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1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方法.ppt_第1页
高1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方法.ppt_第2页
高1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方法.ppt_第3页
高1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方法.ppt_第4页
高1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文言文翻译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体现着新的语文考试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一路飙升:2002年开始,文言文翻译由选择题变为考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分值增加到5分;2004年增至8分;2005年、2006年增至9分,2007年江苏卷是9分,全国卷及大多数省市卷已增至10分,可谓占了文言文阅读的半壁江山。那么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总结翻译的常见方法:,一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7年江苏卷) (9分) (1)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2)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二、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006年江苏卷)(9分)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几点失误:,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2.词语翻译得不恰当,把今义当古义。 3.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或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 4.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信、达、雅,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实于原文。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 “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充分体现原文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标准,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而意译就是根据原文翻译出句子的大意,而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理解是翻译的前提,1 推敲关键词语。 2 辨清句式特点。 3 注意词类活用。 4.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5. 调动已有知识,尽量少走弯路。 6 遇有陌生词语,可以适当猜读。,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方法,一、留 文言文中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器物名、朝代名、年号、帝号以及一些典章制度等,可以保留原词,不作翻译。现代汉语中还经常使用的成语、习惯用语等也不必翻译。,二、换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三、略 文言文中的发语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或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均可略去不译。,注意: 在偏义复词方面,同学们必须明确: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翻译这类词,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了词义,哪个语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解释就不至于出错。,例如: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四、补 文言文中习惯省略介词(如“于”)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要先补上省略的成分,然后再作翻译;语意上不连贯的地方,翻译时也要作必要的补充。,例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蟹六跪而二螯。,于,于,其,之,之,之,蛇,草木,鼓,鼓,条,只,五、调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现代汉语的句式翻译;数词、副词或介词结构充当句子的定语、状语或补语,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加以调整。,例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之人不余欺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铸以为金人十二,六、套(固定结构):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无乃与”可以套用为“恐怕吧?” “不亦乎”可译作“不也吗”或“不是吗” “得无乎(耶)”可译作 “该不会吧” “何(以)为” 可译作“为什么呢” 还要干什么呢” “何如”“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如何”“奈何”“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样”,求!无乃尔是过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日食饮得无衰乎,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夫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孰与”“何如” 可译为 “和哪一个(谁)更” “比怎么样” “之谓乎(也)”可译为“说的是吧” “此之谓”“此所谓” 可译为“这就叫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岂哉(乎)”可译为“难道吗”,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其李将军之谓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岂独伶人也哉,七、转(转词意译): 文言文中的习惯用语,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表谦敬的言辞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进行意译。,例如: 世无孔子。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上书乞骸骨 一旦山陵崩。 为刎颈之交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豺狼一样的人(叛逆的人),做官人的代称,请求退休,回家养老。,生死相托的朋友,委婉说法,国王或王后死,如牛马那一样供驱使的人(作者的谦称),交战,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1 推敲关键词语。 2 辨清句式特点。 3 注意词类活用。 4.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5. 调动已有知识,尽量少走弯路。 6 遇有陌生词语,可以适当猜读。 留、换、略、补、调、套、转等方法灵活使用。,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