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881-2005 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是中国关于亚麻纤维加工行业中,为预防粉尘爆炸事故、保护人员安全及生产设施而制定的一套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亚麻纤维在清理、梳理、打麻、纺纱等加工过程中,针对粉尘产生的控制、监测、防护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与措施。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览:

  1. 范围与适用对象:明确了标准适用于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的粉尘防爆安全管理,涵盖了从原料处理到成品产出的全过程。

  2. 术语和定义:对涉及的术语如“爆炸性粉尘”、“爆炸极限”、“防爆区域”等进行了明确界定,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3. 基本要求:强调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粉尘防爆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应急预案、进行风险评估、员工培训等,并要求设备和工艺设计需符合防爆安全原则。

  4. 工艺设备与设施:规定了加工设备应具备的防尘、防爆功能,如安装除尘系统、采用防爆电气设备、设置有效的静电接地等,以减少粉尘积聚和防止火花产生。

  5. 作业环境管理:要求定期清理工作场所,控制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安全限值,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对作业区进行分区管理,划分不同防爆等级区域。

  6. 个人防护装备:明确了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静电服等,以减少粉尘吸入和静电积累的风险。

  7. 监测与检测:要求定期对粉尘浓度、静电势等进行监测,并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确保防爆设施的有效性。

  8. 应急处置:制定了粉尘爆炸事故的应急响应程序,包括紧急疏散、初期火灾扑救、报警机制等,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应对。

