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4789.4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针对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测定的方法。这项标准旨在确保食品工业中使用的微生物源酶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来评估这些酶制剂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标准内容概览:
-
适用范围:明确了该标准适用于食品及其原料中添加的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测定,不包括非微生物源的酶制剂。
-
术语和定义:详细界定了与抗菌活性测定相关的专业术语,如最低抑制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等,为标准的准确执行提供语言基础。
-
试剂与材料:列出了进行抗菌活性测定所需的各种试剂、培养基、标准菌株及实验器材的具体要求,确保测试条件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
-
样品准备:规范了待测酶制剂的预处理步骤,包括稀释、溶解等,确保样品能够均匀且有效地应用于后续试验。
-
检测方法:
- 平板扩散法:在固体培养基上,通过酶制剂的扩散作用观察其对测试菌株生长的抑制圈大小,以此评估抗菌活性。
- 最小抑制浓度(MIC)测定:通过系列稀释法确定能够完全抑制测试菌株生长的酶制剂最低浓度。
- 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进一步确定能够杀灭99.9%测试菌株的酶制剂最低浓度。
-
结果判断与报告:规定了如何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判断酶制剂的抗菌活性,并要求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于复核和追踪。
-
精密度与准确度:提供了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包括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的计算方法,确保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
-
质量控制:强调了实验过程中应实施的质量控制措施,如使用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等,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2-23 颁布
- 2017-06-23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4 7 8 9 .4 32 0 1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测定2 0 1 6 - 1 2 - 2 3发布2 0 1 7 - 0 6 - 2 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发 布G B4 7 8 9.4 32 0 1 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用微生物生产的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测定。2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 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 生物安全柜。2.2 冰箱:25。2.3 恒温培养箱:3 61。2.4 恒温水浴箱:4 61。2.5 天平: 感量为0.1g。2.6 振荡器。2.7 无菌吸管:1m L( 具0.0 1m L刻度) 、1 0m L( 具0.1m L刻度) 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2.8 无菌培养皿: 直径9 0mm。2.9 无菌锥形瓶: 容量2 5 0m L、5 0 0m L。2.1 0 p H计或精密p H试纸。2.1 1 无菌纸片: 见A.8。2.1 2 无菌镊子。2.1 3 游标卡尺: 刻度为0.1mm。3 培养基和试剂3.1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 r y p t o n eS o yA g a r,T S A) : 见A.1。3.2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 r y p t o n eS o yB r o t h,T S B) : 见A.2。3.3 平板计数琼脂(P l a t eC o u n tA g a r) : 见A.3。3.4 0.1m o l/LHC l: 见A.4。3.5 无菌生理盐水: 见A.5。3.6 5 0.0g/m L环丙沙星(C i p r o f l o x a c i n,C I P) 溶液: 见A.6。3.7 5.0g/片 环丙沙星纸片: 见A.7。4 试验菌株4.1 金黄色葡萄球菌(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a u r e u s)AT C C6 5 3 8。G B4 7 8 9.4 32 0 1 62 4.2 大肠埃希氏菌(E s c h e r i c h i ac o l i)AT C C1 1 2 2 9。4.3 蜡样芽胞杆菌(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AT C C2。4.4 环状芽孢杆菌(B a c i l l u s c i r c u l a n s)AT C C4 5 1 6。4.5 化脓性链球菌(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p y o g e n e s)AT C C1 2 3 4 4。4.6 粘质沙雷菌(S e r r a t i am a r c e s c e n s)AT C C1 4 0 4 1。5 检验程序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测定检验程序见图1。图1 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测定检验程序6 操作步骤6.1 试验菌悬液原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 C C6 5 3 8) 、 大肠埃希氏菌(AT C C1 1 2 2 9) 、 蜡样芽孢杆菌(AT C C2) 、 环状芽孢杆菌(AT C C4 5 1 6) 、 化脓性链球菌(AT C C1 2 3 4 4) 、 粘质沙雷菌(AT C C1 4 0 4 1) 冻存菌株分别接种于G B4 7 8 9.4 32 0 1 63 盛有5m LT S B的试管, 置3 61培养1 8h2 4h进行第一次传代培养, 分别挑取第一次传代培养液12环转种于5m LT S B肉汤, 置3 61培养1 8h2 4h进行二次传代培养, 作为试验菌悬液原液备用。试验菌悬液原液纯度检测: 分别挑取试验菌悬液原液各一环, 划线接种于T S A平板,3 6 1 培养2 0h2 4h, 观察纯度。6.2 菌悬液原液浓度测定6.2.1 菌悬液原液稀释分别取6.1中制备的菌悬液原液依次进行十倍梯度稀释, 蜡样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分别制成1 0-4稀释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化脓性链球菌、 粘质沙雷菌分别制成1 0-5稀释液。