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9 2 yS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有 色金属行 业标 准 Y S / T 1 1 9 . 1 0 - 2 0 0 5 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 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第 1 0 部分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 De t e r mi na t i on a nd c al c u l a t i on me t h od o f he a t ba l a nc e o f s p e c i a l e q u i p m e n t s f o r a l u m i n a p r o d u c t i o n - P a r t 1 0 ; P l a t e f a l l i n g - f i l m e v a p o r a t o r s y s t e m 2 0 0 5 - 0 5 - 1 8发布 2 0 0 5 - 1 2 - 0 1 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 YS / T 1 1 9 . 1 0 - 2 0 0 5 前言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本部分为 Y S / T 1 1 9 第 1 0部分。 本部分包括方法一和方法二。 本部分根据目前国内氧化铝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要求, 制定了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的热 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为准确量化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的能耗水平以及不同类型焙烧设备之间进行能 耗比较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本部分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部分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负责起草。 本部分方法一主要起草人: 裴天毅、 曾垂新、 张凤琴、 任剑、 狄贵华、 王奎、 刘四清、 蒋贵书、 崔鲁川、 刘贵生、 张志宏。 本部分方法二主要起草人 : 蒋贵书、 任剑、 张凤琴、 曾垂新、 王奎、 刘四清、 狄贵华、 刘贵生、 张志宏、 崔鲁川 、 裴天毅 。 Y S / T 1 1 9 . 1 0 -2 0 0 5 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 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第 1 0部分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 方法 一 范 围 本方法规定了氧化铝厂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的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准、 测定条件、 测定项目及测定 计算 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氧化铝厂铝酸钠溶液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的热平衡测定与计算。 2 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准 2 . 1 基准温度采用 0 0C。 2 . 2 基准压力采用 1 0 1 3 2 5 P a . 2 . 3 卡与焦耳的换算, 采用 1 c a l =4 . 1 8 6 8 J e 2 . 4 物料平衡与热平衡均以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蒸发原液的进料量为基准进行计算。 2 . 5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的热平衡测定与计算体系, 包括直预器部分、 自蒸发器部分、 板式降膜蒸发器 部分共三部分。热平衡测定范围和计算体系如图 1 虚线范围内所示( 以m效、 四级自蒸发器为例, 其他 以此类推) 。 设备状况及流 程 1 测试报告中设备状况的内容 1 . 1 写明设备的新旧程度、 特点及存在问题, 建成投产或上次大修后投产的日 期。 1 . 2 设备及生产概况填写测定前三个月内某月的平均值, 内容及报告格式见表 1 , 表 1 设备及 生产概况 3段段东 厂名:车间:机组号 项目单位I 数 值 或 内 容 燕发器 单机台数 单 机 型 号 加 热 方 式 燕 汽 种 类 循 环 方 式 加热面积 整 体 容 积 设 计 能 力 台 内加热或外加热 自然循环或其他 m2 m c / h 冷凝水罐 尺寸( 直径X高度) 台 数 有 效 容 积 m m 台 m3 原液量 燕 水 量 清 理 周 期 运 转 率 m / h t / h d 肠 YS / T 1 1 9 . 1 0 -2 0 0 5 3 . 2 工艺流程示意图 工艺流程示意 图见 图 新 燕汽 凡.