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YS/T 63.14-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4部分 抗折强度的测定 三点法》是一项专门针对铝电解过程中使用的炭素材料进行抗折强度测试的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来测定铝用炭素材料(如阳极炭块)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直至断裂的方法。

根据此标准,测试前需要准备一定尺寸规格的试样,并确保其表面平整无缺陷。试验时,将试样放置于两个支点之上,在其中心位置施加逐渐增大的负荷直至试样断裂。整个过程需记录下最大载荷值,通过计算公式可得出材料的抗折强度。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数据准确性,实验应在恒定温度和湿度环境下进行,同时对设备精度也有明确要求。

此外,标准还提供了关于如何正确选取样品、处理结果以及报告编写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旨在提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通过遵循这一系列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能够有效评估不同批次或类型的铝用炭素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机械性能表现。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2006-03-07 颁布
  • 2006-08-01 实施
©正版授权
58069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4部分 抗折强度的测定三点法 标准 YS T 63.14-2006.pdf_第1页
58069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4部分 抗折强度的测定三点法 标准 YS T 63.14-2006.pdf_第2页
58069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4部分 抗折强度的测定三点法 标准 YS T 63.14-2006.pdf_第3页
58069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4部分 抗折强度的测定三点法 标准 YS T 63.14-2006.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58069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4部分 抗折强度的测定三点法 标准 YS T 63.14-2006.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S 7 1 . 1 0 0 . 1 0Q 5 21中华人 民共和 国有色金属行 业标 准YS / T 6 3 . 1 4 - 2 0 0 6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 1 4 部分抗折强度的测定 三点法C a r b o n a c e o u s m a t e r i a l s u s e d i n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a l u m i n i u m - P a r t 1 4 :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b e n d i n g / s h e a r s t r e n g t h b y a t h r e e - p o i n t me t h o d ( I S O 1 2 9 8 6 - 1 : 2 0 0 0 , C a r b o n a c e o u s ma t e r i a l s u s e d i n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a l u mi n i u m -P r e b a k e d a n o d e s a n d c a t h o d e b l o c k s-P a r t 1 :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o f b e n d i n g / s h e a r s t r e n g t h b y a t h r e e 一 p o i n t m e t h o d , MO D )2 0 0 6 - 0 3 - 0 7 发布2 0 0 6 - 0 8 - 0 1 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Y S / T 6 3 . 1 4 -2 0 0 6前言 Y S / T 6 3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共有 2 0部分: -Y S / T 6 3 . 1 第 I 部分阴极糊试样焙烧方法、 焙烧失重的测定及生坯试样表观密度的测定 Y S / T 6 3 . 2 第2部分阴极炭块和预焙阳极室温电阻率的测定 Y S / T 6 3 . 3 第 3 部分热导率的测定比较法 - Y S / T 6 3 . 4 第 4 部分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Y S / T 6 3 . 5 第5 部分 有压下底部炭块钠膨胀率的测定 - Y S / T 6 3 . 6 第 6 部分 开气孔率的 测定 液体静力学法 -Y S / T 6 3 . 7 第 7 部分表观密度的测定尺寸法 一 一Y S / T 6 3 . 8 第 8部分二甲苯中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一 一 Y S / T 6 3 . 9 第 9部分真密度的测定氦比重计法 -Y S / T 6 3 . 1 0 第 1 0部分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一 一Y S / T 6 3 . 1 1 第1 1 部分 空气反应性的测定 质量损失法 - Y S / 丁6 3 . 1 2 第1 2 部分 预焙阳 极C O : 反应性的 测定 质量损失法 -Y S / T 6 3工 3 第 1 3部分杨氏模量的测定静测法 Y S / T 6 3 . 