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ppt_第1页
常识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ppt_第2页
常识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ppt_第3页
常识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ppt_第4页
常识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常识5,一、“六书”的来源,“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现在一般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即: 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許慎說文解字叙:,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P74),二 、“六书”的原意及例析,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后叙中不但列出了六书的名称,并且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人理解“六书”,根据的是许慎“六书说”的原意。,1.象形,A、定义: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即弯曲)如:,鸟,鱼,马,鹿,目,牛,羊,页,果,州,瓜,B、分类:,全体象形: 象形字表示的是所象之物的全体之形。如“日”“月”“贝” 省体象形: 象形字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等。 合体象形: 有些象形字,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画出来难以辨认,于是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如“果”“洲”,C、特点,练习:请同学们辨认下列象形字:,它以富于真实感的图象来表现词义。 所记的一般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象形字历史悠久,是汉字的构形基础。,有关人体,有关动物,有关自然,有关居室器用,A、定义:“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2.指事,王筠说文释例:“视而可识则近于象形,察而见意则近于会意。 ”,于省吾、梁东汉:“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符号来指示字义所要表达事物的字。”,B、分类:,独体指事:用纯粹抽象符号所构成。 加体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所加符号不能独立成字。 变体指事:用增减笔画来表现词义。,C、特点,象形字所表达的是具体事物,而指事字所表达的多是抽象概念。 表现方法上,象形字采取描画物状的写实法,而指事多是运用指示符号的象征法。 象形字是其它造字法的构形基础,有的指事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符号才能构成新体。,朱宗莱文字学形义篇 “上以济写实之穷,下以开会意之先。”,3.会意,A、定义:许慎说文解字叙:“比类合谊(通”义”),以见(xin)指撝(hu通“挥”),武信是也。”,B、分类:,同体会意 以形会意 异体会意 以义会意,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形体组成,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形体组成,GO幻灯片 18,以形会意靠各参构部件的形象会合成义,析 析,甲骨文从木从斤,斤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木,即劈开木头。,秉 秉,甲骨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手持禾束。,男 男,从田从力,力像耒形。表示用耒在田间 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妇 妇,甲骨文从女持帚。表示从事家务劳动的女性。本义为妇女。,友 友,甲骨文从二又,以两只右手在一起表示友好相助。,同体会意,同体会意是重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形体,表示一种新义。,林 森,艸 卉 茻mng,吅 xun 品,j,虫 蟲,kn,异体会意,异体会意就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表示一种新义。,旵:从日山,本义是日光照。 耷: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 岩: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 嵩: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山名。 昶: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以义会意靠各参构部件的意义会合成义,尖 雀 尘 孬 歪,D、辨别 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象形、指事是以独体、静态而名物,会意则是以合体、动态而示意。所以反映在语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为名词,会意字则多为动词。,C、特点 所表对象:行为动作(主要是动词);抽象概念。 文字特征:合体。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 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4.形声,A、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B、形符与声符,形声字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一个部分表音,叫声符。,关于形符: 表本义。 