粤 兰 列 二二 二 趟逾 l 效冷凝凝水 - - . ntigcr9 k 返 回 原 液 原 液 _ _超$Y iK _ _ V 1797h 1c _ _ VI4.4 ,7k 母 液乏 汽 t 冷 擞 水 一 一- 一 一j 卜 燕汽 - - - - - - - 一 卜冷凝水 一一-一一 卜物料 图 1 板式降膜蒸发器工艺流程 图( 以班效 、 四级 自蒸发器为例) 4 热平衡测定条件 4 . 1 被测设备和工艺要求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热平衡测定, 应在设备投产或上次大修投产后的中期进行, 测定时期生产工艺 必须稳定正常 4 . 2时 间要 求 测定应为二个连续工班, 测定次数不少于三个班次。 4 . 3 测定用仪器用仪表及计f器具的要求 测定用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应在有效检定周期之内。 5 测定项目和方法及物料平衡所需物理t计算及其关联式 5 . 1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测定项目和方法以及报告格式见表 2 , 表 2板式降膜蒸发器 系统测定项 目和方法 项目符 号单 位测 点 位 置 测 定 仪 器 与 方 法测定频率取值原则 测 定 数 据 新 蒸 汽 蒸 汽 量城 t / h 进 I 效蒸发器前 蒸 汽 流 量 表 8小时 1 次 算 术 平 均 值 燕 汽 压 力P a Pa 进 I 效蒸发器前 蒸 汽 压 力 表 1小时I次 算 术 平 均 值 蒸汽温度t, 进 工 效蒸发器前水银或电阻式温度计1小时 1 次算术平均值 YS / T 1 1 9 . 1 0 -2 0 0 5 表 2( 续) 项目符 号单 位测 点 位 置测 定 仪 器 与 方 法 测 定 频 率取值 原 则 测 定 数 据 燕 发 原 液 原 液 体 积 进 V效Vm / h原液泵出口管道 电磁流量计累积数或 单槽供料记录槽存差 1 小时1次算 术 平 均 值 1 小时1次算 术 平 均值进 竹效V , ,m / h原液泵出口管道 测 定 温 度 下 原 液 密 度 P ,k g / m原液泵出口管道 精密密度计 或 现 场 测 定 2小时1次算术平均值 2 。 下原液密度 P , a ok g / m 原液泵出口管道 2 。 下测定 2小时1次算术平均值 原 液 温 度t , 原液泵出口管道水 银 温 度 计2小时1次算术平均值 原 液 成 分 Na , O r NT g / L 原液泵出口管道 化 学 分 析 2 小时1次算 术 平 均 值 N a , O , N 原液泵出口管道2 小 时 1次算术平均值 Na , O K NK , 原液泵出口管道2 小时1次算 术 平 均 值 原液泵出口管道AI, O , AI, 2 小时1次算术平均值 原 液 比 热C k J / ( k g )原液泵出口管道 计 算 或 查 表2 小 时 1次算 术 平 均 值 各 效 蒸 发 器 测 定 进 料 温 度t , 工 n un 各效蒸发器 进 料 管 路 热 电偶 或 在 线 测 定2 小 时 1次算 术 平 均 值 出 料 温 度k 工 。 1 1 各 效 蒸 发 器 出 料 管 路 热 电偶 或 在 线 测 定2 小时1次算 术 平 均 值 进 料 溶 液 密 度A i 卜 nk g / m , 各 效 蒸 发 器 进 料 管 路 精 密 密 度 计 或 现 场 测 定 2 小时1次 算 术 平 均 值 出 料 溶 液 密 度a t U nk g / . 各 效 燕 发 器 出 料 管 路 精 密 密 度 计 或 现 场 测 定 2 小时1次算 术 平 均 值 气 室 压 力尸工u . l Pa 各效气室顶部压力表或负压表 2 小 时 1次算术平均值 气 室 温 度t 工 u u 各 效 气 室 顶 部 热电偶或在线测定 2 小 时 1次算 术 平 均值 进料溶液比热C i 工。 11 k J / ( k g) 各 效 蒸 发 器 进料管路 计 算 或 查 表2 小时 1次算术平均值 出料溶液比热C - . . k J / ( k g) 各 效 蒸 发 器 出 料 管 路 计 算 或 查 表2 小时 1 次 算 术 平 均 值 二次蒸汽压力Pv t n Pa 各 效 蒸 发 器 二 次 汽 出 口 压力表或负压表2 小时 1 次 算术平均值 二次燕汽温度 t -卜 竹 各效 蒸 发 器 汽 出 口 热 电偶 或 在 线 测 定2 小时1I次 算 术 平 均 值 次 m效 拍 41 卜 出 1 活 凝 2 阵 系 2 K 长 量 肌 产m / h 班 冷 , 之 冷 凝 水 罐 凝 水 出 口 计x v 流 量艺 蝗 1 2 小时1次算 术 平 均值 汀 头 理 各 效 排 仕 冷 凝 水 二 温 度 t l “ 习 各 效 冷 凝 水 罐 冷 凝 水 出 口 热电偶或在线测定2 小时1次算术平均值 各 效 进 料 成 分 Na i O TN r n u 11 g / L各 效 进 料 管 路化 学 分 析 2 小时1次算 术 平 均 值 2 小 时 1次算 术 平 均值N a z O c从n . 11 N a z O aN m i. o . 112 小 时 1次算术平均值 A ID O ,A ln . o . v i2 小时1次算术平均值 各 效 出 料 成 分 N a ,入N- . -, g / L各 效 出 料 管 路化 学 分 析 2 小时1次算 术 平 均值 N - z O rN a a “ . 1i2 小 时 1次算 术 平 均值 2 小时1次算 术 平 均 值N a , ( 帐N . c , “n Al 认A l , ,2 小 时 1次算 术 平 均值 YS / T 1 1 9 . 1 0 -2 0 0 5 表 2( 续) Y S / T 1 1 9 . 1 0 -2 0 0 5 表 2( 续) Y S / T 1 1 9 . 1 0 -2 0 0 5 5 . 