6.2.2 培养计数分别吸取6.2.1中制备好的各菌稀释液1m L于无菌平皿内, 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行, 并用无菌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向平皿中倾注冷却至4 6左右( 可放置于4 61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 的平板计数琼脂1 5m L2 0m L, 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 将平板翻转, 于3 61培养2 4h后计数, 各菌悬液原液中菌浓度均大于1 06C F U/m L时方可使用。6.3 检测平板制备倾注融化并冷却至4 61的T S A培养基1 5m L于无菌培养皿内, 待其凝固后制成T S A平板, 备用。将6.1中二次传代后的各菌培养物分别用冷却至4 61的T S A培养基按11 0的比例稀释( 其中化脓性链球菌AT C C1 2 3 4 4按12 0的比例稀释) , 充分混匀后各取1 0m L至上述已制备好、 于4 61中保温的T S A平板内, 轻轻摇动平板使菌液均匀铺平, 待其凝固后制成检测平板, 备用。注:为防止含菌培养基遇到T S A后马上凝固, 引起菌悬液铺板不均匀, 菌悬液铺板前应事先将T S A平板置于4 61条件下保温平衡1 0m i n。6.4 酶制剂纸片的制备准确称( 移) 取1.0g(m L) 酶制剂于9m L无菌生理盐水中, 充分混匀后制成1 0%的酶制剂溶液。将无菌纸片放入无菌平皿内, 在每张纸片上缓缓滴加1 0 0L1 0%的酶制剂溶液, 使其全部吸收, 每种酶制剂样品制备1 2张纸片。6.5 贴纸片及培养将6.4中制备的含待测酶制剂的纸片、 含环丙沙星的阳性对照纸片( 见A.7) 和含1 0 0L无菌生理盐水的空白阴性对照纸片用无菌镊子分别置6.3中制备的检测平板上, 每个平板贴2张纸片(2张含待测酶制剂的纸片或2张含环丙沙星的纸片或2张空白纸片) , 两纸片圆点的间距大于3 2mm, 每个标准菌株分别设一阳性对照和一阴性对照平板。将平板正置于40.5冰箱内过夜(1 2h1 6h) 。第二天转入3 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 4h后, 测定酶制剂样品、 环丙沙星和阴性对照纸片形成的抑菌圈。7 抗菌活性结果报告7.1 结果判定若待测酶制剂对3种或3种以上受试微生物呈现出抗菌活性, 即纸片周围出现清晰可见的抑菌圈G B4 7 8 9.4 32 0 1 64 ( 每个抑菌圈直径1 6mm) , 且阳性对照环丙沙星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蜡样芽孢杆菌、 粘质沙雷菌、环状芽孢杆菌、 化脓性链球菌5种细菌形成的抑菌圈均1 6mm, 则判定该酶制剂样品中存在抗菌活性物质。7.2 结果报告报告样品中检出抗菌活性或未检出抗菌活性。G B4 7 8 9.4 32 0 1 65 附 录 A培养基与试剂A.1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 r y p t o n eS o yA g a r,T S A)A.1.1 成分胰蛋白胨 1 5.0g大豆蛋白胨5.0g氯化钠5.0g琼脂粉1 5.0g蒸馏水10 0 0m LA.1.2 制法将上述各成分加于蒸馏水中, 煮沸溶解, 调节p H至7 .2 0 .2, 分装至锥形瓶中,1 2 1灭菌1 5m i n。A.2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 r y p t o n eS o yB r o t h,T S B)A.2.1 成分胰蛋白胨1 5.0g大豆蛋白胨5.0g氯化钠5.0g蒸馏水10 0 0m LA.2.2 制法将上述各成分加于蒸馏水中, 煮沸溶解, 调节p H至7.20.2, 分装试管,1 2 1灭菌1 5m i n。A.3 平板计数琼脂(P l a t eC o u n tA g a r,P C A)A.3.1 成分胰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葡萄糖1.0g琼脂1 5.0g蒸馏水10 0 0m LA.3.2 制法上述各成分加于蒸馏水中, 煮沸溶解, 调节p H至7.20.2, 分装至锥形瓶中,1 2 1灭菌1 5m i n。G B4 7 8 9.4 32 0 1 66 A.4 0.1m o l/LH C lA.4.1 成分HC l9m L蒸馏水9 9 1m LA.4.2 制法移取浓盐酸9m L( 质量浓度为3 6%, 密度为1.1 7g/m3) , 用无菌蒸馏水稀释至10 0 0m L,0.2 2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后备用。A.5 无菌生理盐水A.5.1 成分氯化钠8.5g蒸馏水10 0 0m LA.5.2 制法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 0 0m L蒸馏水,1 2 1灭菌1 5m i n。A.6 5 0.0 g/m L环丙沙星(C i p r o f l o x a c i n,C I P)A.6.1 成分10 0 0g/m L环丙沙星0.5m L无菌生理盐水9.5m LA.6.2 制法按产品说明书( 百分比, 含水量或效价) 称取一定质量的环丙沙星用适量0.1m o l/LHC l溶解使其浓度为10 0 0g/m L, 无菌条件下0 .2 2m微孔滤膜过滤后移取0 .5m L, 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 0m L,混匀。A.7 5.0 g/片环丙沙星纸片(C i p r o f l o x a c i np a p e r,C I Pp a p e r)A.7.1 成分5 0.0g/m L环丙沙星1 0 0L无菌纸片1张A.7.2 制法吸取5 0.0g/m L环丙沙星溶液1 0 0L缓慢均匀滴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风电场工作票操作票管理细则
- 2025年南通一模政治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龙岩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 自杀应急预案演练记录(3篇)
- 2025年小学时的美术考试题及答案
- 中石化应急预案编码(3篇)
- DB1309T 61-2025 肉鸡 卫生防疫规程
- 2025年幼教面试角色真题及答案
- DB1309T 313-2025 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反餐饮浪费行为规范
- 照明光环境质量分析-洞察与解读
- 电力配网投标技术文件
- 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方案节能评审意见书
- 互联网广告行业广告投放策略优化方案
- 装修案例汇报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解读
- 6大国工匠百炼成器教案-蓝色
- 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贮存运输及交付管理制度
- DB3301-T 65.11-2024 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11部分:医院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第15节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和科技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选必融合)
- 电子商务导论 记分作业资料-上海开大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