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67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人体全身振动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TBT1828-2004.pdf_第1页
61167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人体全身振动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TBT1828-2004.pdf_第2页
61167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人体全身振动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TBT1828-2004.pdf_第3页
61167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人体全身振动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TBT1828-2004.pdf_第4页
61167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人体全身振动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TBT1828-2004.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 1 3 . 1 6 0 ; 1 7 . 1 6 0 s 0 9 t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 道 行 业 标 准 t b/ t 1 8 2 8 - 2 0 0 4 代替 t b / t 1 8 2 8 -1 9 9 7 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 人体全身振动限值和测量方法 li mi t e d v a l u e s i n s i d e an d 功 dr i ve r t o f h u m a n e x p o s u r e t o w h o l e - b o d y v i b r a t i o n s c a b o f l o c o m o t i v e a n d p o w e r e d c a r t r a i n - s e t 2 0 0 4 - 0 4 - 2 2发布2 0 0 4 - 1 1 - 0 1实施 中 华 少 味民 共 和 国 铁 道 部发布 tb / t 1 8 2 8 -2 0 0 4 目次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 1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限值要求 2 5 测量方法 2 6 试验报告 3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固定传感器的座垫结构示意图 4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 测量记录表格 5 参考文献 6 t b /t 1 8 2 8 - 2 0 0 4 前言 本标准代替t b / t 1 8 2 8 -1 9 9 7 铁路机车司机 室人体全身振 动评价 。 本标准与t b / t 1 8 2 8 -1 9 9 7 相比主 要变化如下: 范围中取消了“ 干线” 的限 制, 增加了 “ 动车组,; 补充了有关术语和定义; 取消了计权加速度的振动限值; 修改、 补充了“ 测量方法, 内容; 修改了“ 读值方法” 。 本标准的附录a 、 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 本标准由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株洲电力机车厂、 大连机车车辆厂、 大同电力机车有限 责任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马绮、 焦大化、 陆亚兴、 赵方、 张惠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b / t 1 8 2 8 - 1 9 8 7 , tb / t 1 8 2 8 - 1 9 9 7 0 t b/ t 1 8 2 8 - 2 0 0 4 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人体全身振动限值和测量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 机室内部人体全身振动限值、 测量方法和试验报告内 容。 本标准适用于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 机室的设计、 制造及产品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 用而 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 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i 8 1 7 0 数值修约规则 g b / i 1 3 4 4 1 人体全身振动环境的 测量规范 i s 0 8 0 4 1 人体振动响 应测量仪器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监测试验 m o n i t o ri n g t e s t 用于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 验收和制造方自检所进行的试验。 全身振动 w h o l e - b o d y v i b r a t i o n 通过人体的 支承面 传递到整个身体的机械振动。 振动加速度级v i b r a t i o n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l e v e l 加速度与基准加速度之比的以 1 0 为底的对数乘以 2 0 , 记为 v al, 单位为分贝( d b ) o 按定义此量为: v a l 一 2 0 18 盒 式中 a 振动加 速度有效值, 单位为 米每二次方 秒( m 泞) ; a o 基准加速度, a o = 1 0 一 s m / s , o 3. 4 计权振动 加速度级w e i g h t e d v i b r a t i o n a c c e l e r a t io n l e v e l 振级 按照 “ b / i 1 3 4 4 1 规定的频率计权因子修正后的振动加速度级, 单位为分贝( d b ) . 3. 5 z振级 w e i g h t e d v i b r a t i o n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l e v e l f o r z d i r e c t io n 按照 g b / i 1 3 4 4 1 规定的z向计权因子修正后的振动加速度级, 单位为分贝( d b ) . 3 . 