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第2 5 卷第4 期J O U R N A LO FJ I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2 5N o 4 2 0 0 3 年7 , E l (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J u l 2 0 0 3 一= = ;= = = = = ;= = = = = = = = ;一 柳永都市风情词的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 曾大兴 (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 1 0 6 3 2 ) 摘要 都市风情词是柳词的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其中的某 些歇功颂德的内容,这类作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冷遇。实际上,这类作品所歌颂的,不仅仅是某个 皇帝或某个地方大员的功德,同时也是个承平而富庶的时代。其所歌之功与所颂之德是有历史 依据和认识价值的。这类作品对北宋东京等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与节令风物的描写,更包含着丰富 的历史图景与民俗内容。 关键词 柳永;都市风情词;历史价值;民俗价值 中圈分类号 1 2 0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5 0 7 2 ( 2 0 0 3 ) 0 4 0 0 6 4 0 9 柳永的词,除了词学界经常论及的歌妓词和羁旅行役词,还有不少反映都市君民的宴安游 乐、描写都市的民俗风情、歌咏都市的繁华景象的词,我这里称之为都市风情词。对于这类作 品,宋代学者称之为“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日”;“音律谐婉,语意妥 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2J 评价是相当高的。但是白五四运动以来,这类作品却一直受到学 术界的冷遇。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他的歌妓词和羁旅行役词上面,对于他的都市风情 词,要么视而不见,o 要么评价不高。o 我曾对1 9 1 9 年一2 0 0 2 年这八十多年间的柳永研究论著 做过统计。在中国大陆所发表的2 4 4 篇柳永研究论文中,真正对这类作品做过初步研究的只 有丰家骅先生的一篇文章。- 3 1 丰先生认为古人对柳永这类词的评价,“长期以来只存其论,不及 其词。”“近年来即使有人论及,也多语焉不详。这直接影响了柳词的分类和评价。”这个说法是 符合事实的。十多年前,我写柳永和他的词这本书时,oo 也没有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一直 以为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我认为,对柳永的这类作品,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讨,有些认识还有待于深化还可以多 角度、多层面地展开讨论。这样做,不仅对柳词的分类和评价是有意义的,对整个古代文学中 诸多类似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是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据我的分析和统计,柳永的都市风情词共有三十六首,占其现存词作的百分之十七。下 面,我想就这些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问题,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收稿日期 2 0 0 3 0 3 1 3 作者简介首犬兴( 1 9 5 8 一) 男剃J 匕赤壁人,广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区域文化研究。 薛磺若云:“他的作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系描写狭邢的生涯与放浪心堵的;第二类则系写他的旅况与游 程。”见:朱词通沦( 第三编) M 上海:上海书J 占1 9 8 5 儿3 。 胡云翼云:“他写词车以铺叙见长,但用之于摧绘太平景象,甚至驮功颂德使投有什么意义可言了。”见:束坷进 c 上梅: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3 5 万方数据 一、“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曰”柳永都市风情词的历史价值 柳永的都市风情词遭受冷遇的根本原因,是它的歌功颂德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这些作品究竟有没有歌功颂德的内容? 第二,如果有的话,这些功, 这些德,究竟有没有歌颂的价值? 究竟有没有历史依据?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柳永的这类作品,确实有歌功颂德的内容。送征 衣。过韶阳和永遇乐熏风解愠是圣寿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是应制词,【5 1 这三首都是歌 颂仁宗皇帝的,而望海潮东南形胜、早梅芳海霞红、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永遇乐 天阁英游、木兰花慢- 古繁华茂苑、瑞鹧鸪- 吴会风流、临江仙呜珂碎撼都门晓、一寸 金井络天开和如鱼水轻霭浮空九首,则是投献之作,是歌颂杭卅l 、苏州( 两浙路) 、扬州( 淮 南东路) 和成都( 成都府路) 等处的地方大员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要做具体分析。以两首圣寿词为例。和历朝历代的圣寿之作一 样,这里边确实有一些“瑞枢电绕,华渚虹流”( 送征衣) ;“视尧龄、北极齐尊,南山共久”( 永 遇乐) 之类的套语,但是,除了这些套语,还有某些铺陈描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 遇年年,嘉节清和,颁率土称觞。无问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彤庭舜张 大乐,禹会群方。鸩行。望上国,山呼鏊抻,遥燕炉香。 送征衣过韶阳 殊方异域,争贡琛赆,架嵫航波奔凑藩侯瞻望彤庭,亲携僚吏,竞歌元首。 永遇乐薰风解惺) 这样的铺陈描写,就不宜把它们当做歌功颂德的套语而一笔抹杀。它是有一定的历史依 据和认识价值的。自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二世纪初,中国境内形成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主要有北宋、契丹( 辽) 、西夏、大理,以及吐蕃、回鹘等族建立的一些小王国。