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点和线教案_第1页
4.1 点和线教案_第2页
4.1 点和线教案_第3页
4.1 点和线教案_第4页
4.1 点和线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 点和线教案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4.1 点和线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4.1 点和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 的概念以及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2.知道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会按要求画出线段、射线、直线;3.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 线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从不同的情景中形成点的概念;2.通过操作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要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学难点:使用简单的几何语言。教材分析:本节是从最基础的图形-点和线开始学习,通过观察探究让学生体验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性质,介绍它们的表示方法。因此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本节的重点。点和线是两个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又是构成其他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因此也与以后各章的学习密切相关,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必 要基础。应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为今后学好几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方法:引导法。引导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简单的平面图形在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教 具:电脑、投影仪、硬纸条、大头 针、泡沫板、课件资源、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活动1:(课件展示)1、出示节日里用花盆摆出的美丽图画。2、出示五星红旗。3、出示生活中美妙的工艺图案4、请同学们填一填:点动成_,线动成_,面动成_,面与面相交成_,线与线相交成_.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图画激发学习兴趣。复习相关知识引入新课。学 活动21:我们先学习点,同学们印象中的点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动画图案)滚动的小球,地图上的城市,霓红灯下的文字,节日的焰火,笔在纸上运行的轨迹。学生思考后交流举例来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举现实中的点,增强学生对点的感性认识。从生活中感受点。2:让我们看一下课本吧!先看做一做第1题.当你完成以后,对点有新的认识吗?(教师用课件演示电子显示屏是如何显示数字、字母和文字的?)总结得出:实质上是用发光的点构成图案。 学生在点阵图中用描点 的方法构造出字母、数字图案。通过活动,体验点阵可以构成各种图案。加深对点的直观认识。再请大家看第2个问题,在地图上找到北京、上海、南昌、成都所在的位置.你对点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表示某些城市位置的点。 通过活动体验城市的面积很大,但在地图中可以用点表示它位置。加深对点的直观认识。最后我们找一找第3题每个图形的顶点.你对点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线和线相交成点。 复习线和线相交成点.我们用大写字母 表示点.请同学们说出做一做第3题每个图形中的顶点的名称.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学习点的表示方法。合作交流流 活动3:课件出示:拉直的绳子、竹竿、人行横道线、书桌的边缘等,提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形象?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象线段? 学生回答并举例 从生活中感受线段。请同学们画出两个点A和B,再画出以A,B为端点的线段.我们用线段的两个端点表示线段,比如上图中的线段可以表示为:线段AB或线段BA.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段a. 学生完成画图,教师给出线段的表示方法。 通过画图体会用两个端点表示线段的合理性。请同学们为下面的线段命名.学生口答,教师给予肯定。 及时巩固线段的表示方法。同学们,这样画线段OA正确吗?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深化线段的概念,引出射线的概念.射线可以看做由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形成的。在生活有哪些物体给我们射线的形象? 教师说明射线的概念,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射线。(例如手电筒的 光束)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射线的概念。射线只有一种表示 方法,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一定是射线 的端点,第二个字母是射线上的任意一点.记作射线OA请为下面以A为端点的射线命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及时巩固射线的表示方法。请看右面图形是射线吗?是线段吗?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巩固线段、射线概念,引出直线的概念。直线可以看做由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形成的.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两个字母只要在直线上即可;记作:直线AB或 直线BA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记作:直线l请为下面直线命名.教师给出直线的概念,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直线.教师点评。练习直线的表示方法。请同学们填写下表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表示方法线段射线直线学生填表,教师点评。 及时整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合作探究 活动4请同学们做试验.1、用一个大头针将硬纸条钉在泡沫板上,观察纸条能转动吗?2、至少用几个大头针才能把硬纸条固定在泡沫板上?学生试验,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试验操作理解数学事实,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果把硬纸条看作直线,把大头针看作点,经过一个点你能画出来几条直线?经过两个点你能画出来几条直线?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事实? 师生共同总结: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1、联系实际:举出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一事实的实例。2、两条直线相交,可以有两个交点吗? 学生列举射击瞄准、砌直墙时拉一根线、植树等。 运用上述事实.增强应用意识。拔高创新 活动51.虽然线段、射线、直线都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但是两字母的要求却有所不同.你知道吗?线段、射线、直线有哪些区别,又有什么联系。你知道吗?2.你对点有哪些认识?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复习点的概念。3、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沙场练兵 1. 如图,已知线段AB,按下列要求画图:(1)延长线段AB至C使BC=2厘米,(2)延长线段BA至D使AD=1.5厘米2、如下图,图中有哪几条线段?3、如下图,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图形可以相交的是:( )。A. B.C. D.4、判断正误:(1)延长直线AB ( )(2)直线AB与直线BA不是一条直线( )(3)直线AB上有A点( )(4)直线AB与直线l不可能是同一条直线( )5、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个点弹出一条墨线,为什么?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抢答, 教师点评学生抢答,教师点评学生思考后回答 练习学生的画图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将对概念的考察转化成判 断题。数学事实 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P114P115)第1、2题做在书上,第3、4、5题做在作业本上.2、开放激趣。请你用点和线设计美丽的图案。3、课堂调查问 卷。(1).你喜欢这样的课吗?(2).你在本课中还有哪些疑问?(3).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怎样?(4).你还有什么建议?板书设计:4.1 点和线1、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数学事实:2、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名称 图形 表示方法 特征线段线段AB、线段BA或线段a。 直的,有两个端点,能用长度单位表示线段的长度。射线射线OA 直的,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没有长度。直线直线AB、直线BA、直线l 直的,向两方无限延伸,没有端点,没有长度。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从感性认识出发,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的概念便于认知结构的形成。由学生自己讨论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更加活跃。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利用课件对三者关系的变化过程进行演示更为生动有趣,变的意义更明显,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通过学生的实践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