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_第1页
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_第2页
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_第3页
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_第4页
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1 规划背景及概述规划背景及概述 1 1.1 规划背景 1 1.2 规划概述 1 2 园区开发现状回顾园区开发现状回顾 2 3 园区产排污现状园区产排污现状 3 4 评价范围及时段评价范围及时段 3 4.1 评价范围 3 4.2 评价时段 4 5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 4 6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5 7 环境影响趋势分析环境影响趋势分析 6 7.1 规划协调性分析 . 6 7.2 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结论 6 7.3 环境影响趋势分析 . 7 8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7 8.1 空间管制 7 8.2 总量管控 8 8.3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 9 8.4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 . 11 9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14 10 评价结论评价结论 14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1 1 规划背景及概述规划背景及概述 1.1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临港新城是上海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发展区域,在临港新城总体规划(2003 2020)中,分为四大片区,包括主城区、主产业区、综合区和重装备产业和物流园 区。 泥城社区位于南部的重装备产业和物流园区内, 是临港新城四个依托现有城镇发 展的城市社区之一, 其功能定位为临港产业区生活服务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承担 产业区动迁安置、居住配套等服务功能为主导,集生活、就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 合型生态宜居社区。 本次评价的临港泥城产业园位于泥城社区的西侧。四至范围:东至马泐港-泥彭 河-云水路东侧结构绿地东边界,南至泥城路,西至泐马河,北至飞鹤路,四至围成 一“刀”型。具体涉及泥城社区规划的DF02 单元、DE08 单元和DE01 单元部分范围, 产业园面积约为179.444hm2。产业园已全部已划入上海市104个产业区块内。 产业园由泥城镇人民政府和上海临港泥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管理。 其中, 地 块 DE08-B 东侧地块和 DF02-C 北侧地块产权归属上海临港泥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负责前期招商,后期监管为泥城镇,其他地块产权、招商、管理均为泥城镇。 本次评价的临港泥城产业园未做过单独的规划, 其规划均被纳入泥城社区一并编 制和修编。 泥城社区前后一共经历过三轮规划的编制和修编, 三轮规划的规划范围均 未发生变化, 但内部地块分区局部有所调整, 对应的本次规划环评对象的范围和面积 也有调整,三轮规划均未开展相关规划环评工作。 1.2 规划概述规划概述 1.2.1 规划位置规划位置及及范围范围 产业园位于泥城社区西侧,四至范围:东至马泐港-泥彭河-云水路东侧结构绿地 东边界,南至泥城路,西至泐马河,北至飞鹤路,包括泥城社区规划的 DF02 地块、 DE08 地块和DE01 地块西侧部分范围,产业园面积约为179.444hm2。 1.2.2 规划时段规划时段 本轮规划时段也为20052020 年,规划环评时段同规划时段。 1.2.3 产业导向产业导向 根据 上海市临港地区“十三五”产业总体规划临港地区“十三五”产业转型升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2 级规划(2016-2020):“泥城镇城镇区域与临港重装备产业区毗连,依托临港重 装备产业区高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临港创新创业带的正式启动, 在“十三五”期 间着力形成大型制造业企业与中小创新型企业多引擎, 双驱动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的格 局。 重点发展与临港重装备产业区相关的配套产业, 主要聚焦新能源以及新材料两大 产业板块。同时继续优化产业结构,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在“十三五”期间形成与临港地区产业总体实施方案呼应配套的协调服务格局, 并形 成与临港主城区互为响应的城市社区和城市功能组团。” 根据泥城公司和泥城镇的规划: 及时将重装备区、 物流园区的优质企业的配套产 业延伸到镇级产业园区,解决产业链的延伸、本地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将泥城 产业园区发展为船舶和汽车等装备制造业为配套的基地、 精密设备制造加工、 新材料 研发制造及销售的综合产业园区,形成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掌握自主知识 产权的企业云集之地。 1.2.4 用地布局用地布局 本次评价的临港泥城产业园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79.444hm2, 其中, 建设用地 为174.348 hm2,占比97.2%,其余为水域部分,面积为5.096 hm2,占比2.8%。 