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论文-大埔县梓里水库设计洪水复核计算.doc_第1页
水利工程论文-大埔县梓里水库设计洪水复核计算.doc_第2页
水利工程论文-大埔县梓里水库设计洪水复核计算.doc_第3页
水利工程论文-大埔县梓里水库设计洪水复核计算.doc_第4页
水利工程论文-大埔县梓里水库设计洪水复核计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论文-大埔县梓里水库设计洪水复核计算摘要:根据广东省规定的小型水库达标验收标准,水库洪水复核及防洪安全校核的要求,提高了原设计标准P5%和校核标准P0.5%,对梓里水库设设计水位P2%P0.2%,进行复核。关键词:水库洪水复核流量1.水库概况梓里水库位于我县三河镇梓里村,于1970年动工兴建,1973年10月竣工,属小(一)型水库。坝顶高程为49.9m(基准高程为假设高程),最大坝高29.5m,总库容约为139m3,集发电、防洪、灌溉、种养于一体的综合利用的水库,周边植被较好,故水库淤积较少,且水质良好。据1974年大埔县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资料汇编,梓里水库原设计标准为P5%,洪水位为47.54m,校核标准为P0.5%,洪水位为48.45m。二、基本资料1、集水区域下垫面情况梓里水库集水区内大部份属高丘区,局部为低山及低丘,土壤以砂壤土为主,水性属中上,植被中等,属针叶林为主的灌木草坡。2、工程审核标准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梓里水库(小一型)属IV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永久性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设计洪水位采用50年一遇(P2%),校核洪水位采用500年一遇(P0.2%)。3、工程集水区域地理参数根据1:10000航测地形图量得各项地理参数如下:集水面积F6.5km2,干流河长L4.7km,河床比降J0.0706集雨区域特征参数4、水库集水区域参数梓里水库集水区域位于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分区的韩江分区,采用韩江的设计雨型,设计雨型代号为。采用暴雨低区的ttF关系图(如图1)。根据粤水电总字199212号文,查广东省分区产流参数表,采用内陆产流参数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滞时m1关系图k,大陆低区B线。工程集雨面积F500km2,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号无因次单位线uiui。三、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按照“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合理选定”的方针,本水库虽属小一型水库,但级按大中型工程的要求进行复核。复核设计洪水按无流量地区计算,采用1991年广东省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中的综合单位线和推理公式法同时计算,推理公式法的原理是先求设计洪峰流量Qm,Qm0.278()F,式中Sp洪峰径流系数,流域平均汇流历时,平均后损率,P流域平均降水量,再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综合单位线法的原理是用无因次单位线uixi表达的经验线型,只需一个参数m1即可直接求定时段单位线。并对综合单位线法中单位线滞时参数m1及推理公式法中的汇流参数m结合下垫面条件进行调整,在使用两种方法的计算成果相差不超过20%的条件下,按相关规定要求,采用综合单位线法的计算成果。四、计算步骤1、推理公式法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汇流参数m,本水库的集水区域部分为高丘区,按推理公式法m关系图选定m=0.65。2、综合单位线法参数的确定(1)单位线滞时m1的确定集水区域部分为高丘区,部分为低山及低丘区,J0.028,15.5。查m1关系图的大陆低区B线选定m11.3。(2)适宜计算时段的t的确定根据集雨面积F6.5km2,查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附表5,适宜计算时段取t。3、产流参数的确定梓里水库地区属内陆,F500km2,平均后损率P2%,f1d=4.58mm/h,f3d=1.99mm/h,P0.2%,f1d=4.91mm/h,f3d=2.32mm/h,4、设计点暴雨量的查算及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根据1991年广东省水文总站编制的广东省水文图集查得集水区域中心的参数Ht、暴雨统计参数Cv;根据使用手册附表2,Cs3.5Cv皮尔逊型曲线KP值表查出各历时暴雨P2%,P0.2%的KP值;按公式Htp=HtKtp,Htp面=Htpt,计算Htp面的值,如下表1:表1梓里水库设计洪水参数统计项目时程(小时)备注162472暴雨参数Ht52.583116150P=2%Sp=104.32np=0.71P=0.2%Sp=138.6np=0.69变差系数Cv0.370.410.450.45模比系数KtpP=2%1.9872.122.282.28P=0.2%2.642.893.23.2换算系数1111面暴雨量Htp=Htp面P=2%104.3175.96264.48342P=0.2%138.6239.87371.2480五、计算成果依据上述确定的各种参数,使用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电算程序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如表2。表2计算成果方法项目P2%P0.2%备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SUHM1A单位线滞时m11.31.3雨型分区:区无因次单位线号滞时m1关系线B区4.584.911.992.32洪水总量(万m3)Wt64.8386.9W24106.14165.21W72129.17203.24洪峰流量(m3/s)119.91162.24推理公式法(1988年修订)TL1A汇流参数0.650.65雨型分区:区地形因素:高丘区暴雨因素:低区平均损失率(mm/h)f244.584.91f721.992.32暴雨递减指数np汇流时间t(h)洪峰流量(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