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68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标准 TB T 1804-2003.pdf_第1页
61168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标准 TB T 1804-2003.pdf_第2页
61168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标准 TB T 1804-2003.pdf_第3页
61168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标准 TB T 1804-2003.pdf_第4页
61168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标准 TB T 1804-2003.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铁 道 行 业 标 准 汇 编 机车车 i 标准汇编 * 钗 8 fftb/t 1669.58-tb/t 1856 一食) 一一一一 ;葺餐一 ;一; :一 ;一 ;一 冬 浮 看 念 洛 滚 容 餐 昌 奎 涪 奢 票 聋 客 层 粤 里 豁 鑫 ;一)一 ;一一 )令于 冬食黔攀 粼辨纂 薰 簇 黯 风嘟 塑 爵资 必 砚留 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 技术基础工作. 是组织现代化生 产和 进行贸易的技术准则 是科 学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标准的制定和组织实 施 可以有效地 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工 程质量及服务质量促进贸易与技术交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铁路的改革与发展, 铁路标准化作为铁路运输, 安全和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在促进铁路行业的技术进步 提高 技术装备和服务质量水 平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编辑出 版的 铁道行业标准汇编是根据铁道部标准化工作项目 安排 在铁道部2 0 0 1 年组织对1 9 9 0 年以前铁道行业标准复审结论和2 0 0 3 年组织的对1 9 9 1 一, 9 9 7 年铁道行业标 准复审结论废止了不符合铁路改革和发展要求的9 6 8 项行业标准基础上. 将全部现行铁道行 业1 6 8 8 项标准 按专业分为( 机车车辆标准汇编 、 工务标准汇编分 、 通信信号标准汇编 、 电气化铁道标准汇编 、 铁路运输标准汇编及 综 合基础标准汇编六部分编辑出版。 机车车辆标准汇编包括 机车车辆综合部分 三册、 机车部分四 册、 车 辆部 分 四册及有关机车车辆专业的现行 铁道国家标准部分 一册. 共收集了 截止于本汇编出版时 已发布实施的现行有效铁道行业标准和铁道国家标准共9 4 7 项。 以供铁路相关管理人员、 科 技 人 员 以 及 各 级 领 导 全 面 系 统 地 学 习 和 了 解 现 行 有 效 的 铁 道 行 业 标 准 、铁 道 国 家 标 准 及 计 量 检 定 规 程 更 好 地贯 彻 实 施 标 准 为 铁 路的 科技 发 展 提i 4 技 术 支 持。 告 r ph o 编 根 据 现 行 标 准 单 行 本 编 呼 e lt li r770ic 现 错 误 之 处 。请 予 以 指 出 ” 函 本 为 鬓 “ 标 准 e %q s ” 间 可 能 z k if 1f,% n v _ * 1rll i7 ,m 止 ,” “ “ 更 应 以 标 准 的 最 新 版 _一三 一 考 - 一铁 道 部 标 2004 翼 臀 魏 魏 落 蒸 鑫 粼 睽 分瑟 琅次 薰巍一 ; ) 髦 i c s 4 5. 0 6 0. 0 1 5 月 通 t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 道 行 业 标 准 t b / t 1 8 0 4 -2 0 0 3 代替 1 b/ t 1 8 0 4 -1 9 8 6 , tb / t 2 4 3 0 -1 9 9 3 , t b/ t 2 4 3 1 -1 9 9 3 , tb / t 2 4 3 2 -1 9 9 3 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u n i t f o r r a i l w a y p a s s e n g e r c a r 2 0 0 3 - 1 0 - 3 1 发布2 0 0 4 - 0 4 - 0 1实施 中 华 夕 l民 共 和 国 铁 道 部发布 t b/ t 1 8 0 4 -2 0 0 3 前言 本标准同 时代替t b / t 1 8 0 4 -1 9 8 6 客车空调机组技术条件) , t b / t 2 4 3 0 -1 9 9 3 ( 铁道客车车顶 单元式空调机组型式与基本参数) , t b / t 2 4 3 1 -1 9 9 3 铁路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技术条件 、 t b / t 2 4 3 2 -1 9 9 3 铁道客车车顶单 元式空调机组试 验方法 。 