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步步高地理考前三个月》专题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突破环境整体性解读专练_第1页
2019版《步步高地理考前三个月》专题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突破环境整体性解读专练_第2页
2019版《步步高地理考前三个月》专题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突破环境整体性解读专练_第3页
2019版《步步高地理考前三个月》专题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突破环境整体性解读专练_第4页
2019版《步步高地理考前三个月》专题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突破环境整体性解读专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获取和解读信息突破-环境整体性解读专练【问诊例题】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左所示的( )A 地附近 B 地附近 C 地附近 D 地附近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增加采光 D 通风换气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室温不变 冬暖夏凉 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 B C D 【答案】1B 2D 3B【解析】1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图中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符合这一特征。故选B。2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故选D。3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躲避炎热天气”“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位于天气炎热、景观荒凉的沙漠气候区;地下住宅位于地下,通风透气性差,因此设置了通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和黄土高原的窑洞同位于地下,冬暖夏凉。【对点训练】读下图“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4图中大量泥沙汇入黄河,其主要自然原因有黄土疏松 河流落差小植被覆盖好 夏季多暴雨A BC D5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气候变暖 B旱涝灾害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6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正确措施是植树种草 打坝淤地 开垦荒地 发展水田A B C D【答案】4B 5C 6A【解析】4读图可知,图中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是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故选B。5黄土高原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内陆干旱区过渡带、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带等多重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黄土疏松,地表植被覆盖率低,降水变率大且集中,加之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导致严重水土流失,故选C。6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主要在于防治水土流失。可以采取植树种草方式,提高植被覆盖率,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对。而开垦荒地,会加剧水土流失,发展水田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因地制宜原则,错。故选A。【考点定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城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迹,下图示意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和街区建筑平面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A 方便居民出行 B 减轻城市内涝 C 减轻大气污染 D 改善建筑通风采光8与多数普通街区相比,巴塞罗那新城这种方块街区可以更有效地A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B 减少交通事故发生C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D 提升治安管理水平【答案】7D 8A【解析】街道与经纬线平行,会导致阴面房间得不到光照。街道与经纬线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改善建筑通风采光。新城的这种方块街区,便于车辆转弯,减少路口的拥堵。道路占地面积增大,可能会降低土地利用率。7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改善建筑通风采光,避免阴面房屋见不到阳光,D对。对方便居民出行、减轻大气污染影响较小,不是主要目的,A、C错。不能减轻城市内涝,B错。8与多数普通街区相比,巴塞罗那新城这种方块街区,加快车辆过弯速度,防止路口处交通拥堵,可以更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A对。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升治安管理水平作用小,B、D错。不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C错。我国传统民居以砖、木建筑为主,而在我国东南沿海某海岛上流传着“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谚,这里有一种奇特的传统民居,以岛上特有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当地人称之为石厝 (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海岛A 原始森林茂密 B 属珊瑚岛 C 河流短小 D 土壤肥沃10石厝“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的主要目的是A 防泥石流 B 防大风 C 防沙尘暴 D 防地震【答案】9C 10B【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综合分析能力。(1)该海岛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森林多为次生林;该海岛多花岗岩和火山岩,因此不属于珊瑚岛;该海岛位于东南沿海,降水较多,有短小河流发育。(2)由材料可知,该海岛多大风,“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可以有效抵御大风天气。9该海岛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森林多为次生林;该海岛多花岗岩和火山岩,因此不属于珊瑚岛;该海岛位于东南沿海,降水较多,有短小河流发育。10由材料可知,“风沙满地跑”说明该海岛多大风,“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可以有效抵御大风天气。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马拉若岛位于亚马孙河河口,为世界最大的冲积岛,该岛东北沿岸面对大西洋,但周围完全被淡水包围。该岛人烟少,西部低洼,多沼泽和热带森林,每年雨季,半个岛屿被洪水淹没,东部较高,以热带稀树草原为主。马拉若岛居民多从事水牛养殖业。岛上生活着20多万头水牛。水牛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格健壮、皮厚、汗腺极不发达,需要经常浸水散热。岛上水牛在运送垃圾、军用物资运送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水系和马拉若岛位置。