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79-2012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_第1页
DB33T 879-2012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_第2页
DB33T 879-2012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_第3页
DB33T 879-2012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_第4页
DB33T 879-2012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150 B51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8792012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Sepiella maindroni 2012 - 12 - 28 发布 2013 - 01 - 28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879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霞敏、孙 忠、王春琳、王跃斌、宋微微。 DB33/T 8792012 1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人工育苗的环境与设施、亲体培育、产卵与孵化、 苗种培育、出苗包装与运输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曼氏无针乌贼的苗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4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附卵器 供受精卵缠粘的器材。 3.2 胴长 胴部背面前端至后端的中线水平长度。 4 环境与设施 4.1 环境 交通便利、电力设施完备,海水水源无污染、环境无严重噪声。产地环境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水质符合NY 5052的规定。 4.2 设施 4.2.1 育苗设施 育苗池、亲体培育池、动植物性饵料培养池齐全,供水、电、气、热和控光设施完备。 4.2.2 附卵器 DB33/T 8792012 2 可用塑料绳(2 mm8 mm)、网片(网目5 mm12 mm)和直条圆木杆(6 mm8 mm),长 度以亲体培育池的池深为准。 5 亲体培育 5.1 来源 采捕自然海区的亲体,或人工养殖的亲体。 5.2 质量与性比 体重150 g,性成熟,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无伤病;雌雄比为2:11:1。 5.3 运输 采用活水仓运输,密度5 ind/m 310 ind/m3,或尼龙袋(70 cm 40 cm 40 cm)遮光充氧运输,密 度1只/袋2只/袋。运输水温保持在15 25 。 5.4 强化培育 5.4.1 条件 培育池面积以30 m 2为宜。水温15 25 ,盐度2035,溶解氧4 mg/L,pH 7.88.4, 光照强度500 lx。每2 m 23 m2布1个散气石,中等气量充气。 5.4.2 密度 以10 ind/m 320 ind/m3为宜,雌雄混养。 5.4.3 饵料 宜投喂长度为30 mm70 mm的鲜活鱼虾,日投饵1次2次,日投喂量占体重的5 %10 %。 5.4.4 水质控制 日吸污12次,日交换水量50 %100 %,注入的新鲜海水温差2 ,盐度差2。 6 产卵与孵化 6.1 投放附卵器 当水温达16 以上发现亲体有交配行为后, 需投放附卵器。 附卵器间距30 cm左右, 离池壁约30 cm, 上端固定, 下端系沉子, 呈垂直状展开。 附卵器放置前需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 放置的附卵器如未附卵, 每隔4 d5 d需清洗和消毒1次。 6.2 采卵 采卵期间,最适水温19 25 ,保持盐度与光线相对稳定。及时将附着在附卵器上的受精卵移 至孵化池孵化。 6.3 孵化 DB33/T 8792012 3 孵化密度控制在410 4indm3。 孵化水温19 30 (最佳25 28 ),盐度2535,溶解氧4 mg/L,pH 7.8 8.4。 在水温2730的条件下,孵化所需时间为15 d 18 d;在水温1921的条件下,孵化所 需时间为27 d 29 d。孵化期间避免直射光,微充气。 7 苗种培育 7.1 培育场所 水泥池或室外网箱。水泥池以面积20 m 230 m2、池深1.0 m1.5 m为宜,每1 m22 m2布1个散气 石。室外网箱以4 m 4 m 1.5 m为宜。 7.2 选优 用虹吸的方法吸取趋光性好、活动于水中下层、体色深、活力强的健壮幼体另池培育;或捞去漂浮 于水体表层的劣质幼体原池培育。 7.3 密度 幼体培育密度为1000 ind/m 31500 ind/m3。 7.4 日常管理 7.4.1 条件 水温19 30 (最佳25 28 ) , 盐度2535, pH 7.68.6, 溶氧4 mg/L, 氨氮0.4 mg/L, 光照强度500 lx(切忌直射光)。气量,前期微充气,中后期逐步加大。 7.4.2 水质控制 前期日加水5 cm 10 cm;中后期每天吸污1次,日交换水量50 %100 %。滤水网目,前期60目, 中后期40目。 7.4.3 饵料与投喂量 幼体入池后,根据不同生长期投经营养强化后的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桡足类和糠虾等活体 饵料或代用饵料。代用饵料的质量安全应符合NY 5072规定。 各期幼体的饵料种类与投喂量见表1。 DB33/T 8792012 4 表1 各期幼体的饵料种类与投喂量 幼体分期 饵料种类 投喂量 (只/升) 投喂次数 (次/天) 前期 (初孵胴长0.6cm) 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 或桡足类 100200 12 中期 (胴长0.6cm1.2cm) 桡足类、 蒙古裸腹溞、糠虾、 卤虫或其它虾蟹幼体 250350 12 后期 (胴长1.2cm) 糠虾、仔鱼等 350500 12 毛虾干或碎鱼虾肉(大小 1.0cm)等代用饵料 体重的10 %20 % 812 8 出苗、包装与运输 8.1 出苗规格 增殖用苗为胴长1.0 cm,养殖用苗为胴长1.5 cm。 8.2 苗种质量 大小均匀、体色灰黑、体表干净、无损伤和畸形、游动活泼的苗种。 8.3 苗种驯化 当育苗池环境与养殖池或增殖海域环境差异过大(水温差2 、盐度差3)时,出池前需采用 过渡。过渡期水温宜每12 h升降1 ,盐度宜每12 h升降2。 8.4 出苗与计数 用软抄网带水把苗种集中于出苗桶。采用容量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