北宋凭借自身高 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以及建都中原的优势和汉族统一王朝的正统地位,成为境内各族经济文 化交流的中心。以辽宋关系为侧。自真宗景德元年( 1 0 0 4 ) 双方订立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 互相承认政治上的平等地位之后,两国关系和好,彼此间互贺正旦、皇帝及皇太后生辰,信使往 来不断。两国失和的时间仅4 3 年,而保持和平友好、互通往来的时间则达1 2 2 年。据统计,在 辽宋共处的一百多年中,辽的各种使节来东京者有3 0 0 次左右,人数约在7 0 0 人以上。它如西 夏、于阗、龟兹、吐蕃、大理、女真、鞑靼等,同宋廷的交往也很密切,仅对宋的贡赐贸易即达2 3 0 多次。至于境外的高丽、日本、交趾等二十个国家的使臣、商人和宗教徒来东京者,竞多达2 7 1 次。“因此,上面这两首圣寿词所描写的类似“九天闾闻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7 1 的壮观场 面,是有历史依据的。 北宋王朝能够赢得周边国家和境内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尊重,靠的不是武功和强权,而是和 平外交,以及经济文化方面的友好交流。据作品本身提供的线索,这两首词都写在明道二年 ( 1 0 3 3 ) 刘太后崩、仁宗亲政之后。仁宗在位的四十二年,正是北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黄金时 期,也是同境内各民族关系最为和睦的时期。据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载:“仁宗皇帝崩,遣 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虏主执使者手号恸日: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吴曾 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亦载:“仁宗死后有人题诗于其寝宫之上日: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 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正因为“四十二年不识兵革”,四十二年“边将无 6 5 万方数据 功”,战事不兴,才使得这个不以“兵革”称雄的王朝,赢得了“殊方异域”的敬重,同时也为自身 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宁的周边环境。 再看望海潮东南形胜等九篇投献地方大员的作品。这九篇作品有没有歌功颂德的成 份t 同样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颂美,如“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筹帷 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 早梅芳) 二是祝愿,如“台鼎思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 ( 一寸金) 等等。这些歌功颂德之词究竟有役有历史依据? 这是柳词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因 为直到今天,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这些作品的投献对象,大都难以确定。所以对于它们的 历史价值,尚难做出恰当的判断。不过这些作品的另一半,即词人对当地都市的繁华景象的描 写是有历史依据的。如写成都的一寸金: 井络走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 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美如画 写杭州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昊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这些描写有没有歌功颂德呢? 仍然有。但是它们所歌颂的,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都市、 一个时代的富庶与繁华。据宋人黄休复茅亭客话载:“蜀有蚕市,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及属 县循环十五里处,皆为蚕市。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随蚕丛所在致市以居,此 之遗风也。”。8 1 柳永的词,让我们加深了对这个西南地区繁华都市的认识和感受。又据欧阳修 有美堂记载:“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 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闺商海贾,风帆浪 泊,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9 j 欧阳修这篇文章,写于仁宗嘉柘四年( 1 0 5 9 ) , 这就有力地证明,柳永对杭州这个东南地区繁华都市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 除了这十二首圣寿、应制和投献词,余下的二十四首词,除小镇西犯水乡初禁火之外, 都是描写东京岁时民俗的作品。这些作品有没有歌功颂德的内容? 肯定有。不但有,而且还 很多。不过它们所歌颂的,同样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一个承平、富庶、欢乐的时代: 是处棱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恣游人、无限驰骤,骄马车如水。竞寻芳选 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 长寿乐繁红嫩翠) 玉碱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 绮陌,嘉气非烟。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 看花回- 玉碱金阶舞舜干) 月华边。万年芳树起祥烟。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太平时、朝野多 欢。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 一 ( 第九章)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第3 1 9 3 2 4 6 7 万方数据 等社会现象或行为,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文学作品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象反映,其中也包 岔了不少民俗现象。