展池塘养鱼3.1 优化池塘生态条件 3.11增加渔业设备进行池塘技术改造对现有池塘进行技术改造包括“小改大、浅改深、死改活”:小塘改为大塘,成鱼池每口面积5一10亩;浅水变深水水深2-3.5米,死水改活水,引进新设备改良池塘。3.12实行多品种混养。增加具有地方特色养殖品种 实行多品种混养,上、中、下层鱼类混养,充分利用池塘的立体空间;吃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混养和成鱼池套大规格鱼种,以延长食物链,更好地利用物质循环各环节的能量。还应当充分地利用当地品种资源,开发当地品种的养殖,逐渐形成主导品种,发展特色渔业经济。3.13 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加强池塘养鱼的管理特制是水质的管理不能随意排坡池水而污染环境。3.2、生态池塘全新模式3.21 设施渔业9 设施渔业是将工程技术、机械设备监控仪表等现代化工业技术用于趋业生产实现高密度、高产值、高效益的标准化养殖模式。设施渔业属于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型的产业。它的实施过程注重计环境资源的保护,从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既要台理利用开发资源又特别注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3.22 高效渔业9 根错市场需求变化,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刨名牌,出效益使产品及时转化成货币提高经济效益政变H的传统方式,开创新的生产方式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产业化:实现渔业立体开发: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3.23 生态工业复合型渔业10 应用由(功能性滤料 + 以观赏水草栽培为特色的人工湿地 + 复合菌制剂)有机组成的生态型循环水处理系统在工厂化养鱼中。具有节地、节水、无污染、产量高、质量好、可周年生产等诸多优点,其节水98.12%,利润增加4.29倍。是今后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24 绿色渔业和无公害渔业绿色渔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用选利用和转化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以渔业为中心农牧草林渔田地制宜、台理搭配,建立起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渔业生产完整律系。常见的成功体系有“猪-沼一鱼生态养殖11和稻田生态养鱼12等。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以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高效性。实施无公害水产养殖13,不仅可以提高水产品质量,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降低病害损失,还可以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品出口。无公害渔业要求比较高,尤其是用药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其养殖是个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养殖者本身在养殖过程中进行规范操作,创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还必须在捕捞、包装、贮运、上市等环节也进行无公害操作,才能保证水产品质量,是今后水产养殖发展的方向。4 思考客观来说,国内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不少装备与技术在养殖中的应用也属初级阶段,对于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与装备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很多先进的研究为实施到生产中。国内渔业发展问题比较多,人们现阶段是牺牲了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利益。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中国在高效、节能、集成化程度高的设备研制和系统技术开发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需要依靠现代科技,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进行突破。相应十八大的生态和谐,关注生态环境逐渐得到重视。生态养殖将逐步进入广大养殖户心中。走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模式,将生产环境和谐进步在保障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解决养殖对环境造中氮和磷的控制成的污染问题,是中国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将“经济合作”与“信息合作”发展到淡水池塘养殖的“生态合作”,不仅可以作为现代水产科技集中体现的平台,更是符合国家水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生态合作突破淡水池塘养殖的环境瓶颈,正是该模式提出与建立的最大优势。参考文献1张培清 生态经济与池塘养鱼浅谈玉溪生态池塘养鱼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20062 贾崇信 李为民 关于北京生态水域优化养殖技术的研究 北京水产 2007(2)3赵文 养殖水域生态学 2011(6)4赵霞 姜郁花 池塘条件与养殖水质 现在农业科技 2010(8)5美国大豆协会池塘养鱼80:20的原理和实践19986王武鱼类增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603507C0nstable M,CharIton M,Jensen F,et a1a11 ec0109ical riskassessment of arnmollia in tlle aqualic enViromentJ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