1 4 第 1 4部分抗折强度的测定三点法 -Y S / 丁6 3 . 1 5 第 1 5 部分耐压强度的测定 -Y S / T 6 3 . 1 6 第 1 6部分微量元素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Y S / T 6 3 . 1 7 第 1 7 部分挥发分的测定 一 一 Y S / T 6 3 . 1 8 第 1 8部分水分含量的测定 Y S / T 6 3 . 1 9 第 1 9部分灰分含量的测定 -Y S / T 6 3 . 2 。 第 2 0部分硫分的测定 本部分为第 1 4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了I S O 1 2 9 8 6 - 1 : 2 0 0 0 ( 铝生产用炭素材料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第 1 部分: 三点法测定抗折强度 。为方便对照, 在附录A中列出了 本部分的章条和对应的I S O 1 2 9 8 6 - 1 : 2 0 0 。 章条的对照表。 本 部分修改采用I S O 1 2 9 8 6 - 1 : 2 0 0 。 时, 将其 前言删除。并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增加和修改了 一些规定, 这些规定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这些规定有:根据 Y S / T 6 2 . 1和YS / T 6 2 . 3 取样;平行测定的试样由5 个改为2 个 ;载荷施加的速度由1 M P a / s 改为0 . 2 M P a / s ;最后的结果为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本部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负责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 张树朝、 童春秋、 赵广开、 张元克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Y S / T 6 3 . 1 4 -2 0 0 6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 1 4 部分抗折强度的测定 三点 法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预焙阳极和底部炭块抗折强度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预焙阳极和底部炭块抗折强度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Y S / T 6 2 . 1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 1 部分底部炭块 YS / T 6 2 . 3 铝用 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 3部分预焙阳极3原理 将试样放在两个支撑座上, 并在中间施加压力直至断裂抗折强度 S 。 通过断裂时的负荷、 两支撑座间的距离以及试样横截面积计算出来即折断时的弯曲力矩 从 和阻力矩M之商( 折断时的弯曲力矩是由试样断裂时试验机的最大载荷示值计算出来的最大弯曲力矩, 对于炭素材料来说, 最大载荷和断裂时的载荷是相近的) 。仪器选择以下试验设备之一:抗压强度试验机 ; 万能试验机; 抗折/ 剪 切强度试 验机 。 支撑座和中间压头曲率半径应在 5 mm -1 0 mm之间4 . 2 游标卡尺: 在试样的尺寸范围内绝对误差为。 . 5 %.5取样底部炭块和预焙阳极分别根据 Y S / T 6 2 . 1 和 Y S / 丁6 2 . 3 取样6 试样制备6 . 1 试样数t 平行测试 2 个试样。6 . 2制样 采用圆柱体试样。试样直径为5 0 mm士5 mm, 长度不少于 1 3 0 m m。试样加工后应当平整无缺陷。试样在整个长度方向上直径应该一致, 并且两个端面平行。 tY S / T 6 3 . 1 4 -2 0 0 6测定步骤7 . 1 如图 1 所示, 将第一个试样放到试验机上, 调节两个支撑点的距离 2 , 至 工 0 0 m m 10 . 1 mm在2 0 0C 3 0 之间进行测试。选择或调节试验机的测量范围, 以便使试样断裂时预期的载荷至少为量程的 1 / 1 07 . 2 把试样放在支撑座的中间并使试样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支撑座成 9 0 0 , 保证压头施加的压力与试样沿长度方向的轴线成 9 0 0 , 稳定均匀地施加压力, 使压头以0 . 2 MP a / s 的加压速度直至试样断裂。记下断裂时的载荷 F e7 . 3 对另一个试样进行同样的测定( 见 7 . 1 和 7 . 2 ) a1 压 头 ;2 试 样 ;3 支 撑 座 ; 1一 试 样 长 度 ;d 一试 样 直 径 ;l 、支 点 距 离 ;r l 一压 头 半 径 ; 一 支 撑 头 半 径图 1 三点试验装置测定结果的计算按公式( 1 ) 计算抗 折强度 SS - 3 X F l,s -. 11 1. . . . . . . . . . . . 。 。 。 . . . . 。 ( 1 )式 中:S 。 一 一 抗折强度, 单位为兆帕斯卡( MP a ) ;F 断裂时的载荷, 单位为牛顿( N) ;1 , 两支点间的距离, 单位为毫米( mm) ; d 试样的直径, 单位为毫米( m m) .最后结果为两次平行测定( 见 5 . 1 ) 值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YS / T 6 3 . 1 4 -2 0 0 69精密度 在可重复测试条件下, 对于本部分所推荐尺寸的试样, 在置信度为 9 5 %时, 根据该方法所得到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应小于 5 %01 0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 ) 鉴别该试样所需的所有细节;b ) 本部分编号;c ) 试验 日期 ;d ) 试样的种类, 取样的位置和方向;e ) 取样的数量和试样的数量;f ) 支撑座和压头的曲率半径;9 ) 加荷的速度( 0 . 2 MP a / s ) ;h ) 试样尺寸;D 抗折强度, 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