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技术指南》(试行)_第1页
《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技术指南》(试行)_第2页
《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技术指南》(试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K-001 2017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技术指南(试行)2017-05-19发布 2017-05-19实施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环境保护局发布 目 录前 言iii1、适用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术语和定义43.1 马铃薯淀粉43.2 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44、总体要求54.1 清洁生产54.2 工农结合54.3 安全优先54.4 风险管控54.5 溯源机制55、水质要求56、还田工艺流程67、预处理技术要求78、施用设施技术要求78.1 储存池78.2 输送管网78.3 施用设施78.4 计量设备79、施用技术要求89.1 适宜作物89.2 施用时间89.3 施用方式89.4 施用量89.5 合理施肥910、监测技术要求910.1 原料监测910.2 有机肥水监测910.3 地下水监测910.4 土壤监测910.5 农产品监测910.6 疫情监测911、应急要求1012、管理要求1013、实施与监督10前 言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促进马铃薯淀粉加工与农业种植的有机结合及废水的综合利用,制定本技术指南。本技术指南对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的水质、还田工艺流程、预处理、工程设施、施用、监测、应急、管理、实施与监督等作出规范要求。本技术指南为首次发布。本技术指南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技术指南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环境保护局组织制订。本技术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本技术指南主要起草人:潘涔轩、刘刚、苑喜男、赵博超、周添红、王雪婷、窦广玉、朱克松。本技术指南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环境保护局2017年XX月XX日批准。本技术指南自2017年XX月XX日起实施。本技术指南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iii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技术指南1、 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对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的水质、还田工艺流程、预处理、工程设施、施用、监测、应急、管理、实施与监督等作出规范要求。本技术指南适用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范围内企业向其自有土地、租用土地或流转土地施用以马铃薯为原料,采取物理加工方法生产淀粉而产生的有机肥水的行为,不适用于变性淀粉加工废水。本技术指南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管理的技术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NY/T 1118)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3、 术语和定义3.1 马铃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是指以马铃薯为原料,经清洗、破碎、筛分、精制、烘干等一系列物理方法制成的白色粉末状产品。3.2 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是指马铃薯淀粉加工所产生的汁水、马铃薯清洗水以及车间和设备清洗水等的混合水。其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并富含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有益成分,简称有机肥水。4、 总体要求4.1 清洁生产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企业应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减少污染物产生。企业不可将有机肥水还田作为解决水污染防治问题的简单途径。4.2 工农结合马铃薯淀粉加工应与农业种植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的将有机肥水还田,实现废物资源化,同时又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工农业“互哺”、双赢。4.3 安全优先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必须经过预处理达到还田水质标准后方可按照要求还田,切实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4.4 风险管控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应开展原料、有机肥水、土壤、地下水、农产品及疫情等多项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避免持续性环境风险。4.5 溯源机制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应建立完善的溯源机制,每年度有机肥水还田须严格落实数据记录及档案保存,落实责任人,严把安全关。5、 水质要求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水质应符合表1相关要求。表1 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还田水质要求序号项 目 种 类限 值检 测 方 法一基本控制项目标准值1六价铬(mg/L)0.1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72镉(mg/L)0.0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3铅(mg/L)0.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4总汞(mg/L)0.001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685总砷(mg/L)0.05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56pH5.5-8.5玻璃电极法GB/T 6920二选择性控制项目标准值1全盐量(mg/L)2000重量法 HJ/T 512水温()35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GB/T 131953氯化物(mg/L)350硝酸银滴定法GB/T 118964硫化物(mg/L)1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 164895氟化物(mg/L)2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7484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5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 74947锌(mg/L)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8铜(mg/L)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9硼(mg/L)1姜黄素分光光度法 HJ/T 4910硒(mg/L)0.022,3二氨基萘荧光法GB/T 1190211石油类(mg/L)1红外光度法 GB/T 164886、 还田工艺流程有机肥水经过收集、沉淀、输送和田间储存等工序后还田施用,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原料清洗水设备清洗水汁水收集沉淀池管道输送田间储存池田间管网农田2施用设施农田1农田n农田n+1蛋白提取图1 有机肥水还田工艺流程图7、 预处理技术要求可选用沉淀、过滤或离心等技术去除有机肥水中悬浮性固体物质。企业可根据现场条件,对马铃薯清洗循环水进行杀菌消毒,控制马铃薯病菌。