同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元曲和明清戏剧小说一样,宋词当中也有不少 民俗内容。例如潘阆就写过杭州市民的弄潮与观潮, 蚓张先写过吴兴市民的竞渡与踏青,- ” 欧阳修、嗣邦彦、李清照、辛弃疾等人则写过东京和临安的元宵。 1 ”不过有两点需要说明:第 ,这些人,除了潘阆,都比柳永晚出他们写都市民俗,都在柳永之后;第二,他们写民俗,仅仅 是偶一为之,数量既少,描写也过于简单。如果把写作的年代、作品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这些 要素综合起来进行打分的话,毫无疑问,柳永是宋代写民俗的第一词人。 柳永所写的民俗,主要是北宋东京的岁时民俗。举凡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 三月的寒食清明、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的金明池争标、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 等在他的都市风情词里都有生动的再现。这里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1 元宵节。柳永写元宵节的词有倾杯乐- 禁漏花深、迎新春辉管变青律、玉楼春 皇都今夕知何夕、长相思- 画鼓喧街和甘州令- 冻云深五首,写得最好的是迎新春: 墉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佳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 P 。遍丸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炙箫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 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卓。随分良聚。堪对此景,怎忍独醒归去? 元宵节是东京的三大节日之一( 另两大节日是冬至和元旦) ,又称上元或灯节。据宋史 礼志载:“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四 夷蕃客各依本国歌舞列于楼下,东华、左右掖门、东西角楼、城门大道、大官观寺院,悉起山棚, 张乐陈灯,皇城雉堞亦遍设之。其夕,开旧城达旦,纵士民观。后增至十七、十八两夜。”L 1 9 J 上 元张灯,宋以前一般为一夜,个别年份为三夜,至宋初,则钦定为五夜。由一夜灯增为五夜灯, 反映丁北宋社会的稳定、繁荣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据盂元老东京梦华录载这个灯节的 准备工作,实际上从年前的冬至就开始了:“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 缚山棚,立术正对宣德楼,游人已聚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 余里。”“至正月七日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至十五、十六日达到高潮:“诸幕次 中,家妓竞奏新声,与山棚露天上下,乐声鼎沸。”“华灯宝炬,月色花光,霏雾融融,动烛远近。” 直到十九日才收灯。自十五日至十九日,“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城闺不禁。”啪3 柳永这首词不仅写到了元宵节里“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高耸的“鳌 山”和“喧天”的“箫鼓”。还特别写到了在这个“城闻不禁”的日子里,青年男女们的“奇遇”。这 一点,也可以在盂元老的笔记中找到佐证:“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春 情荡漾,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2 寒食清明节。冬至后的一百零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为之炊熟,用面造枣惜飞燕, 柳条串之,谓之子推燕。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头。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 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士庶阗塞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四野如 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盏,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 归。各携枣借、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轿子即以 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2 1 ) 事实上,清明节 6 8 万方数据 的“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_ 2 2 】 柳永写寒食清明的词有小镇酉犯- 水乡初禁火、透碧霄月华边、木兰花慢- 拆桐花烂 漫、满朝欢花隔铜壶和看花回玉召金阶舞舜干五首。最脍炙人口的是木兰花慢: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 去,骤雕鞍绀慨出郊垌。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连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坠耳,珠翠纵横。欢情。 对佳丽地,任金嚣罄竭玉山倾。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_ J 孟元老所叙述的诸多节物活动相比,柳词所涉及的内容似乎要少一些,他没有写“炊熟”、“上 坟”这样的祭祀活动,他只是集中地描写了“清明”时节郊外的美景,倾城男女“尽寻胜去”、车马 喧腾、新声交奏,以及“斗草踏青”、“金垂罄竭”这样的赏心乐事。这与宋代词人的审美习惯有 关:我统计过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吴文英等4 2 位词人的1 0 1 首清明词,其中有写踏青 的有写斗草的有写楔饮的,有写荡秋千的,有伤春的,有怀人的,有思乡的,但是没有一首写 “炊熟”和“上坟”这样的祭祀活动。这说明宋代词人不主张在清明词里写祭祀活动。因为词毕 竟是一种在歌筵舞席上演唱的音乐文学,而祭祀这种悼念活动与歌筵舞席的欢乐气氛是不协 调的。 这首描写清明乐事的词受到时人的喜爱。据王明清挥麈后录载:“王彦昭好令人歌柳三 变乐府新声。又尝作乐语日:正好欢娱歌叶树数声啼鸟;不妨沉醉拼画堂,一枕春酲。又皆 柳词中语。”1 2 3 1 3 金明池争标。