2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物料平衡所需物理量计算及其关联式见表 3 0 表 3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物料平衡所需物理f计算及其关联式 物理参数符号单 位计算及其关联式数 值 n 效 蒸 水 量 m 竹 k g / h m , 0 V, z P 一( Nk v / N-) V , z P = , 竹效进人V效液量 V,m 3 / h V , 一 V 一( . H / P . , “ , ) 式中: P H , 。 ( r . 在对应压力为P , 温度为2 的条件下水的 密度, k g / m e v效蒸水量 ( 二 次 汽 量 ) 刀了 Vk g / h m y =口y, P , 一( N k , / N , v ) V P c v + C V s P , 、 一 ( N -/ N K) V ,V , P c v I V效进入1V 效液量 V.m / h叭= ( V I 十V , ) 一( - v / P . , . “ .0 N效蒸水量( 二次汽量)m nk g / hmn =V P i n一( N- / N K c n) V, P o n N效进人m效液量Vm / hv 3 = V 一( - -n / N , . ,二 ) 班效蒸水量( 二次汽量) m 正k g / h ,哑-、 , F T ,一 Nrv m / N a - ) 矶 F e rn m效进人 n 效液量 V2- / hV , = V一( 。 。 / P . 。 。 ) ) D效蒸水量( 二次汽量)m nk g / hm =V N:一( N,- / N rs c u ) V P a n Q效进人 I 效液量 VLm / hV , 一 V : 一( m 0 / P H , o (P ) ) Q直预器增水量从2 久k g / h,2 又 一 ( N Ka r z / N k c . z ) V, P c n 习 -V P i Q直预器进人 1 直预器 加热返回母液量 V I Am / hV IA = V + - z分 P H , 0 v . ) 1直预器增水量 ,孟 k g / hm, n 0 C N /N-) V , A P, 一V I A P i I直预器进人 I 效的 加热母液量 V,Am / hV ,、 一 V I A + ( a n , A / P I 二) I效蒸水量( 二次汽量)刃 卫 【k g / h m, -I V, A 一( N- I N,i )V , a, 口 + Vn a:一 ( N K C r i I N -工 ) V IA P c 工 工效 进 人 一 自液 量 Vz 飞m / hV A , =( V I +认* ) 一( m 1 /P2 o - “ ) 一自燕水量( 二次汽量)刀刀 k g / h。 : = V, A: 一( N-1 N.) V i A, 一自进人皿效的二次汽量 阴1舀k g / h I产 阴 B = 功 1 一 m 1A 一自进人二自液量 Vz Zm / hV i i = V i , 一( m , / P ,I e o -) ) 二自蒸水量( 二次汽量)刀刁 2k g / hm _V . A , 一( N,c ,I / NK c z ) V. P , 一 二自进人N效的二次汽量。轰k g / h 产了 阴Z B = 从 2 一 阴 Z A 二自进人三自液量 Vz ,m / hV i , 一 V 一( m , / P , o c P .) 三自蒸水量( 二次汽量)刀了 3k g / h., =V v A s 一( N- / N.) V Aa 三自进入四自液量 Vz 龟 - / h V 二 V 一( n 3 / P x , o( r . o ) 四自蒸水量( 二次汽量) 刀又 4 k g / h阴,阴 =V u P,一( NK J / Nc o a ) V u P c n 四自出料量( 蒸发母液量) V 。m / hV m = V z 一( 。/ P x ,二) I效冷凝水罐冷凝水量 , ;k g / h m ; =m , Q效冷凝水罐冷凝水量 阴 乡 k g / h城=低+阴1 m 效 冷 凝 水 罐 冷 凝 水 量阴 ;k g / h , ; 一肌 q 十, : +m n N效冷凝水罐冷凝水量 , ;k g / h m; =m q 十,i 丰11: +n m V效冷凝水罐冷凝水量叨 ;k g / h , =n T +m + n u +m一: +。 V I 效冷凝水罐冷凝水量m 乞k g / h 阴s - - n y +m, +,n : 十、, tmn +m YS / T 1 1 9 . 1 0 -2 0 0 5 物料平衡计算 6 . 1 总蒸水量按公式( 1 ) 计算: m,二V , P , 一( Nk , / NK m ) 叭 P m (1) 式 中: m , 总 蒸 水 量, 单位 为 千 克 每 小 时( k g / h ) ; 叭原液体积流量,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 3 / h ) ; P , 原液密度, 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 k g / m ) ; P o, 母液密度, 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 k g / m 3 ) ; N 。 原液苛性碱浓度, 单位为克每升( g / L ) ; NK 。 母液苛性碱浓度, 单位为克每升( g / L ) . 6 . 2 有效总蒸水量按公式( 2 ) 计算: m 括=MI +m u +。 。 +m 。 十m y +m . +m ; u 十m z u + m 3 十m , ( 2) 式中: m , - - 一 - 有效总 蒸水量, 单位为千克 每小时( k g / h ) ; m工 工效蒸水量, 单位为千克每小时( k g / h ) ; m 0 - II 效蒸 水量, 单位为千克每小时( k g / h ) ; m m -I n 效蒸 水量, 单位为千克每 小时( k g / h ) ; m, -I V 效蒸水量, 单位为千克每小时( k g / h ) ; m , V 效蒸 水量, 单位为千克每 小时( k g / h ) ; m ;1 -V 效蒸水 量, 单位为 千克每小时( k g / h ) ; 试B - 一自 进人皿 效的二次汽量, 单位为千克每小时( k g / h ) ; m ; $ - 二自 进 人W效的二次汽量, 单位为千克每小时( k g / h ) ; m 3 三 自蒸水量, 单位为千克每小时( k g / h ) ; m 4 四自 蒸水量, 单位为千克每 小时( k g / h ) .