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316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酒精》这一标准是对《GB 10343-2008》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旨在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用酒精的生产与使用标准。主要变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范围调整:新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不仅涵盖了以谷物、薯类、糖蜜或其他可食用农作物为原料生产的食用酒精,还细化了各种原料的具体要求,确保了标准的全面性和适用性。

  2. 术语和定义:对一些关键术语给出了更精确的定义,比如“食用酒精”、“无水乙醇”等,增强了标准的严谨性和理解的一致性。

  3. 技术要求:提高了对食用酒精的质量要求,包括纯度、杂质含量、感官特性等方面。特别强调了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的限量指标,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4. 检验方法:更新并优化了多项检测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准确和高效。引入了现代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法,以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5. 标签标识:新增了关于产品标签标识的规定,要求明确标注原料来源、酒精度、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增强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和消费者的知情权。

  6. 生产过程控制:对生产环境、工艺流程、卫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强调了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7. 监督与实施:明确了标准的监督与执行机制,规定了相关部门对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和方法,加强了标准的执行力。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2-23 颁布
  • 2017-06-23 实施
©正版授权
GB316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pdf_第1页
GB316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pdf_第2页
GB316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316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3 1 6 4 02 0 1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2 0 1 6 - 1 2 - 2 3发布2 0 1 7 - 0 6 - 2 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发 布G B3 1 6 4 02 0 1 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1 0 3 4 32 0 0 8 食用酒精 中的部分指标,G B1 0 3 4 32 0 0 8 食用酒精 中涉及到本标准的指标以本标准为准。G B3 1 6 4 02 0 1 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用酒精。2 术语和定义2.1 食用酒精以谷物、 薯类、 糖蜜或其他可食用农作物为主要原料, 经发酵、 蒸馏精制而成的, 供食品工业使用的含水酒精。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原料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和有关规定。3.2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外观无色透明取适量试样置于烧杯中, 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 应透明,无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异物气味具有乙醇固有香气, 无异嗅用具塞量筒取试样1 0m L, 加水1 5m L, 盖塞, 混匀。倒入5 0m L小烧杯中, 闻其气味滋味纯净, 微甜, 无异味取试样2 0m L于5 0m L容量瓶中, 加水3 0m L, 混匀, 然后倒入1 0 0m L烧杯中, 置于2 0水浴中, 待恒温后品其滋味3.3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酒精度/%v o l9 5.0G B5 0 0 9.2 2 5醛( 以乙醛计) /(m g/L)3 0附录AG B3 1 6 4 02 0 1 62 表2( 续)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甲醇/ (m g/L)1 5 0G B5 0 0 9.2 6 6氰化物a( 以HC N计) / (m g/L)5G B5 0 0 9.3 6 a仅适用于以木薯为原料的产品。3.4 污染物限量污染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污染物限量项 目限 量检验方法铅( 以P b计) / (m g/k g)1.0G B5 0 0 9.1 24 其他4.1 包装4.1.1 装运食用酒精应使用专用的罐、 槽车和不锈钢桶, 不应使用铝桶或镀锌容器包装, 不应使用未做抗静电处理的容器。