清明节过后,端午节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动,这就是金明池 争标。柳永写金明池争标的词有两首:笛家弄花发西园和破阵乐露花倒影。前者是“感 归”之作,没有正面展开,影响不大,后者则“铺叙展衍,备足无余”,为他带来盛名。“山抹微云 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和“露花倒影柳屯田,桂子飘香张九成”1 这样的美誉一直脍炙人 口。而“露花倒影”四字,就出自破阵乐的首句: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垒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 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蒙光,望中似 暗,篷莱清浅。 时见。风辇辰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胡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剐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遥远。渐觉云 海沉沉,洞天日晚。 北宋的金明池,又称西园、西池或天池,在东京顺天门外道北,与琼林苑南北相对,为东京 四大园林之一。每年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金明池开放,在这里举行水戏表演和兜舟争标是 东京最繁华热闹的去处之一。柳词中的“灵沼”、“金柳”、“龙舟”、“虹桥”、“雁齿”、“水殷”、“鱼 龙戏”、“风辇辰游”、“开镐宴”、“竞夺锦标”等等,都是写实,都可以从张择端的绘画、从有关人 士的诗文笔记和官方史料中找到印证。 所滑“灵沼”,即御池,也就是金明池。“太平兴国元年,诏以卒三万五千人凿池,以引金河 水注之。”L 2 “。太平兴国二年,太宗正式赐名“金明池”。金明池四周栽有许多柳树,王安石诗 云:“金明池道梆参天”旧“。在张择端的传世之作金明池争标图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池边 6 9 万方数据 云:“金明池道柳参天”_ 。“。在张择端的传世之作金明池争标图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池边 的1 1 棵柳树,实际数目肯定不只这些,当是画家创作时做了一些剪裁。金明池中心有一个小 岛,岛上坐落着“水心五殿”。从“水心五殿”到池南岸之间,有一座拱桥,名叫“骆驼红”。柳永 这里所写的“虹桥”即指“骆驼红”,不是东水门外七里的那座“虹桥”。东水门外的“虹桥”是单 7 L ,中问没有立柱,而金明池上的“骆驼红”下面则有四排立柱,形如雁齿。金明池争标所用的 龙舟,最初是吴越王所献,“长二十余丈,上为宫室层楼,设御榻以备游幸。”- 2 7 】后来哲宗又造 了一只更大的龙舟,“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2 “这只船平时不用时,就藏在 电北岸中间的“龙 澳”或“奥屋”里,所以梆词谓“系彩舫龙舟遥岸”。他的观点在南岸。 金明池的南门之东为“临水殿”,是皇帝观看争标的地方。争标之前,皇帝要在“临水殿”赐 宴群臣,也就是柳词所谓的“临翠水、开镐宴”。宴会之际,有百戏表演。柳词所写的“曼衍鱼龙 戏”,即“鱼龙漫延”,是一种模拟动物的舞蹈。同时还有“水秋千”和“水傀儡”,等等,然后才是 这天的压轴戏:龙舟争标。争标活动经过“旋岁”、“海眼”、“交头”三道程序之后进入高潮: “渚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 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就招之,则两行舟呜鼓井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三次争标” 过后“小船复引大龙船人奥屋内矣”。2 1 1 皇帝回驾的时候,真是人山人海。所谓“锦绣盈都,花光满目。御香拂路,广乐喧空。宝骑 交驰,彩棚夹路。绮罗珠翠,户户神仙。画阁红楼,家家洞府。游人士庶,车马万数。”直到“四 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这种热闹气氛,在柳词中都可感受得到。 4 乞巧节。七夕乞巧,是北宋东京的又一个传统节E l 。柳永的二郎神是写七夕乞巧的 名篇: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建天如水,玉钧遥挂。应是星娥 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乱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芾,古夸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 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夸夜。 这首词写了乞巧节的两项民俗内容,一是妇女们在楼上望月穿针,二是青年男女在回廊影 F 私会。据盂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早在“七夕前三五日”,东京城里就已经“车马盈市,罗绮 满街”了,人们争相购买“磨和乐”、“水上浮”、“谷板”、“花瓜”、“果食将军”一类的节日玩具。 “至初六E 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和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 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渭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放台子内,次日看 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尚。”m 1 柳词所写的市俗青年男女七夕私会的内容,东京梦华录里没有提到,但是在醉翁谈 录、绿窗新话等笔记小说里则多有记载。如静女私通杨彦和:“两情感动,而彦和往来时 复相挑,静女愈属意焉。因七夕乞巧之夜,静女辄以小红笺题诗一首,赂邻居之妇而通殷勤。 诗曰:牛郎织女本天仙,隔涉银河路杳然。此夕犹能相会合,人问何事不团圆? ”汹3 又如杨生 私通孙玉娘:“东邻有杨曼卿,亦业儒,有为执柯者,而母氏不许。两情感动,眼约心期。时七 夕,玉娘赂邻妇,以诗与曼卿日”【3 0J 可见柳词所写,原是有充分的生活依据的。 据宋人庄绰鸡肋编载:“徽宗尝问近臣:七夕何以无假? 时王黼为相,对云:古今无 7 0 万方数据 为:二郎神凋,而俗谓事之得体者,为有格致也。”【”徽宗君臣对这首词如此的熟悉和赏识,从 一个侧面说明了它在宋时的影响。 柳永还有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古倾杯冻水消痕、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内 家娇+ 煦景朝升、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长寿乐繁红嫩翠和夜半乐- 艳阳天气七首写 踏青节,应天长残蝉渐绝和玉蝴蝶淡荡素商行暮二首写重阳节,限于篇幅,不再细述。 