2 园区开发现状回顾园区开发现状回顾 目前,坐落于产业园区范围内的企业共有45家,其中31家数据比较齐全,另有 7 家历史遗留乡镇企业,零散分布于产业园内的南部农村住宅区内,缺少相关统计数 据。现状企业中无涉重、涉化工类企业,所涵盖的产业类型较为多样,以通用设备制 造类企业及金属制品类企业为主,专业设备制造类、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类和纺织服装、 服饰类企业其次, 但投资规模最大的是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类企业。 目前, 工业用地现状实施45hm2, 占规划工业用地面积约43.50%, 开发近一半, 主要集中在产业园北部,具体位于彭平公路以北区域。 根据规划, 整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设置完备。 目前已基本随着企业入驻和地块的 开发相应配套的道路、雨污水官网、电网、天然气官网等均已配套到位,满足现有企 业和用户的使用需求。 同时, 产业园已配套实施了污水泵站一座、 110KV 变电站一座。 规划水库泵站、 220KV 变电、环卫设施和保洁码头尚未实施。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3 3 园区产排污现状园区产排污现状 1) 产业园主要大气污染物为颗粒物(主要为烟尘和工艺粉尘)和VOCs。烟尘 排放量前3 的企业分别为上海翔港印务有限公司、史威福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和上海顺超五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这3 家企业累计占比67.27%,其余企业烟尘排 放量均较小。VOCs 排放前3的企业是上海翔港印务有限公司、上海彩枫服饰辅料有 限公司和上海汇和船舶装潢有限公司,累计占比55.86%。 2) 产业园现状工业企业中上海翔港印务有限公司排放生产废水,其余企业只有 员工生活污水排放。 污水排放总量最大的是上海翔港印务有限公司, 占到统计总量的 28.02%。 3) 产业园内工业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产业园内企业的一般 固体废物主要为废边角料、 废包装、 废金属碎屑等,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13.6t, 综合利用率100%。产业园内企业危险废物主要有废活性炭、废乳化液、废机油、废 切削液等。危险废物产生量约为139.946t/a,均由具备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企业 进行处置,处置率达100%; 4) 自产业园建成至今,尚未发生过有记录的重大环境风险事故,但在产业园现 有和规划的产业链中均有可能涉及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和使用, 存在一定的环 境风险。根据产业园企业调研及资料分析,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 产业园内无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企业, 各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危险化学品的存在量均低于临界量,暂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4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及及时段时段 4.1 评价评价范围范围 总体上, 以规划范围作为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同规 划范围或作适当外延。本次评价范围见下表。 表表 2-1 本次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 本次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 环境空气 产业园边界外延2.5km范围。 地表水环境 产业园围内水系及外部临近主要地表水环境敏感目标:泐马河、马泐港、泥彭河 等。 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同产业园范围。 声环境 产业园范围及周边200m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目标。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4 生态环境 产业园边界外延200m范围。 固体废物 产业园范围内相关收集、存储转运及处置场所。 环境风险 产业园边界外延3km范围。 4.2 评价时段评价时段 上海市临港产业区泥城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11 年版规划)虽没有明 确给出规划时段, 但根据此前两阶段的规划均20052020 年, 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 时段至2020 年。 5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目标目标 园区边界外延 3km 范围涉及临港泥城镇、奉贤区四团镇和浦东新区大团镇三个 镇区的保护目标,大气、声、风险的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表 3-1 临港泥城产业园外临港泥城产业园外现状现状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 所在辖区所在辖区 性质性质 编号编号 敏感目标名称敏感目标名称 方位方位 最近距离 (最近距离 (km) 规模规模 临港 泥城镇 居住区 敏感目标 M1 云汉富颐苑 东 0.03 约1500户 M2 彭五村、彭六村、宏伟新 村、彭平花园 东 0.03 约200户 M3 彭一村3 东南 0.03 约120户 M4 彭一村4 西南 0.03 约180户 M5 学士村4 西 0.03 约80户 M6 南泐村 北 0.03 约120户 M7 北泐村 北 0.06 约50户 M8 彭六村1 西南 0.08 约30户 M9 水船村 北 0.24 约50户 