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温州十四中学 项克慧,2010.12.3,2011会考复习会,一、2010试题分析,二、2010客观题答题分析,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一、2010试题分析,1、题型分析,稳中有变,1.1不变。,55、(1)写出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腐蚀Cu印刷电路板,写出该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填空题3道,、简答题2道,、计算题1道.,56、无机推断,选择题是24+10道,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57、有机化合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有下列几种 常见食品: (1)花生油中所含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为(填“ 糖类”、“油脂”或“蛋白质”)。 (2)吃饭时,咀嚼米饭一会后感觉有甜味,是因为淀粉 发生了 反应(选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分解 B水解 C裂解,一、2010试题分析,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58、下图中AE为中学化学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回答: (1)上述仪器中,C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中,需要用到上述仪器 中的C和 (填仪器的编号字母)。 (3)下列关于仪器D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液 B使用前必须干燥 C不能用作物质反应或溶解的物质,一、2010试题分析,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59、实验室检验某盐溶液中是否含有NH4+的常用方法是;向该溶液 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然后用某种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根据 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试纸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时,正确的操作是上图中的 (选“A”“B”“C”)。 (2)该实验可选用的试纸 (选填下列选项编号的字母)。 A湿润的pH试纸 B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C湿润的蓝色石 蕊试纸 (3)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一、2010试题分析,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一、2010试题分析,60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并且是填空型的。,1.2变。填空56题,(2010年)已知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其原子最外层 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含A元 素,其中乙为白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转化关系。 (1)A的元素符号为 ,丁的电子式为 ; (2)写出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一、2010试题分析,1.2变。填空56题,(2009年)本题包括2小题,每位同学只需选做l小题。若两题都做, 按第(1)小题计分。 (1)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其中A元素的单质是自然界最轻的气体 ,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和最内层电子数之和, C元素与B元素位于同一主族,且可形成BC2型化合物。 写出A、C的元素符号:A_,C_。 写出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 (2)某常见金属A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写出A、C的化学式:A_, C_。 写出B-C的离子方程式_。,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2009,一、2010试题分析,1.2变。计算60题,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2010,一、2010试题分析,1.2变。计算60题。,样卷,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一、2010试题分析,2、试题难度值,抽样统计表明整卷难度系数约为0.81,,0.64,0.62,0.83,0.90,0.70,一、2010试题分析,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如17、18、23、24、49、51,难度系数分别为0.65、 0.63、0.52、0.70、0.66、0.68。,2010年的客观题总体难度不大。,一、2010试题分析,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一、2010试题分析,2、试题特点,(1)试题考查的内容都属于会考标准的要求。,(2)试卷的知识面覆盖广,标准中化学1、 化学2知识条目共84条,此试卷中共考查40条; 化学与生活知识条目共53条,此卷考查20条;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条目共57条,此卷考查17条。,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一、2010试题分析,2、试题特点,(3)必修部分侧重考查化学1。淡化对文科学生进行 有机化学的考查。,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一、2010试题分析,(4)突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考查,与高考接轨;突出实验 的考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色;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体现新课程理念;淡化化学计算,体现新课程会考特色。,必修部分80分统计,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二、2010客观题答题分析,考题1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得分率:64.9% 错选B占12%、D占17.5%。,复习措施:抓落实。,(08)2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在石油蒸馏装置中,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 C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时,在2 mL新制得的银氨溶液中加入 1 mLl0的葡萄糖溶液,将试管直接置于酒精灯上加热,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二、2010客观题答题分析,考题1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出现,再加 入蒸馏水,沉淀消失 B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 C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出现血红色沉淀 D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有 色布条不褪色,得分率:63.1% 错选C的考生占了33.5%。