6 y振级 w e i g h t e d v i b r a t i o n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l e v e l f o r y d i r e c t i o n 按照g b / i 1 3 4 4 1 规定的 y向计权因子修正后的振动加速度级, 单位为分贝( d b ) . t b / t 1 8 2 8 -2 0 0 4 3. 7 等效连续7 . 振级 e q u i v a l e n t c o n t i n u o u s v i b r a t i o n l e v e l f o r z d i r e c t i o n 等效 z振级 在 规 定时 间 内z 振 级的 能 量 平 均 值, 用v l . - 表 示, 单 位 为 分贝 ( d b ) . 3. 8 等效连续 y振级e q u i v a l e n t c o n t i n u o u s v i b r a t i o n l e v e l f o r y d i r e c t i o n 等效 y振级 在规定时间内 y 振级的 能量平均 值, 用 v l y , 。 表 示, 单位为分贝( d b ) a 最高设计速度 m a x i m u m d e s i g n s p e e d 机车、 动车组设计时所给定的 最高速度, 用v d . - = 表示, 单位为千米每 小时( k m / h ) , g 日 / i 3 3 6 7 . 6 , 定义 5 . 1 8 最高运行速度 m a x i m u m r u n n in g s p e e d 机车、 动车组运行时所允许的 最高 速度, 用v * .二表示, 单位为千米每小时( k m / h ) o g b / i 3 3 6 7 . 6 , 定义 5 . 1 7 限值要求 机车 、 动 车 组司 机 室的 等 效z 振 级 ( v l z , 动和 等 效y 振 级( v l y , ) 应 分 别 小于 等 于1 1 9 d b 和1 1 4 d bo 测t方法 5 . , 测f的f 5 . 1 . ,测 量的 量为 等 效z 振 级v l “ 。 和 等 效y 振 级v l y , w 5 . 1 . 2每 个 测 点至 少 应测 量 两 个 方 向 的 振 级, 即 铅 垂 于 地 板方向 的 等 效z振 级v l f , 和 平 行于 地 板、 垂 直于 机 车 行 进 方向 的 等 效y 振 级v l y , w 5 . 2 测f仪器 5 . 2 . , 基本要求 5 . 2 . , . , 测量仪器应符合 i s 0 8 0 4 1 有关规定。 5 . 2 . 1 . 2 测量仪器应 经国家认可的 计量 单位检定 合格, 并在规定期限内 使用。 5 . 2 . 1 . 3 测量前应校 准测量仪器。测量 后再用振动校准器检查测量仪器示值, 偏差应不大于 1 d b , 否 则测量无效。 5 . 2 . 1 . 4 测量仪器的量程应满足9 0 d b - - 1 5 0 d b , 5 . 2 . 1 . 5 测量座椅时 所用座垫式振动传感器的结构尺寸参考附录a o 5 . 3 测点位置 5 . 3 . , 振动传感器应设在司机室地板中央、 正或副司机座椅垫的中部。两端设司机室的机车和动车 组, 每个司机室均应分别测量。 5 . 3 . 2 对于地板测点, 应有受试者站在被测位置。 传感器置于双脚之间, 安装方式应牢固 可靠。 5 . 3 . 3 对于座椅测点, 应有受试者坐在座垫式传感器上, 以自 然放松的姿势背靠椅背, 双手放在扶手 上。人体接触区域的中心、 传感器中点与测点三点应尽量重合, 偏差应小于 1 0 0 m m. 5 . 3 . 4 受试者的 体重应在6 5 k g 士 1 0 掩范围内。 5 . 4 m i l k 条件 5 . 4 . 1 线路条件 t b/ t 1 8 2 8 -2 0 0 4 5 . 4 . 1 . , 应选择在干燥、 无冻结混凝土枕的石渣道床、 平直线路上进行测量。 5 . 4 . 1 . 2 轨道状况应良 好。 5 . 4 . , . 3 应避免在通过桥梁、 隧道、 道岔、 车站和会车时进行测量。 5 . 4 . 2 机车、 动车 组条 件 5 . 4 . 2 . , 机车、 动车组应按照全整备重量的2 / 3及以上时进行测量。 5 . 4 . 2 . 2 测量时, 机车 或动车 组应有 适当的牵引负载, 动力设备以 约2 / 3 额定功率工作。 5 . 4 . 2 . 3 被测机车应在列车的前端牵引。两端设置司机室的机车, 被测司机室应处于前端。被测动车 组司机室应在列车行进方向前端。 5 . 4 . 2 . 4 车轮踏面应处于正常运用状态。 5 . 4 . 3 工况条件 5 . 4 . 3 . , 应在以下运行速度下测量: a ) 型式试验时的运行速度应为最高设计速度, 需要时增加引起共振的车速; b ) 监测试验时的 运行速度应为最高运行速度。 试验运行速度的波动范围均小于士 5 %. 5 . 4 . 3 . 2 辅助机组均应正常运转, 凡运转时间很短的辅助机组( 如空压机) , 可不予考虑。 5 . 5 测t和数据处理 5 . 5 . , 仪器指示系统的时间常数应为i s , 采样时间间隔应小于等于i s . 5 . 5 . 2 每次连续测量时间应大于等于2 min . 5 . 5 . 3 每个测点测量3 次。以3 次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按照( : b / 1 8 1 7 0 的 规则修约, 取整数位的 值作为该点的 测量结果。如3 次测量数据之间的最大差值大于3 d b , 则应重新测量。测量记录结果参 见 附录 b. 6试验报告 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试验性质; b ) 机车和动车组: 型号, 编号, 生产厂 家; c ) 线路条件: 钢轨长度( 标准轨、 无缝钢轨、 长钢轨) , 轨枕( 混凝土枕、 木枕) , 道床( 有碴、 无碴) ; d )速度: v d ,二、 y r , 二; e ) 载荷; f ) 测 量区段; 9 ) 测量仪器: 名称, 型号, 编号, 检定日 期; h ) 仪器指示系统的时间常数; 1) 测 量 结 果: 测 点 位置, 实 际 运 行 速 度, v l - , , v l y , ; j) 测量过程中可能影响结果的 情况说明; k ) 结论 ; u 测量单位, 日 期, 测量者, 审核, 批准人。 tb / t 1 8 2 8 -2 0 0 4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固定传感器的座垫结构示愈图 单位为毫米 加 速度计室 /徽 胶或塑料 恶 安装传 感器并 增加 刚性用的 薄金属 盘 图a. , 用以固定传感器的垫盘结构图 t b/ t 1 8 2 8 - 2 0 0 4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 测t记录表格 机车、 动车组司机室人体全身振动测,表编号 试验性质 机车、 动车组型号机车、 动车组编号生产厂家 测量区段 额定功率最高设计速度最高运行速度 线路条件 受试者体重站者坐者 测量仪器 振动计型号编号时间常数 仪器检定有效日期 检定单位 测量结果 测点 位 置 速度 k - / h 计权振级d b 、 几 叫 、 几 月 备注 、 几r , m 、 几+. w 备注 结论 测量单位:测量者: 校核 : 测量日期:年月日 t b/ t 1 8 2 8 - 2 0 0 4 参考文献 国家质量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