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转移过程中的财务分析.doc_第1页
企业战略转移过程中的财务分析.doc_第2页
企业战略转移过程中的财务分析.doc_第3页
企业战略转移过程中的财务分析.doc_第4页
企业战略转移过程中的财务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论文企业战略转移过程中的财务分析张建伟河海大学商学院理财系,南京(210098)e-mail:z hangjianwe i11gmai 摘要: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创造价值,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战略转移。本 文对企业战略转移过程中的财务表现进行分析,衡量其表现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支撑战略转移顺利进行。关键词:战略转移财务分析支撑 中图分类号:f253.71引言今天,企业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且极其复杂,市场进出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着 残酷的竞争,因此,要想在这种情况下不断为股东创造价值,就要迅速、不断地进行战略转移,构建核心竞争力。 有关战略转移,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概念界定。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porter) 指出: “战略就是在竞争中进行转换, 其实质是决定该干什么; 没有转换, 就没有选择的必要, 因而也就无战略可言1。”他认为战略本身就包含“转移”,把战略转移统一到战略当中区了。国内学者简兆权在其2001年博士论文中这样定义战略转换:所谓战略转 换, 就是企业为了动态地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 或者是为了利用潜在的机会而从一种战略状态转变到另一种战略状态, 从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2。湘潭大学古家军2006年在其论文中将企业战略转移定义为: 企业成长过程中某一时期所采取的重大战略行动。战略转移是基于长远发展的需要, 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经营领域或地域进行重大调整, 改变原来的资源投向, 形成新的经营模式, 并且期望通过经营重心的转移获得更大的收益和价值创造的途径3。通过上述几位学者对战略转移的界定来看,战略转移目的和要获得的结果首先是为了通过新战略获得竞争优势,创造企业价值;二是把各种资源从原有战略退出而投到 新战略上,这是转移的过程。三是适应内外各种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根据对上述学者战略转 移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战略转移: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创造价值,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对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财务管理的目标,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与战略转移的目标一致。因为,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无论其采取什么行动或措施,最终目的和结果都表现在获取最 多的利益,也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我们可以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战略转移的表现,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解决,以更好的达到战略转移的目的(也就是创造企业价值)。72.企业战略转移过程及其分析战略转换过程就是战略状态的变化过程, 这是由压力与惯性的相互作用所推动的以战略转换为纽带, 战略的重新形成、新战略的实施和评价与控制等环节并行构成了战略管理一体化4。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战略状态的变化,企业的财务表现也随之变化,也可以说是企业财务表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战略状态的变化,或者说是企业战略转移的体现。2.1 战略转移程度我们提到,战略转移是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及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从原战略中转出而投入到新战略的过程。在财务上的体现就是资产的转移。因此,新战略和原战略资产的对比就从资源的角度体现出了战略转移的程度。通过不断减少原战略收益留存,甚至不但根本不留存还要把原战略的部分资产间接或直接向新战略转移,企业进行资源重新配置这个角度 上的战略转移。新战略资产越来越多,原战略资产越来越少,企业战略转移的程度越来越深,直至最后完全转移。企业对新战略投入资产,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有更多产出,不能营运不够甚至闲置,否则转移便没有任何意义。企业占用越来越多的资产,产出就越来越大,相应的其销售收入也 应越来越多,因为新战略下的资产投入是为了通过销售产出而获得收益。因此,新战略和原战略销售收入的对比也体现了传略转移的程度。战略转移的最终目的是用新战略的更大的盈利能力来代替原战略盈利能力,那么,从整个战略转移过程来看,企业盈利能力的转移程度更能代表企业战略转移的程度。