  9. 教育培训与意识提升:强调对员工进行粉尘防爆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10. 记录与审核:要求企业保留相关安全检查、监测、培训及事故处理的记录,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审核。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5-09-06 颁布
  • 2006-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9881-2005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pdf_第1页
GB19881-2005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pdf_第2页
GB19881-2005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pdf_第3页
GB19881-2005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9881-2005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5 9 . D 6 0 . 1 0; 1 3 .1 0 0C 6 7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 1 9 8 81 - 2 0 0 5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S a f e t y r e g u l a t i o n f o r d u s t e x p l o s i o n p r e v e n t i o n i n f l a x f i b e r p r o c e s s i n g s y s t e m2 0 0 5 - 0 9 - 0 6发布2 0 0 6 - 0 7 - 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B 1 9 8 8 1 - 2 0 0 5目次前言 皿1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 , , 14 一般规定 25 管理要求 , , 26 设计施工 , 26 . 1 土建 , , 26 . 1 . 1 厂区布置 , 26 . 1 . 2 厂房建筑结构 , , . . . . . . . . . 36 . 1 . 3 除尘室建筑结构 36 . 1 . 4除尘地沟 , , , . . . . . . . . . . . . . . . . . 36 . 2 电气 , , 36 . 2 . 1爆炸 性 粉 尘 环 境 危险 区 域 划 分 , “ 36 . 2 . 2 一般要求 , , , 36 . 2 . 3 电气设备 , , , 36 . 2 . 4 电气线路 , 46 . 2 . 5 防雷及接地 46 . 3 通 风除尘 一46 . 3 . 1 除尘系统划分 , , . . . 46 . 3 . 2 除尘设备的布置及选择 46 . 3 . 3 除尘管路及布置 , . . . . . . . . . . . . 46 . 3 . 4回风及除尘 , . . . . . . . . . 5GB 1 9 8 8 1 - 2 0 0 5月 U吕本标准的全部技术 内容为 强制性的。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粉尘防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黑龙江省纺织工业设计院、 哈尔滨亚麻纺织厂、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周维、 王福华、 王燕津、 王树桐。GB 1 9 8 8 1 - 2 0 0 5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设计、 施工、 运行和管理。亚麻原料厂及亚麻棉厂可参照执行 。2 规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1 2 4 7 6 . 1 -2 0 0 。 可燃性粉尘环 境用电气设备 第1 部分: 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 气设备第 1 节: 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 i d t I E C 6 1 2 4 1 - 1 - 1 : 1 9 9 9 ) G B J 1 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 B 5 0 0 5 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 B 5 0 0 5 8 -1 9 9 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I E C 6 1 2 4 1 - 1 - 2 : 1 9 9 9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 1 部分: 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 备第 2节 : 电气设备 的选择 、 安装和维护3术语和定 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 1 亚麻初加工系统及亚麻纺纱系统f l a x p r e p a r i n g s y s t e m a n d f l a x s p i n n i n g s y s t e m 亚麻原料厂的生产过程称为亚麻初加工系统; 亚麻纺织厂从打成麻加工成亚麻纱的生产过程中所有工序总称为亚麻纺纱系统。3 . 2 除尘室d u s t c h a mb e r 装设除尘设备( 附配套用风机) 的建筑物。3 . 