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128-1989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pdf_第1页
JJG128-1989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pdf_第2页
JJG128-1989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pdf_第3页
JJG128-1989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pdf_第4页
JJG128-1989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 J J G 1 2 8 - 1 9 8 9 :一 叹 一 今 .产 卜 弓 宁 户丫人个?勺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 检定规程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S t a n - d a r d Me r c u r y - i n - Gl a s s T h e r m o me t e r ( G r d a e 亚) J J G 1 2 8 - 1 9 8 9 代替J J G 1 2 8 -1 9 7 3一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 9 8 9 年6 月2 2 日 批准, 并白1 9 9 0 年4 月1 日 起施行。 归口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王 凤诚 ( 中国 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张桂芳 (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所) 目录 一概述 二技术要求 . . . . . . . . . . . . . . . . . 三 标准器和 检定设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检 定项目 和 检定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 检定结果的 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六检定结果的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附录 附录1 水银蒸发滴的连接方法 附录2 检定证书内面格式 , . . . n目nl9气气气6 n0000nU0 Q9999八勺9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 的、 测温范围为一 6 0 一+ 5 0 0 的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 检定。 一概述 一 6 0 一+ 5 0 0 二等 标准水 银温度计,由 一支测温范围为。 一 6 0 汞基温度计和测温范 围 为一 3 0 -+ 3 0 0 的七支组及3 0 0 - - 5 0 0 四支 组的 水银温度计组成。 可作为检定r _ 作用玻 璃液体温度计和其他类型温度计的 标准器; 也可 用于精密测温。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 ( 以下简称温度计)在不同温度点的示值检定结果的总不确定度列 于 表 t 表 1 ( ) 检定温度 示值检定结果的总不确定度 ( 置 信概 率0 . 9 9 )一 一 示值检 定结果 的总不确 定度 ( 置信概率09 9 ) 一6 0士0. 0 4 一 ,0 . 0 3 O 在水 三相点测 定 士0 . 0 1 2 0 0+0 . 0 5 在 冰 点 器 中采 用 比 较法测 定 士 0 . 0 2一 一 -0 . 0 6 在低 温槽 中采 用 比 较法测定 1 0. 0 3 一 士0 . 1 1 5 0土0 . 0 3 5 0 0士0 . 1 2 二技术要求 1 玻璃 1 . 1 温度计 玻璃表面应光洁透明, 在刻度范围内和感温泡上不得有影响读数和强度的缺 陷。 