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物料平衡计算表及报告格式见表 4 . 表 4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物料平衡计算表 项目符号单 位依据或算式数值 收 入 原 液 量M,k g / h城 =( vl +V y) 内 新 蒸 汽 量M,k g / hM z =M 返 回母 液 量M,k g / h八 1=Vf . P 合 计EMk g / hE M二 M、 十 Mz M, 支出 完 成 母 液 量从k g / hM, 二V m P 乏 汽 量Mk g / hMz 一 m 。 出体系冷凝水量M,k g / hM; =。 s 差 值 Mk g / hM二EM-( M, M; M, ) 合 计E M尸k g / hZ A 4 , =M, Mi M, d M 6 . 4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物料平衡表及报告格式见表 S e YS / T 1 1 9 . 1 0 - 2 0 0 5 表 5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物料平衡表 收人 一 符 号项目 数值 一 项目 数值 k g / h 肠 k g / h % M , M z M , 原 液 量 新燕汽量 返 回母 液 量 l “ 厂 IM M ; M 完成母液量 乏 汽 量 出 体 系 冷 凝 水 量 差 值 EM合计 1 0 0 EM;合计 1 0 0 6 . 5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中直预器部分、 自蒸发部分、 板式降膜蒸发器( I 效一矶效) 部分物料平衡表 及报告格式见表6 , 表 6 直预器部分、 自蒸发部分、 板式降膜蒸发器( 工 效一班效) 部分物料平衡表 设 备 名 称 收入 1 符 号, 项目 数值 一 项目 数值 k g / h % k g / h 沁 I直预器 M 1 r M i r z Q直预器进 I直预器料量 1自进人 I直预器二次汽量 一二 M , I 直预器进工效料量 差值 一 E M i 合计 1 0 0 E M泛合 计 1 0 0 n直 预 器 M o r z M ” , 2 返 回母 液 量 2自进人 Q直预器二次汽量 一 M A M U . n直预器出料量 差 值 E M合 计 1 0 0 E M;合计 1 0 0 四 自 蒸 发 器 从 三 自进四自料量 一 从 1 ! m - 一 M. 四自出料量 四自二次汽量 差 值 E M合计 1 0 0 一 E m “ 合 计 1 0 0 三 自 蒸 发 器 M, 二自进三自料量 一 !1 一 M 3” ,N M, , 三自进四自料量 三自二次汽量 差 值 E M弓合 计 1 0 0 EM;合计 1 0 0 二 自 蒸 发 器 M 一自进二 自料量 一 M z.i M z. 二自进三自料量 二自进 n直预器二次汽量 二自进N效二次汽量 差 值 EM合 计 1 0 0 一 E M 合 计 1 0 0 一 自 蒸 发 器 从工 效进一自科量 一 M ,; M ,.z 一 M ; A M ,. 一自进二自料量 一自进 1 直预器二次汽量 一自进m效二次汽量 差 值 EM 合计 1 0 0 一 : M , 合 计 1 0 0 YS / T 1 1 9 . 1 0 -2 0 0 5 表 6( 续) 设备名称 收人支出 符 号项目 数值 符号项目 数值 k g / h % k g / h% I 效 蒸 发 器 材 I , M t 2 M i s II效进I效料量 新燕汽量 I直预器进I效料量 Mi ; M工 ; Mi a M I I效进一自料量 工 效燕水量( 二次汽) I效冷凝水量 差 值 EM石合 计 1 0 0 EM石合计 1 0 0 II 效 蒸 发 器 M o 1 M n Z M n 3 m效进II效料量 I效二次汽量 工效冷凝水量 一 一 : 一 II效进I效料量 Q 效蒸水量( 二次汽) n效冷凝水量 差 值 Em,合 计 1 0 0 一 E M ; 合 计 1 0 0 皿 效 蒸 发 器 M 阴 M 班 2 M. 3 M m , W效进皿效料量 II效二次汽量 n效冷凝水量 一自进皿效二次汽量 一 一 M m,LM m m效进H效料量 皿效蒸水量( 二次汽) n效冷凝水量 差 值 EM lo合 计1 0 0 艺 、 oE m . 合 计 1 0 0 TV 效 蒸 发 器 M rv , M 、 : Mn , M n , V效进W效料量 m效二次汽量 田效冷凝水量 二自进N效二次汽量 一 、 1 一 M A,pm , N效进皿效料量 N效燕水量( 二次汽) N效冷凝水量 差值 EM合 计 1 0 0 一 z m 合 计1 0 0 V 效 蒸 发 器 M v l M v z Mv a M v , M v s v效进v效料量 进人v效原液量 N 效 二 次 汽 量 W效冷凝水量 三自进v效二次汽量 一 。 vl 一 M vsAM v V效进N效料量 v效燕水量( 二次汽) v效冷凝水量 差值 EM 2合计 1 0 0 一 E M ,“ 合 计 1 0 0 u 效 蒸 发 器 M 4 1a M n z M V , M n , 进入Id效原液量 V效 二 次 汽 V效冷凝水量 四自进U效二次汽量 一 一 M ns,M 47 m效进V效料量 vi效蒸水量( 乏汽量) N效冷凝水量 差值 艺M ,z合 计 1 0 0 E从 合 计 1 0 0 6 . 6 物料平衡允许相对误差为士5 %, 即 A m 艺M一 X1 0 0 0 o (5 %a Y S / T 1 1 9 . 