3 除 尘地 沟d u s t t r e n c h 用于敷设输送含纤维粉尘及气体的金属管道的地下沟道。3 . 4 亚麻梳麻车je f l a x c a r d i n g w o r k s h o p 亚麻纺纱系统的粗梳理工艺设备所组成的车间。3 . 5 亚麻前纺车间 f l a x p r e p a r a t o r y s p in n i n g w o r k s h o p 亚麻纺纱系统的精梳理工艺设备所组成的车间。GB 1 9 8 8 1 - 2 0 0 5粉尘防爆d u s t e x p l o s i o n p r e v e n t i o n预防粉尘爆炸和减小爆炸危害程度的措施。4一般规定4 . 1 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的规定, 将预防粉尘爆炸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 建立健全粉尘防爆管理体系, 强化安全和防火机构, 制定分工明确的责任制。4 . 2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防火防爆技术培训,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粉尘防爆知识, 熟悉、 掌握相关的控制系统使用技能; 对在易爆场所工作的从业人员,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 防火防爆技术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上岗工作4 . 3 企业应定期检查除尘系统的泄爆、 隔爆装置, 使其性能保持完好; 企业不得擅 自变更系统内配置的任何设备。如需改造, 其设计应由有相应资质的部门负责。4 . 4有亚麻纤维 粉尘散发的场所 , 相对湿度不应低于 6 5 %05管理要求5 . 1 企业应制定相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管理细则、 运行检修维护细则, 并定期对除尘设备及管道系统的安全及防静电接地装置进行检测, 保证设备、 系统正常运行检测应作好记录, 并由有关人员签字。5 . 2 车间内应杜绝明火作业。如确需在车间内使用电、 气焊时, 应将该区域工艺设备停止运行, 将工作场地清理十净. 制定防火措施并经企业防火部门审批同意, 在防火员严密监护下和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进行。焊接完毕, 由防火员认真检查并继续监护一段时间, 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口5 , 3 应定期检查除尘室、 放散粉尘场所的自动喷洒灭火系统及消防灭火装置, 保证随时可投人正常使用。5 . 4 应定期检查车间工艺设备与除尘室、 空调送风风机的连锁装置, 并定期试验, 使其随时处干可启动状态。5 . 5 除尘室的各操作机构, 应有明显标志, 车间指定专门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技术检查和维修, 确保其运行在限定的工作指标( 阻力上、 下限; 空气净化后的含尘浓度等) 范围内。有故障的除尘设备不应使用5 . 6 应装备必要的监测仪器设备, 定点定时的对车间和除尘系统的空气含尘浓度、 温度、 湿度、 压力等进行检测, 建立档案, 以便及时了解系统的工作情况, 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改进措施或请有关部门协助定期监测。5 . 7 每月不得少于一次检修日( 停产检修) , 在检修的同时, 要做好车间、 设备的彻底清扫工作。5 . 8 除尘室应按危险场所进行管理, 专人看管, 无关人员严禁人内。除尘工不允许穿带铁钉的鞋和化纤工作服, 不允许使用铁锹清除麻尘5 . 9 清出的尘杂应用容器具密封好, 随清随运并应根据尘量的多少制定出相应的清扫周期。5 . 1 0 有下部吸尘斗的设备在运行1 检修时, 应防止金属杂物掉人吸尘斗。5 . 1 1 应定期检查除尘管道内壁, 如有沉积物或结垢应及时清除。5 . 1 2 需要除尘的工艺设备, 应着重看管易缠麻和有摩擦过热的部位发现异状应立即停车, 检查处理确认无隐患后方可开车5 . 1 3 设备运转时, 除尘工人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检查处理。6设计施工6 . 1 土建6 . 1 . 1 厂区布置6 . 1 . 1 . 1 亚麻企业的除尘室宜单独布置。如与其他车间相连时, 应设防爆墙相隔, 并应有安全疏散通GB1 9 8 81 - 2 0 0 5道及 应急照明 。6 . 1 . 1 . 2除尘室单 独设置时 , 与其他车间的距离应执行 GB J 1 6的相关 规定。6 . 1 . 2 厂房建筑结构6 . 1 . 2 . 1 亚麻企业生产车间火灾危险类别属丙类。亚麻企业除尘室( 包括除尘风机室) 的火灾危险类别属乙类6 . 1 . 2 . 2 有粉尘散放的车间( 纺纱厂的梳麻、 前纺, 原料厂的制麻车间) 宜采用有窗厂房, 其建筑结构及厂房内表面应平整、 光滑, 便于清扫。6 . 1 . 2 . 3 通风机室、 除尘室均应专用, 不得兼作其他用途; 不得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6 . 1 . 2 . 4 各类麻库均不应设在地下, 并且应有 良好的通风设施。6 . 1 . 3 除尘室建筑结构6 . 1 . 3 . 1 除尘室上层不允许布置生产车间、 辅助车间和生活间。除尘室内不应设置办公室、 休息室, 如毗邻时, 应符合GB J 1 6的相关规定。6 . 1 . 3 . 2 除尘室应布置在直接对室外开门窗的附房或独立建筑物内, 应采用框架结构, 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 与相邻房间的隔墙应为防爆墙, 防爆墙上不宜开孔洞或管线穿过。6 . 1 . 3 . 3 除尘室应设置泄压设施, 并应符合 G B J 1 6的相关规定。泄压面应设在靠近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 对外应避开人员集中的场所及主要交通道路6 . 1 . 4 除尘地沟6 . 1 . 4 . 