M10 荷风华庭 东 0.38 约800户 机构 敏感目标 M11 泥城敬老院 东 0.03 床位约320 张 M12 彭镇派出所 东 0.03 - M13 泥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彭镇分中心 东 0.03 - M14 上海市浦东新区明家养老 院 东 0.1 床位约350 张 M15 上海浦东新区春雷敬老院 东 0.1 床位约250 张 M16 彭镇幼儿园(马五公路) 西南 0.3 约300人 敏感目标 M17 泥 城 镇 M17-1新泐村村委 东 0.5 - M17-2永胜村村委 南 0.5 M17-3彭庙村村委 西 0.5 M17-4中泐村村委 西 0.5 M17-5马厂村村委 北 0.5 M17-6人民村村委 东北 0.9 M17-7祥旺社区居委 东 1.5 M17-8海关村村委 北 1.6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5 所在辖区所在辖区 性质性质 编号编号 敏感目标名称敏感目标名称 方位方位 最近距离 (最近距离 (km) 规模规模 M17-9公平村村委 东北 1.8 奉贤区 四团镇 敏感目标 M18 四 团 镇 M18-1邵靴村村委 西 0.7 - M18-2横桥村村委 西 0.8 M18-3杨家宅村居委 西 1.7 M18-4邵厂社区 西 2.4 M18-5渔洋村村委 西 2.6 浦东新区 大团镇 敏感目标 M19 大 团 镇 M19-1邵宅村村委 西北 1.1 - M19-2金石村村委 西北 2.0 注:1.鉴于评价范围内涉及人口数据来源口径不一,出处较多,故部分敏感点未列明人口数或户 数。2.0.5km3km范围的敏感目标以村居委单元进行统计。 6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和引用数据的六个监测点位统计结果, 园区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 状情况如下: PM10:达标。24 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 11-121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SO2:达标。1 小时浓度最大值为25g/m3,24 小时平均浓度小于38g/m3,均达 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NO2: 达标。 1 小时浓度最大值为83g/m3, 24 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15-50g/m3, 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二甲苯:达标。一次浓度最大值为0.037mg/m3,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表1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非甲烷总烃:达标。一次浓度最大值为1.31mg/m3,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详解的“2mg/m3”限值。 PM2.5:出现超标。根据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发布的 2018 年 1 月 26 日 至 2 月 1 日的统计结果:PM2.5出现超标。各监测站点最大值范围在 174-212g/m3之 间,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所有站点在 1 月 30 日和1 月31日的数值均超标严重, 部分站点在1月29 日和2月1日的数值超标, 其 余时间各站点数值均达标。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出现超标,主要是受到华东地区乃 至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大气扩散条件较差。 根据监测数据和引用数据的统计结果, 各监测因子均未能完全达到 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水质标准,超标因子为总氮与COD,其中马泐港为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6 总氮与COD 超标,泐马河为总氮超标。分析相关因子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业面源 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流入河道造成的。 规划区域声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园区所在区域的声环境昼夜全部达到相应的 4a 或3类标准。 规划区域土壤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土壤环境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2018 年8月1 日前执行)二级标准;对照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 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2018年8月1 日起执行) ,评 价区域土壤环境的监测值低于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土壤污染风险可忽略。 规划区域地下水监测结果表明,大部分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4848-2017) 中的级指标限值, 其中GW2 点位的溶解性总固体、 氯化物、 钠, GW5 点位的氯化物超标。 7 环境影响趋势分析环境影响趋势分析 7.1 规划协调性分析规划协调性分析 产业园现状邻边区域中, 东侧自北向南依次为云汉云汉富颐苑安置小区, 彭五村 等农村住宅;南侧为彭一村;西侧和北侧为泥城镇的中泐村和彭庙村等农村住宅。 