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造学,主讲:孙定建,天宫一号与神八首次交会对接成功,中新网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 郭金超)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最新消息: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4个步骤,“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3日凌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这两个航天器组合体飞行段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负责组合体飞行控制,“神舟八号”飞船处于停靠状态。按照计划,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将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是首次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的任务规划,2012年内将开展“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创造及其作用 第二节 创造的动因及条件 第三节 创造学及其发展 第四节 创造学的特性与研究方法,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创造及其作用 一、创造的概念 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创造的历史,人类生活的本质就是创造,人类文明的源泉就是创造。 创造性成果的两面影响。 人类区别于其它物种的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希望了解世界。 第二,有永无止境的创造欲,希望干预世界的活动。,什么是创造(creation) 辞海: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不同学者对创造的定义 创造的定义: 个人或组织为了一定目的获得前所未有的有价值事物的问题解决过程。 或者说:创造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综合加工已有的各方面知识和信息,产生出对个人,或群体,或社会等具有新颖性的成果的活动。,“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创造之地迈进吧!”陶行知 人人是创造之人,据统计,大学毕业生中创造性人才不到5%。据发明成果统计,初中生34%,高中生35%,技校中专18%,大学生13%。 日本统计: 文科发明占51%; 理工科发明占49%。 “外行”发明的例子:,二、创造的特点,目的性 新颖性 否定性 过程性 实践性 持续性 主体依赖性 普遍性,三、创造的分类,(1)马斯洛的分类 特殊才能的创造:指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作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 自我实现的创造:普通人的创造。指在开发人的可能性、自我潜在能力意义上的创造。,(2)按创造活动“新颖”程度分为: 相对创造:对创造者个人或部分人来说是新颖的。 绝对创造:对全人类来说是新颖的。,(3) 按创造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效果分为: 正向创造活动:凡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公德的创造活动。如电视机的诞生、计算机的发明等。 负向创造活动:凡是不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公德的创造活动。如 “网络黑客”、“冰毒研制”等。,(4)可按创造的内容分类: 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组织 (5)按创造的表现形式分类: 科学研究,技术发明,艺术创作,四、创造的主要形式,1发现 发现是指获得天然性成果的创造类型。发现的成果通常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性质与规律。 目的是探索未知,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2发明 发明是指获得人为性成果的创造类型。发明的成果通常并不天然存在,而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产物。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3、创新(INNOVATION) 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ter), 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 (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版)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 (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式; (3)开辟新的市场; (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可见,原始的“创新”强调的是经济领域和市场价值。创新可以简单理解为: 创新是“新技术、新发明、新思想的第一次应用”。 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创造发明与技术创新 从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例子可看出,创造发明与技术创新之间通常存在“滞后期”,说明先有“创造”,后有“创新”,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例子 技术与产品 发明年份 创新年份 滞后期 日光灯 1859 1938 79 采棉机 1889 1942 53 拉链 1891 1918 27 电视 1919 1941 22 喷气发动机 1929 1943 14 雷达 1922 1935 13 复印机 1937 1950 13 蒸汽机 1764 1775 11 尼龙 1928 1939 11 无线电报 1889 1897 8 三极真空管 1907 1914 7 圆珠笔 1938 1944 6,“创新”的内涵已扩大化,如: 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创新、领导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生活方式创新等等。,第二节 创造的动因及条件,一、创造的主观动因 满足需要 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 这就形成了“需要动机行为”这样一个链条。 所谓“需要”,是指人们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一种“想得到”的心理状态,通常以对某种客体的欲望、意愿、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常见的是五层次论,但其晚年又将之扩展为更加完全的七层次论。这七个层次为: (1)生理需要,即对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衣、食、住等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即希望得到安全保障,以免遭受危险和威胁的需要。 (3)社交需要,即归属感,希望得到伙伴、友谊、爱情以及归属于某一组织的需要。 (4)尊重需要,即自尊心,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5)求知需要,即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心理和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6)审美需要,即追求匀称、整齐、和谐、鲜艳、美丽等事物而引起的心理上的满足。 (7)自我实现需要,即希望施展个人抱负和有所成就的需要。 引导个人和组织的需要是创造活动成功或有益的第一步。,引导创造活动的需要可以分为: 1)创造者自己个人或组织的需要 2)其它组织或个人需要 3)适应环境的需要 4)改造环境的需要,二、创造的客观条件,方法 信息 制度 经济 文化 人才,三、创造过程(独立讲解),第三节 创造学及其发展,对创造的误解: 1、忽视普通人有创造 2、忽视具体创造过程 3、忽视创造技巧和创造规律 4、误解创造与知识的关系 导致创造的“神秘”,一、创造学的诞生 1936年,美国GE公司对职工进行创造力开发的培训,一年后发现职工的创造力竟提高了三倍。 1941年,美国 (A.F.Osborn ,BBDO广告公司经理)提出了重要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brain storming或头脑风暴法) 一般认为, 1941年奥斯本提出智力激励法,标志创造学的正式诞生。,二、创造学的涵义,创造学(Creatology): 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以及其它所有领域中的创造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研究目的:开发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三、创造学的基本原理,第一条基本原理: 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 第二条基本原理: 创造力是可开发的。 即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的。,四、 创造学发展简史,萌芽阶段(18世纪及其以前) 近代阶段(19世纪一20世纪30年代) 现代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来),五、国外创造学的发展,美国是创造学的发源地。,1955年创造学由美国传入日本,现已超过美国。 注重对人的创造力开发。 普遍开展设想运动。80年代日本号称600万发明人口,其中350万为女性。 电视台举办发明设想专题节目 。 发明节和星期日发明学校。日本把每年的4月18日定为“发明节”。 重视小发明。,六、中国创造学的发展,台湾创造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已开展了创造学研究,其重点放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方面。 大陆创造学的发展 1980年前后,上海交通大学的许立言把创造学引入中国大陆。,创造学群,是指以创造学学科理论研究及应用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术性群众团体。 主要有: 中国发明协会创造学研究委员会 1985年中国发明协会成立 。各地方分会相继成立。 会刊发明与革新杂志,自1985年创刊。 1990年中国发明协会召开了“首届全国创造力开发与促进发明活动讨论会”,成立了中国发明协会创造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创造学会 1983年6月28日至7月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创造学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标志创造学在我国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诞生。 1994年,中国创造学会在上海成立 。 会刊创造天地于1995年创刊 。 高等学校创造学研究 厂矿企业创造学推广,第四节 创造学的特性与研究方法,一、创造学研究对象和目的 创造学研究对象: 人类的创造发明活动及其创造能力。 创造学研究目的 :开发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 探索出人类创造发明规律和方法,并尽快教给普通人,从而有效地开发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增加其创造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创造活动并不断提高其创造活动的质量和创新价值。,二 、创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创造活动、创造过程、创造者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品质、创造力及其开发、创造性思维、创造环境、创造性人才培养和创造评价等等。,1、创造活动 2、创造过程 创造过程包括: 完整的创造过程 不完整的创造过程,3、创造者的人格因素, 创造者的人格因素是指创造者个人的连续性的持久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 包括人的性格、品格和体格等等。 4、创造力及其开发 创造力,是指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潜在能力。 创造学要研究人的创造力的可开发性、创造力开发的原理、机制和方法等等。,5、创造性思维 认识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思维模式及其思维的规律,同时也研究如何对一般人进行更有效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开发的核心。,6、创造环境 研究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创造活动的开展,什么样的环境不利于创造活动,同样的人或不同的人在什么样环境下最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等等。 创造需要一定的环境,而环境又需要人们去创造,只有尽力创造一个适合于创造者创造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展创造活动。,7、创造性人才培养 创造学与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创造学(亦称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涉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条件、培养原则和培养方法等。 8、对创造的评价 对个人创造性的评价 主要是通过所谓的“创造力测试”来进行的。 对创造成果的评价 对创造者的评价 对创造者个人评价往往带着偏见,三、创造学的性质:横断性,横断性学科定义: 横断学科不是以客观世界中的某一物质系统或其运动形态为研究对象;而是以许多不同的物质系统或其运动形态的某一共同方面为研究对象,如系统论、控制论等。 创造学的性质: 1、一般性 2、应用性 3、综合性 4、创造性,四、创造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传记法 科学史法 比较研究法 调查征询法 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质量安全自查整改标准方案
- 互联网营销策略方案及效果评估
- 借用库房合同(标准版)
- 上海市链家租赁合同(标准版)
- 外资公司注册合同(标准版)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案
- 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监测技术方案
- 工业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
- 零售连锁店经营模式创新与市场拓展方案
-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资源规划优化项目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TUPSW微机控制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使用说明书
-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