1 . 2 温度计应平直, 不得 有显见的弯曲 现象。 1 . 3 毛细管 玻璃的 横截面 应呈圆 形。毛 细管要直, 孔径必须均匀, 管内 不得含 有杂质, 并 应充以足 够压力的干 燥中 性气体。毛 细管与 感温泡、中间 泡、安全泡连接处应呈圆滑弧形, 不得有颈缩现象。上限温度(4 0 0 1C温度计的安全泡顶部要封圆。 1 . 4 棒式温 度计应 熔人 一条乳白 色釉带。内 标式温度 计套管内应洁净、无 杂质和污物, 应 充以干燥气体, 不得 有影响读数的 朦胧现象。 2 感温液和液柱 2 . 1 水银和汞基合金必须纯洁、干燥、无气泡。液柱不得断节。汞基合金在 一 6 0 时不得 凝 固。 2 . 2 感温液面随温度变化上升时, 不得有显见的停滞 或跳跃现象; 下降后不得在管壁上留 有液痕。 3刻彦与标志 3 . 1 刻度上的刻度线 ( 以下简称刻线)应与毛细管的中心线相垂直。正面观察温度时,棒 式温度计的全部刻线和温度数字应投影在釉带范围内。内 标式温度计的毛细管 应紧固 在刻度 板的中央位置上, 相对侧位移不得超过最短刻线。毛 细管与刻度 板的间 距不得大于1 。 二 3 . 2 刻线应均匀,两 相邻刻线间 距不 得小于0 . 5 m m ,刻 线的宽度 应不大于两相 邻刻 线间距 的十分之一。 3 . 3 数字、刻线应清晰完整,涂色应牢固不脱落。温度计应每隔 2 标志数字. 。L、下限 以及零位刻线以外应有十条展刻线。 3 . 4 温度计应有以下标记:表示国际实用温标 “ 摄氏度”的符号 。 ” 、制造厂名或厂标、 制造年月、编号等。 4 温度计的部分尺寸 4 . 1 零位刻 线与 感温泡上端的 距离不得小于4 0 m m ; 4 . 2 下限温度刻线与中间泡上端的距离不得小于5 0 mm; 4 . 3上限温度刻线与安全泡下端的距离不得小于 3 0 mm; 4 . 4下限温度低于0 的温度计,其下限温度刻线与感温泡上端的距离不得小于 9 0 m m; 4 . 5温度计的全长不得超过5 4 0 m m; 4 . 6 棒式温度 计感温泡的外 径不 得大于玻 璃棒的外径,内标式温度计的 感温泡外径不得大 于下体套管的外径。 5 示值稳定度允许误差 5 . 1 温度计经过示值稳定度检定后的零位上升值和低降值应符合表2 的规定。 5 . 2 汞基温度 计在下限温度 处理时, 不得出 现液柱下缩到 感温泡内或 凝固 在毛细 管中。 表 2 ( Y ) 上限温度 零位上升值不得超过 零位低降值不得超过 1 0 00. 0 2 0. 0 5 1 5 0 , 2 0 00. 0 3 0 . 1 0 2 5 0 . 3 0 0 一 3 5 0 , 4 0 0 一 0 . 3 5 4 5 0 , 5 0 00. 0 70 . 3 5 6 示值允许误差 6 . 1 温度 计的 示值检定结果和 零位不得超过表3 的规 定。 6 . 2除零位以外的各检定温度点的示值修正值,与上一个检定周期的示值修正值之差 ( 要 扣除零位变 化, 在零位相同的 情况下进行比 较) 不得超过表4 的 规定。 6 . 3 当一支温 度计达到 两个 ( 或两个以上) 检定周期时, 在扣除零位变化后,若 示值修正 值 ( 或它的 最大与最小值) 之差不超过表4 的规定, 则可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这一检定周期 的示值检定结果。 6 . 4 经过 6 . 3 条处理的温度计,在以后的各检定周期,每次只检定下限和上限两个温度点 和测定相应的 零位,而中 间各温度点的 示值修正值, 根据上一个周期相应点的示值修正值和 两个周期的 零位变化差通过计算求得。 这次检定的下、 上限两点的示值修正值与上一周期的 示值修正值之差 ( 要扣除零位变化) 若不超过表4 规定, 则可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这一检定 周期的示值检定结果 7毛细 管和刻线等分均 夕件 的分许课 姜 抽检两相邻规定检定点间的中点的示值检定结果应符合表3的规定。其实际检定的中点 示值修正 值与 通过两相 邻规定检定点内 插计算出来的中点示值修正值之差不得超过0 . 0 8 - o 表 3 】 测温范围o c 辅刻度 范 围 分度值 嘿 不值 允许误 差 一使 用 中 的 士 ) 25 士0 . 1 5 士0 . 2 0 士0 . 2 5 士0 . 2 0 士0 . 2 5 士0 . 4 0 01一01一0一01 士0 . 5 0 士0 . 5 0 士 0 . 