产业园规划邻边区域中, 东侧自北向南依次邻近泥城社区的DE06、 DE01和DE07 组团,规划主导功能为居住和社区中心;南侧为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西侧 自北向南依次紧邻泥城镇的中泐村和彭庙村,现状为农村地区,暂无规划;北侧为泥 城社区的DF01 组团,规划主导功能为结构绿地。 本规划与邻边区域环境关系基本较协调,但需要特别关注东侧DE06、DE01 和 DE07 组团,以规划居住用地为主。 7.2 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结论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结论 综合分析认为,规划实施暨园区发展现状原则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政策; 符合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电力可 以支撑规划实施暨园区现状规模; 园区发展现状及规划实施后, 原则符合国家节能减 排和循环经济相关政策。 尽管园区现状还存一些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并不 影响园区后续开发、建设与发展,本轮规划布局环境合理,规划实施过程中,在严格 落实规划布局方案, 以及本次评价提出的空间管制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基础上, 可 以有效减轻和改善现状环境冲突影响。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7 7.3 环境影响趋势分析环境影响趋势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产业园发展至今,引进的工业企业均无排放生产废水,生活污 水均纳管,无SO2及NOX排放企业,无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主要主要大气污染物 为颗粒物(主要为烟尘和工艺粉尘)和 VOCs,但排放量不大。园区内企业以轻污 染为主。 因此, 从产排污特点分析, 对于产业园内工业企业可主要聚焦在大气污染的影响。 园区现有及拟引进的项目均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 清洁能源燃烧过程 中产生的SO2 和 NO2 和颗粒物较少,对园区及周边区域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产业园内企业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颗粒物 (主要为烟尘和工艺粉尘) 和VOCs。 近年来, 上海市出台了多项规定以加强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与监管, 通过 这一系列的管控措施,根据园区现状主导产业,以及规划的产业定位,未来园区产业 发展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现状会有所改善。随着上海市VOCs污染 防治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区域大气环境中VOCs浓度情况也将进一步改善。 同时,本次规划环评针对园区现状和规划的布局问题,根据国家最新的“三线一 单”要求,将产业园空间分区,针对不同的分区提出不同的污染梯度布局方案,特别 将产业园东侧地块划入300m产业控制带内,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要求,对应设置环 境负面清单以及提出各项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将产业园布局 慢慢引导,使产业结构部分调轻,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同时,缓解产居矛盾。 8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1 空间管制空间管制 8.1.1 空间分区与与污染梯度布局方案空间分区与与污染梯度布局方案 通过对园区内区块地理位置、区位特点、周边规划、开发现状、规划发展方向等 方面的分析, 本次规划环评将泥城产业园区划分为三大分区, 对应的范围及污染梯度 布局方案见如下。 表表 8.1-1 空间分区污染梯度布局方案空间分区污染梯度布局方案 序 号 空间分区名称 规划发展特征 规划产业发展方向 污染梯度 布局方案 1 300米产业控制带 通过产业优化转型, 以轻量化为主要发 展方向 1)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对环境污染相对大的企 业,通过优化转型等措施逐步合理调整,改善 现状环境质量。 2)该区块东侧隔马泐港紧邻泥城居住功能地 轻污染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8 序 号 空间分区名称 规划发展特征 规划产业发展方向 污染梯度 布局方案 块,需加强地块周边环境污染防护,主要发展 方向为无工业污染或轻污染的产业,确保引进 的项目不排放工艺废气且无重大风险源,起到 产业控制的作用。 2 重装备缓冲隔离区 以轻量化为主要发 展方向 主要发展方向为无工业污染或轻污染的产业, 起到与南侧重装备产业区缓冲隔离作用。 轻污染 3 优化发展区 以产业优化升级和 集聚发展为主要特 征 1) 已开发区域加快“腾笼换鸟”,实施二次开 发,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单位土地资 源利用率和产出率。 2) 对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出效益 低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企业,通过 关、停、 并、转、 迁等措施逐步合理调整, 改变现状产能落后局面。 3) 未开发区域是下阶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 域,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现有产业布 局的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具有先 进产能的企业落地和发展。 一般污染 8.1.2 空间管制要求空间管制要求 本轮规划环评按照禁建区、限制建设区和允许建设区三类空间进行管制。 