本标准与t b / t 1 8 0 4 -1 9 8 6 , t b / t 2 4 3 0 -1 9 9 3 , t b / t 2 4 3 1 -1 9 9 3 , t b / t 2 4 3 2 -1 9 9 3 相比 主要 变化如下: 一一 本标准 增加了 分体式空调机 组及热泵型空调 机组的 技术要求及试 验等内容, 并相应对型号命 名方法进行了修改; 根据铁路客车电 源供电 方式的 变化, 本标准增加了有 关d c 6 0 0 v供电、 逆变供电、 交 流变须器 供电和经电 源变换装皿供电等内 容; 本标准 增加有关空调机组安 全性能和电 气性能的 要求和试验, 如: 规定了电热 器最高表面 温度 及过热保护试验等; 本标准增 加了 对空调机组压 缩机、 风 机等 功率因数的要求, 增加了电 机功率偏差等的 要求; 为了确 保空调机组的绝缘性能等的 可靠性, 本标准提出了 部分试验的顺序的要求, 如: 要求首 先进行喷 水等试验; 本标准根据有关标准和实际运用情况对空调机组振动试验方法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根据 有关标准要求对空调机 组的嗓声试验方 法做出了 规定; 本标准取消了空 调机组低温工况 试验的内容; 取消原标 准t b / t 2 4 3 0 中基本参 数及附 录a , 附录b的内 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 料性附录, 附录b 、 附录c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 中国 北车 集团 四方车辆研究 所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 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南车 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 主要起 草人: 靳 谊勇、 欧阳仲志、 宋立新、 李国平、 颜纯、 徐峨、 张明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t b/ t 1 8 0 4 -1 9 8 6; -t b/ t 2 4 3 0 -1 9 9 3; -t b/ t 2 4 3 1 - 1 9 9 3; -tb/ t 2 4 3 2 - 1 9 9 3 0 7 9 9 t b/ t 1 8 0 4 -2 0 0 3 铁道 客车空调 机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以下简称空调机组) 的型式及标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标志、 包 装、 运输、 贮存等。 本 标准适用于铁道客车 及动车组空调机 组, 其他车 辆空调机组亦可 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1 9 1 包 装储运图示 标志 g b 7 5 5 -2 0 0 0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 g b 4 7 0 6 . 3 2 -1 9 9 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 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 b / 1 1 3 2 7 4 -1 9 9 1 一般用途轴 流通风机 技术 条件 g b / 1 1 3 2 7 5 -1 9 9 1一般用途离 心通风机 技术 条件 g b / 1 1 6 6 3 0 -1 9 9 6 冷冻机油 t b / c 1 4 8 4 . 1 -2 0 0 1 铁路机车车辆电缆订货技术条件第1 部分: 标称电压3 k v及以下电 缆 t b / r 1 7 5 9 -2 0 0 3 铁道 客车配线布线规 则 t b / 1 1 8 0 2 -1 9 9 6 铁道 车辆诵雨试验方 法 t b / f 2 7 0 2 -1 9 9 6 铁道 客车电器设备非 金属材料的阻嫩 要求( n e q n f f 1 6 - 1 0 2 -1 9 8 8 ) t b / 1 3 0 6 3 -2 0 0 2 旅客 列车d 0 6 0 0 v供电系 统技术条件 j b / r 4 3 3 0 -1 9 9 9 制冷和空 调设备噪声的 测定 型式及标记 型式 空调机组的型式分类见表 1 . 分类 名称代号 按结构形式分类 单元式 分体式 f 按主要功能分类 电热型 d 热泵型 r 型号标记 空调机组的型号标记及含义如下 : 8 0 0 z 卫/ t 1 8 0 4 - 2 0 0 3 kl x x 辅助标记, 参见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 额定制冷量, 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数值 取整数, 不足两位其十位补零表示。 功能, d 为电热型, r为 热泵型。 结 构形式, 单元式省略、 分体式为f , 空调机组代号。 示例1 : 倾定制冷f为4 0 . 7 k w的单元式画弧底电热型空调机组的标记为: kl l 1 4 0 ( y ) 示例 2 : 倾定制冷i t 为, . 1 k w的分体式热泵型空调机组的标记为: kl f r-0 9 4 技术条件 4 . , 环境及使用条件 4 . 1 . 1 海拔: 2 0 0 0 m, 4 . 1 . 2 使用温度: 一 4 0 c十4 5 c. 4 . 1 . 