1 0 -2 0 0 5 7 热平衡计算 7 . 1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热平衡计算表及报告格式见表 7 表 7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热平衡计算表 项目符 号单 位依 据 或 算 式数 值 热 量 收 人 原 液 带 人 热Qk j / h Q, =Ml . C t , 新蒸汽带入热 Q ,k j / h Q z 二M, 凡 式中: 艺 q - 新蒸汽热治, k 1 / k g . 返回母液带人热 Q ,k j / h Q , _从 C i . t“ 合计 艺 Q Ik 1 / h EQ, 0Q , +Q z +Q , 热 量 支 出 完成母液带走热 Q ;k j / h Q ; =M; C l, , 立 乏汽带走热 Q zk 1 / h Q z = M i C s 式中: C s -蒸汽潜热, k J / k g , 出体系冷凝水带走热 Q 3k j / h 以一 城 Ci t ,j 体 系散 热 Q k j / hQ ; =Q 6 差值0 Qk j / h4 Q=名Q - ( Q + Q E +酬 +留) 合 计 艺Qi k J / hF Q ( 0 Q i +Q “ +创 +创 + o Q 7 . 2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热平衡表及报告格式见表 8 , 表 8 板 式降膜蒸发器 系统热平衡表 收人 符 号项目 数值 一 项目 数值 k j / h % k/ h% Q Q Q , 原 液 带 入 热 新蒸汽带入热 返回母液带人热 一 Q . 一竺 Q 3 Q , ,IQ 完成母液带走热 乏 汽 带 走 热 出 体 系 冷 凝 水 带 走 热 体系散热 差值 艺QI合计 1 0 0 一 : Q 合计 1 0 0 7 . 3 直预器部分、 自蒸发部分、 板式降膜蒸发器( 工 效一U效) 部分热平衡计算表及报告格式见表9 e 表 9 直预器部分、 自蒸发部分、 板式降膜蒸发器( I 效一砚效) 部分热平衡计算表 设备项目符号单位依据或算式 I直预器 热 量 收 人 江直预器进I直预器料带人热 Q工 1k J / hQ工 ,=M1 0 C ti r l 1自进I直预器二次汽带入热 Qi :k j / h Q工 y : =Ml r h ip 合计Zqk J / h艺q =Q n+Q1 1 2 热 量 支 出 I直预器进工效料带走热 Q , ;幼 / h Q 工 二 = M工 二 C , , 以 散 热 Q工二 k J / h Q , ,= =Q , i 差 值 QIk J / h Q I二EQ -( Q I , tQ i ,i ) 合计 E Q ik 7 / h E Q z 二Q t , i +Q t , z tO Q i Y S / T 1 1 9 . 1 0 -2 0 0 5 表 9( 续) 设备项目符号单位依据或算式 D直 预 器 热 量 收 入 返回母液带人热Qo , . k J / h Q u , . =MH A C , , t , 2自进 n直预器二次汽带入热Qu ,z k j / h Q .: =M: , h “ 合计乙 Q a k j / h 名弘=Qu , tQ. n 热 量 支 出 u直预器进 I 直预器料带走热Qu , ,i k J / h Qu , =Qt , 散 热Q. ,i k J / h Q 。 y ; 二Q ,a 差 值,I Qu k J / h O Q u , 0EQ -( Q U ,i +Q 9 ,i ) 合计E Q a k J / h Y Q a, 二Q 。 ; +Q 。 ; + Q : 四 自 蒸 发 器 热 量 收 入 三自进四自料带入热Q ,k j / hQ. =Ms C , 合计Z Q k j / hYq二Q 热 量 支 出 四自出料带走热 Q k j / h Q . z ,i 一 从石 C c . 叮 四自二次汽带走热 Q ik l / hQ , 工效二次汽带走热Qt ; k l / h Q i = =Mi i h ,) I效冷凝水带走热Qi , k 1 / h Q 工 毛 一 M ; 丢 C x , t “ 散 热Qt : k J / h Qi ; =Qi 差 值A Q1 k i / h o Q工 一EQ-( Q工 ; 十Q工 冬 +Q+Q八 ) 合计EQa,k J / hEqI=Q : ; + Q ; ; 十 Q; ; 十Q 工 : + o Q 工 D 效 蒸 发 器 热量 收 人 m效进Q效料带人热Qok i / hQu , =Mn t o Q,. q o 1效二次汽带人热Qu zk ( / hQ u z =Q i z 工效冷凝水带人热Qn 。k J / h Q u a =Q i ? 合计E Q sk j / h艺q=Qu , 十Qu z +Qu a 热 量 支 出 D效进 I 效料带走热 Qu ik/ hQ u i =Qt , 止效二次汽带走热 Qu “k J / h Q u i =Mu z h , . , u效 冷 凝 水 带 走 热Qu ik/ h Q u a = M m e C . h u 散热Qu 二k J / h Q u . =Q o 差 值A Q 皿k J / h O Q u =E Q -( Q u i +Q u i + Q u e + Q u ; ) 合计EQ sk J / h E粼=Q . i + Q . z + Q . i +Q m + O Q u m 效 燕 发 器 热量 收 人 1 V 效进班效料带人热 Q l lk J / h Q m , =Mm . “ C , n. t t m n效二次汽带人热 Q . ,k J / h Qm x =Q u i n效冷凝水带人热Q m = k i / h Q . 3 =Q u i 一 自进皿效二次汽带人热Q 田 ; k J / h Q m =4 , u 合 计 艺 Q 10w / h 名q。 =Qu+Q。 : +Q m 3 +Q 卜 热量 支 出 班效进 n效料带走热 Qm k J / h Qm ; =Q o , 皿效二次汽带走热Qm i k J / h Qm i =Mm i h 合计 名Q u ok i / h E Qo =Q m ; + Q m z +Q m i +Q . : + A Q . Y S / T 1 1 9 . 