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14织物增强可折叠式通用输水塑料软管标准HG T 2300-1992.pdf_第1页
23914织物增强可折叠式通用输水塑料软管标准HG T 2300-1992.pdf_第2页
23914织物增强可折叠式通用输水塑料软管标准HG T 2300-1992.pdf_第3页
23914织物增强可折叠式通用输水塑料软管标准HG T 2300-1992.pdf_第4页
23914织物增强可折叠式通用输水塑料软管标准HG T 2300-1992.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a g / t 2 3 0 0 一 9 2 织物增强可折盛式通用输水塑料软管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 s o 8 0 2 9 -1 9 8 5 8 塑料软管织物增强可折叠式通用输水软管规 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织物增强可折叠式输水塑料软管的型号、 规格、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5 5 以下使用的上述软管。 本标准不适用于消防和农业灌溉软管。 2 引用标准 g b 3 2 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g b / t 2 9 4 1 橡胶试样环境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温度、 湿度及时间 g b 5 5 6 2 胶管胶层物理试验方法 g b 5 5 6 3 胶管液压试验方法 g b 5 5 6 4 胶管低温弯曲 试验方法 . g b 5 5 6 5 胶管弯曲试验方法 g b 9 5 7 3 橡胶、 塑料软管和软管组合件尺寸测量方法 g b 9 5 7 5 橡胶、 塑料软管内 径尺寸和长度公差 g b 9 5 7 6 橡胶、 塑料软管和软管组合 件选择、 贮存、 使用和维修指南 g b 9 5 7 7 橡胶、 塑料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标志、 包装和运输规则 3 产品分类、 结构、 材料和标记 3 门型号 依照软管的工作压力高低, 分成 1 型和 2 型, 详见表2 规定。 3 . 2 结构和材料 输水塑料软管应由下列部分组成: e . 柔韧的热塑性塑料内层; b . 适宜粘合的天然或合成织物增强层; c . 柔韧的热塑性塑料外层, 其表面光滑或带凸条波纹状。 3 . 3 标记 3 . 3 门标记内容 包括软管的名称、 型号、 规格和标准代号。 因软管的全称太长, 简称为: 可折输水塑料管。 13 . 2 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 9 9 2 一 0 6 一 0 1 批准 1 9 9 3 门 0 一 0 1 实施 h g / t 2 3 0 0 一 9 2 折输水塑料管2 - 2 5 h g / t 2 3 0 0 标准代号 规格 型号 一 产品名称 技术要求 4 . 1 外观 软管内、 外塑料层应质地均匀, 且无龟裂、 气孔和外来杂质等外观缺陷或其他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 4 . 2 尺寸和偏差 4 . 2 . 1 内径 塑料软管的内径和偏差应符合表 1 规定。 表 1 公称内径和偏差m m 公称内径偏差 2 0士 0 . 7 5 3 2 53 1.5 士 1 . 2 5 4 0 5 0 6 3 士 1 . 5 0 8 0 1 00 1 2 5 1 6 0 2 0 0 士 2 . 0 0 注 若所需尺寸大于表1 中最大尺寸或小于表 1 中最小尺寸时, 则应从r 1 0 优先数系中选取, 其偏差应符合 g b 9 5 7 5 规定. 若需采用介于中间的尺寸, 应从r 2 0 优先数系中选取, 其偏差应按照其下一相邻较大尺寸的规定。 . 2 长度 切割长度偏差, 应符合 g b 9 5 7 5 的规定。 液压性能 塑料软管应能承受表 2 规定的试验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 a c / t 2 3 0 0 一 9 2 表 2 试验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 公称内径 nl nl 压力, mp a 1 型2 型 工作压力试验压力最小爆破压力 工作压力试验压力最小爆破压力 之 ( 1 艺5 3 1 . 5 1 .5 52 . 4 8 4 . 8 9 4 0 5 0 6 3 0 . 5 50 . 8 81 . 7 3 8 0 0 . 4 00. 6 41 . 2 6 1 . 1 51 . 8 43 . 6 2 1 0 0 1 2 5 1 6 0 0 . 3 5 0 . 5 61 . 1 0 1 . 0 01 . 6 03 . 1 5 0 . 7 01 . 1 2 2 . 2 0 2 0 0 0. 450 . 7 21 . 41 软管在工作压力下, 其长度变化应不超过7 0 0 ; 其直径变化应不超过士l o o o a 液压试验后, 检查软管应无泄漏、 龟裂和明显扭曲现象, 无因原材料或制造不符合规定而造成的损 坏现象 4 . 4 粘附强度 软管各层间的粘附强度应不小于 1 . s k n / m。内层或外层厚度小于 1 . q m m的软管可不测其粘附强 度 ) 4 . 