3 相 对湿度: 最湿月月平 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 0 % ( 该月月平均最 低温度为2 5 c) . 4 . 1 . 4 振动 和冲击: 应能在车 辆运行时的振动、 冲击等条件 下正常工作。 4 . 1 . 5 电 源: 空调 机组可由符 合以 下条件的电源直 接供电、 组合供电或经变换 器变换供电。 4 . 1 . 5 . 1 3 n a c 3 8 0 v/ l 2 0 v供电 主电路板定电压 3 n a c 3 80v / 2 2 0 v, 5 0 h z , 电压允许波动值士1 0 %; 频率允许波动值 士 5 %, 控制电路额 定电 压i a c 2 2 0 v , 控制电 路电压 允许波动值士 1 0 %; 频率允许 波动值上 5 %, 4 . 1 . 5 . 2 d 0 6 0 0 v供电 主电路倾 定电 压d c 6 0 0 v , 电 压允许波动值 ; , 5 w v -6 6 0 v , 相对峰一 峰纹波因数小于1 5 %, 瞬态 过电 压7 2 0 v允许持 续不大于2 s , 1 2 0 0 v允许持 续不大于2 0 0 p s o 控制电路标 称电 压d c h 0 v , 控制电 路电 压允许波动 值d c 7 7 v - - 1 3 7 . 5 v, 相对峰一 峰纹波因 数小于 1 5%0 若采用6 0 0 v逆变器供电, 应符合t b / t 3 0 6 3 -2 0 0 2 中5 . 4 . 2 的规定。 4 . 1 . 5 . 3 其他方式供电 若采用其他方式 供电 时, 其供电 电源的电压、 频率变 化范围、 隔离、 接地、 波形等方面的 要求由制造 商和用户协商确定。 4 . 1 . 6 列车静止及运 行时, 空调机 组在风沙、 雨淋、 日 晒、 大气腐蚀等自 然条件下, 应能 正常工作。 4 . 1 . 7 当使用条 件与 上述规定有差别时, 由用户和 制造商协商确 定。 4 . 2 一般要求 4 . 2 . , 空调机 组应按本标准和经 规定程序批准的图 样和 技术文件制造、 安装。 4 . 2 . 2 空调机组的安全性能和防火要求应符合g b 4 7 0 6 . 3 2 -1 9 9 6 的规定。 4 . 2 . 3 空 调机组制冷系统应 设高 压和低压保护; 电气系统 应有过载和短路及高 温、 缺风( 通 风机不供电 或不工作时, 电 热器不工 作) 、 缺相等保护功能. 并要求其工 作灵敏、 可靠。 4 . 2 . 4 热泵型空调机组 应具有白 动除箱功能, 其电磁换向阀 应灵敏、 可靠, 保证空调机组正 常工作。 4 . 2 . 6 空调机组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 . 8 , 4 . 2 . 6 空调机组须有 可靠的 排水结构, 在运用中凝结水 及雨水不应诊 汤或吹人车厢内 部。 so 1 t b/ t 1 8 0 4 - 2 0 0 3 4 . 3 性能要求 4 卜 3 . , 绝缘电阻 按5 . 5 . 3 方法试验时, 空调机组各回路间、 各回路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 mn . 4 . 3 . 2 介电强度 按5 . 5 . 4 方法试验时, 空调机组应能承受如表2 规定的电压 , 历时 1 m i n , 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裹2 供电电0 试验电压 (辘麟专 ) ! d c 60 0 v 直 接 供 电 ,。器 、变 ,供 电 d c 1 10 v d c 1 1 0 v 以下 a c 1 5 0 0 v . 5 0 h za c 2 5 0 0 v, 5 0 hza m 0 0 0 v, 5 0 hz a c 5 0 0 v, 5 0 h z 4. 3 . 3 岔封性 能 按5 . 5 . 1 方法试验时, 制冷系 统中 制冷剂的泄 漏量不超过1 4 g / a o 4 . 3 . 4 制冷a 按 5 . 5 . 7 方法试验时, 空调机组实测制冷量与额定制冷量允许偏差为一5 %0 4 . 3 . 5 能效比( e e r ) 按5 . 5 . 7 方法实侧空调 机组制冷量与 按5 . 5 . 1 3 方法实测消耗功率的比 值( e e r ) 应大于2 . 1 , 采用 环保制冷剂应大于 1 . 9 , 4 . 3 . 6 最大负荷制 冷调压启动 按5 . 5 . 9 方法试验, 空调 机组应能 正常启动和工 作。 43 . 7 凝露工况 按5 . 5 . 1 0 方 法进行试验中, 空调 机组出风口 不应有雾气或水滴吹出, 凝结水应能 顺利地从排水孔 排出, 机箱的 其他部位不应有 渗漏凝结水的现象。 4 . 3 . 8 热泵制热盘 按5 . 5 . 1 4方法试验时, 热泵型空调机组实测制热蚤与顺定制热童允许偏差为 一 5 %, 4 . 3 . 8 性能系 数( c o p ) 按5 . 5 . 1 4 方法实测热 泵型空调机组制热量与 按5 . 5 . 1 8 方法实测消耗功率的比 值( c o p ) 应大于 2 . 1 , 采用环保制冷剂应大于l . 9 。 4 . 3 . 1 0 电 热装i的 安全要求 空 调机组电热器在无 风工况下发热元 件表面最高温度点 应不超过2 4 0 c, 并应有过热 保护装盆。 4 . 3 . ” 电 热装置的制 热功率 按5 . 5 . 1 9 方法试验时, 电 热装 置的 实测制热功率允 许为额定值的1 0 0 %一1 1 5 %. 4 . 3 . 1 2 热泵最大运 行制热调压启动 按5 . 5 . 1 6 方法试验, 热泵型空调机组应能正常启动和工作。 4 . 3 . 1 3 自 动除箱 按 5 . 5 . 