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氧化还原反应 (要点知识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欢迎各位家长光临指导,高一化学 备课组,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四种基本类型,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高一化学 备课组,从不同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高一化学 备课组,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依据 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高一化学 备课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化关系,概括:“升失氧;低得还”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结果被氧化,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结果被还原,是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高一化学 备课组,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然同时发生 C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D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高一化学 备课组,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CO3高温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4HNO3(浓)4NO2+O2+2H2O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4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NaClAgCl BH2OO2 CKClO3KCl DMnO2MnCl2,D,C,D,高一化学 备课组,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6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达2700,反应式为2N2H4N2O4=3N24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属于置换反应 B联氨是氧化剂 C联氨是还原剂 D氮气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C,C,高一化学 备课组,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的单质 8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A,高一化学 备课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作用,1、电子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 作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2、表现性质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 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作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大多数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在Fe、Cu2+、Fe2+中,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只能作还原剂的是 ,反应实例是 只能作氧化剂的是 ,反应实例是 。,在Fe、Cu2+、Fe2+中,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只能作还原剂的是 ,反应实例是 只能作氧化剂的是 ,反应实例是 。,高一化学 备课组,3、由强到弱规律: 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跟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和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作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比较粒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制备物质。,写出Zn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比较: 还原性: ;氧化性: ,高一化学 备课组,4、反应先后规律 当有多种氧化性或多种还原性物质时,氧化性越强的氧化剂与还原性越强的还原剂优先反应,即“强者先行”。 作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在向由Zn、Fe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溶液后,先发生反应为 后发生反应为 。,高一化学 备课组,5、正易逆难规律 越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的一般方法,高一化学 备课组,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的一般方法,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H+ Cu2+ Ag+,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高一化学 备课组,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性强弱是: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强弱是:氧化剂氧化产物,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反应条件)的不同 师生互动内容:下面三种方法均可以制得Cl2 MnO2+4HCl(浓) =MnCl2+Cl2 +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 +8H2O O2+4HCl(浓)= 2H2O+2Cl2 三种氧化剂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催化剂,高一化学 备课组,4、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程度 根据反应Fe+2HCl=FeCl2+H2 2Fe+3Cl22FeCl3 ,氧化性 ,高一化学 备课组,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的关系,高一化学 备课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结果 要点:(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2)箭号起、止所指为同一种元素; (3)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高一化学 备课组,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要点:(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高一化学 备课组,说明:上述练习中的第(2)例(*号者)是一类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一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高一化学 备课组,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被还原的物质。 (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2、O2、CI2、Br2、I2、S(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有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如:KMnO4、KCIO3、浓H2SO4、HNO3、MnO2、NO2- (3)金属阳离子如:Fe3+、Cu2+、(H+)(在金属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如反应Fe CuSO4=FeSO4Cu中,实质上是Cu2+离子氧化Fe原子,Cu2+作氧化剂,Fe是还原剂)。,2常见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是易失电子被氧化的物质。 (1)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Ca、Na、Mg(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某些非金属单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化工工艺工程师面试题及解析
- 2025年计算机编程技能测试模拟题集PythonJava等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笔试初中地理高频考点归纳与解析
- 2025年银行安保岗位保安业务笔试题目及答案
- 骨质疏松的概念症状临床诊断及护理要点
- 甲状腺彩超课件
- 甲烷和烷烃课件
- 中班小朋友教学课件模板
- 书签超链接的教学课件
- 江苏苏州2020-2022年中考满分作文41篇
- 建筑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八五普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商业秘密培训课件
- 合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通信工程师-初级通信工程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
- 电梯安全教学课件
- 2025-2026学年【秋】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青春筑梦扬队旗励志前行绘未来
- 2025年评茶员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含答案)
- 数学集体备课汇报展示
- 食品生产企业采购管理制度
- 2025年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技师培训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