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5009.26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与《SN/T 1573-2013》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和更新:

  1. 适用范围与法律效力:GB 5009.261-2016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具有强制执行力,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贝类产品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而SN/T 1573-2013属于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主要适用于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其法律效力及适用范围相对有限。

  2. 检测方法和技术更新:GB 5009.261-2016可能引入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例如,可能采用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多种神经性贝类毒素进行同时定量分析,相比SN/T 1573-2013可能使用的检测手段更为先进和全面。

  3. 限量标准与风险评估:新标准可能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风险评估数据,调整了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限量要求,更加科学合理地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同时,新标准可能提供了更详细的风险管理建议或指南,帮助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更好地执行和监督。

  4. 样品处理与前处理步骤:GB 5009.261-2016可能对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等环节提出了更具体或优化的操作指导,旨在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需要,新标准可能在表述上更加清晰、具体,增加了操作的可执行性。例如,通过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质量控制措施和验证方法,使得实验室更容易理解和遵循。

  6. 更新国际接轨情况:GB 5009.261-2016在制定过程中可能会参考更多的国际标准和建议,确保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通行规则保持一致或接近,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提升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

这些变化体现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进步和对公众健康保护的加强,通过更科学、严格的检测标准来有效控制贝类食品中的神经性贝类毒素风险。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2-23 颁布
  • 2017-06-23 实施
©正版授权
GB5009.2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pdf_第1页
GB5009.2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pdf_第2页
GB5009.2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5009.2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5 0 0 9.2 6 12 0 1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2 0 1 6 - 1 2 - 2 3发布2 0 1 7 - 0 6 - 2 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发 布G B5 0 0 9.2 6 12 0 1 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S N/T1 5 7 32 0 1 3 出口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小鼠生物法 。本标准与S N/T1 5 7 32 0 1 3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 B5 0 0 9.2 6 12 0 1 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N S P) 检测的小鼠生物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贝类及制品中神经性贝类毒素(N S P) 的检测。2 原理用乙醚提取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 提取物经减压蒸干后, 再以1%吐温- 6 0生理盐水为分散介质,制备N S P - 1%吐温- 6 0生理盐水混悬液, 将该混悬液注射入腹腔, 观察小鼠存活情况, 计算其毒力。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 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一级水。3.1 试剂3.1.1 盐酸(HC l) 。3.1.2 无水乙醚(C4H1 0O) 。3.1.3 吐温- 6 0(C6 4H1 2 6O2 6) 。3.1.4 氯化钠(N a C l) 。3.1.5 次氯酸钠(N a C l O) 。