1 7 方法试验时, 要求除箱所孺时间不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 0 %a 4 . 3 . 1 4 噪声 按5 . 5 . 2 0方法试验时, 空调机组的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表 3 的规定。 衰3单位为分贝( a声级) 室内侧通风机 68 整机 4 . 3 . 1 5 振动 按5 . 5 . 6方法试验后, 空调机组的零部件应不受损坏、 紧固件不应松动, 检查空调机组的密封、 防 8 0 2 t b / t 1 8 0 4 - 2 0 0 3 水、 绝缘、 介电强度等性能应符合要求。 44 .部件及有关材料典求 4 . 4 . 1 空调机组的 风机 应符合g b / t 1 3 2 7 4 -1 9 9 1 , g b / t 1 3 2 7 5 -1 9 9 1 的规定, 在倾定工况下, 其功 率因 数应大于0 . 5 。 4 . 4 . 2 空调机组的电机 应符合g b 7 5 5 -2 0 0 0 的规 定, 其消 耗功率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1 0 %, 三相电 流中 任何 一相电 流与平均值的 偏差不超过平均 值的1 0 % ( 压缩机电机不 超过1 5 %) . 4 . 4 . 3 空调机组使用的冷 冻机油应符 合g b / t 1 6 6 3 0 -1 9 9 6 的规定。 4 . 4 . 4 空调机组的蒸发 器、 冷 凝器、 管道 和阀 类等应能在制 冷剂、 冷 冻机 油及其混合 物的作用下 正常 工 作, 压力容器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 . 4 . 5 空调机组应采用不低于1 2 5 等级的低烟无卤型电线电缆, 并应符合 t b / t 1 4 8 4 . 1 -2 0 0 1的 规定。电线电缆载流量应满足便用要求。 4 . 4 . 6 空调机组的 接线及线号标记应 符合t b / t 1 7 5 9 -2 0 0 3 的 规定。 4 . 4 . 7 空调机组应采用 不小于m 6 的不锈材质的 接地紧固件, 与接地线接触良 好, 接地线的截面积应 不小于4 m m2 o 4 . 4 . 8 空调机组非金属 材料应符合t b / t 2 7 0 2 -1 9 9 6 的规 定。 4 . 4 . 9 空调机组的温 度控 制器、 温 度继电器、 温度熔断器、 高低压力继电器、 热继电 器等应符合有关技 术条件的规定。 4 . 4 . 1 0 空 调机组的 防风、 防 水密封垫 及减振器应符合有 关技术条件要求。 4 . 4 . ” 空调机组的壳体应 平整, 不应 有裂纹、 划痕等缺陷。 4 . 4 . 1 2 空 调机组的 油漆件 涂层应均匀光滑, 不应有气泡、 流痕、 皱纹及裂痕等 缺陷。 4 . 4 . 1 3 空调机组的隔热层应具有阻燃性、 不浸水性、 无毒性, 隔热层应枯贴牢固、 平整。 4 . 5 装配要求 4 . 61 空调机组的燕发器、 冷凝器及接管内部应清洗干净。 4 . 5 . 2 制冷系统各设备及管路等组装后应保压检漏。 4 . 5 . 3 制冷系统 在充注制冷剂前, 应按有 关技 术要求规定进行抽空并保持干澡状态, 不应存有 水汽或 其他气体。 4 . 5 . 4 空调机组各 零部件及管路 应定位牢固, 不应产生康攘或 碰击。 4 . 5 . 5 空调机组的电 加热器应安 装牢固, 确保带电 部位在列车 运行的 振动及冲击 下不应触 及其他金属 部件, 电加热器的紧固件应采用耐锈蚀材料。 6 试脸 6 . ,试脸分类 空调机组试脸分为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 5 . , . , 出 厂试验 空调机组出厂前, 产品质量检验部门应依照本标准和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定相关检 验细则进行检验。 每台空调机组须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 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方可出厂。 6 . 1 . 2 型式试验 6 . , . 2 . ,空调 机组在下列 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试验: a ) 新产品试制定型或老产品转厂生产鉴定; b ) 正 式生产后, 如结 构、 材 料、 工艺 有较大改变, 可 能影响产品 性能; c ) 停产2 年以上的 产品再生产时; d ) 正常生产每 3 年一次。 8 0 3 t b / t 1 8 0 4 -2 0 0 3 6. 1 . 2 . 2 5. 1 . 2 . 3 型式检验 有不合格项目 时, 按有关规定进 行复 检。若仍有不 合格, 则 判为 不合格。 对于其他型式( 或有特殊要求) 的空调机组进行型式试验, 本方法中的某些条款若不能符合要 求或需增加某些试验项目时, 由试骏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双方协商解决。 5. 2 6. 2 试脸的一般要求 试验工况应符合表礴 的规定。 衰4 运行状态试 脸 项 目 室内侧进气参数室外侧进气参数 干球温度 湿球沮度 干球沮度 沮球沮度 制冷 倾定制冷 2 92 33 5 最大负荷侧冷3 2 . 52 64 5 凝峪工况 2 72 42 7 制热 热泵额定制热2 0 巧( 最大) 76 热泵最大运行2 72 41 8 热泵除箱 2 01 221 电热倾定制热 2 0 注: 有特殊工况要求时. 