不过是,战略转移的初始阶段,企业仍在亏损,此时难以用企业盈利的转移程度来衡量企业的战略转移 程度。如果新战略进入盈利阶段之后,我们便可以用盈利能力转移程度来衡量企业战略转移程度了。2.2 战略转移速度企业战略转移是应对新的变化的环境做出的决策,那么,企业战略转移一定要尽快完成,以免环境发生新的变化而使新战略难以达到预定目标。如果企业战略转移推进缓慢,而周围环境却在快速变化,等到企业战略转移完成却发现这种新战略已不适应当时环境,不要说构建核心竞争力而创造企业价值了,恐怕连企业战略转移之前的水平都难以达到。另外,战略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在此过程中不会固守最初制定的新战略,而使要根据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适时对战略转移做出修正,如果战略转移的速度够快,环境的变化就相对较小,而且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出战略修正和调整。可以说,战略转移的速度某种程度上决定战略转移的成败。因此,在战略转移中一定要提高速度,甚至为此付出一定代价也是值得的。但是,速度到底要有多块,基准难以确定,因为各个企业所处环境不同和其战略转移不同,但是分析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战略转移速度要尽可能的使得对战略转移的修正最少。如果,战略转移 的速度使得不需要对原来制定的战略转移目标进行修正,那么战略转移速度就是满足要求的。2.3 战略转移财务保障能力简兆权和李垣在战略转换研究框架及其思维方式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企业要进行转略转移就要分析是否有能力(足够的支持)来实施战略转移”5。这种能力或支持在财务上的表现就是企业能否及时、足额的为企业战略转移提供资金(资产)。企业新战略实施所需 资产,很多时候仅仅企业自身是难以满足的,或者是企业现有资产无法直接转移给新战略而间接转移的成本过高,或者企业现有资产需要保留以便以后为新战略提供更多支持。这个时 候,企业战略转移所要提供给新战略的资产就要从外部获得。但是,由于企业转移过程成功 与否难以预料,风险较高,难以从外部融资,或者即使能从外部融资但成本过高,使企业配 上沉重包袱,严重影响企业战略转移的进程。这样,企业自身为战略转移提供所需资产的能 力,便成为企业能否实施战略转移的关键所在。战略转移固然需要速度,但是更需要和企业其他方面很好协调,这样才能保证战略转移更为顺利的实施。因此,我们需要分析企业的战略转移财务支撑能力。我们可以用企业能够为企业战略转移提供所需资产的比重来分析其战略转移财务保障能力。2.4 战略转移企业盈利能力表现企业实施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其盈利(亏损)能力是一个由坏到好的动态变化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企业由出世亏损到微利,再到高利,从而最终实现战略转移的目标:创造企业价值。在战略转移过程的初始成长阶段,企业开始对新战略进行投入,在投入达到一定量之前,企业尚未有产出,而各种相关费用却照常指出,企业自然是亏损。企业新战略开始产出时,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成本较高且由于尚未完全得到市场认可,单位产出毛利很少,还不能抵消其他成本和费用支出,仍处于亏损。但是,在这个阶段,企业亏损的程度越来越低,逐渐改善,慢慢达到盈亏相抵。企业收支相抵之后,新战略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此时,企业生产初具规模且不断扩大,单位成本慢慢削减,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并不断加强从而获得更高价格,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 强,不单单是利润总额逐步上升,利润率也在不断上升。由于,此时企业仍在向新战略转移资产来支持新战略的高速发展,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利润率的增长速度。企业在朝着战略转移成功的目标前进,而利润率是最终衡量和评价企业传略转移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志,因此,该阶段,利润率是衡量其在该阶段表现的最合适指标。最后一个阶段是企业高利阶段(即ro a高指标),也就是战略转移完成阶段。简兆权 和李垣在战略转换研究框架及其思维方式的探讨一文中提出“有效的战略转移要回答为什么是正确的转换”6。在战略转移完成阶段必须要企业战略转移是否有效,回答的方式就是企业是否通过战略转移创造了企业价值,那么ro a便承担了这个使命。再企业经营风险不变的假定下,如果企业的ro a比战略转移前高而且可以稳定的保持在行业顶尖水平,企业的战略转移便创造了企业价值,就是有效的。反之,亦成立。3.企业战略转移的财务分析框架基于以上对企业战略转移过程和结果的探讨,我们可以构建一个财务分析体系对企业在战略转移过程及结果的表现进行分析,以找出企业实施战略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评价企业在战略转移过程和结果的表现。我们构建的财务分析体系,以对企业在战略转移过程和结果的表现为基础,因此,他主要包括转移程度分析、战略转移速度分析、战略转移财务保障能力分析和战略转移阶段分析。下面,我们就这几个方面一一进行详细探讨。3.1 战略转移程度分析第二章我们提到,战略转移可以分别从资产源转移、销售收入转移及利润转移三个方面 分析。对此,我们分别设计资产转移程度、收入转移程度和利润转移程度三个指标对此进行度量。1 资产转移程度定义为战略转移中企业转移到新战略中的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转移程度新战略资产额/总资产。