,复习措施: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现象的细节。,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二、2010客观题答题分析,考题23:常温常压下,10mL某气态烃在50mLO2中充分燃烧 注意生成CO2和H20,恢复到原来状态时剩余35mL气体,则 此烃可能是( ) AC2H6 BC3H4 CC3H8 DC4H6,得分率:52.3%,复习措施:整理出常规题型的有机物燃烧计算进行专题训 练。,08年22: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ACH4 BC2H4 CCH3CH2OH DCH3COOH 09年2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两种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 要总的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也是定值的一组 是 AC2H6、C2H5OH BC2H4O2、C6H12O6 CC6H6、C5H10 DCO、CH3OH,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二、2010客观题答题分析,考题24:下列坐标图所表示的量的关系中,错误的是,得分率:70.5%,复习措施:加强图像分析能力的培养。,考题49:莽草酸是制取治疗甲型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中 间活性物质,其结构简式如下。有下列反应:与钠反应 放出气体,使溴水褪色 ,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与 新制Cu(OH)2反应。莽草酸能发生以上反应中的 A B C D,得分率:66.5%,错选A、B、D都有,分别占9.4%、 17.1%、7.1%。,复习措施:加强复杂有机结构的官 能团分析及官能团性质的整理。同时加强相应的练习。,二、2010客观题答题分析,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09会考)考题54:咖啡酸是一种具有止血、镇咳、祛痰等疗效的 有机物,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咖啡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180 B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1molNaHCO3发生反应 C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溴水中的4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D该有机物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得分率:52.6%,考题51:某芳香族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相 对分子质量小于150,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4.8%。 已知该化合物能与金属Na反应,则其可能的结构有 A1种 B3种 C4种 D5种 得分率:67.6%,(07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12题)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二、2010客观题答题分析,复习措施:加强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练习,特别是加强 思维能力的训练。,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1、加强化学用语规范化训练。,09年的55题得分率为60.25%,08年的55题 得分率为74%,2010年的55题得分率65%。,考生中的错误答案:,方程式没配平。,没有反应条件或乱写反应条件,,答题不细心、书写不规范、基础不扎实,2010年的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条件:“浓硫 酸、加热”、“一定条件、加热”、“催化剂、加热”,,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离子符号或化学式书写错误:,2010年的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将 “Fe3+” 写成“Fe3+” “Fe+3”,将“Cu2+”写成“Cu+”、“Cu+2” “Cu3+”,,2010年的59(3)中将NH4+写成NH4、NH4、NH4+、NH3+,,08年的次氯酸钙写成Ca(ClO3)2 、CaClO2、CaClO,,09年的MgO写成MgO2,Mg写成mg,将醋酸钠写成CH3CONa、CH3CH2ONa, 将醋酸写成Ch3COOH、C2H4O2、Ch3COOh、CH3CH2COOH等;,乙醛写成CH3COH、CH3CH2O,乙醇写成CH2CH3OH、CH3CH2O、 OHCH2CH3,,将NaOH写成Na(OH)2,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化学方程式中丢水分子或将水分子随意写成了H2,,将化学方程式的产物写错,,2010年的60题将铁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写成 2Fe+6HCl=2FeCl3+3H2导致计算错误。,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电子式书写错误,元素符号写错,将元素符号写成H2 、O2,复习对策:,教师要有耐心、细心、恒心。,一是会考复习一开始就将会考中出现的热点或会考标准 中有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有 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整理出来进行测试,进行查漏补缺 ,教师批改后,学生纠错,错得多的分析错误的原因。错 得多的学生要指导他怎样理解记忆,重新默写。 一段时间再考易错的点。越早越好。模拟考可以再发现问 题再解决。,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2、加强计算题解题能力指导和计算能力训练。,三年的会考60题都涉及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8、09年 都联系生活实际计算葡萄糖溶液和饮料中VC的物质的量浓度。,08年得分率为59.5%,09年得分率为45.33%, 2010年第二小题的得分率为48.3%。,常见的错误有:,有效数据错,,计算时小数点弄错;,概念不清,将物质的量浓度理解为50g/500mL=0.1gmL1;,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弄错,,08年错将氧的原子相对质量为12或32, 09年将碘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用127,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复习对策:平时加强错误原因分析,基本公式的落实。 复习时专题强化训练,如整理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 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简单计算。