由供盆双方协商确定。 5 . 2 . 2 温度侧点布 i应使所侧f的 温度能代表空调机组的进、 出口 温度。 湿球温度侧 a时, 应保证流 过 湿球温 度计处的空气流速为5 m / a 土 0 . 5 m / s , 6 . 2 . 3 试验须在稳定工况下进行。稳定工况应符合以下要求: a ) 试验时, 风机转速及系统阻力均维持不变; b ) 试验室侧量区域的气温平均值波动不大于士0 . 5 1 c ; c ) 试脸 室供电电压的波动 不大于1 3 %; d ) 工况稳定延续时间不少于 1 h o 5 . 3 侧,仪衰的要求 5 . 3 . ,全部侧 f仪器、 仪表应在计量检 定周期内, 并附 有计量检定合 格证。 6 . 3 . 2 所有仪器 仪表的准确度 应满足被测参数的要 求。 6 . 4 试脸条件 5 . 4 . , 试验装里 应具备按照试 验工况要求 模拟试 验室内 侧进气( 混合点) 、 室 外侧进气空 气参数的相应 设备, 并可进行调节与控制。 5 . 4 . 2 试验 装里应具备模拟室内 侧风量改变的 设备, 并可 进行调节与控 制。 5 . 4 . 3如无特殊说明, 所有试验均 应按铭牌上的额 定电 压和倾定频 率进行。 5 . 4 . 4 试验工况应符合5 . 2 . 1 中 表4 的 规定。 6 . 6 试脸项目 表 5 列出了空调机组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项目。 衰6 序号试验项目出厂 试 验型 式 试 验对 应 条 软 1密封性试验jj5 .5 . 1 2喷水试脸jj5 . 5 . 2 8 0 4 t b/ t 1 8 0 4 -2 0 0 3 裹5 ( 续 ) 序号试验项目出 厂 试 验塑 式 试 验对 应 条软 3 绝缘电里试验了j 5 . 5 . 3 4 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jj5 . 5 . 4 5运转试脸jj 5 . 5 . 5 石振动试脸j 5 . 5 . 6 7 倾定侧冷f试验 j5 . 5 . 7 8 最大负荷制冷皿试脸 j5 . 5 . 8 9 通大负荷制冷工况调压启动试验j 5 . 5 . 9 1 0 握璐试验 j5 . 5 . 1 0 1 1静压试验j5 . 5 . 1 1 1 2 通风机空气动力特性试脸j 5. 5. 1 2 1 3 侧冷枪人功率试验 j5 .5 . 1 3 1 4 热泵饭定翻热t试验 j5 . 5 . 1 4 1 5 热泵最大运行制热试脸j 5 .5. 1 5 1 6 热泵最大运行制热润压启动试脸j 5 . 5 . 1 6 1 7自动除抽试脸j 5 . 5 . 1 7 1 8 热泵创热艳人功率试脸 了5 .5 . 1 8 1 9 电热撅定制热试脸 j5 .5 . 1 9 2 0嗓声试验廿 5 . 5 . 2 0 2 1故呻保护试脸j5.5 . 2 1 5 . 5, 密封性试验 空调机组 在正常的 制冷剂充 灌t下, 用卤 素检漏仪或其 他同 等精度的检 漏仪器进行检汤。 5 . 5 . 2 喷水试验 空调机 组在运转情况下向 机组均匀喷水, 喷水试验装f应符合t b / t 1 8 0 2 -1 9 9 6 中5 . 1 的 规定, 喷 水时间应 不少于1 0 m i n , 与车体 接口 部位各处焊缝 及接缝处不应漏 水。 石 63 绝缘电困试 脸 本试验 在喷水试验后进 行, 用兆 欧表侧量空调机组各回路间、 各回 路对地间的 绝缘电阻, 兆欧 表按 表6的规定选取。 衰6 供电电稼 兆欧表等级 发电机供电 3 n a c 3 的 v ) d ( x 0 0 v直接供电. 逆变器、 变狈器供电 i d c 1 1 0 vdc 1 1 0 v 以 下 5 0 0 v 级1 0 0 0 v 级5 加 v级5 0 0 v级 5 . 4 介电强 度试验 对空调机组各回路间、 各回路对地间施加表 2 规定的试验电压, 历时1 m i n , 观察有无击穿或闪络现 a .6 .55 运特试骏 空调机组详续运转 1 h , 并侧a电流、 电压及燕发器进出风温度, 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可靠性, 0 5 7 习/ t1 8 0 4 - 2 0 0 3 检验温度、 电器控制元件等的动作是否正常。 6 . 6 . 6 振动试验 空调机组型式试验时, 应首先进行振动试验。试验方法按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的规定进行。 5 . 5 . 7 翻定制冷量试验 按5 . 2 . 1 中表4 规定的 额定制冷工 况及附录c ( 规范性附录) 进行试验。 5 . 5 . 8 最大 负荷制冷量试验 按5 . 2 . 1 中表4 规定的 最大负荷 制冷工况及附录c 进行试验。 5 . 5 . 8 最大 负荷制冷工况调 压启动试验 将空调机组的轴 人电 压调至额定电压的9 0 %, 在5 . 2 . 1 中 表4 规定的 最大负 荷制冷工况下, 连续 运转1 h 后停机( 停机期间电 压回 升不应超过3 %) , 再连续启动3 次, 每次 停机时间间隔为2 m i n 。 最后 一次启动机组连续运行 3 0 min , 检查空调机组能否正常启动和工作。 将空调机组的愉人电压调至额定电压的1 1 0 %, 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 5 . 5 . 1 0 凝露试验 在 5 . 2 . 1 中表4 规定的凝露工况下, 按以下要求进行试验: a ) 在达到 表4 规定的 凝露工况后, 空调机组应连 续运行4 h ; b )试验中不应 有凝结水从空调 机外壳滴落或从 风机中 吹出。 