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521.1-2004 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作为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定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检验要求及方法,以确保其安全性。不过,您未提供与之比较的另一个具体标准或版本,因此直接对比变更内容较为困难。但可以一般性地说明此类标准更新时可能包含的变动方向:

  1. 分类和定义更新:新标准可能会根据技术进步和国际协调需要,对易燃固体的分类进行调整,明确新的定义或细化现有定义,以更准确地覆盖各类易燃固体物质。

  2. 检验方法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检验方法可能会有所改进,包括采用更精确、高效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安全规范强化:新标准往往会加强对易燃固体在包装、标志、标签、文档要求等方面的规范,确保从生产到最终处置的全链条安全管理,减少事故风险。

  4. 环境与健康保护:考虑到环境保护和人员健康,新标准可能会增加关于易燃固体在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评估要求,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5. 国际标准接轨: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统一管理,新标准会尽量与国际相关标准(如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保持一致,确保国内外法规的一致性和互认性。

  6. 操作指南和应急措施:可能会提供更加详细的操作指导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帮助企业和应急管理部门更好地准备和应对潜在的危险事件。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4-05-20 颁布
  • 2004-1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9521.1-2004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pdf_第1页
GB19521.1-2004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pdf_第2页
GB19521.1-2004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9521.1-2004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1 3 . 3 0 0 ; 5 5 . 0 2 0C 6 6t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 1 9 5 2 1 . 1 -2 0 0 4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 检验安全规范S a f e t y c o d e f o r i n s p e c t i o n o f h a z a r d o u s p r o p e r t i e s f o r d a n g e r o u s g o o d s o f f l a mma b l e s o l i d s2 0 0 4 - 0 5 - 2 0 发布2 0 0 4 - 1 1 - 0 1实施中 华人民 共和国 国家 质 量监督 检验 检疫总 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 B 1 9 5 21 . 1 - 2 0 0 4前言 本标准第4章和第 5 章为强制性条款, 其余条款为推荐性条软。 本标准与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第 4修订版) 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其有关技术与 上述规章范本中 一致, 在标准文本格式上 按G B / T 1 . 1 -2 0 0 0 做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 T C 2 5 1 )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危险品中心实验室。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天津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亚太地区危险品协会、 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利兵、 冯智韵、 李宁涛、 李德泉、 刘绍从、 高伟平。 本标 准为首次制定。GB 1 9 5 21 . 