1 0 -2 0 0 5 表 9( 续) 设备项目 符号单位依据或算式 IV 效 蒸 发 器 热 量 收入 V效进IV 效料带入热Q rv k j / h Q。二M。 GH t in 皿效二次汽带人热Q n z k J / h Qn z =Q m z 皿效冷凝水带人热Q n , k j / h Qn z =Q . 二自进N效二次汽带人热Q n k J / h Q n =Q z ,a 合 计 E Q .k J / h 名ql =Q n +Qw l +Q N I +场 1 热 量 支 出 I V 效进班效料带走热Qn 1 k 1 / h Q m =Q ft I V 效二次汽带走热Qrv z k I / h Q n z =M n i h , I V 效冷凝水带走热Qrv a k j / h Q n 3 = 场; C x z o t ; 散 热Qn k j / hQ n =Q rv 差值A Q nk j / hO Q。 一EQ-( Qn z +Q n a +Q n a +QN 1 ) 合 计E Q , ;k j / hEQ卜 Q n i +Qn a +QN S +Q + A Q V 效 蒸 发 器 热 量 收 人 w效进V效料带人热Q v ,k j / h Qv二Mv I 岛v b y 进人v效原液带人热 Q v zk J / h Q V 2 =M、 ; C , t N效二次汽带人热 Q v 3k J / hQv 3 =Q rv i I V 效冷凝水带入热 Q v ,k / hQv n 0Q rv z 三自进v效二次汽带人热 Q I sk ) / hQv s =Q. , 合计艺 Q pk J / h E Q u -Q, +Qv x +Q , 。 十Q v , +Qv s 热 量 支 出 v效进N效料带走热Q4 1 k J / h Q v ; 二Q rv V效二次汽带走热 Q, zk J / h Q v i =M v a h (p v效冷凝水带走热 Qv 3k J / h Q v ; 一 M y , Ci 0 t w 散 热Qv k J / h Qv 卜Qv 差 值0 Q vk J / hA Qv =EQ- Qv i +Q v z - Q v a +Qv .) 合计 E Q .k J / h E Q Iz =Q v 1 + Q V e + Q y y +Q v c + A Q I H 效 蒸 发 器 热 量 收 入 进人vi效原液带人热Q n . k J / h Q n =W 偏 t V效二次汽带人热Q ti9 z k J / h Qm一Q v e V效冷凝水带人热Q m k J / h Qn 3 =Qv s 四自进H效二次汽带人热Q v i, k J / h Q。0 Q - 合计 E Q 】3k J / h EQ =Q l , +Qv z +Q v +Q n 热 量 支 出 N效进V效料带走热Q“ k J / h Q l =Q v w效乏汽带走热Qn i k J / h Q “ =M n i C o s w效冷凝水带走热Q41 ak J / hQ vn s = M n s C H p O t n 散 热Qn k J / h Q =Q n 差 值a Qu k J / h O Q n =EQ -( Q n i + Q n z +Q n s +Q n ) 合计E Q 3k i l hE Q nz =Q n ; + Q n z +Q h z +Q n , + Q n 7 . 4 直预器部分、 自蒸发部分、 蒸发器( 工 效一班效) 部分热平衡表及报告格式见表 1 0 Y S / T 1 1 9 . 1 0 -2 0 0 5 表 1 0 直预器部分、 自蒸发部分、 板式降膜蒸发器( I效-V I 效) 部分热平衡表 YS / T 1 1 9 . 1 0 - 2 0 0 5 表 1 0( 续) 设 备 收入 支出 符 号项目 数值 一 项目 数值 k 1 / h 肠k I / h% ll 效 蒸 发 器 Qo 1 Qu a Qn m效进ll效料带入热 I效二次汽带人热 工效冷凝水带人热 一 Q o !Q , 一 Q u a Q 6 , Q “ U效进工效料带走热 D效二次汽带走热 Q 效冷凝水带走热 散 热 差 值 名Q ,合计 1 0 0艺 Q s 合计 1 0 0 皿 效 蒸 发 器 Q妞 1 Qm , Qm a Q皿 N效进皿效料带人热 II效二次汽带走热 n效冷凝水带走热 一自进班效二次汽带入热 一 。 。1 ! Q m , Q , Q , 一 O Q m 皿效进Q效料带走热 皿效二次汽带走热 m效冷凝水带走热 散 热 差 值 艺 Q 。合计 1 0 0 一 Y Q . 合 计 1 0 0 1V 效 蒸 发 器 Q rv Q rv , Q rv , Q h V效进I V 效料带人热 皿效二次汽带走热 皿效冷凝水带走热 二自进I V 效二次汽带人热 I Q n i Q n W Q rv : ll g iv IV效进爪效料带走热 N效二次汽带走热 W效冷凝水带走热 散 热 差值 艺 Q l l合计 1 0 0 E Q合计 1 0 0 V 效 蒸 发 器 Q o , Q 、 : Qv Q, . 返回母液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u . z 二自进 II 直预器二次汽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8 . 3 各自 蒸发器热效率71 4 e . 9 3 . . , E . . 1 , _ 按公式( 6 ) , ( 7 ) , ( 8 ) , ( 9 ) 计算: ?h= ( Q 4 ,z / Q -) X 1 0 0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4. 。 。 。 (6) 式 中: Q “ 一四自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 三 自 进四自料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p 3二 ( Q a az / Q a a , ) X 1 0 0 yo . . . . . . 