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论文-小狮子口海堤的滑动原因与经验教训.doc_第1页
水利工程论文-小狮子口海堤的滑动原因与经验教训.doc_第2页
水利工程论文-小狮子口海堤的滑动原因与经验教训.doc_第3页
水利工程论文-小狮子口海堤的滑动原因与经验教训.doc_第4页
水利工程论文-小狮子口海堤的滑动原因与经验教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论文-小狮子口海堤的滑动原因与经验教训摘要:本文对小狮子口围垦海堤情况作简要介绍,着重分析了海堤滑动原因,得出的经验教训是: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对软土地基筑堤的特性和规律有一个共识,认识和掌握堤基强度随着加荷逐渐变化的规律,是软土地基上筑堤的关键,在建设过程中要配合默契,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加上精心指挥,才能使工程建设达到费省效宏的目的。关键词:软土地基海堤滑坡观测一、工程概况小狮子口工程位于象山港中段奉化市东南松岙乡境内,距奉化市大桥镇约50Km,距宁波市为70Km。小狮子口工程堤线全长1.96Km,围涂面积3360亩,流域集雨面积40.64Km2,涂面高程为吴淞1.22.4m之间。本工程曾于1960年3月动工围垦,投资12万元,抛石4.5万m3,62年因故停工,现经多年淤积沉降,涂面增高,平坦,抛石基本与涂面持平。工程设计建设期3年半。海堤基础处理方案采用土工布结合碎石垫层,(0+500)设计断面如图1。1、地貌特征:象山港属于强潮海湾;落潮流比涨潮流更急促、历时短、流量大,泥沙一般不落淤,整个象山港中部基本上以基岩海岸为主,径流含沙量较少,大部分泥沙由潮流挟沙落淤形成,因此工程所在地属微淤涨型海涂地貌。2、地基条件:海堤地基属第四系地层,为海相沉积为主的软土地层,可分为三层:第层淤泥淤泥质粘土:天然容重为17KN/m3,天然含水量为54%,空隙比为1.5,呈饱和流塑状态,出露于整个涂面,层厚0.93m。第层灰色淤泥:天然容重为16.2KN/m3,天然含水量为65%,空隙比为1.8,呈饱和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层厚3.26m。第层灰色淤泥淤泥质粘土:天然容重为17KN/m3,天然含水量为57%,空隙比为1.7,呈饱和流塑状态,层厚9m。显然,本工程地基均为软土层,承载力低,抗剪强度低,渗透性能差。海堤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指标见表1。3、对地形地质条件评价:从地形上看:海堤地形从狮子山逐渐向黄岩山升高,约以0.6%坡率递增,颇有规律;从地质上看,海堤土质均为软土层,地层性质变化不大,从地质指标看狮子山逐渐向黄岩山地质变好。二、两次滑动情况与原因分析1、两次滑动情况:第一次滑动发生在黄岩山段海堤1+3901+650堤段。当石坝高程从4.0m加高到5.3m时,石坝顶宽5.0m,靠外海侧沉降20cm,内侧土石交界处沉降8090cm,堤顶向内倾斜,外海涂面隆起2040cm,范围510m;第二次滑动发生在0+8200+950,当浆砌直墙从6.3m加高至8.0m,内坡土方从6.3m加高至7.5m时,石坝顶宽5m,土石交界处最大沉降1.5m,轴线最大外移90cm,地梁沉降3050cm,斜坡由1:4变为1:10左右,外海涂面隆起2050cm,范围515m。小狮子口海堤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指标表表1堤段名称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含水量(%)重度rKN/m3液限L(%)塑性指数Ip(-)孔隙比e(-)压缩系数Mpa-1固结系数CvCm2/s10-4直快剪直固快天然十字板强度(Kpa)S0=Cu+ZCq(Kpa)q(O)Ccq(Kpa)cq(O)黄岩山淤泥淤泥质粘土53.117.242.222.11.471.596.937.85214.111S0=3.03+0.78Z淤泥65.416.249.824.71.831.967.194.85213.611淤泥淤泥质粘土57.616.945.723.31.651.747.004.8739.511.1中间段淤泥淤泥质粘土55.117.244.923.31.521.396.524.002.37.89.5S0=2.76+0.81Z淤泥63.916.449.324.31.772.156.052.0239.49.5淤泥淤泥质粘土57.217.145.323.31.581.176.993.62210.610狮子山淤泥淤泥质粘土54.917.044.222.11.511.248.043.50211.110.5S0=3.02+0.72Z淤泥67.516.250.224.61.W892.306.614.751.58.810淤泥淤泥质粘土54.617.246.423.11.511.496.992.452.06.3112、滑动原因分析:经过断面测量,查看施工纪录,对照施工加荷速率与设计加荷速率,如表2。施工与设计加荷时间比较表表2桩号设计加荷时间施工加荷时间提前工期1+3901+650土方石方330天(0.9年)480天(1.79年)290天(0.79年)455天(1.16年)40天(1.3个月)25天(0.8个月)0+8200+950土方石方820天(2.25年)1100天(3.1年)640天(1.75年)970天(2.66年)180天(6个月)130天(4.3个月)首先,对第一次滑动,施工加荷与设计基本接近,从补勘地质资料看,滑坡段地处古河道,实际地质强度比设计略微偏弱,使海堤在施工过程中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是发生滑动的主要原因。从表2可见,第二次加荷施工比设计工期提前46个月,由此判断加荷速率太快是发生滑动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分析,软土地基上筑堤,地基强度随着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状态,可用下式来描述:S=S0+Sc-St式中:S0-天然地基的抗剪强度;Sc-由于地基固结而增长的抗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