同张择端的绘画和盂元老的笔记相比,柳永描写北宋东京岁时民俗的作品有这样几个特 点。第一,它虽然没有金明池观标图那样直观,但是作为一种时问艺术,它能把一年当中的 儿个主要的节n 民俗都写下来,它的内涵是丰富的,给凄者的感受也是多样的;第二,它虽然没 有东京梦华录那样洋实,但是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它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却是东京梦华录 所无法比拟的;第三,它是真、仁两朝尤其是“仁宗四十二年太平”盛世的真实再现,它以满腔的 热情、绚丽的文字和昂扬的音符,歌颂了那个值得歌颂的时代,而张择端的绘画和孟元老的笔 记,则比柳词晚出大半个世纪,一个作于北宋亡国前夕,一个作于北宋亡国之后,因此,这一画 一书在繁华的背后,是掩饰不住的冷峻和悲伤。 从这个角度来讲,柳永都市风情词的民俗内容,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价值。然而长期以 来,无论是研究宋史的人,还是研究民俗的人,都不曾提到柳永。就像研究柳词的人不重视他 的都市风情词一样,从学术的角度来讲,都是一件憾事。 【参考文献 ,1 芈之仪跋吴师道小词 A 姑溪居士前集( 卷四十) M 四库全书本 2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卷二十一) M 四库全书本 :3 丰家骅论柳永歌咏太平的词 J 长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9 9 24 。4 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 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杜1 9 9 0 5 唐圭璋全宋词( 第一册) C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1 3 5 7 按本文所引榔词,均据此本,不再一一注明 6 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 第十七章、附录二) 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25 6 9 5 9 8 6 3 3 6 6 4 【7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卷十)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1 7 7 8 黄休复茅亭客话( 卷九) M 四库全书本 9 欧阳修有美堂i 己 A 文忠集( 卷四十) M 四库全书本 【l o 汪圣铎两朱财政史( 第一章)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51 4 1 1 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 第七章)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8 2 3 4 2 3 5 1 2 盂元老东京梦华录( 序) M 四库全书本 1 3 胡仔渔隐丛话( 前集卷五十九) M 四库全书本 【1 4 l 祝穆方舆胜览( 卷十一1 l M 四库全书本 1 5 黄裳书乐章集后 A 演山集( 卷三十五) M 四库全书本 1 6 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A 垒宋词( 第一册) C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6 【1 7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A 垒宋词( 第一册) C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7 5 【1 8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A 全宋词( 第一册) c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1 2 4 周邦彦解语花风销 焰蜡【A 全宋词( 第二册) 【c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6 0 8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A 全宋词( 第二 册) 【c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9 3 1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A 垒宋词( 第三册) C 北京:中 7 1 万方数据 华书局1 9 6 51 8 8 4 t 1 9 - 脱脱等宋史( 卷一三) M j 四库全书本 【2 ( 】 盂元老东京梦华录( 卷六) M 四库全书本 2 1 盂元老东京梦华录( 卷七) 【M 】四库全书本 【2 2 罗烨醉翁谈录( 卷三) M 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1 2 3 j 王明清挥麈后录( 卷八) 【川四库垒书本 2 4 1 叶梦得避暑录语( 卷下) M 四库书本陆游老学庵笔记( 卷二) M 四库全书率 【2 5 j 工应麟,玉海( 卷一百四十七) M 四库全书本 2 6 t 安石九月赐宴琼林苑作【A 王制公诗注( 卷四十心) M 四库垒书率 12 7 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 卷二) M 四库全书本 2 i 盂元老东京梦华录( 卷八) M 四库全书本 【2 9 1 静女私通陈彦和醉翁谈录( 已集卷二) 【M ) 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3 0 杨生私通孙玉娘绿窗新话( 卷下) M 3J 庄绰鸡肋编( 卷下J f M 四库生书本 AR e v i e wo ft h eV a l u eo fH i s t o r ya n dF o l k l o r ei nL i uY o n g 6 “ O l lU r b a nL i f e s t y l e Z E N GD a x i n g ( S c h o o lo f H u m a n i t i e s ,G u a n g z h o uu n 池r s 时,c 眦n 脚o “5 1 0 6 3 2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L i uY o n g sc id c H b i n gt h ec i t ys c e n ew a sa ni m p o r t a n ts u h j t i e tm a t L e r “uY o n gh a v ed e v e l o p p e de x t r e m e l yt h ec i ss u b j e c