消毒宜选用不含氯消毒剂,如臭氧或双氧水等。收集沉淀池应建在加工企业厂区内,容积应满足有机肥水收集和沉淀处理需求。8、 施用设施技术要求8.1 储存池储存池容积、数量和构造需考虑淀粉企业每年有机肥水总排量、秋冬季农闲田可消纳量、地形与地质构造、冬季最低温度、当地年降雨量以及应急等因素。储存池选址及防渗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中类场相关要求。储存池应建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减少气味对居民的影响,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禁止建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禁止建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防渗层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1.0 /_D_Dd_ 时,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储存池应保持露天开放,可不设置顶盖。四周须安装防护栏及警示牌,避免人畜进入发生安全事故。8.2 输送管网输送管网包括从淀粉加工厂区到田间储存池的主输水管网及田间储存池至施用设施的田间管网。输送管网要求连接紧密,管道内壁光滑且水密性好,确保无跑冒泄漏。管道的材质应具备一定的防腐、承压和荷载能力。可选择金属或塑料材质的输送管网。8.3 施用设施 可选用铺设在田间的支管、喷灌带、小管出流系统、分布式管灌、喷灌系统、卷盘给水管及大型自走式喷灌机等施用设施。8.4 计量设备生产设施及施用设施上须配备流量计,准确计量有机肥水产生量及每块土地的有机肥水施用量。流量计可选用电磁流量计等。9、 施用技术要求9.1 适宜作物有机肥水还田适宜施用于玉米、小麦、高粱和大豆等作物。施用后农田2年内不宜种植马铃薯等茄科作物。9.2 施用时间有机肥水应在秋收后春播前的农田休闲期完成施用。应及时施用,避免长时间储存。遇雨雪天气应停止施用。9.3 施用方式有机肥水可直接施用或加水稀释后施用。应尽量采用喷灌施用方式,少采用漫灌和沟灌的施用方式。如施用农田与居民区临近,须在施用后翻耕土地,减少气味。9.4 施用量应对有机肥水中环境风险因子进行识别和分析,马铃薯淀粉加工有机肥水可主要根据氮量确定施用量。计算公式如下:V=rAc (1)式中:V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土地有机肥水允许施用量,单位为m3/亩年;A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作物预期吸收的总氮量,单位为kg/亩年;r氮施用量风险系数;c有机肥水中总氮含量,单位kg/m3。公式中相应参数可参照附录A执行。除根据有机肥水中氮量确定施用量外,还应考虑秋冬季降雨和降雪的影响,评估其可能导致的土壤水分变化,并相应减少施用量。9.5 合理施肥依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NY/T 1118)相关要求,适当补充土壤所需其它养分。10、 监测技术要求10.1 原料监测须记录马铃薯原料产地,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对马铃薯原料中铅、镉、汞、砷和铬进行检测,防止原料污染。严禁采购和使用发生严重马铃薯疫情地区的原料。生产季监测不少于1次/月。10.2 有机肥水监测应依据表1相关指标要求对还田有机肥水进行监测。生产季全部控制项目监测不少于1次/年,基本控制项目监测不少于2次/年。10.3 地下水监测在有机肥水施用农田当地及地下水水流下游建立监测点,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对地下水的pH、全盐量、氯化物、硫化物、氟化物、六价铬、锌、镉、铜、铅、总汞、总砷、硒、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总大肠菌群、硝酸盐进行监测。监测不少于1次/年。氮施用量风险系数r大于1.5时,对硝酸盐的监测次数不少于2次/年。10.4 土壤监测在有机肥水施用农田建立监测点,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要求取样检测,密切观察农田土壤质量变化。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无须检测。监测不少于1次/年。氮施用量风险系数r大于1.5时,密切关注农田土壤肥力变化。10.5 农产品监测对有机肥水施用农田产出农作物取样,根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相关要求,检测其铅、镉、汞、砷和铬五项指标,观察农产品产量及质量变化。每种作物监测不少于1次/年。10.6 疫情监测密切关注政府监管部门发布的马铃薯病虫害等疫情信息,提高针对重大疫情的预警及防治能力,有效降低有机肥水还田对马铃薯疫情的影响。11、 应急要求11.1 强化监测预警采取定点监测和抽样监测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及时掌握潜在环境风险。在农业疫情高发期,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及发生动态,确保信息准确、畅通。11.2 启动应急处理当监测发现环境污染或较大环境风险时,须立即停止有机肥水还田行为,并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报告本地农业主管部门及环境监管部门,待确定环境风险解除或环境污染得以控制后方可继续还田。11.3 编写应急处理报告积极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企业须在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一周内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详细应急处理报告,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原因、应急处理措施、处理后果等。12、 管理要求企业须制定年度施用计划,说明已应用或拟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拟施用量及对应风险控制等级、施用面积、施用作物、施用时间、施用方式、监测计划和风险防控措施等。施用1个月前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施用过程中,每天对还田有机肥水产生量、施用时间及施用量、施用农田和面积等进行记录;每两周检查确保管网完好,并归入档案。相关记录至少保存五年。生产结束两个月内完成有机肥水还田年度总结报告,说明有机肥水产生量、实际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土地、施用作物、土壤肥力变化情况,以及相关监测结果等,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应对有机肥水还田实施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识别,并建立应急预案。13、 实施与监督本技术指南由农垦总局环境保护局负责监督实施。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有机肥水施用量推荐公式及相应参数的确定1.1计算公式: V=rAc (1)式中:V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土地有机肥水允许施用量,单位为m3/亩年;A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作物预期吸收的总氮量,单位为kg/亩年;r氮施用量风险系数;c有机肥水中总氮含量,单位为kg/m3。1.2相应参数的确定1.2.1 A的确定 A=ya _D_Dd_y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作物预期产量,单位为kg/亩年;a作物形成100kg产品吸收的氮量,单位为kg/100kg。作物形成100kg产品吸收的氮量a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作物预期产量的确定可参照表A-1。表A-1 作物形成100kg产品吸收的氮量及北大荒地区农田预期产量参考值序号作物种类a(kg/100kg)y (kg/亩年)A(kg/亩年)1小麦3.02106.32玉米2.5741010.53大豆7.21107.94水稻2.246010.15苹果0.38202.56梨0.475802.77黄瓜0.2825307.18大白菜0.1528704.3注:y取值依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15中相关数据,实施单位可根据实际产量调整。1.2.2 c的确定有机肥水中总氮含量因有机肥水处理方式、储存时间不同差别较大,有机肥水中总氮含量c应根据实际检测数据确定。1.2.3 r的确定氮施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