。 . 。 (7) 式中 : q么 一 一 三自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3 a , 二自进三 自 料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o T h=C ( Q $ a 2 TQ 2 a3 ) / Q 2 9 1 口 X 1 0 0 ( 8 ) 式中 : Q 2 . -二自进 H 直预器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二自进J V 效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z a , 一自进二自料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7 7,=C ( Q , a a +Q , . , ) / Q , a, I X 1 0 0 % ( 9 ) 式中 : Q , a 一一自进 工 直预器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 一自 进9 1 效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 , 工效进一 自料 带人 热 , 单 位为 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YS / T 1 1 9 . 1 0 -2 0 0 5 8 . 4 各效板式降膜蒸发器热效率 I I . I a , I m . I rv . I V , I : 按公式( 1 0 ) , 00, 02 ) , 03 ) , 00, 05 ) 计算 : I I =口 Q . . +Q 一Q 工 , 一Q 工 , ) / Q 工 , x 1 0 0 0 0。 。 ( 1 0 ) 式 中: Q 工 ; 工 效进一自 料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0 工 么 1 效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1 1 -9效进 I 效料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1 , 工 直预器进 I 效料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1 2 新蒸汽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I n =仁 ( Q .+Q . 2 一 Q U O / Q n z 7 x 1 0 0 yo ( 1 1 ) 式 中: Qu i II效进 I 效料带走热 ,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u s II 效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u , -fl l 效进II效料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 / h ) ; Qu 2 - I 效二次汽带入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V m 一区Q m +Q “一Q 。 , )/( Q 。 : 十Q m ) 7 x 1 0 0 ( 1 2 ) 式 中: Qm , N效进IH效料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u- II效二次汽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m 4 一自进19效二次汽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f “ m 效进II 效料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m 效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o , *=I ( Q ;V 3 +Q “ 2 一Q IV X ( Q v 2 +Q n 0 3 X 1 0 0 % 一 ( 1 3 ) 式 中: Q a l v效进N效料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rv I D I 效二次汽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n s 二自进N效二次汽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rv “, N 效进i ff 效料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tv i 1V 效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 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 v=(Q“+Q v i 一Q v i 一Q , , ) / ( Q v , +Q , , ) x 1 0 0 % ( 1 4 ) (l5) 式 中: Q v i V 效进N 效料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 一V效二次汽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vV I 效进V效料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幼/ h ) ; Q v进人V效原液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v 3 - - 1 V 效二次汽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v s 三自进V效二次汽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n 。