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6314-1996 是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称为《食品添加剂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该标准于1996年发布,旨在规定食品添加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条件,以确保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安全有效使用。

标准内容概览

  1. 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或其他饱和脂肪酸)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实施本标准时所直接引用或参考的其他标准文件,这些文件对于理解和执行本标准至关重要。

  3. 术语和定义:虽然未直接列出具体定义,但根据标准内容理解,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是一种酯化产物,由维生素C(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结合而成。

  4. 技术要求

    • 感官指标:描述了产品的外观、色泽、气味等应符合的标准。
    • 理化指标:规定了产品需检测的多项指标,如含量、纯度、熔点、酸值、重金属含量(如铅、砷)、砷盐含量等,确保产品安全无害。
    • 微生物指标:设定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限量,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5. 试验方法:详细说明了如何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包括使用的仪器、试剂、操作步骤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6.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要求、抽样方法及判定规则,确保每批产品的质量控制。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对产品的包装材料、标签信息、运输条件及贮存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防止产品在流通和储存过程中变质或污染。

实施意义

该标准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生产、检验、销售及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营养强化剂,广泛应用于油脂、烘焙食品、饮料、果酱等产品中,可以有效延长食品保质期并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886.230-2016
  • 1996-05-21 颁布
  • 1996-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6314-1996食品添加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pdf_第1页
GB16314-1996食品添加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pdf_第2页
GB16314-1996食品添加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pdf_第3页
GB16314-1996食品添加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6314-1996食品添加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B 1 6 3 1 4 一 1 9 9 6 前 侣 全 b L - 抗坏血酸棕桐酸酣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国外曾作为抗氧化剂广泛用于各种食品, 由 于本品 是维生素C ( 抗坏血酸) 的衍生物, 可为机体提供维生素C, 因此, 也可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 美国食品化学法典 1 9 8 3 年第三版( 简称F C C z ) 中抗坏血酸十六醋的标准制定的( 经查F C C 1 9 9 4 年第四补充版没有修订) 。 在鉴别项下增加碘量法鉴别 在试验方法上有的项目 与F C C, 相同, 有的项目 与F C C , 不同 主要是为了与国标一致, 试验方法更合理。 但是, 其原理和结果是等同的。 本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组织起草, 由天津药物研究院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制药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车应成、 钟南平、 苑洪忠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 家标 准 食 品 添 加 剂 L 一 抗 坏 血 酸 棕 搁酸 醋G B 1 6 3 1 4 - 1 9 9 6 F o o d a d d i t i v e -L - a s c o r 勿1 p a l m i t a t e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L 一 抗坏血酸棕桐酸醋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与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用棕搁酸与氯化亚讽反应制取棕桐酞氛后与L 一 抗坏血酸反应制得的L 一 抗坏血酸棕桐酸醋, 可添加于食品中作为抗氧化剂及补充维生素C的营养强化剂。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6 0 1 -8 8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 容量分析) 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 B 6 0 2 -8 8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 B 6 0 3 -8 8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 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 B 6 1 3 -8 8 化学试剂比 旋光度测定通用方法 G B 8 4 5 0 -8 7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 G B 8 4 5 1 -8 7 食品添加剂中 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 9 9 5 年版( 二部)3 化学名称、 分子式、 结构式、 分子f 化学名称: L - 抗坏血酸十六酸醋 L - a s c o r b i c a c i d , 6 - h e x a d e c a n o a t e 分子式: C 2 2 H 3 B 0 7 结构式: OH OH O H L .- J C H, ( C H, ) C O OC H2 -C- - k , I V I 0 H 分子量: 4 1 4 . 5 4 ( 按1 9 8 7 年国际原子量)4 技术要求4 . 1 性状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6 一 0 5 一 2 1 批准1 9 9 6 一 1 2 一 0 1 实施 G B 1 6 3 1 4 一 1 9 9 6 本品为白色或黄白色的粉末, 有轻微气味, 极微溶于水和植物油, 易溶于无水乙醇及无水甲醉中, 室温下, 4 . 5 m L无水乙醉可溶解本品1 g , 且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 . 