1 -2 0 0 4易燃 固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易燃固体危险货物的要求、 试验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的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1 9 4 5 8 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 通则 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 第 4 修订版)术语 和定义 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 ( 第4修订版)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 1 易燃固体f l a m ma b l e s o l i d s 易燃固体是易于燃烧的固体和摩擦可能起火的固体。3 . 2 燃烧速率 r a t e o f b u r n i n g 将粉状、 颗粒状或糊状的样品制成长2 5 0 m m, 高1 0 mm、 宽2 0 m m的连续三角柱形粉带, 从一端点燃, 在一定时间内火焰烧过的长度, 单位为 mm / s ,要求4 . , 危险货物在不大于 2 m i n ( 或对金属或合金粉末样品在不大于 2 0 mi n ) 试验时间内可以点燃, 并沿着固体样品带火焰或带烟燃烧 2 0 0 mm,4 . 2 易燃固体包装上铸印、 印刷或粘贴的标记、 标志和危险货物彩色标签应准确清晰, 符合 G B 1 9 4 5 8有关规定要求。5 试 验5 . 1 试验项目 易 燃固 体 危险 特 性 试验 项目 包括 初 步 筛分 试 验、 危险 特 性 判布 试 验 和 适 用 包 装 类 别 试 验。5 . 2 样品数f及样品的预处理5 . 2 . , 从待检货物中抽取代表性物质 5 0 0 g , 用于危险特性试验。5 . 2 . 2 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固体样品制成粉状、 颗粒状或糊状。5 . 3 试验内容5 . 3 . 1 初步筛分试验5 . 3 . 1 . 1 试验仪器 自动易燃固体筛分仪。GB 1 9 5 2 1 . 1 - 2 0 0 45 . 3 . 1 . 2 试 验方法 将粉状、 颗粒状或糊状固 体物质做成连续的带或丝, 约长2 5 0 m m 、 宽2 0 m m 、 高1 0 m m, 置于冷的不渗透、 低导热的底板上。用煤气喷嘴( 最小直径为 5 m m) 喷出的高温火焰( 最低温度为 1 0 0 0 ,C) 烧粉带的一端, 直到粉末点燃或喷烧时间最长为2 mi n ( 若为金属或合金粉末样品最长时间为 5 mi n ) ,5 . 3 . 2 危险特性判定试验5 . 3 . 2 . 1 试验仪器 金属燃烧速率仪、 非金属燃烧速率仪。5 . 3 . 2 . 2 试验方法 将商品形式的粉状、 或颗粒状样品紧密地装人模具, 模具的顶上按放不渗透、 不燃烧、 低导热的底板, 把设备倒置, 拿掉模具。把糊状物质铺放在不燃烧的表面上, 做成 2 5 0 m m 的绳索状, 剖面约1 0 0 mm , , 从绳索的一端将样品点燃。如为潮湿敏感样品, 应在该样品从其容器中取出后尽快把试验做完。然烧速率试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风速应足以防止烟雾逸进试验室。5 . 3 . 3 适用包装类别判定试验5 . 3 . 3 . 1 试验仪器 金属燃烧速率仪、 非金属燃烧速率仪。5 . 3 . 3 . 2 试验方法5 . 3 . 3 . 2 . 1 对于金属或其合金粉以外的样品, 应在 1 0 0 mm长的时间段之外 3 0 mm至 4 0 mm处将1 mL 的润湿溶液滴在样品堆垛上。确保堆垛样品的剖面全部浸润, 润湿液没有从两边流失。所使用的润湿液应不含可燃溶剂, 润湿溶液的活性物质总量应不超过 1 %e5 . 3 . 3 . 2 . 2 使用小火焰或最低温度为1 0 0 0 的热金属线来点燃堆垛的一端。当堆垛燃烧 8 0 m m的距离时, 测定以后 1 0 0 mm的燃烧速率。对于金属或其合金粉以外的样品, 记下湿润段是否阻止火焰的燃烧。试验应进行六次, 每次均使用干净的底板。5 . 4 类别判定5 . 4 . 1 筛分试验判定 5 . 3 . 1 . 2的试验中, 如果不能在2 m i n ( 或对金属或合金粉末样品不能在 2 0 mi n ) 试验时间内点燃并沿着固体样品带火焰或带烟燃烧2 0 0 mm, 那么该固体样品不应划为易燃固体, 且无需进一步试验。如果在不大于 2 mi n ( 或对金属或合金粉末样品在不大于2 0 m i n ) 试验时间内点燃并沿着固体样品带火焰或带烟燃烧 2 0 0 m m, 则应进行 5 . 3 . 2 和 5 . 3 . 3的全部试验。5 . 4 . 2 危险特性类别判定 根据 5 . 3 . 2 所述的试验方法, 粉状或颗粒状样品进行的试验中有一次或多次燃烧时间少于 4 5。 或燃烧速率大于 2 . 2 mm / s , 应将样品分类为4 . 1 项的易燃固体。金属或金属合金粉末如能点燃, 并且在1 0 mi n内可蔓延至样品的全部长度时, 应将其分类为 4 . 1 项的易燃固体。5 . 4 . 3 适用包装类别判定 根据 5 . 3 . 3的试验结果判定适用包装类别, 见表 t o 表 1 适用包装类别判定易 燃 固 体燃 烧 时 间包 装 类 别易于燃烧的固体小于 4 5 s 且火焰通过湿润段II小于4 5 s 且湿润段阻燃至少4 min班金属或合金粉末小于5 minII大于5 min且小于 1 0 mi n皿GB 1 9 5 2 1 . 1 - 2 0 0 46 检 验规则6 . 1 检验项目 按本标准第4 章和 第5 章的要求逐项进行检验。6 . 2 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危险特性检验: 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转产时; 正式生产后, 如材料、 工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