2 李业朱,七一,梁经锐在企业战略转移的理论探讨一文中提出用战略转移中企业 转移到新战略中的资产所产生的销售收入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来描述企业战略转移的程度7,用公式表示为:收入转移程度新战略资产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3 利润转移程度定义为战略转移中企业转移到新战略中的资产的净利润占企业净利润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利润转移程度新战略资产净利润/净利润总额。通过计算上述三个指标,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企业战略转移的程度。上述三个指标之间 是紧密联系的,正常情况下,资产转移程度的上升会拉动收入转移程度的上升,收入转移程度的上升也会拉动利润转移程度的上升(如果企业尚新战略尚处于亏损阶段,也会使其亏损 逐渐减少)。除此之外,这三个指标在战略转移过程中都是在不断上升的。如果计算的实际 情况与此不符,那么就说明企业战略转移中存在问题需要更正,否则就会影响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3.2 战略转移速度分析对于战略转移速度,我们难以进行精确的定量度量和分析。我们不能说多少天就是快速 的,或者多少天就是缓慢的,它的评判标准就是企业战略转移的速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企业对战略转移目标的修正。如果企业转移速度可以使环境的变化对战略转移目标不产生不利影响,那么速度就是满足需要的,再快也无必要。换句话说就是,环境的变化对战略转移目标产生的不利影响程度越大,企业战略转移速度越慢;反之,亦成立。3.3 战略转移财务保障能力分析企业战略转移的资产的来源,一是企业原有资产,二是外部借贷融资。显然,企业自身能够为企业战略转移提供所需的资产越多,其对企业战略转移的财务保障越强,越能顺利的进行战略转移。因此,我们这样定义战略转移财务保障能力:企业战略转移所需资产中企业自身提供的资产比重,可用公式表示为:战略转移财务保障能力指数自身提供转移的资产/战略转移所需总资产。指数越大,对企业战略转移的财务保障力度越大,可以使战略转移更为顺利进行。3.3 战略转移盈利能力分析上面我们提到,企业实施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其盈利(亏损)能力是一个由坏到好动态变化,创造企业价值,且ro a是最好的衡量指标。那么,在对企业战略转移过程进行财务分析的框架中,我们便以ro a的趋势分析和横向分析为准。 在初始阶段,企业的运营刚刚开始,一切尚未走入正规,是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对于不同企业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战略转移,特点各不相同,难以找到同类的横向比较参照物,而且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纷繁芜杂,难以界定,因此,在此阶段,我们仅仅进行趋势分析。由于企业在此阶段一直亏损并不断好转,因此ro a在此期间数值越来越大(绝对值越来越小),如果变化趋势不是这样就要引起注意,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改进完善。高速发展阶段一切进入正规,初具规模并不断壮大,开始盈利,直至超越战略转移前水 平和行业平均水平并达到企业战略转移预定水平或行业顶尖水平。我们对此阶段先进行趋势分析,ro a是否按照下面变化趋势进行发展:看其在此阶段初期,ro a快速增长达到企业 战略转移前水平和行业平均水平,之后减缓并逐步升至战略转移预定水平或行业顶尖水平(在此过程中同时包含了和行业水平的横向分析)。如果是,则说明战略转移进展顺利,否则就要对ro a按照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因素分析,对照此前同一指标,找出原因,进行改进,以保障战略转移顺利进行。完成阶段,企业ro a达到预定目标或行业顶尖水平,企业也要完成资产的最终转移,并建立了核心竞争力。此时企业已超越了过去,主要目标是顶尖竞争对手的水平。战略转移的资产经营在这个阶段处于企业的成熟阶段,杨雄胜认为在此阶段核心指标是股东权益的投资报酬率8。由于各个顶尖行业所处环境基本一致,我们主要对roa进行横向分析,对比的参照物是行业的顶尖水平。企业战略转移到的某个行业的顶尖对手也仅有几个,在完成阶段,要密切关注各个顶尖对手的ro a表现,并与自身实际水平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企业处在行业顶尖对手之间,否则就要分析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改进完善,以保持竞争优势。综上所述,我们针对企业战略转移过程的财务分析体系可用下图表示:4总结图表 1 企业战略转移财务分析体系本文通过对企业战略转移过中程典型行为和特点的分析,依据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评价企业战略转移的财务分析框架。参考文献1 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徐振东, 张志武译) 未来的战略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2 简兆权 动态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战略转换研究m 2001, (5)3 古家军 企业战略转移的动因及阻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6, (7) : 14 简兆权,李垣 战略转换研究框架及其思维方式的探讨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 45 简兆权,李垣 战略转换研究框架及其思维方式的探讨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 46 简兆权,李垣 战略转换研究框架及其思维方式的探讨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 47 李业,朱七一,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