5 . 5 . 1 1 静压试验 空 调机组( 车内 单元) 通风机运转, 按附录c的 要求进行静 压侧定。 5 . 6 . 1 2 通风机空气动力特性试验 在空调机组( 车内单元) 通风机转速( 高速挡) 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调节机外静压改变通风量, 侧t机 外静压随通风且变化的特性曲线。要求侧点一般不少于 7 个。 6 . 6 . 1 3 制冷输人功 率试验 空调机组制冷功率包括压缩机、 燕发风机、 冷凝风机等的总功率。按 5 . 2 . 1 中表 4 规定, 在额定制 冷、 最大负 荷制冷两种工况 下, 测定空 调机组的电压、 频率、 抽人功率、 电流及功 率因 数。 5 . 5 . 1 4 热泵额 定制热量试验 按5 . 2 . 1 中 表4 规定的热泵倾定 制热工况及附录c 进行试验。 6 . 5 . 1 5 热泵最大 运行制热试验 按5 . 2 . 1 中 表4 规定的热泵最大 运行制热工况 及附录c 进行 试验。 5 . 5 . 1 6 热泵 最大运行制热调压启动 试验 将空调机组的输人电压调至额定电压的9 0 %, 在5 . 2 . 1中表4规定的热泵最大运行制热工况下, 连续 运转l h 后停机( 停机期间电压回 升不应超过3 %) , 再连续启动3 次, 每次停机时间间隔为2 二 , 最后 一次启动 机组连续运行3 0 m in , 检查空调机组能 否正常启动和工 作。 将空调机组的翰人电压调至额定电压的 1 1 0 %, 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 5 . 5 . 1 7 自 动 除藉试验 按5 . 2 . 1中表4规定的热泵除藉工况运行, 连续运行 2个完整的除箱周期或连续运行 3 h ( 试验的 总时间 应从首次除藉周 期结束时开始) , 直到3 h 后首次出 现除箱周期 结束为止, 试验总时间 应取 其较 长者。 6 . 5 . 1 8 热泵制热 愉人功率试验 热泵型空调机组制热功率包括压缩机、 燕发风机、 冷凝风机等的总功率; 按5 . 2 . 1中表4规定, 在热 泵额 定制热、 热泵最大运 行工况 下, 测定 热泵型空调机组的电 压、 叔率、 愉人功率、 电 流及功率因 数。 56 . 怕 电热额定 制热试验 对于电热型空调机组, 在倾定通风i下, 按 5 . 2 . 1 中表 4 电热倾定制热工况测定电热装里的翰人功 率及电流值。 8 0 石 7 习/ t 1 8 0 4 - 2 0 0 3 5 . 5 . 2 0 噪 声试验 在额 定电 压、 频率下, 按j b / t 4 3 3 0 -1 9 9 9 的规定分别侧定空调 机组室内侧和整机的噪 声。 对分 体式空调机组, 室外侧机组的噪声即为整机的噪声。 空调机 组应安装在台架上, 侧试环 境为反射平面( 地面) 上的 半自 由 声场, 机组 底面 距地面的 距离应 大于1 . 5 m , 应在出 风侧连接2 m可调节阻尼的 风道, 按额定的 通风童进 行测定。 整机噪 声的 测定布里按j b / t 4 3 3 0 -1 9 9 9 附录b 中b 2 的规定。 室内侧噪 声的侧盆沿 机组出 风方向中心 线、 距机组底面0 . 5 m高度取3 个测点。 一点在机组中央 下方. 另两点距机组出 风端面1 m, 2 m处。 5 . 5 . 2 1 故障 保护试验 人为制造温度继电器、 温度熔断器、 风压开关及高低压力继电器的动作条件, 检查故障保护的有效 性及动作偏差。 在无风工况下, 测量发 热元件表面最高温 度值。 6 空调机组的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 6 . , 标志 6, . ,每台 空调机组 应在明 显的部位固 定铭牌, 其形式、 尺寸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 规定。铭 牌上应有下列内容: a )制造厂名称; b ) 产品型号和名称; c ) 主要技 术参数 额定工况制冷( 热) 量、 通风量、 机外静压、 电制热量、 制冷剂及注人it 、 电压、 电 流、 频率、 相数、 功率和重里等 ; d ) 产品出厂编号; e ) 出厂年月。 6 . 1 . 2 空调机组上 应标明 工作情况( 如风机转向 等) 的 标志。 6 . 1 . 3 每台 空调机组出 厂时应具有下 列文件: a ) 产品合格 证, 其内容 包括: 1 ) 产品型 号和 名称; 2 ) 产品出厂编号; 3 ) 检验 结论; 4 ) 检 验员、 检 验负 责人签字和公章; 5 ) 检验日 期。 b ) 产品 使用说明书, 其内 容包括: 1 )产品型号和名 称、 主要技 术性能; 2 ) 产品结构示意图、 制冷系统图、 电气原理及机组接线图; 3 )外型尺寸、 安装连接尺寸, 安装说明 和要求; 4 ) 使用说明、 维护、 保养及注惫事项。 c 装箱清单。 62 包袭 6 . 2 . , 空调机组 包装前应进行清沽和 干澡处理。 6 . 2 . 2 空调机 组的 包装有可靠的防 潮、 防尘、 防振 措施, 以保证 产品 在正常运 抽、 装卸和 储存条件下, 不 致因 颠振、 装卸、 潮湿和 俊人灰尘而受损害。 6 . 2 . 3 包 装箱应清晰地标出: a )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和商标; b ) 重量( 毛重) ; 8 0 7 tb / t 1 8 0 4 -2 0 0 3 c ) 外型尺寸( 长x 宽x 高) ; d ) 制造厂名称; e ) “ 小心轻放” 、 “ 向 上” 、 “ 怕雨“ 及堆码层数 极限 等有关标志应符 合g b 1 4 1 的 规定。 6 . 2 . 