1)禁止建设区:产业园内不涉及。 2)限制建设区:包括:生态防护绿地、针对在产业园东侧现有、规划的集中居 住区设置300m产业控制带、产业园外围西侧和北侧提出设置300m环境缓冲带、重装 备产业区500米缓冲隔离带涵盖范围。 3)允许建设区:除上述限制建设区外的区域为允许建设区。 8.2 总量管控总量管控 园区应严格落实关于印发本市“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 实施意见(试行) 的通知 (沪环保评20126号) 、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发布 本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补充规定的通知 (沪环保评2016101号)等文 件的总量控制要求。此外,本次规划环评提出的总量管控建议如下: 1) 突出企业主体责任,以排污许可证和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为抓手, 落实重点工程减排。 2) 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 管理水平,实现总量控制目标。 3)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实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COD执 行等量削减,NOx、SO2、VOCs、烟粉尘、NH3-N五个指标执行倍量削减。涉及排放 总量控制因子的建设项目应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和审批阶段, 落实主要污染物总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9 量控制指标。 4) 严格控制涉重金属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新增排放砷、汞、铅、铬、镉、镍 等重金属建设项目。 5)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技术升级或淘汰重污染企业获得主要污染 物削减量,用于平衡园区内建设项目的新增量。 8.3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8.3.1 环境准入要求环境准入要求 本次规划环评不设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的环境准入要求分别见下表。 表表8.3-1 限制建设区环境准入要求限制建设区环境准入要求 序号序号 管制区域管制区域 环境目标环境目标 环境准入要求环境准入要求 1 300m产业控制带 环境空气、地表水环 境及土壤环境质量 达到相应功能区要 求。 1. 禁止设有生产废气排放源,禁止布局重大 危险源,禁止贮存、加工、制造或者使用 产生恶臭(异味)物质及低嗅阈值物质; 2. 对该范围内现有排污企业应严格控制其发 展,原则上禁止新、改、扩建,优化布局, 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缓解环境影响,根 据园区产业发展定位逐步实现转型 (产业、 技术)升级。 2 300m环境缓冲带 不得规划新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 研、行政办公等为主的环境敏感建筑。 3 重装备产业区 500 米缓冲隔 离带涵盖范围 满足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临港新城重装备产 业区规划调整暨跟踪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 意见的复函 (沪环保评2016223号) 的相关要 求: 1. 引进的产业项目不得产生、 排放工艺废气; 2. 无环境风险; 3. 尽可能提高地块内的绿化率。 8.3.2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依据环境准入要求,制定形成临港泥城产业园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 提出规划范围内禁止准入及限制准入的行业、 工艺或工序以及产品。 禁止准入是指不 允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不允许新设立或新迁入法人单位; 限制准入主要包括工 艺限制、原料限制、产品限制等。 具体的准入总体要求见下表。 表表8.3-2 泥城产业园环境准入总体要求泥城产业园环境准入总体要求 编编 号号 区域区域 清单项清单项 目目 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1 300 米产 业控 制 管控范 围 针对产业园东侧现有、规划的集中居住区,设置300m产业控制带; 主导功 能 通过产业优化转型,以轻量化为主要发展方向。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10 编编 号号 区域区域 清单项清单项 目目 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管控措 施 1.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相对大的企业,通过优化转型等措施逐步合理调整, 改善现状环境质量。 2. 该区块东侧隔马泐港紧邻泥城居住功能地块,需加强地块周边环境污染防护,主要 发展方向为无工业污染或轻污染的产业。 负面清 单 1. 禁止设有生产废气排放源,禁止布局重大危险源,禁止贮存、加工、制造或者使用 产生恶臭(异味)物质及低嗅阈值物质; 2. 对该范围内现有排污企业应严格控制其发展,原则上禁止新、改、扩建,优化布局, 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缓解环境影响,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定位逐步实现转型(产业、 技术)升级。 2 重装 备缓 冲隔 离区 管控范 围 泥城路以北,重装备产业区500米缓冲隔离带涵盖范围。 主导功 能 以轻量化为主要发展方向 管控措 施 主要发展方向为无工业污染或轻污染的产业。 负面清 单 1. 