tm a t t e ra f t e r7 F a n g w u d a iD y n a s t y H o w e v e r e ,n e a d yo n ec e n l r y ,t h e 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W a Si c yt ot h e s ew o r k sb e c a u s eo fs o m ec o n t e n t ss i n g i n gp r a i s e s A c t u a l l y ,t h e s ew o r k s t h a tn o to n l ys u n gt h ep r a i s e so ft h ee m p e r o r ,t h el o c a lo f f i c i a lb u ta l s os u n gt h ep r a i s e so f8 p e a c e f u la n d w e M t h ye r ah a v e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a s i sm a dv a l u e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s ew o r k sd r a w e dt h ef e s t i v a ls e n s o n a n db u 8 l l i n gs c e n eo ft h eb i gc i t yi nB e i s o n gs u c ha sD o n n i n ge t c ,f u t h e r m o r ei n c l u d e dr i c hh i s t o r ya n d f 0 】k l o r e K e yw o r d s :L i uY o n g ;t h ec id e s c r i b i n gt h ec i t ys c e n e ;t h ev a l u eo fh i s t o r y ;t h ev a l u eo ff o l k l o r e 7 2 【责任编辑范俊军 万方数据 柳永都市风情词的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柳永都市风情词的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 作者:曾大兴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3,25(4) 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36条)参考文献(36条) 1.李之仪 跋吴师道小词 2.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 3.丰家骅 论柳永歌咏太平的词 1992 4.曾大兴 柳永和他的词 1990 5.唐圭璋 全宋词 1965 6.周宝珠 宋代东京研究(第十七章、附录二) 1992 7.赵殿成 王右丞集笺注 1984 8.黄休复 茅亭客话(卷九) 9.欧阳修 有美堂记 文忠集(卷四十) 10.汪圣铎 两宋财政史 1995 11.赵文林.谢淑君 中国人口史 1988 12.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 13.胡仔 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 14.祝穆 方舆胜览(卷十一) 15.黄裳 书乐章集后 演山集(卷三十五) 16.潘阆 酒泉子长忆观潮 全宋词 1965 17.张先 木兰花 1965 18.欧阳修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1965 19.周邦彦 解语花风销焰蜡 1965 20.李清照 永遇乐 1965 21.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1965 22.脱脱 宋史 23.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卷六) 24.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卷七) 25.罗烨 醉翁谈录 1957 26.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八) 27.叶梦得 避暑录话 28.陆游 老学庵笔记 29.王安石 九月赐宴琼林苑作 30.沈括 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 31.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卷八) 32.陈彦和 醉翁谈录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牧养殖场承包经营与农业金融支持合作合同
- 智能家居品牌代理权转让及销售渠道拓展合同
- 2025年中国屏蔽软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外墙特涂专用喷涂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吊轮配曲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光致变色镜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仿珐琅工艺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中间连接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上胶拉幅定型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SIC晶须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陕西省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DL-T5142-201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 2024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航天知识竞赛试题
- DB11∕2075-2022 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
- 铅锌矿的冶炼技术进展与设备改进
- 煤矿劳动组织管理培训课件
- 仓储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仓库人员绩效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 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自动计算记录
- 2022睡眠医学中心建设指南
- 地磅允许误差
- 乡土中国第二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