4 包装箱中 应附 有下列文件和附 件: a ) 产品合格证; b )产品 使用说明书; c ) 装箱清单; d )装箱清单要求的附 件。 6 . 2 . 6 随机文件 应防 翻密封, 并放在箱内明 显位里处。 6 . 2 . 6 备品按制 造厂 与用户协议供给。 6 . 3 坛翰和贮 存 6 . 3 . 1 运翰和贮存 过程中, 不应碰搜、 倾斜、 雨淋。 6 . 8 . 2 产品应贮 存在通风良 好的干 燥仓库中, 周围 应无腐蚀性气体存在。 6 . 3 . 3 产品 包装经拆装后 仍哥继续贮存时应 重新包装。 8 0 8 t b/ t 1 8 0 4 -2 0 0 附录a ( 资料性附最) 空调帆组纽号抽助标记 a . , 空润机组 型号可进行抽助 标记, 辅助 标记见表a . 1 , a. 之 有其他断的型式偏要进行特殊标记的, 可追加标记。 衰a. , 空侧帆组型号辅助标记 容车车型双客s 单层一 主要特征圈弧底y平底一 送风口型式单法兰c 两个法兰一 断风 无新风a有新风一 出风下出风x侧出风一 供电系镜电压制式互 x冶 以 】 vd 3 n a c 3 8 0 v/ l 7a v一 s 的 t b/ t 1 8 0 4 -2 0 0 3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铁道容车空调机组报动试脸方法 b . , 范圈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客车空调机组在振动试验台上进行的振动试验。 b . 2 试脸条件 b . 2, 试验 顺序: 先做 共振试验, 再做振动耐久 试验。 b . 2 . 2 机组安装: 机组在试验台上的安装方法与状态应尽t与实际装车情况相同。 b . 2 . 3 机 组状态: 试验 机组应是经检查各部完好的 机组, 并能正常工作。试验中, 机组不工 作但 做耐 久试验时, 在试验开 始前及试验结 束后应对机组的工作 状况进行比 较。 b . 2 . 4 施加振动的 方向: 根据机组 安装的 位置, 在其纵向、 横向和垂向三个方向按 任惫 顺序施加振动。 纵向、 横向和垂向 是指空调机组安装在车体上时, 与机车车辆的纵向、 横向和垂向分别相同的方 向。 试脸方法 , 共振试脸 , . ,共振试验应符合以下 条件: a ) 在振动 颇率范围内, 应能使频率连 续上升及下降; b )振动频率变化的速 度应掌握在不使共 振须率遗漏的程 度; c ) 在最 低、 最高颇 率之间往返1 次 所需的 时间应足 够长, 目 的 是不遗漏共振 频率; d ) 振动的大小: 在低频范围内. 全振幅应为定值; 在高频范围内, 加速度全振幅为定值; e ) 共振试验的频率和振动大小见表 b . 1 , 衰b, 共 振试脸 口u口u口u bbb 扭率范围 压 振动大小 1 - 5全振幅5 二 5 -3 0加速度全振幅4 . 9 m / y 注: 加速度全振幅为加速度值的两倍。 b . 3 . 1 . 2 加速度全振幅与 振动的 全振幅及振动 颇率之间的 关系 见b . 1 式。 4 护 . 、 j , _,if 1 2, 。 、 z a = t o - 面x t o n 厂- t a n气 了) “ “ “. “ “ “ “ ” “ ” ” ” d . l j 式中: 2 a 加速 度全 振幅, 单位为米每二次方 秒( m 泞) ; 2 a 全振幅, 单位为毫米( mm) ; 广 一 一振动 频率, 单 位为 赫( i -i z ) , b . 3 . 1 . 3 当 振动 试验台 能力不足或只需要做简单振动试验时, 也可按表b . 2 规定的频率范围 及全振 幅 进行, 在该频率范围内 使振动预率连续上升和下降。叔率变化速度、 往复次数等应符合b . 3 . 1 . 1 中 b ) , c ) 项的规定。 8 1 0 tb / t 1 8 0 4 -2 0 0 3 班 b . 2 共摄试脸( 代用) 颇率范围 比 振动大小 全振幅 幼朋n 参考 最大加速度全振福 m/s 1 -3 00 . 2 5 8 . 8 注: 表中最大加速度全振辐为最大振动孩率及全振格的对应值, 仅作参考。 b3 . 2 扭动附久试脸 振动耐久试验分为有共振和无共振两种。 振动耐 久试验原则上按b 类进行。 根据试验时间、 振动 试验台的能力等条件, 也可 按a类或c 类 进行。 b . 3 . 2, 无共振情 况 无共振情 况按表b . 3 的 规定进行试 验。 衰b , 3 振动附久试脸( 无 共振) 级 串 h z abc 全 振 幅 nu n 参考 试脸时间 nmn 全 振 幅 n”1 各 参考 试验时间 h 全 振 幅 幻】 nl 参考 试脸时间 h 加速度 全振幅 m夕 纵 向 横 向 垂 向 加速度 全振幅 m/ w 纵 向 横 向 垂 问 加速度 全振幅 m / s, 纵 向 橄 问 垂 向 1 02 . 59 . 8 国国回 1 . 7 56 . 9 回口区 1 . 2 54 . 9 回回回 b . 3 . 2 . 2 有共振情 况 b . 3 . 2 . 2 . 1机组只 有一个共振颇 率时. 在共振颇率下, 按表b . 4 进行试脸。当 共振频率为1 h z - - 5 h z 之间任一 值时, 全振幅2 a 为5 m m ; 当共振频 率为5 h z - - 3 0 h z 之间任 一值时, 全振幅2 a通过 对应的 共 振搜率、 加速度全振幅4 . 9 m / s 2 由 式( b . 1 ) 求出。 再根 据表b . 3 所示的 全振幅及表b . 5 所示的试验时间 继续进行试验。 班b . 4 扭动附久健脸( 有共振) 拟 率 h z abc 全振摘 】 刀刀、 试脸时间 目mn 全振幅 n业u 试脸时间 h 全振幅 】 1 仙 目 试脸时间 h 纵向横向垂向 纵向横向垂向纵向橄向垂向 共振狈率 4 a362 . 