3.2 试剂配制3.2.1 氯化钠溶液(0.8 5%) : 称取0.8 5gN a C l, 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 0 0m L。3.2.2 1%吐温- 6 0: 称取1.0g吐温- 6 0, 用0.8 5%氯化钠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 0 0m L。3.2.3 次氯酸钠溶液(5%) : 称取次氯酸钠5 0g, 用水溶解, 并稀释至10 0 0m L。3.3 标准品短裸甲藻毒素标准品(b r e v e t o x i n - 2) , 纯度9 0%。3.4 材料小白鼠: 体重为1 9g 2 1g的健康I C R品系雄性小鼠。4 仪器和设备4.1 旋转蒸发器。4.2 均质器。G B5 0 0 9.2 6 12 0 1 62 4.3 天平: 感量为0.1g。4.4 分液漏斗。4.5 圆底烧瓶。4.6 布氏漏斗。4.7 一次性注射器:1m L。4.8 离心机: 转速60 0 0r/m i n。4.9 金属筛网: 孔径约2mm。5 分析步骤注:橡胶手套、 玻璃制品等用过的器材, 以及废弃的提取液应在次氯酸钠溶液(5%) 中浸泡1h以上, 以使毒素分解。5.1 试样制备5.1.1 样品采集每个分析样品至少要取1 0个以上贝类, 并使贝肉达2 0 0g以上。冷冻样品置于保温盒中冷冻送检, 或保证其处于低温状态(0 1 0 ) 送检。如为带壳样品, 应开壳去除水分后冷冻送检。5.1.2 试样制备5.1.2.1 生鲜带壳样品用清水将贝壳外表彻底洗净, 切断闭壳肌, 开壳, 用水淋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他外来物。将闭壳肌和连接在胶合部的组织分开, 取出贝肉, 切勿割破肉体。开壳前不要加热或用麻醉剂。收集2 0 0g贝肉放在孔径约2mm的金属筛网上沥水5m i n, 捡出碎壳等杂物, 将贝肉均质, 备用。5.1.2.2 冷冻样品在室温下, 使冷冻样品呈半冷冻状态。带壳冷冻样品, 按5.1.2.1方法清洗、 开壳、 淋洗取肉, 除去贝肉外部附着的冰片, 抹去水分后, 室温缓化。收集2 0 0g贝肉放在孔径约2mm的金属筛网上沥水5m i n,将贝肉均质, 备用。5.1.2.3 贝类罐头将罐头内容物沥干水分, 倒入均质器充分均质, 备用。5.1.2.4 贝肉干制品称取1 0 0g干制品放入足量清水中浸泡2 4h4 8h(4冷藏) , 沥干、 均质、 备用。5.1.2.5 盐渍品用清水洗涤, 流水脱盐,沥干, 均质、 备用。5.2 试样提取取1 0 0g试样到5 0 0m L烧杯中, 加入5g氯化钠和1m L浓盐酸。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混合物至沸腾, 文火煮5m i n, 冷却至室温。将混合物移至5 0 0m L离心管中, 用5 0m L乙醚冲洗烧杯, 将冲洗液一同移到离心管中。向离心管G B5 0 0 9.2 6 12 0 1 63 中再加入1 0 0m L乙醚, 盖塞, 充分振摇。60 0 0r/m i n离心1 5m i n。离心后小心倒出醚层( 上层) 溶液至10 0 0m L分液漏斗中, 用乙醚重复三次抽提离心管中的沉淀,三次抽提用总量为2 5 0m L乙醚, 转移醚层液体至分液漏斗中。轻轻振荡( 不能生成乳浊液) , 静置分层后去除水层( 下层) 及贝肉碎片。将乙醚层移入5 0 0m L的圆底烧瓶中, 减压浓缩( 旋转蒸发器,3 51) 去除乙醚。用1%吐温- 6 0生理盐水将浓缩物在刻度试管中稀释到1 0m L, 充分振摇, 制成均匀N S P - 1%吐温-6 0生理盐水混悬液。此时1m L液量相当于预先测定的1 0g去壳贝肉的重量, 以此悬浮液作为试验原液进行动物实验。5.3 小白鼠试验选择体重为1 9g 2 1g的健康I C R品系雄性小鼠6只, 随机分2组: 检测样品组和空白对照组(1%吐温- 6 0生理盐水) ,3只/组。分别取1m L待测液或1%吐温- 6 0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注射时若有提取液溢出, 须将该只小鼠丢弃, 并重新注射一只小鼠。记录注射完毕时间和小鼠停止呼吸时的死亡时间, 连续观测9 3 0m i n。若小鼠的中位数死亡时间在2h以内, 则要用1%吐温- 6 0生理盐水对待测液进行稀释后重新注射, 直到小鼠的死亡时间在2h6h内。6 分析结果的表述6.1 待测样品校正鼠单位(CMU) 的确定根据待测样品的小鼠死亡时间( 见表A.1) 查出相应的鼠单位数MU;根据小鼠的重量( 见表A.2)查出其对应的体重校正系数。同一只小鼠的鼠单位与体重校正系数相乘, 即得该只小鼠的CMU。选取检测样品受试组中3只小鼠C MU的中位数, 即为该样品受试组的中位数C MU, 以此值进行6 .2的计算。6.2 毒素毒力的计算与结果表述6.2.1 N S P毒力的计算试样中N S P毒力按式(1) 计算:X=CMU1 01 0 0D F(1) 式中:X 试样中N S P毒力, 单位为鼠单位每克(MU/g) ;CMU 检测样品受试组小鼠的中位数校正鼠单位, 单位为鼠单位每毫升(MU/m L) ;D F 稀释倍数。注:1 0单位为毫升;1 0 0单位为克。6.2.2 结果表述在空白对照组小鼠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判断和表述:若小鼠的死亡时间等于3 6 0m i n, 则待测样品的N S P毒力即相当于0.2MU/g。若实验组中位数死亡时间小于1 2 0m i n, 则应对样品提取液进行稀释, 再选取3只小鼠进行试验,直至得到中位数死亡时间为1 2 0m i n 3 6 0m i n为止, 根据最后的稀释液实验结果计算样品的鼠单位毒力, 报告该样品的N S P毒力为:MU/g。若实验组中位数死亡时间大于3 6 0m i n, 则直接计算确定样品鼠单位毒力, 报告该样品的N S P毒力为:MU/g。若实验组中所有小鼠在观察9 3 0m i n内均不死亡, 则也可报告该样品的N S P毒力小于0.1MU/g。G B5 0 0 9.2 6 12 0 1 64 附 录 A小鼠死亡时间与鼠单位换算关系 小鼠死亡时间与鼠单位换算关系见表A.1。表A.1 小鼠死亡时间与鼠单位换算关系死亡时间/m i n鼠单位/MU81 0.01 09.01 28.01 47.01 66.01 85.02 04.53 04.03 83.84 53.66 03.48 33.21 0 53.01 4 02.81 8 02.62 3 42.43 0 02.23 6 02.04 3 51.85 4 01.66 4 51.47 8 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