5 弯曲性能 对软管进行常温和。 士2 温度下的弯曲试验, 应无泄漏或龟裂现象。 4 . 6 加热质量损耗性能 软管内层和外层试样的加热质量损耗量均应不大于4 %0 5 试验方法2 5 . 1 软管的尺寸和偏差, 按( ; b 9 5 7 3 规定进行测量。 5 . 2 软管的液压试验, 按g b 5 5 6 3 规定进行。 5 . 3软 管 各 层 间 的 粘 附 强 度, 按g b 5 5 6 2 规 定 进 行 试 验。 5 . 4 软管弯曲试验 5 . 4 门常温弯曲试验 将软管置于g b / t 2 9 4 1 规定标准试验室温度下, 停放2 4 h , 按g b 5 5 6 5 规定进行试验。 对软管施以 工作压力的内压, 并以8 倍于公称内径的最小弯曲半径使其弯曲。 5 . 4 . 2 0 12 c 温度下弯曲试验 将软管置于。 土2 c 温度下, 按照g b 5 5 6 5 规定停放后, 施以工作压力的内压, 并以1 6 倍于公称内 径的最小弯曲半径使软管弯曲。 采用说明: 1 1 i s o 8 0 2 9 无此条规定。 2 1 i s o 8 0 2 9无此章规定。 hg/r 2 3 0 0 一 9 2 6 检验规则, 6 . 1 对软管应逐条进行外观质量和规格尺寸的检查。 6 . 2 软管应由制造厂技术检查部门成批检查验收。每批数量不得多于 1 0 万米, 但每月应不少于次 对软管进行液压、 粘附强度、 加热质量损耗和弯曲性能试验。 6 . 3 以 t 性能试验中, 若有不合格, 应在该批产品中抽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试, 复试中若仍 有一试样不合格, 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7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2 软管的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均应符合g b 9 5 7 6 和g b 9 5 7 7 中相关规定。 采用说明: u i s o 8 0 2 9 无此章规定。 2 1 i s o 8 0 2 9 无此章规定。 h g / t 2 3 0 0 一 9 2 附录a 塑料 增塑剂损失率的测定( 活性炭法) ( 补充件) 本附录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 s o 1 7 6 -1 9 7 6 ( 塑料增塑剂损失量的测定活性炭法 中a法。 本附录规定了在一定时间、 一定温度下, 用活性炭定量测定塑料中增塑剂损失率的方法。 a l 原理 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作用, 将塑料试样埋于活性炭之中, 使其吸附塑料试样中增塑剂, 测定试样的 重量变化, 从而计算出塑料中增塑剂的损失率。 a 2 仪器与材料 a 2 . 1 分析天平: 精确至。 . 0 0 1 8 , a 2 . 2 百分表: 精确至。 . o l m m , a 2 . 3 恒温浴或烘箱: 其温度范围为5 0 -1 5 0 0c, 且能够保持试验温度波动在士1 之内。 a 2 . 4 容器 有盖圆柱形金属罐。其直径为1 0 0 m m, 高度为1 2 0 m m, 盖上开有直径为3 m m的通气孔。 a 2 . 5 活性炭 其颗粒大小约为4 -6 m m, 使用前应过筛, 并在7 0 下干燥至恒重, 贮存于干燥密封的容器内备用。 每次试验应使用新鲜的活性炭。 a 3 试样 a 3 . 1 从无应力和取向, 且无气泡和空洞压好的塑料片上切取直径为5 0 士1 m m, 厚度为1 士。 . 1 m m 的圆形试样。 a 3 . 2 试样个数应不少于 3 个。 a 4 操作步骤 a 4 . 1 将试样于室温下停放 2 h后进行试验。 a 4 . 2 逐个称量试样, 精确至0 . 0 0 1 g 。用百分表测量其平均厚度, 精确至。 . 0 1 m m, a 4 . 3 在金属容器底部铺撒约 1 2 0 c m “ 活性炭, 将一个试样置于活性炭上面, 用1 2 0 c m 活性炭盖住。 再将其余两试样以同样方法埋置于同一容器中。最后, 盖好容器。 a 4 . 4 将该金属容器置于控制温度为7 0 士1 的烘箱或恒温浴中。2 4 h 后, 取出容器。于室温下冷却, 从容器中取出试样, 仔细刷去粘附的少量活性炭, 并于室温下停放 2 h e a 4 . 5 称量每一试样, 精确至0 . 0 0 1 x , a 5 计算 试样的增塑剂损失率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按式( a l ) 计算。 w = m , - m ,w = x 1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l ) 功 o 式中: w试验后, 试样增塑剂损失率, %; n t , 试验前, 试样于室温下的质量, 9 ; ,试验( 试样埋入活性炭经7 0 c, 2 4 h , 又于室温停放 2 h ) 后试样的质量, a = h g / t 2 3 0 0 一9 2 以3 个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塑料增塑剂损失率值。 a 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 . 注明按本标准附录a规定方法测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