(1)说明马拉若岛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原因。(2)简析马拉若岛适合水牛养殖的自然条件。(3)分析马拉若岛西部居民多用水牛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原因。【答案】(1)地处亚马孙河河口,多条河流在此汇人海洋;亚马孙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年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2)多沼泽、水域,利于水牛浸水散热,养殖环境好;多森林和草原,食物充足。(3)人烟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多热带雨林、沼泽、河水淹没时间长,地面泥泞,道路修建困难,不宜发展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水牛养殖业发达,水牛数量多,利用水牛运输成本低、灵活方便。【解析】(1)马拉若岛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原因要结合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读图可知,马拉若岛位于亚马孙河河口地区,有多条河流注入,且周边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导致岛屿四周被淡水保温。(2)马拉若岛适合水牛养殖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水牛的习性考虑。“水牛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格健壮、皮厚、汗腺极不发达,需要经常浸水散热”,而马拉若岛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提供了饲料。多沼泽和水域,有利于水牛浸水散热。(3)马拉若岛西部居民多用水牛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原因主要从当地自然环境对现代交通运输的影响及水牛运输的特点角度分析。由于该岛人烟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多热带雨林、沼泽、河水淹没时间长,地面泥泞,道路修建困难,不宜发展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水牛养殖业发达,水牛数量多,利用水牛运输成本低、灵活方便,所以水牛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点睛】交通运输线发展的区位因素一、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1、经济因素:资金保障、运输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沿线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客货运输量大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一般交通线应尽可能连接更多的城镇和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和带动经济发展) 2、社会政治因素: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如京九线、青藏铁路区位与此相似 二、科技条件先进科学技术是保障,从而克服各种自然不利因素。三、自然因素基础因素/限制性因素地形地貌地质: 地形平坦利于交通修建,工程投资少、工程量小。 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地质不稳定。如断层发育,多地震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利于交通建设,工程量大、投资大。 线路应尽量沿山谷、河谷、平原等延伸,避开断层、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并尽量少占用耕地。气候:多暴雨、暴风雪、洪灾、大风、台风等气象灾害工程量大、投资大。水文:多河流、湖泊、湿地沼泽工程量、投资大。线路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避免跨越河流少架桥梁。土壤:多冻土工程量大、投资大植被、生态环境:交通线修建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植被,避免植被破坏加剧沿线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导致物种灭绝;诱发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合掌造是日本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为木造建筑,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下图),右图甲地山区是合掌造的主要分布区。合掌造其房梁为东西走向,朝向东、西两侧的墙壁厚度大,坡度也很大,并向下延伸接近地面,开有门窗的两面墙壁分别朝向南、北。(1)结合右图分析日本降雪东少西多、南少北多的原因。(2)分析合掌造东、西两侧墙壁厚度大、坡度大的原因。(3)分析合掌造选择木、草作为建筑材料的合理性。【答案】(1)西部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降雪多;北部纬度高气温低,降雪时段长 (2)该区域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影响,气候寒冷,墙壁厚度大能够有效阻挡来自东西两侧(或西侧)的寒冷气流;(防寒)该区域降雪量大,坡度大有利于积雪的滑落 (3)当地为山区,木材和茅草丰富,就地取材;日本多地震,木、草重量轻,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解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降雪一般在冬季,日本是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季风,西坡和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西北风从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地形抬升,降雪多;北部纬度高,降雪时间长。(2)日本是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影响,气候寒冷,墙壁厚度大能够有效阻挡来自东西两侧的寒冷气流;该区域降雪量大,坡度大有利于积雪的滑落。(3)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地震,木、草重量轻,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当地为山区,木材和茅草丰富,可就地取材。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及其沿岸、格陵兰岛及其周围。哈德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浅海湾,该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当海冰融化后,不得不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哈德孙湾西岸的丘吉尔港在无海冰时期经常有北极熊来此寻找食物,并发生过伤害人类的事情,因此曾经设立过“北极熊监狱”。哈德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下图示意哈德孙湾在北美洲的的地理位置。(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2)推测纬度较低的哈德孙湾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的原因。【答案】(1)海湾深入内陆,水浅,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且结冰期长,蒸发弱,使海水盐度较低,易结冰 (2)大量河流人海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海水温度低,结冰期较长,北极熊能够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解析】第(1)题,由材料知哈德孙湾近乎封闭的浅海湾,四周被陆地环绕,与外海交换少,由于陆地比热容小,冬季降温快,哈德孙湾受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