7 0 01一01 -l1-l工J工月一门1-l-门 止0一20-50一10030013501400一45C一50C 起一印一迎0一竺100-150 士 0 . 7 0 2001潮130035014001450 裹 4 温度范 围 扣除零位 变化后 的两个检 定周期 的 示值 修正值之 差不得 超过 一 扣除 零位 变化后 的两个检 定周期 的 示值修 正值之差 不得 超过 一6 0 一 一 1 0 一 2 0 0 - 3 0 00 . 1 2 1 0 - 9 0 一 30 。 一 40 0 0 . 2 2 1 0 0 - 2 0 0 4 0 0 一 5 0 00 . 2 4 三标准器和检定设备 8 标准器为一6 0 -+5 0 0 的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 , 检定设备 9 . 1 恒温槽, 温场均匀性应符 合表5 的 规定。也可采 用温场均匀性符合要求的 其他结构类 型的恒温槽。 9 . 2 水三相点瓶、 冰点器。 9 . 3 读数望远镜、放大镜 ( 5 一1 0 倍) 、钢板尺等。 表 5( ) 恒 温槽名称使用沮 度范 围 工作区域 水平温 差工作区城不同深度任愈两点温差 酒 精低温槽一 1 0 0 - 00. 0 1 50 . 0 3 水槽1 - 9 50. 0 10. 0 2 油棺9 5 - 3 0 0 0. 01 5 0. 0 3 锡 或 盐 槽3 0 0-5 0 00. 0 60. 0 8 四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1 0 外观检查 1 0 . 1 新制温度计:用放大镜及钢板尺目测温度计应符合本规程 1 -4 条的要求。 1 0 . 2 使用中的 温度计: 按本规程的1 . 1 条和2 条的要求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温度计的液 柱断节或有气泡时, 经修复后方可进行检定。 1 1 示 值稳定度 检定 1 1 . 1 只对新制的、上限温度)1 0 0 的温度计进行此项抽检,检定步骤如下: 1 1 . 1 . 1 在上限温 度局浸 处理3 0 m i n , 取出 冷却, 测定零位; 1 1 . 1 . 2在上限温度局浸处理2 4 h ,取出冷却,测定零位; 1 1 . 1 . 3 在上限温度局浸处理1 O m i n 后, 关闭恒温槽的加热电源, 待温度计的 水银液面降 至高于局浸线示度2 左右时, 将其向 下插人浸没在上限温度刻线处, 使之随介质缓慢冷却 至接近室温,取出测定零位。 1 1 . 2 检定时注意事项 1 1 . 2 . 1 在上限温度处理时,温度计局浸的露出液柱度数可为2 0 C ; 1 1 . 2 . 2 在检定步骤1 1 . 1 . 1 和1 1 . 1 . 2 条的上限处理前及零位测定前, 要用放大镜 仔细检 查上限和 零位 刻线以 上的 毛细管和中间 泡内 是否 有水银 蒸发滴, 如有,可 采用升温的方法连 接后再进行检定。 经过检定步骤1 1 . 1 . 3 处理后的温度 计, 如发现毛细管内或中间泡上部有 水 银蒸发 滴,切 勿用升温方 法连接,可 按附录1 所 述的 方法连接。 1 1 . 2 . 3 检定步骤1 1 . 1 . 1 和1 1 . 1 . 2 条的 上限处理可以在立式电炉中 进行, 但应注 意两者 取出温度计时的处理温度要相一致。1 1 . 1 . 3 条的上限处理:对于上限温度镇3 0 0 的温度计 必须在恒温槽内 进行;高于3 0 0 的温度计只能在立式电炉内进行, 但关闭电炉电源后, 可 不作将温度计向下插人浸没的处理。 1 1 . 2 . 4 温度计的 零位必须在水三相点中 测定。 1 1 . 3 由检定步骤 1 1 . 1 . 2 条测得的零位减去 1 1 . 1 . 1 测得的零位之差为零位上升值。由 1 1 . 1 . 2 条测得的 零位减去1 1 . 1 . 3 条 测得的 零位之差为零位 低降 值。 1 1 . 4 为 考核汞基温度计感温液体的凝固 点是否低于一 6 0 C ,可对新制温度计进行抽检。 检定步 骤如下: 1 1 . 4 . 1 在一 6 0 土 0 . 2 处理2 h 后, 读取记录 温度计的 示值; 1 1 . 4 . 2 重新调整恒温槽的温度, 使其低于 1 1 . 4 . 1 条的处理温度0 . 2 左右,并恒定 3 0 m i n 后、 轻敲温度计, 进行人工震动, 观察和读取温度计的示值。 检定结果不得出现5 . 2 条的现象。 月示值检定 1 2 . 