1 除尘地沟应具备良好的防水防潮性能, 以确保沟内干燥; 寒冷地区室外部分的除尘地沟应做好顶板保 温 , 以防沟内结露。6 . 1 . 4 . 2 进人除尘室的地沟口处应设隔断, 穿管处应密封。与相邻车间连通处, 应采用非燃烧体材料密封 。6 . 2电气6 . 2 . 1 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按I E C 6 1 2 4 1 - 1 - 2 . 1 9 9 9 的 划分原则, 亚麻纤维加工企业的除尘室为2 0 区, 除尘风机室、 尘杂加工车间为 2 1区 , 梳麻 间、 前纺 间、 制麻间为 2 2区 。6 . 2 . 2一般要求6 . 2 . 2 . 1 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电气工程应按爆炸性粉尘环境要求进行设计, 并符合 GB 5 0 0 5 8 -1 9 9 2第三章及 G B 1 2 4 7 6 . 1 -2 0 0 0 , I E C 6 1 2 4 1 - 1 - 2 : 1 9 9 9的相关规定。( G B 5 0 0 5 8 -1 9 9 2的1 0区、 1 1 区分别与I E C 6 1 2 4 1 - 1 - 2 : 1 9 9 9 的 2 0区、 2 1区、 2 2区相应) 。6 . 2 . 2 . 2 亚麻纤维加工系统应按照安全、 可靠、 先进和适用的原则设计自动控制系统。6 . 2 . 2 . 3 亚麻纤维加工系统应设置符合工艺生产要求, 保证安全生产的电气联锁, 电气联锁包括: a ) 除尘系统内各除尘设备之间的电气联锁; b ) 除尘设备与工艺生产设备之间的电气联锁; C ) 除尘系统的紧急停车6 . 2 . 2 . 4 除尘系统与值班室应有信号联络。6 . 2 . 2 . 5 2 0区、 2 1区、 2 2区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宜在粉尘爆炸危险性较小或非爆炸危险区设置和敷设6 . 2 . 2 . 6 2 0 区、 2 1区的电气设备应按 G B 1 2 4 7 6 . 1 - - 2 0 0 0和I E C 6 1 2 4 1 - 1 - 2 : 1 9 9 9的规定选择。 电气设备和线路应装设短路和过负荷保护装置。6 . 2 . 3 电气设备6 . 2 . 3 . 1 2 0区、 2 1 区、 2 2区电气设备的设计、 结构、 试验及标志要求应符合 G B 1 2 4 7 6 . 1 -2 0 0 。的规定, 应根据环境特征选用符合 G B 1 2 4 7 6 . 1 -2 0 0 0 规定的相关电气设备G B 1 9 8 8 1 - 2 0 0 56 . 2 . 3 . 2 电气设备的表面允许最高温度应根据I E C 6 1 2 4 1 - 1 - 2 : 1 9 9 9 第6章规定及现场环境, 通过试验确定。但不得超过 1 1 0 0C e6 . 2 . 3 . 3 2 0区、 2 1 区所用灯具应符合GB 1 2 4 7 6 . 1 -2 0 0 。第 1 8章的规定。6 . 2 . 3 . 4 2 0区、 2 1 区不宜安装插座和局部照明灯具 , 必须设插座时, 应符合 G B 1 2 4 7 6 . 1 -2 0 0 。第 1 7章 的规 定。6 . 2 . 3 . 5 2 0 区、 2 1 区不宜使用移动电气设备, 在上述区域内使用的手提灯、 帽灯应符合 G B 1 2 4 7 6 . 1 -2 0 0 0 第 1 9 章的规定。6 . 2 . 3 . 6 3 k V -1 0 k V及以上配电装置应尽可能不安装在 2 0区、 2 1 区、 2 2区内。6 . 2 . 3 . 7 1 0 0 0 V以下配电装置宜安装在用墙体隔开的单独房间或粉尘不宜积聚的地方。6 . 2 . 3 . 8 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 I E C 6 1 2 4 1 - 1 - 2 : 1 9 9 9第 9 章的规定。6 . 2 . 3 . 9 电气设备的安装应采取相应措施, 以防止可能遇到的外部影响( 例如: 化学、 机械和热应力) 。6 . 2 . 3 . 1 0 电气设备的安装应注意保持设备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以避免产生电弧或火花的可能性。6 . 2 . 3 . 1 1 2 0区、 2 1 区、 2 2区应采取措施避免因高强度光源的辐射而成为点燃源 电气设备的安装应提供便于检查、 维护和清理的通道。6 . 2 . 4 电气线路6 . 2 . 4 . 1 2 0区、 2 1区内尽可能不通过与该区无关的电缆和电气线路, 如果不可避免, 应符合 I E C6 1 2 4 1 - 1 - 2 : 1 9 9 9 第 9 章的规定6 . 2 . 4 . 2 2 。区、 2 1区、 2 2区内电气线路应选用铜芯电线或铜芯电缆, 选择和敷设应符合 GB 5 0 0 5 8 -1 9 9 2 3 . 4 . 3 -3 . 4 . 6 的规定和 I E C 6 1 2 4 1 - 1 - 2 : 1 9 9 9 第 9章的规定6 . 2 . 5防雷及接地6 . 2 . 5 . 1 亚麻纤维加工系统防雷击及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应符合 G B 5 0 0 5 7 的相关要求。6 . 2 . 5 . 2 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的接地应符合 G B 5 0 0 5 8 -1 9 9 2 3 . 4 . 7的规定; 允许利用建( 构) 筑物的结构钢筋作防雷系统, 接地极、 引下线、 接闪器间应进行电气连接, 允许电气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 防雷接地及防静电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应为其中最小值。6 . 2 . 5 . 3 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的设备、 机架、 除尘管道的金属外壳应直接接地, 或直接与接地干线连接。6 . 3通风除尘6 . 3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