例:辉:“光也,从光,军声。” 表类属。 例:璧:“瑞玉环也,从玉,辟声。”,关于声符: 声符表音并不能做到十分准确 标音作用的减弱: 例: 绽定 玷占 臀殿 鲁迅门外门谈:“现在还有谁读滑为骨,读海为每呢?” 周有光统计新华字典的正字,形声字有效标音率为39%,声符表意 形声字的声符有时兼有表义作用,许慎首先看到了这一点。这类字,主要存在于“会意兼形声”(或称“形声兼会意”)的字中。说文中往往标明“亦声”,以示区别。 忘:说文:“不识(zh记住)也,从心,从亡,亡亦声。” 婚:说文:“妇嫁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古人以阴阳划分万物,天阳地阴、男阳女阴、昼阳夜阴。妇属阴,故妇嫁应在黄昏之时(阴)。周礼之记载表明了“昏”可表义。,形符与声符的位置(P7778),(1)左形右聲: 谓 理 江 材 (2)左聲右形: 功 甥 期 放 (3)上形下聲: 草 界 空 龔 (4)下形上聲: 舅 裳 貢 婆 (5)外形內聲: 閨 匣 衷 裹 (6)內形外聲: 問 辯 讎 聞 (7)形符偏于一角:勝 裁 (8)声符偏于一角:徒 旗 寐 (9)互相穿插:随(从辵隋声)游(从汓qi(泅水之泅的本字)声 ),省形与省声,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有时会被省略一部分,称之为省形与省声。 省形如:“弑”,从殺省,式声。“屦”,从履省,娄声。 省声字如:“徽”,微省声。糸mi与绳有关。“進”,从辵,蔺省声。“珊”,从玉,删省声。“毫”从毛,高省声。,C、造字的方法,加注意符 为本字加注意符 为后起字加注意符,加注声符 为本字加注声符 为后起字加注声符,音意合成 村 氮 氖 铀 镁,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形转说:从字的外形考察,以与部首字可以互训的形声字为转注。即注重两字字形的关联来解释转注。 代表人物 南唐徐锴、清江声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江、河可以同谓之水,水不可同谓之江、河;松、柏可以同谓之木,木不可同谓之松、柏。”他们认为,“建类一首”是指说文的部首,而说文在每一部首下的“凡某之属皆从某”就是“同意相受”。例如“考”属“老”部(考的意符是“老”)即受意于“老”,意思相近,可以互相解释。“松”、“柏”属“木”部,即受意于“木”。这实际上是把说文同部首的字当作了转注字,义转说:即以互训为转注。即注重两字字义的关联来解释转注。 代表人物清戴震 段玉裁 戴震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其义转相为注,曰转注。”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其义类,所谓建类一首也;互其训诂,所谓同意相受也。” “转注尤言互训也。老部曰:老者,考也;考者,老也。以考注老,以老注考,是之谓转注。” 这就是说,凡是同义可以互相解释的字,都是转注字。,声转说:以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词为转注。即注重两字字义和字音的关联来解释转注。 代表人物章炳麟 章氏国故论衡转注假借说:“字之未造,语言先之矣,以文字代语言,各循其声,方语有殊,名义一也,其音或双声相转,叠韵相迤,则为更制一字,此所谓转注也何谓建类一首?类,谓声类,首,为语基(“一首”指词源上同韵或同声)。考、老同在幽部,其义相互容受,其音小变,案形体,成别枝;审语言,同本株,虽制殊文,其实公族也。”,“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结构讲清楚。至于旧有的转注说中有价值的内容,有的可以放到文字学里适当的部分去讲,有的可以放到语言学里去讲。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文字学概要,页102),“我”甲骨文作“ ”象长柄带有锯齿刃兵器,即“锜”之初文。后借作第一人称代词。 “东”甲骨文作“ ”该是橐(两端有口的袋)之初文,后借作东西之东。且久借不归,乃另造橐字。,6.假借,A、定义:“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BACK),B、特点: 1.本无其字 2.依声托事,C、假借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为了限制造字的数量 2.表意抽象的词无法去造,D、假借与通假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归孔子豚。论语阳货,三、“四体二用”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清戴震,总结,四、“六书”的贡献及局限,贡献: 第一,大部分古文字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 第二,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 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第一,象形、指事、会意三类界限不明确。 第二,“六书说”中转注的问题最大。 第三,六书不能概括所有汉字的造字方法。,局限性:,五、六书理论的发展,1.唐兰的“三书”说,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唐氏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唐氏之说,对传统理论是一个冲击,对文字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未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BACK,2.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陈梦家先生在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辞述的“文字”章里,描绘了甲骨文字的发展过程,并且附带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问题,把汉字分为象形、假借、形声三种类型。,刘又辛先生在发表于中国语文1957年5月号的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一文中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