1 零位的测定可采用比 较法,也可采用定点 法。其他各检定温度点均用比 较法 进行检 定。 1 2 . 2 检定温度点: 每间隔1 0 进 行检定。也可根据使用单位的 需要进行检定。新制的温 度计必须要抽出 一定数量, 对任意两 相邻规定检定点间的中 点温度进行检定。 经过6 . 3 条处 理的温度计,在以 后的 各检 定周期,只 检定下限和上限 两个温度点。 1 2 . 3 检定顺序:以0 为 界, 分别向上 限或下限 方向 逐点进行检定。 1 2 . 4 温度计的 示值必须用读数望远镜读取,读数前要调节好它的水平位置。 读数时只读 取偏离检定点名义温度的示值偏差,并估计到分度值的十分之一。 1 2 . 5 标准器与被检温度计的零位测定数量和所用设备列于表 6 0 1 2 . 6 零位测定方法: 测定前, 对于上限温度)3 0 0 的温度计, 应用放大镜仔细检查中间 泡和毛细管内是否有水银蒸发滴,若有,可采用附录1的方法连接。测定时,应首先把温度 计放进冰水混合物中 预冷, 然后插人盛有破碎成雪花 状的 蒸馏水冰或白 来水冰的,并注人适 量蒸馏水或自 来水的冰点器 ( 或水三相点瓶)中, 距离器 壁不得小于2 0 m r n 。对冰点器的温 度要随时注意 用一等 标准水银温度计在水三相点测定的 零位进行校准。为使温度计与水三 相 点瓶有良好的热交换,应往内管中注人适量接近 0 C的水。温度计插进冰点器 或水三相点 瓶)中 要垂直、 并使零位刻线高出 冰面不 超过 1 0 个分度值。 读数前要轻敲温度计, 示值稳 定后进行读数。 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要正 反面各 读一次数 表 6 温 度范围 ( 飞 ) 被检温 度计 ( 二等 标准 水银温度 计) 6 n一f 检 定 前 测 定零 位,其他 各点零 位均用 该值 下限和 上限检定 后测 定零 位 ,中间 各检 定点 的零位用线性内插法计算求得 第一、三、互、 六个点检定后测定零位,第 二 、四 个点的零位 用线性 内插法 计算求得 第个 检 定点 为零位 ,下限检定 后不测 定零位 0一2 0 0 下限 、 土限 检定 后测定零 位 2 0 0一5 0 0 测定零 位用 设备及 方法 用水三相点瓶采用定点法测定 下限温度低于0 的温度计零位可在酒精低温 惰中采用比 较法测定。其他温度的零位可在水三 相点瓶中采用定点法测定;也可在冰点器中采用 比 较 法测定 在酒精低温 槽中测 定零位的方法与 其他 温度点的检 定方法相同。 1 2 . 7 温度计插人槽中 要垂直。 标准器应插在被检温度计的中间位置,两者均应全浸, 其 露出恒温槽盖面的液柱高度要一致,且不得大于 巧个分度值。 1 2 . 8 检定较高温度时, 温度计插人槽中前要预热。插人槽中 后必须经过1 5 分钟,并同时 调节槽 温稳定 后方可读数。开 始读数时槽温与 检定点温度偏差不 得超过土 2 个分度值 ( 以标 准器为准) 。 在读数过程中要 求槽温 恒定或缓慢、 均匀地上升, 读数要迅速, 时间间隔要均匀。一个 检定 点读数完毕, 槽温变化不 得超过0 . 1 C o 1 2 . 9 读数可从左边开始, 读至右边, 然后再从右边读至左边,这样往返共读十次。五次 读数完后将标准器旋转I S O 进行另一面的五次读数。 读数完毕由 另一个检定员重读一次, 以核对有无读数差错。 五检 定 结 果 的 计 算 1 3 零位的计 算 1 3 . 1 计算在水三相点测定的零位 1 3 . 1 . 1 计算一等标准水 银温度计在水三相点测定的 零位a l 用下式: =(正 面 读 数+ 反面 读 数) 2 x分度值一 0 . 0 1 ( 1 ) 1 3 . 2 式中: 9 0 2 2 计算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在水三相点测定的零位a 2 用下式: a 2 = 读数x 分度值一 0 . 0 1 ( 2 ) 在 冰点器或酒精低温槽中采用比较法测定被检温度计的零位a 2 用 下列计算式: a , = a: 一 a + a ( 3 ) a 1 , a 标准器与 被检温度计在冰点器或低温槽中读 取的示值 ( ) , 即为读数 或其平均值与分度值之乘积。 a , 与 式 ( 1 ) 意义相同 。 1 4 示值修正 值的计算 1 4 . 1 计算温度计十 次读数平 均的 示值偏差; 1 4 . 2 计算检定时由 标准器确定的 槽中实际温度偏差 t 。 