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ppt_第1页
谈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ppt_第2页
谈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ppt_第3页
谈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ppt_第4页
谈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一、 初三世界历史 第二册的复习 二、传授历史解题方法和技巧,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的复习,(一)“电气时代”的世界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三)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世界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五)新格局下的世界,(一)“电气时代”的世界 (人教版14课;川教版第1921章),知识梳理 1、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四川版第十九章、人教版第1课) (2)第二国际(川教第二十一章P9-11、人教第3课) 前提: 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 欧美许多国家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 (人教版、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 马克思逝世后(1883年3月), 恩格斯就着手建立新国际。,成立: 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第二国际成立。大会通过了关于“五一”节的决议。从此每年5月1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节日。,(3)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出席了 会议。 在选举党中央领导机构时, 支持列宁的占多数,称“多 数派”,即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 着列宁主义的诞生。,训练题,1)第二国际的建立与第一国际的比较 (1)相同点: 它们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 它们的建立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 向高潮的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都为两个国际的成立 做了准备工作。,(2)不同点: 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 二国际主要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 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 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 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 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 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组织上,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党的 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 议给各国工人党指明方向。,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巴黎公社是如何认识的。,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巴黎公社战士们英勇不屈、同敌人战斗到底的精神鼓舞着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继续进行不断的斗争。,2、资本主义的发展,(1)科学技术新发展的表现和作用: (川教版第二十章第一节,人教版第2课)(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表现和作用:,电力 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石油 内燃机和新交通 内燃机(卡尔本茨) 工具的创制 汽车、飞机 有线电报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有线电话、无线电报,表 现,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 之间的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途径。,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爱迪生 电灯泡 西门子 有轨电车,(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人教版世界历史第二册P8-10,四川版世界历史下册P5-7),概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都有所发展,但发展不平衡。 表现: 美国、德国后来居上 英国、法国相对缓慢 日本开始崛起 俄国也有发展 原因:,(3)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人教版第二册P10-11,川教版下册P4),产生: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 组织。 影响: 特征: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川教版下册P17-18,人教版第二册P14-15),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德、奥(奥匈帝国)、意 1882年, 英、法、俄 19041907年。 它们的地理位置,看书上的图。,训练题,1)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怎 样? (有哪些发明或创造、发明者、国别、时间、 作用。),3、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1)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川教P14-16,人教P17-21) “亚洲觉醒”时期,就是20世纪初,亚洲国家开展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时期,重大事件有: 1905年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1905年1911年伊朗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08年1909年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2)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胜利。是当时唯一取得反帝斗争胜利的国家。 (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910年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制定了新宪法。这部宪法是人民长期斗争的成果。,(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人教版第57课;川教版第22至25章第一节),知识梳理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 原因: 根本原因: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 衡,导致它们之间实力的对比 发生变化,为争夺世界霸权, 重新瓜分世界,展开激烈斗争。 直接原因(战争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帝国) 协约国(美、法、俄)、意大利,(3)经过:,三条战线: 西线、东线、南线(位置、交战双方) 三大战役: 1914年9月的马恩河大会战 (会战后进入相持阶段) 1916年西线:凡尔登战役(2月) 1916年西线:索姆河战役(7月) 苏俄退出一战: 美国参战:,苏俄退出一战: 1917年3月(俄历二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大战。 美国参战: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 8月,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参战。 (4)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5)结果:同盟国失败 (6)影响: 按照因果关系标箭头 第二次科技革命帝国主义阶段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一战爆发,2、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 主义建设,(1)二月革命 (2)十月革命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4)苏联成立:1922年 (5)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结果) (6)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 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川教版无),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学习时应从各国参加会议内容两方面来分析这一体系的实质,既要看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西方利益上的矛盾冲突,为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奠定了基础,又要看到这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分赃,因而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就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训练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这 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的标志各是什 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怎样的消 极影响?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它为什么不能维持长久?,3)井田中学初三某班的同学在学完第一次世 界大战一课后展开了自由辩论。 (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 次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你认为这种观点 是否正确?请阐述你的理由。 (2)有人认为萨拉热窝事件与美国的“911事 件”,车臣的“黑寡妇”肉弹袭击事件一样, 都属于恐怖活动,是不可取的,你的看 法如何?,(三)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世界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第811课,川教版第25章第二节至第二十六章),知识梳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时间:19291933年 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美国世界)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或对策):,影响(或对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 (目的、特点、措施、成效) 加紧武力扩张,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 更加膨胀:意大利 建立法西斯政权:德国、日本 德国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远东战争策源地。,反法西斯斗争开始:,共产国际“七大” (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领导者、抗意情况)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 民族革命,英法美纵容 侵略政策,训练题: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点,背景不同:“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 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 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法西斯国 家、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 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二战”。 战争目的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 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 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 性质不同:“一战”从总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 争;“二战”从整体上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危害程度不同:“二战”的规模更大,给世界 带来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更大。,(四)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人教版第1216课;川教版第27章至第28章),知识梳理 1、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1)战后初期的苏联 (2)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 二战中到1949年10月在欧亚共建立12个人民 民主国家,加上一战后的苏联(1922年), 共有13个。 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困难,虽经 改革,但收效不大,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2、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西欧经济恢复发展(20世纪50年代 初70年代初的20多年间西欧各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得到高速发展) (2)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原因、形成、作用 (3)日本开始崛起(20世纪50年代中期70 年代初,经济高速增长,仅次于美国, 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3、美国的霸权政策,(1)背景: (2)冷战政策: 什么叫“冷战政策”? 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3)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侵略朝鲜: 侵略越南:侵越战争失败后,美国的霸权 地位急剧衰落 (4)美苏争霸,4、第三世界的兴起:,第三世界: 亚非拉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 亚非民族独立国家 第三世界崛起 亚洲经济迅速发展,训练题,我国邻近的日本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国家, 历史发展道路十分引人注目。请回答下列 有关日本历史的问题: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国内矛盾重重, 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是怎样向欧美列强学习 的?结果怎样? 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日本摆脱国家危机,逐步发展成为亚洲唯一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战败,经济陷入崩溃,但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又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说说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原因:美国扶持,实行非军事化政策;利用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运用最新的科技成就;重视教育和培养人才 从日本的发展历程,说说你的感想。 这是开放性问题,所谈感想言之成理即可。如: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善于向外学习,抓住发展的机遇,积极广泛采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奋发图强,方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方能发展壮大。,(五)新格局下的世界 (人教版第1719课;川教版第2930章第二节),知识梳理,学习方法,1、学习“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时,应抓住三点: “新变化”具体指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使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更加激化。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两大因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学习时还可将现代史上国际格局的几次大的变化作一简要归纳,如下表:,2、学习“世界经济的发展”时,要结合 WTO有关内容,分析经济全球化给 我国带来的利与弊,进而探寻我国的 应对策略。结合时政热点和生活实际, 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观,为解决人类 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努力。 3、学习“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时,应对 三次科技革命作一总结(如下表),训练题,1)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了“一超多 强”的局面。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据此回答: (1)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请举出两个“天下并不太平”的突出事例。 海湾战争、波黑冲突(或印巴冲突;或 “911”事件、阿富汗战争;或车臣战争等) (3)影响当今世界和平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地区冲突、民族冲突、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核武器扩散、 宗教矛盾等(要求至少能写出三个),2)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面临哪些挑战?,首先,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两极格局瓦解后,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并使之适应策略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