8 a0 . 512 a5 1 0: 班 b . 6 扳动附久试脸时间( 无共振) a类试脸时间 n灿n b类试脸时间 h c类试验时间 h 纵向横向垂向 纵 向 , 向 垂向 纵 向 横 向 垂向 91 81 .531 53 0 b. 8 . 2 . 2 . 2 机组有两个以上共振预率时, 应取一个危险频率为试验频率, 按 b . 3 . 2 . 2 . 1 的规定进行试 验 。 8 1 1 t b/ t 1 8 0 4 - 2 0 0 3 附录c ( 规范性附 录) 铁道容车空调机组制冷t和制热,( 热泵型) 试脸及计算方法 c . , 试脸方法 空调机组制冷a、 制热f( 热泵型) 试验按空气始差法测盆, 制冷( 热) f通过侧定空调机 组室内侧 进、 出口的空气干、 湿球温度和空气流t确定。 麒 压 力廿 空气 流t 洲 t 装, 被试 机组 fi fm a r * 沐 圈c. , 风润式空气给整值试脸原理圈 室外 侧试猫 室 沮度侧 t 仪表 抓 被试 机组 空调 装 登 圈cz 环路式空气给差值试脸胶理口 tb / t 1 8 0 4 -2 0 0 3 c . 2 . ,风洞式空 气焙 差法布!原理图 见图c . 1 , 被试机组放在 室外侧试验室内, 在机组室内 侧空 气出 口 处装 一空 气流anima。 该装里将空气直接 排人室内 侧试验室, 在试验室内 采用适当 方法保证机 组的 进气参数。 c . 2 . 2 环路式空气始 差法布it原理图 见图c . 2 . 侧试环路应密闭, 使影响 容量侧定的各处的 空气渗 翻 不 超过空气流f 试脸值的1 . 0 %, 设备周围的空 气干球温度应 保持 在试验所需要的进口干 球温度值的1 2 之内。 c . 2 . 3 房间 空气烩差 法的 布it原理图 见图c . 3 , 空气流i侧址 装里接在机组的空气出口 处, 通过空调 装里保证机组的进气参数。 气 派 达 被 试机 姐 压 力计 圈c . 3 房间 空气给住 位试脸瓜理困 c . 2 . 4 图c . 1 , c . 2 , c . 3 所示的 布里为空气始 差法试验原理图, 具体试验装里可 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 c3 城脸准. c . 3 . 1 试脸宜的典 求 c . 3 . 1 a 应有一间室内 侧试脸房间, 房间内 应能创造与机组正常运行相同的温湿 度和 风t等条件, 房 间的 侧试条件 应保持在允许的 范围内, 试脸室空调机组附 近的 空气流速 不应超过2 . 5 m / s , c . 3 . 1 . 2 应有一间室外 侧试脸房间, 房间 具有足够的 容积, 房间内 能创造与机组正常运行相同的 温湿 度及风且等条 件, 房间 除安装要求的尺寸 关系外, 机组的空气排出侧与房间姗距不少于2 m , 机组 其他 表面和房间 堵距不少于i m . c3 . 2 空们机组的 安袭 c . 3 . 2 . , 被 试机组 应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要求进行 安装, 安装后里于室外 侧房间内, 机组的 室内 侧应由 风道与室内 侧房间相连。 c . 3 . 2 . 2 除 按规定的方法安 装摇 要的 试验装a和仪 表外, 不 应改装空调机组。 3 . 2 . 3 播要时, 空调机组应抽空并充 注制造厂说明书中 规定的制冷剂类型 和数f. c . 4 皿度侧t 室内 侧温度侧t应 按下列方法进行: cc 8 1 3 t b/ t 1 8 0 4 -2 0 0 3 a ) 风 道内 温度侧a应采 用温度取样装置( 见图c . 4 ) , 采 样器布置在风道横断面上, 该面与被试机 组的 进、 出 风口的 距离为1 5 c m , 在侧且 处和 试件之间连接风 道及各连接段应 进行隔热, 通过连 接 管的 漏热量 应不超过被侧值的1 . 0 %; 圈c . 4 沮度取样装f b )对没有试验风道的温度 侧量, 应在侧t断面上布i足 够的温度测 点( 不少于6 点) 或加接短风 道采用取样方法进 行, 侧量断面 应在大约 距离 试件空气人口 或出口 处1 5 c m的地方。 c . 4 . 2 室 外侧温度测量应按下列 方法进行: a ) 室 外侧空气进、 出口 处的 温度应在 机组室外侧空气进、 出口 区 至少取6 个等距 离位里或采用等 效果的 取样方法进行测蚤, 侧t 点的 温度不应受室外 部分排出空气的 影响; b )温度侧1t 仪表或取样器位里应 在距离室外侧热交 换器的 表面6 c m处。 c . 4 . 3 经 过湿球温度测1t 仪 表的 空气流速 应为5 m / s 左右、 在空气进口 和出口 处的温 度测量应采用同 样的 空气流速, 空气流速高于或 低于5 m / s 的 湿球温度测t应进 行修正。 c . 4 . 4 各进风测量断面的 平均温度应符合 试验工况的要求。 c . 6 空气流f调试与洲, c . 5 . ,试验中空气流量须可调节, 应分别满足倾 定工况下额 定流量和进行风量特性曲线测试的 要求, 通常 所需流 2不超过额定流量, 调试方法见c . 5 . 6 . c . 5 . 2 本方法 采用喷嘴装置侧量空 气流量。 c . 5 . 3 喷嘴装i c . 5 . 3 . ,如图c . 5 所示, 由 一个用隔 板分开的 进风室和排风室 组成, 在 隔板上装一只或几只 喷嘴。空 气 从被试 机组出 来经过 风道进 人 进风 室, 通过 喷嘴、 排风 室排人 试验房间 或捅 讨风道回 到被试 机组 进口 。 c . 5 . 3 . 2 喷嘴 装里及与机组进口的 连接应密 封, 使渗诵空 气1 t 不超过被 测空气流量的1 . 0 % 0 c .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