用下式: A t , = A A , + 二 I 一 a , ( 4 ) 式中: A A , 标准器的1 0 次读数平均的示值偏差 ( ) ; x , 标准器检定证书上给出的检定点名义温度对应的分度修正值 ( ) ; a i 该点检定后新测得的或用线性内插法计算求得的标准器零位 ( ) ,而不是 检定证书上给出的零位。 1 4 . 3 计算示值修正值二 : 用下式: x 2 - A t , 一 A 2( 5 ) 式中: A A 2 被 检温度 计的1 0 次读数平均的示值偏差 ( ) 。 1 5 计算检定周期间的示值修正值之差和这一检定周期的示值检查结果 1 5 . 1 两个 ( 或两个以上) 检定周期的示值修正值之差和取示值修正值算术平均值的计算 步骤 : 1 5 . 1 . 1 若两个 ( 或两个以上)检定周期下限、上限温度检定后测定的零位 ( 简称下、 上 限 零位) 不同 时, 将上一个 ( 或一个以 上) 检定周期的示值修正值x , 换算到与 这一检定周 期下、上限 零位相同时的 示值修正 值x , 用下式: _, 二、 :,、 ,、 : 、( t 一t 下 ),、 t一 ,T k u 下 一 u 下 j, L 1 a 上 一 a 上 )一 、 O 下 一 a 下 ) 入 二丁 ,O) 上一 下 式中: “ 下 , a 上 这一周 期测定的 下、上限 零位 ( ); b 下 ,b 上 上一 周期测定的 下、 上限零位 ( ); t F ,t 1温度计的 下、 上限 温度 ( ) ; t 示 值修正 值x , 对应的检定温度 ( ) 。 1 5 . 1 . 2 计算由 式 ( 6 ) 所得结果与这一周期示 值检定结果之差, 或符合表4 规 定, 则取两 个 ( 或两个以上) 检定周 期的示值修正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这一周期的示值检定结果给出 值。 计算举例如表7 、 表8 所列: 分别以两个和三个检 定周 期的检定 数据为 例。 1 5 . 2 只 检定下、 上限 两点的中间 未检定点的 示值修正值和这一检定周期示值检定结果给 出值的计算步骤: 1 5 . 2 . 1 如果两 个周期的 下、 上限零位不同, 首先应采用式 ( 6 ) 将上一周期的下、 上限两 点的示值修正值进行换 算,然后与这 一周期相应点的 示值修正 值进行比 较。 若两者之差未超 过表4 规定, 则可取其 平均值作为这 一周期的 下、上限两 点的 示值检定结果给出值。 1 5 . 2 . 2 根据上一周期的检定证书给出值和两个周期的下、上限零位变化,仍采用式 ( 6 ) , 便可计算出中间未检定 点的 示值修正 值。 计算 举例如表9 所列。 1 6 用线性内 插法计算抽检中 点温度的 示值修正值s中 用下式: t, .T 7% + . X ,t 2 ( 7 ) 9 0 3 式中:T 7 低 ,5 t A 两相邻规定检定点的较低与 较高 温度对应的 示值修正值 ( ) 期 计 算二 中 与 实 际 检 定 的 中 点 温 度 的 示 值 修 正 值二 中 之 差 表 7 检定温度2 5 02 6 02 7 02 8 0 一0 . 0 3 2 9 0 3 0 0 下 限 零 位t PR1 0 t 0 . 0 3一 0. 0 8+ 0. 1 00 . 0 9 I -周期的示值修正 值 和换算结 果 实际检 定的 叭 一0 . 0 40. 0 0 一0. 0 3 由 ( 5 )式换 算的 二一 0 . 1 2 0 一 0 .0 7 6 一 0 . 1 仇一 0 . 0 9 a 一 0 . 0 3 ,一0. 1 4 +0. 1 8 +0 . 1 5 这一周 期示值检 定结果 的计算值一 0 . 10 ,一0 . 0 2 ,一 00 2 , 一 0 . 0 1 6 , 0 _ 0 3 , 一 0 . 0 8 , + 0 .18L + o . 1s 这 一周期 示 值检 定结 果 与 卜 一周 期换 算 结 果 : 之差( 应- O . 1 2 ) 计算值 0. 01 7 0 . 0 5 ,0 . 0 7 ,0 .0 8 20 . 0 6 ,0. 0 5 7 符 合农 4 规定 化整值 0. 0 20. 0 50 . 0 8 ( 1 . 0 8 0. 0 7 0. 0 6 这一 周 期的 示值 检定 结果给 出值 计算 值一 0 . 1 1 , 一 0 . 0 5 0 一 0 . 0 6 4 一 0 . 0 5 7 0 . 0 0 o 一 0 _ 0 1 1 , 化整值 一0 . 1 1 一0 . 0 5一0. 0 6一 0. 0 60. 0 0一0 . 1 110. 1 8千0 . 