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YS/T 618-2007 填料用氢氧化铝吸油量的测定方法》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之一,专门用于规定填料用氢氧化铝吸油量的测试方法。该标准适用于以氢氧化铝作为填料时,对其吸油性能进行评价。根据此标准,测定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样品准备阶段要求选取代表性试样,并确保其干燥状态。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待测氢氧化铝粉末置于恒温条件下充分干燥至恒重。

接着是实验设备的选择与校准。所需主要仪器包括天平(精度至少达到0.001g)、搅拌器以及可以容纳足够体积液体的标准容器等。所有使用的工具都必须清洁无污染。

然后进入正式测试环节。按照一定比例称取适量已知质量的氢氧化铝样品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特定种类和数量的测试油品(如亚麻籽油),同时使用搅拌棒均匀混合直至形成一致性的膏体为止。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添加油品后都要仔细观察并记录下能够使混合物刚好呈现不流动状态时所消耗的总油量。

最后一步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基于上述实验操作所得结果计算出每克氢氧化铝所能吸收的最大油量值,即为其吸油量。具体公式为:吸油量(%) = (消耗的油质量 / 氢氧化铝样品质量) × 100%。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7-04-13 颁布
  • 2007-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22160填料用氢氧化铝吸油量的测定方法标准YS T 618-2007.pdf_第1页
22160填料用氢氧化铝吸油量的测定方法标准YS T 618-2007.pdf_第2页
22160填料用氢氧化铝吸油量的测定方法标准YS T 618-2007.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22160填料用氢氧化铝吸油量的测定方法标准YS T 618-2007.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8 7 。 0 6 0 。 1 0H 21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有 色 金 属 行 业 标 准Y S / T 6 1 8 一2 0 0 7填料用氢氧化铝吸油量的测定方法T e s t m e t h o d s for o i l a b s o r P t i o n o f a l u m i n i u m h y d r o x i d e for f i l l e r( 1 5 07 8 7 一 5 : 1 9 8 0 , G e n e r a l m e t h o d s o f t e s t f o r p i g me n t s a n de x t e n d e r s 一 P a r t s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o i l a b s o r p t i o nv a l u e , N E Q)2 0 0 7 一 0 4 一 1 3 发布2 0 0 7 一 1 0 一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YS / T6 1 8 一2 0 0 7前言本标准非等效采用 1 5 07 即一 5 : 1 9 8 。 一般颜料和调和剂的吸油量测定方法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中 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负贵起草。本标准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颜廷厚、 毕效革、 钟沂妹、 邵静、 项庆坦、 都红涛。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Y S / T6 1 8 一2 0 0 7填料用氢氧化铝吸油t 的测定方法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填料用氢氧化铝吸油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位粒径( D 。 。 ) 小于1 2 0 拜 m的 氢氧化铝产品。 测定范围: 簇70m l / 1 O o g(或镇759/1 0 09 ) 。2 方法原理 在一定量的试样中逐步添加试剂( 精制亚麻油或邻苯二甲酸二辛醋) , 充分搅拌成团状体, 且无过量的试剂浸出, 以增加试剂的质量计算出试样的吸油量。3 试剂31 精制亚麻油: 纯度( 质量分数) )95%。3 . 2 邻苯二甲酸二辛醋( D O P): 分析纯, 酸值(。 . 1 %, 挥发性物质( 质量分数) 镇2 %, 纯度( 质量分数)9 9 . 0%。4仪器及设 备天平: 感量。 . 019 。玻璃 烧杯: l o o m L 。玻璃 棒: 直径s m m , 长度Z o o m m 。滴定 瓶: l o o m L 。测 ,步骤424.34.455 . 1 预热天平(4. 1)至稳定。5 . 2 称量干净烧杯(4. 2)和玻璃棒(4. 3)的质量( ml ) 。5 . 3 根据估计的吸油量, 称取有代表性的适量样品( 所取样品的质量( 单位为克) 与吸油量( 单位为毫升) 的积在3 00左右, 如吸油量估计值为 60, 则称取约 59 样品) 放人烧杯( 52)中, 称量( 优 2 ) 。5 . 4 用滴定瓶(4. 4)加人适量( 估计值的一半) 试剂( 31 或 32 ) , 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再加试剂( 3 . 1或 3 . 2)搅拌, 添加量逐步减少。样品中出现沙状颗粒后, 一次加一滴, 且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当形成团状物时停止加人试剂, 称量( 。 3 ) 。整个测量过程控制在 20 min25 min之间, 且整个过程充分搅拌。测t结果的计算 吸油量可采用 1009 样品吸收的试剂的质量( 单位为克) 和 1 00 9样品吸收的试剂量( 单位为毫升)两种表达方式, 分别按公式(1) 或公式(2) 计算吸油量。计算结果取整数。刀 之 3 一 刀 王 2刀 2 一刀王 1X 1 0 O( 1)刀之 3一 刀2 2刀诬 ?一 刀2 1(2 )式中 :D l 吸油量, 单位为克每1 。 。 克( 9 / 1 。 。9 ) ,Y S / T6 1 8 一2 0 0 7 D : 吸油t, 单位为 毫升 每1 0 0 克( m L / 1 0 0 9 ) ; 二 : 烧杯和玻璃棒的质量, 单位为克( 9 ) 。 m Z 烧杯、 玻璃棒和 样品的质量, 单位为克( 9 ) ; 。 。 烧杯、 玻璃棒、 样品和所加试剂的 质量, 单位为克( 9 ) , 产 一试剂的密度, 单位为克每毫升( 9 / mL)。7精密度7 . 1 皿复性 测定结果为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若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超过 1 , 则需重新进行测定。7 . 2 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吸油量 测定结果的允许差应不大于2 9 / 1 。 。 9 或Z m l / 1 0 O 908质t保证和控制 用粒度分布类似的参比样, 每天校核一次本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当测量过程出现异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