引进的产业项目不得产生、排放工艺废气; 2. 无环境风险; 3. 尽可能提高地块内的绿化率。 3 优化 发展 区 管控范 围 除300米产业控制带及重装备缓冲隔离区外范围 主导功 能 以产业优化升级和集聚发展为主要特征。 管控措 施 1. 严控高污染项目准入; 2. 符合总量管控要求; 3. 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结果; 4. 能源、水资源利用标准应优于上海产业能效指南(2016 版)中的行业工业产值 能耗和工业产值用新水量均值; 5. 环境风险管理要求禁止建设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工业项目,禁止引入重大 危险源项目。 负面清 单 1. 根据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的通知 (沪环规201712号),在实施区域限批期间,不得引入涉及砷、 汞、铅、铬、镉、镍、锡等一类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2. 禁止引入重大危险源; 3. 禁止引入使用高VOCs含量有机溶剂型涂料、油墨和胶粘剂的项目; 4. 禁止准入含有电镀、酸处理、镀铬等金属表面处理工序的企业; 5. 禁止准入动物实验项目、动物房; 6. 禁止准入各类露天散料堆场。 7. 针对主导和现状保留产业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具体见表8.3-3。 环境准入负面工艺或工序详见下表。 表表8.3-3 环境准入负面工艺或工序清单环境准入负面工艺或工序清单 序号序号 名称名称 类别类别 具体要求具体要求 1. 规划主导 产业 机械电子类 禁止准入产业 1. 禁止铅酸电池; 2. 禁止主导产业中涉及能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存大重大危险源的项目进入。 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 造业 1. 严格控制涉及第一类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2. 铅酸电池制造禁止准入。 3. 电子元件器件 禁止使用高VOCs含量有机溶剂型涂料、 油墨和胶粘 剂 4. 医疗器械设备制造 禁止引入铸造、 锻造、 电镀、 表面处理等重污染工艺。 5. 新材料 禁止准入产业 1. 禁止聚合材料生产; 2. 禁止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 禁止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的水泥及其制品(包 括粉磨)、混凝土及其制品、石灰石膏及其制品、石 材加工、人造石制造、玻璃制品、玻璃纤维及制品、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11 序号序号 名称名称 类别类别 具体要求具体要求 陶瓷制品、 石棉制品、 石墨碳素制品、 耐火材料制品、 沥青及其制品等项目禁止准入; 4. 禁止主导产业中涉及中涉及能耗超过行业平均 水平,存大重大危险源的项目进入。 6. 金属制品业 含有电镀、 酸处理、 镀铬等金属表面处理工序禁止准 入 7. 塑料制品业 1.专业塑料改性、造粒项目禁止准入; 2.有电镀和有机涂层(不含喷粉、喷塑)工艺的项目 禁止准入; 3.有传统塑料薄膜彩色印刷工艺的项目禁止准入。 8. 现状保留 主要产业 纺织及服装业 洗毛、染整、脱胶、湿法印花工序禁止准入 9. 皮革制品业 制革、毛皮鞣制工序禁止准入 10. 木材加工业 禁止使用高VOCs含量有机溶剂型涂料、 油墨和胶粘 剂 11. 家具制造业 禁止使用高VOCs含量有机溶剂型涂料、 油墨和胶粘 剂 注:本负面清单未列明的,按照国家、市、区有关最新政策执行;本清单中提到的文件以最新版 本为准。 8.4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 8.4.1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根据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 、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本 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沪环保防 2012 422 号) 等的要求, 园区应督促重点行业企业落实工业扬尘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措施, 确 保达标排放。对于污水泵站等易产生恶臭的公共设施,应严格落实防护距离要求。新 建和迁建的加油站应设置油气回收系统,确保达标排放。 8.4.2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园区属于临港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 园区内的污水可有效得到处置。 因而园区不 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园区应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在滚动开发过程中,新开发地块污水 管线的铺设应先于或与地块开发同步实施, 确保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100%纳管排放。 园区污水管网现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 建议对规划范围内的市政污水管网进行普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修复。严格执行环境准入要求中的水资源利用标准,控制高 水耗企业引进。 督促集嘉机械等高水耗且单位产值水耗高于行业均值的企业开展清洁 生产,通过改进优化工艺、加大废水循环利用力度等措施降低新鲜水用量、减少工业 废水排放。 8.4.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泥城产业园现状及规划产业导向涉及多个行业,包括制造业、服饰业、印刷和记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12 录媒介复制业等,产生的危废种类不尽相同。