包装前, 应对所用容器进行严格的安全、 卫生检查。4.1.2 灌装后的罐、 槽车应加铅封。使用单位收货时, 应检查铅封是否完好。4.1.3 包装物应体外清洁, 标注内容清晰可见, 标签粘贴牢固。4.2 运输4.2.1 运输工具应清洁、 卫生, 不应与有毒、 有害、 有腐蚀性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装混运。4.2.2 搬运时应轻装轻卸, 严禁扔摔、 撞击和剧烈震荡, 应远离热源和火种。4.2.3 运输过程应防火、 防爆、 防静电、 防雷电, 严禁曝晒。4.3 贮存4.3.1 产品不应与有毒、 有害、 有腐蚀性或有异味的物品混合存放。4.3.2 产品应贮存于阴凉、 干燥、 通风的环境中, 应有防高温、 火种、 静电、 雷电的设施。在贮存区域应有醒目的“ 严禁火种” 的警示牌。G B3 1 6 4 02 0 1 63 附 录 A食用酒精中醛的测定A.1 碘量法A.1.1 原理亚硫酸氢钠与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羟基磺酸钠, 反应式为: 用碘氧化过量的亚硫酸氢钠, 反应式为:N a H S O3+ I2+H2ON a H S O4+2 H I加过量的N a HC O3, 使加成物分解, 醛重新游离出来, 反应式为: 用碘标准溶液滴定分解释放出来的亚硫酸氢钠。A.1.2 试剂和溶液A.1.2.1 亚硫酸氢钠溶液(1 2g/L) 。A.1.2.2 盐酸溶液c(HC l)=0.1m o l/L : 按G B/T6 0 1配制。A.1.2.3 碘标准溶液c(12I2)=0.1m o l/L : 按G B/T6 0 1配制与标定。A.1.2.4 碘标准滴定溶液c(12I2)=0.0 1m o l/L : 使用时将0.1m o l/L碘标准溶液准确稀释1 0倍。A.1.2.5 淀粉指示液(1 0g/L) : 按G B/T6 0 3配制。A.1.2.6 碳酸氢钠溶液c(N a HC O3)=1m o l/L 。A.1.3 分析步骤吸取试样1 5.0m L于2 5 0m L碘量瓶中, 加1 5m L水、1 5m L亚硫酸氢钠溶液、7m L盐酸溶液, 摇匀, 于暗处放置1h, 取出, 用5 0 m L水冲洗瓶塞, 以碘标准溶液滴定, 接近终点时, 加淀粉指示液0.5m L, 改用碘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淡蓝紫色出现( 不计数) 。加2 0m L碳酸氢钠溶液, 微开瓶塞, 摇荡0.5m i n( 呈无色) , 用碘标准滴定溶液继续滴定至蓝紫色为其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A.1.4 结果计算试样中的醛含量按式(A.1) 计算:X=(V1-V2)c0.0 2 21 51 06(A.1) 式中:G B3 1 6 4 02 0 1 64 X 试样中的醛含量( 以乙醛计) , 单位为毫克每升(m g/L) ;V1 试样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单位为毫升(m L) ;V2 空白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单位为毫升(m L) ;c 碘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单位为摩尔每升(m o l/L) ;0.0 2 2 与1.0 0m L碘标准使用溶液c(12I2)=1.0 0 0m o 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乙醛的质量。结果保留至整数。A.1.5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值之差, 若醛含量5m g/L, 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 若醛含量5m g/L, 不得超过平均值的1 3%。A.2 比色法A.2.1 原理醛和亚硫酸品红作用时, 发生加成反应, 经分子重排后, 失去亚硫酸, 生成具有醌形结构的紫红色物质, 其颜色的深浅与醛含量成正比。A.2.2 试剂和溶液A.2.2.1 亚硫酸氢钠溶液(5 3%) : 称取5 3.0g亚硫酸氢钠(N a H S O3) , 溶于1 0 0m L水中。A.2.2.2 硫酸: 密度为1.8 4g/c m3。A.2.2.3 碱性品红-亚硫酸显色剂: 称取0.0 7 5g碱性品红溶于少量8 0 水中, 冷却, 加水稀释至约7 5m L, 移入1L棕色细口瓶内, 加5 0m L新配制的亚硫酸氢钠溶液, 加5 0 0m L水和7.5m L硫酸, 摇匀, 放置1 0h1 2h至溶液褪色并具有强烈的二氧化硫气味, 置于冰箱中保存。A.2.2.4 醛标准溶液(1g/L) : 准确称取乙醛氨0.1 3 86g( 按乙醛乙醛氨=11.3 8 6) 迅速溶于1 0左右的基准乙醇( 无醛酒精) 中, 并定容至1 0 0m L。移入棕色试剂瓶内, 贮存于冰箱中。A.2.2.5 醛标准使用溶液: 吸取乙醛标准溶液0.3 0 m L、0.5 0 m L、0. 8 0 m L、1. 0 0 m L、1. 5 0 m L、2.0 0m L、2.5 0m L和3.0 0m L, 分别置于已有部分基准乙醇( 无醛酒精) 的1 0 0m L容量瓶中, 并用基准乙醇稀释至刻度。即醛含量分别为3m g/L、5m g/L、8m g/L、1 0m g/L、1 5m g/L、2 0m g/L、2 5m g/L和3 0m g/L。A.2.3 分析步骤吸取与试样含量相近的限量指标的醛标准使用溶液及试样各2m L, 分别注入2 5m L比色管中, 各加5m L水、2m L显色剂, 加塞摇匀, 放置2 0m i n( 室温低于2 0时, 需放入2 0水浴中显色) , 取出比色。用2c m比色皿, 在波长5 5 5n m处, 以水调零, 测定其吸光度。A.2.4 结果计算试样中的醛含量按式(A.2) 计算:X=AxAc(A.2) 式中:X 试样中的醛含量( 以乙醛计) , 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