,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3、加强实验教学。,新课程会考实验分值占20分左右。,考 查 形 式,考查常见的实验仪器。,以教材实验基本操作或演示(学生)实验为 依据,考查实验现象、操作等基础知识,大多以识 记性考查为主。,侧重于对教材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中的细节考查。,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复习对策,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具体内容涉及溶液的配制、焰色反应、蒸馏实验、葡萄糖 的检验、铵根离子的检验、乙酸乙酯制备等实验操作,苯 与高锰酸钾反应、甲烷的取代、皂化反应、乙醇的催化氧 化、蛋白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作用 、Fe3+与KSCN作用、氯气的漂白等实验现象,得分情况:09年11题得分率78.5%,14题得分率73.9%, 50题得分率仅为20.9%,58题得分率71.83%,59题得分 率65.5%;08年23题得分率79.4%,58和59题得分率为 47.08%;2010年21题得分率为77.5%14题得分率为88.4%, 58、59题约65%。,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常见的错误一:,仪器的名称不够熟悉。,2010年试卷中的分液漏斗写成长颈漏斗的很多,还有 写成分颈漏斗、分液试管、滴液漏斗、长颈分液漏斗、 封液漏斗的、枫叶漏斗等,08年试卷中的容量瓶不认识,写成锥形瓶、溶液瓶、锥形 容量瓶、定量瓶等;,09年58题(1)将烧杯写成广口烧杯、尖嘴烧杯、长嘴烧杯、 鸟嘴烧杯,还有写成量筒、玻璃杯、量杯等。将冷凝管写成 冷却管、冷水管、蒸馏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分液试管、 漏液试管、充气管等。,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仪器的功能不够熟悉,,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中,需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C和 ( 填仪器的编号字母)。,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够清楚,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常见错误二:实验装置不熟悉。,(08会考),09会考,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常见错误三:实验操作不熟悉。,(08)2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铂丝蘸取少量KCl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 检验K的存在 B在石油蒸馏装置中,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 C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时,在2 mL新制得的银氨溶液中加入 1 mLl0的葡萄糖溶液,将试管直接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D用坩埚钳夹持去掉氧化膜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 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剧烈燃烧,错选C的考生占15%,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09)考题50: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A5mL苯与1mL浓溴水反应(Fe粉作催化剂)制溴苯 B2.5g苯酚与2.5mL40%的甲醛溶液混合,沸水浴加热) 制酚醛树脂 C加热5mL溴乙烷和15mL20%的KOH水溶液,使其充 分反应。在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45滴AgNO3溶液,经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 D在试管中依次加放2mL蒸馏水、4mL浓硫酸、2mL 95%的乙醇、3gNaBr粉末,加热制溴乙烷,常见错误四:忽视实验细节。,得分率仅为20.9%,A、B、C都有考生选,选A的考生占23.1%, 选B的考生占39.8%,选C的考生占14.8%。,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常见错误五:对实验现象记忆不清。,(09)考题1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盛有苯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可观察 到紫色褪去 B用强光照射盛有CH4与Cl2(体积比1:4)的集气瓶后, 可观察到瓶内壁附有油状物 C将植物油、乙醇和NaOH溶液按一定配比放在反应容器 中加热、搅拌,待反应完成后,再加放热的饱和食盐水, 可观察到容器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 D将红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可观察到 铜丝表面变黑,并能闻到香味,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复习对策;,1、按会考热点和知识条目进行专题整理训练,2、实践操作、仪器实物展示、视频播放,实验专题,2010年会考质量分析与2011年会考复习策略探讨,三、主观题答题分析及2011年会考复习的策略,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信息化配套服务协议简单版样式4篇
- 2025行业国际化发展策略分析
- 中国银行2025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邮储银行2025宁德市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题库
- 中国银行2025深圳市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建设银行2025鄂尔多斯市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北京大学爱心捐赠协议书4篇
- 工商银行2025乌鲁木齐市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佳木斯市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借用个体工商户协议3篇
- 4.2认识一次函数第1课时“均匀”变化的现象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文物、古建筑、塔类、寺庙类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高分可编辑】
- 生产开停机管理办法
- 养老护理员培训排泄照护
- 2025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测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保监会保险股权管理办法
- 傣文教学课件
- 教师职业素养讲解课件
- DB42T 1196-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
- 炎症性肠病的饮食护理措施讲课件
- 《妇产科护理》课件-关爱女性守护生殖健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