2 项 目和指标 表 1片 二5 试验方法 除特殊规定外, 试验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 水为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 仪器、 设备为一般实验室仪器、 设备。5 . 1 鉴别5 . 1 . , 原理 二 氯 靛 酚 钠 溶 ”碘 液 试 验 是 根 据 本 品 在 其 结 构 上 含 有 烯 二 ”结 构、 I I ,易 被 二 , 靛 酚 OH OH钠 或 碘 氧 化 为 双 酮 式 结 构 丫 一 了, 同 时 二 氯 靛 酚 钠 溶 液 或 碘 液 试 验 退 色 ,据 此 可 对 本 品 进 行 鉴 N il 0 O O5 . 1 . 2 试剂和溶液5 . 1 . 2 . 1 2 , 6 一 二氯靛酚钠溶液: 0 . 1 0 o ( m/ V ) 水溶液5 . 1 . 2 . 2 无水乙醇( G B 6 7 8 ) .5 . 1 . 2 . 3 碘液: 0 . 1 m o l / L ( G B 6 7 5 ) ,5 . 1 . 3 鉴别方法5 . 1 . 3 . 1 取本品1 g 溶于1 0 m L无水乙醉中, 该溶液可使0 . 1 写的2 , 6 一 二氯靛酚钠水溶液退色。5 . 1 . 3 . 2 取本品1 g溶于1 0 m L无水乙醉中, 该溶液可使。 1 m o l / L的碘液退色。5 . 2 含量测定5 . 2 . 1 原理 采 用 碘 量 法 ,本 品 在 其 结 构 上 含 有 烯 二 “结 构卜丫,具 有 强 的 还 原 性 ,易 被 碘 液 氧 化 为 双 OH OH酮 式 结 构 门 ,同 时 使 碘 还 原 生 成 H I , O O5 . 2 . 2 试剂和溶液5 . 2 . 2 . 1 碘标准滴定溶液(( 0 1 m o l / I . )称取碘( G B 6 7 5 ) 适量, 按照G B 6 0 3 中规定的方法制备。5 . 2 - 2 . 2 无水乙醇( G B 6 7 8 ) .5 . 2 . 3 测定方法 G B 1 6 3 1 4 一 1 9 9 6 称取样品约0 . 3 g ( 准确至0 . 0 0 0 2 g ) , 置于2 5 0 m L 碘量瓶中, 加5 0 m L无水乙醉使之溶解, 再加水3 0 m L, 摇匀, 立即用。 . 1 m o l / L的碘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 3 0s 内不退色为终点, 记下碘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 m L ) ,5 . 2 . 4 结果的计算 L 一 抗坏血酸棕搁酸醋含量X, ( 0 o )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可按式( 1 ) 计算: V , x0 . 2 0 7 3 X , 一 二 一拱计牛二Xm , “ “ “ “,式中: V 滴定样品所消耗碘标准滴定液的体积, m L; ; 碘标准滴定液的浓度, m o l / L ; m , 称量样品的质量+ g ;0 . 2 0 7 3 与1 . 0 0 m L 碘标准滴定液 c ( 1 / 2 1 2 ) =1 . 0 0 0 m o l / 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L - 抗坏血酸棕搁 酸醋的质量。 取两次计算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应表示至一位小数。5 . 2 . 5 允许差 本方法二次平行测定的允许相对偏差在0 . 3 以内5 3 比旋度的测定5 . 3 . 1 仪器和试剂5 . 3 . , 1 仪器: 采用G B 6 1 3中规定的仪器装置。5 . 3 . 1 . 2 试剂: 甲醇( G B 6 8 3 ) .5 . 12 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约2 g ( 准确至0 . 0 0 2 g ) , 置于2 0 m L容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按照G B 6 1 3 中规定的方法操作, 并调节温度至2 5 士0 . 5 1C, 测定。5 . 3 . 3 结果的说明 比 旋度【 司2 5D 按式( 2 ) 计算: 尸, , ;QX 1 0 0,、 a l z aI n 二 二井 ” ” ” ” ” ” ” ” ( 2) c z l式中: 司扩 2 5 时的比旋度; a -2 5 时测定得的旋光度, l 旋光测定管的长度, d m; c 2 - 1 0 0 m L 溶液中含L 一 抗坏血酸棕桐酸醋的质量( 按干燥品 计算) 7 g .5 . 4 熔点范围的测定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 9 9 5 年版二部附录 3 3 页熔点测定法第一法测定。5 5 干燥失重的测定 将约1 g 样品研成约2 m m大小的颗粒, 置于称量过的与样品测定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干燥 3 0 min的扁形称瓶中, 精密称定, 然后将装样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 在 5 6 0C 6 0 下, 压力在2 . 6 7 k P a( 2 0 m m H g ) 左右干燥1 h , 取出在干燥器中 冷至室温, 称定重量, 从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干燥失重5 6 灼烧残渣的测定5 6 , 试剂和溶液 硫酸( G B 6 2 5 ) 05 6 2 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 g ( 称准至0 . 0 1 g ) , 置于已 在7 0 0 1C -8 0 0 灼烧至恒重的瓷增涡内, 先用小火缓缓加热至完全炭化, 放冷后, 加硫酸0 . 5 mL -1 . 0 m L , 使其湿润, 低温加热至硫酸燕气除尽后移入马福炉中,在7 0 0 C - x 8 0 0 中 灼烧至恒重 G B 1 6 3 1 4 一1 9 9 65 . 6 . 3 结果的说明 灼烧残渣X 2 ( %)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按式( 3 ) 计算: X 3 一 m a - M 3 X 1 0 0m 4” ” “ ” “ “ 一 3 ,式中: M 2 -琳祸与残渣总质量, 9 ; m 3 - 增竭质量, 9 ; m 4 样品质量, 9 。5 7 砷的测定 按照G B 8 4 5 0 中湿法消解砷斑法测定5 . 8 重金属的测定 按照G B 8 4 5 1 中干法测定。6 检验规则6 . 1 本品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查部门进行检验, 生产厂保证所有出厂的产品符合标准的要求, 每件产品都应附有产品合格证6 . 2 使用单位可按照本标准对所收到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6 . 3 取样方法按包装件数而定, 总件数, G3 时, 取样数为每件取样。 总件数, (3 0 0 时, 取样数为石 + 1 ; 总 件 数, 3 0 。 时 , 取 样 数 为 冬-/ T + 1 。 用 清 洁 适 用 的 取 样 器 , 深 入 每 件 包 装 的 四 分 之 三 深 度 一 目 ” 朴 一 了 ” 产 碑2 一 一 “尹 , 曰 曰 声 刁 “ J ” “ ” r 产 、 份 ” 中 H I 一 丫 、 处。每件等量配样, 用四分法缩样取化验用量的1 0 倍量, 分成两份, 装入清洁、 干燥、 具有密封性和避光性的样品瓶中。 瓶上贴有标签, 注明产品名称、 批号、 生产厂名称和取样日 期、 取样人签名及必要的说明。一份送化验室, 另一份密封保存, 以备仲裁分析用。6 . 4 如果检验的结果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 应加倍取样件数, 重新取样品进行核验, 产品重新检验的结果有一项不符合标准时, 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品。6 . 5 如果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 可由双方协商选定仲裁单位按照本标准进行仲裁7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7 . 1 包装上应有牢固的标志, 内容应包括: 产品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