从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危废产生量较 小,不足10吨/年,甚至不足1吨/年,存在难以落实危废处置单位的问题。根据上海 市产业园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设施管理办法 (试行) (沪环保防 2016 355号) 的要求,建议园区管理部门引入危废第三方治理机构,共同搭建一个“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服务平台”,提升园区危废规范化管理水平。借助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优势,在园 区内设立危废集中收集贮存转运设施, 在危废产生源就地收集、 规范分类、 集中暂存、 统一外运。通过危废集约化管理模式,保障园区危废收集处置率、避免因贮存不当造 成的二次污染,实现园区危废“风险可控、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管理目标。 8.4.4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云汉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基础教育设施、医院、养老院等建筑,其后 退快速路红线的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划或规范要求。 加强敏感保护目标周边固定噪声源 的控制,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确保其边界噪声满足功能区标准要求。 8.4.5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以建设海绵城市的指导思想为引领, 鼓励办公等建筑采取屋顶绿化、 雨水收集利 用等措施, 提高雨水积存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新建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停车场、 广场时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加强对河道自 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在规划范围以外填河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 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集中居住区周边300m产业控制带内应尽可能提高绿化率。 8.4.6 土壤、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土壤、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在规划实施过渡期内, 应严格限制现有企业增加建设规模或污染物排放, 并在35 年内逐步启动调整或搬迁。由于涉及土地用途转性,需由园区按计划回购。在企业搬 迁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应根据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 发2012120号) 、 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 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环发201466号) 、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及市政场地再开发利 用环境安全的管理办法 (沪环保防2014188号)等文件的要求,开展土壤及地下 水环境调查。 8.4.7 电磁辐射影响减缓措施电磁辐射影响减缓措施 规划新增的110kV变电站厂界及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与住宅、学校、医院、养 老院等环境敏感目标边界的距离应控制在20m以上。 临港重装备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泥城产业园)规划 13 8.4.8 环境管理和跟踪评价环境管理和跟踪评价 1) 建议园区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园区的具体环境保护工作,对 园区的环境保护实施全面管理,并配备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 2) 建立企业污染源和风险源数据库,重点关注产生和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主 要水污染物和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3) 建议通过设置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平台,建立园区危险废物动态监管体系。 4) 建立以园区管理部门为主体的区域性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实行三级(政府- 园区-企业)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实现组织管理、系统支撑、预案整合上的统一和对 各类基础信息的共享;编制园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定期开展危险化学品 企业、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的环境风险源排查工作;设立园区应急响应中心。 5) 建议园区建立项目引进联席会审制度,环境管理职能部门应参与并对项目是 否符合环境准入要求予以把关,确保环境准入要求能够贯彻和落实。 6) 鉴于紧邻产业园东部的规划用地为居住用地,建议在下一轮的规划修编中, 考虑将产业园划定的300 米产业控制带用地调整为一类工业用地, 优化产业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