1 5 表 8( ) 检定温度1 5 01 6 01 7 01 8 01 9 02 0 0 下 限 零位 1 = s 良 军 工 立 第一个 周期 实 际检定的示 值修 正值 一0. 0 2+0. 0 2一 0. 0 20. 0 0+0. 0 4十0. 0 7+0. 0 20. 0 0 由式 ( 5 )换算 的示值 修正值 一 0 .0 1 ,+ 0 .0 2 8 一 0 . 01 4 +0 0 0 4 + 0 .0 4 , + 0 .0 7 十( 1 . 01 0. 0 0 第 二个周期 实 际检定 的示值修 正值 一0. 0 2 0 . 0 0一 0. 0 2+0 . 0 30. 0 0+0. 0 6一0. 0 1一0 . 0 1 由式 ( 5 ) 换 算的示值 修 正值一 0 . 0 4 0 一 0 . 0 1 8 一 0 . 0 3 6 + 0 . 0 1 6 一 0 .0 1 2 + 0 .0 5+0. 0 10. 0 0 第三个 ( 这一)周期实际检定的示值修正 值 + 0 . 0 3 2+0 . 0 7 6+ 0 . 0 4 2+ 0 . 0 2 , + 0 .0 4 . , + 0 . 0 8 4+0. 0 1 0. 0 0 三个 周期 的示值 修 正值之 最 大 差 ( 应蕊0 . 1 0 ) 计 算值0 . 0 7 20 . 0 9 40 . 0 7 60 .0 1 ,0 . 0 5 50. 0 3 4 符合 表 4 规定 化整值 0 . 0 7 0 . 0 90 . 0 80. 0 20. 0 60. 0 3 第三个 ( 这一)周期示值检定 结果 给出值 计算值 一 0 . 0 0 6 + 0 . 0 2 9 一0 . 0 0 2 + 0 . 0 1 , + 0 .0 2 , 十 0 .0 6 8 化整值一0. 0 1+0. 0 30 . 0 0+0 . 0 1+0. 0 2+0. 0 7+0. 0 1+0 . 0 0 表 , ( ) 检定温度 1 5 0 1 6 0 1 7 01 8 01 9 0 2 0 0 万 限 零 位 卜限 零 位 上 一 个 检 定周期 检 定证 书给出值 一0. 0 1+0 . 0 30. 0 0+0 . 0 1+0. 0 2+0. 0 7+0. 0 1 0. 0 0 由式 ( 6 )换算 结果一0. 0 3+ 0 . 0 5,0 . 0 3+0 . 0 2 这一检定 周期示 值检定结 果 + 0. 0 2+ 0 . 1 0+0 . 0 3 +0. 0 2 与上一周期换算结果之差 ( 应G0 . 10 ) 0 . 0 50. 0 5 符合表 4 规定 这 一检定 周期 示谊 检定 结果 给 出值 计算值一0 . 0 0 , 由 ( 6 ) 式 计算结 果 + 0 . 0 7 + 0 . 0 1 , 一 0 .0 2一0. 0 1 ,0 . 0 0 化整 值0 . 0 0+0 . 0 1一0 . 0 2一0. 010 . 0 010 . 0 8+0 . 0 3 + 0 . 0 2 9 0 4 六检 定 结 果 的 处 理 1 7 检 定合格的 温度计, 发给检定证书。 证书上给出的示值修正值和零位应化整到分度值 的十分之一。如果有个别点或全部点的示值误差 ( 即示值修正值的反符号)超过表3 的规 定, 则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并根据超差情况注明降为工 作用玻璃液体温 度计。 1 8 这一周期与上一周期的示值修正值之差不得超过表4 规定。若有一个点或全部点超过 规定,应进行复检,查明原因,确认这一周期检定无误后,方可填发检定证书。 1 9 新制温度 计的 示值 稳定度和中 点的抽检结果应符合第5 条和第7 条的要求。 若超过规 定,则与被抽检的同批量的全部温度计不准出厂。 2 0检定周期为两年。 附录 附录 水银蒸发滴的连接方法 1 分离滚动法 该法适合于 连接冷凝在中 间泡上部呈雾状的水银蒸发滴, 连接方法如下: 用手轻弹震动处在中间泡下端部的水银液面, 使其分离出一微小的水银珠。将温度计 倒 置, 并轻轻震动, 使水银珠移到中间泡上部有水银蒸发雾滴处。然后, 一只手握住温度计的 下 部, 使中 间泡的上部在另一只手的掌心部轻轻敲动,每敲动一次要使温度计旋转一个角 度, 这样, 便使分离出的水银珠在有水银蒸发雾滴处滚动。 要随时用放大镜观察, 直到全部 蒸发雾滴与小水银珠合为一体为止。然后, 对感温泡稍加温热, 使中间泡下端的液面稍有 增 大, 此时可 手握温度计的 感温泡在桌面上轻轻震动, 使水银珠下移与主体相连接。 对于上限 温度高于3 5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