一 ( Q “ u +Q “ 2 一Q h , ) / ( Q , , +Q , ) I X1 0 0 % YS / T 1 1 9 . 1 0 - 2 0 0 5 式 中: Q 袱V I 效进V效料带走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1 / h ) ; Q 、 二w效乏汽带走热 ,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v , 进人14效原液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U V效二次汽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 Q vi 四自进IA效二次汽带人热, 单位为千焦每小时( k J / h ) 8 . 5 主要技术指标及报告格式见表 l l o 表 1 1 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名称符 号 或 算 式单位数值 1 进 原 液 量 v 一v 丫 , +v 1 1 rn / h 2总 燕 水 量 从” 火 1 0 - t / h 3有 效 蒸 水 量 m 弄 X 1 0 - t / h 4新 蒸 汽 量 叽 X1 0 - 1 t / h 5 蒸吨水蒸汽单耗城 / m,., X J O - k g 八 6蒸吨水热耗 Q/ - , X 1 0 “ k J 八 方 法二 本方法的范围、 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准、 设备状况及流程、 热平衡测定条件同方法一。 9 测定项目和方法及计算公式中所需物理参数代码 9 . 1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测定项目和方法以及报告格式见表1 2 表 1 2 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测定项目和方法 项目符 号单 位测 点 位 置测定仪器与方法测 定 频 率取值原则 测 定 数 据 新 蒸 汽 蒸 汽 量刀口 刃 k g / h进I效蒸发器前 蒸汽流量表累积数8小时 l 次算术平均值 蒸 汽 压 力尸 QPa蒸 汽 流 量 计 前压 力 计 读 数 每小时 1 次算术平均值 蒸汽温度t 4 蒸汽流量计前水银或电阻式温度计 每小时 1 次算术平均值 燕 发 原 液 原 液 体 积V 药 m “ / h 原液泵出口管道 电磁流量计累 积数或单槽供 料记录槽存差 每班 一 次 积 累 数 算术平均值 测定温度下 原 液 密 度 P “ sk g / m原液泵出口管道精密密度计现场测定 两小时 1 次算术平均值 2 0 下原液密度P -k g / m2 。 下测定 每 班 1次算术平均值 原液温度t , 原液泵出口管道水银温度计两小时1次 算术平均值 原 液 成 分 N a i O, N,g / L原液泵出口管道 化 学 分 析 两小时 1 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黄山黄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招聘2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涂料原材料知识培训
- 安全培训能力课件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体育局所属事业单位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公开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涂刷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蚌埠爱尔眼科医院招聘若干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丰台镇考聘大学生村文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安全培训考核评估情况课件
- 2025春季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招聘2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碧鸡街道办事处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监控运维:方案与实施
- 新疆博物馆课件介绍
- 单元四-一般道路驾驶(教案)
- 油库消防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白酒包装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学堂在线 公共管理学 章节测试答案
- 专项质量护理管理制度
- 现金采取限额管理制度
- 流量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京东商城
- 限价保供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