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l 卷第1 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1 年2 月J o u r n a lo fY a n e h e n gT e a c h e r sC o l l e g e ( H t a n a n i t i e s &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 V 0 1 2 1N o 1 F e b O l 论王维对闲静空寂意境的描绘 姜光斗 ( 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南通2 2 6 0 0 7 ) 【摘要】王维受禅宗哲学和老庄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诗歌艺术,着意追求闲静空寂的意境。在客观上 精心描绘景与境的闲静空寂,在主观上努力抒写身与心的闲静空寂,其极诣便是追求诗中的祥意与禅趣。 【关键词】禅宗哲学;老庄思想;闲静空寂;景境 【中图分类号】1 2 0 7 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3 6 8 7 3 ( 2 0 0 1 ) 0 1 0 0 1 8 0 5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W a n gW e i S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S e r e n eV o i d n e s s 删GG u a n g - d o u ( F a c u l t yo fC h i n e s e ,N a n t o n gT e a c h e r sC o l l e g e ,N a n t o n g ,J i a n g s u2 2 6 0 0 7 ) A b s t r a c t :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C h a nP h i l o s o p h ya n dZ h u a n gP h i l o s o p h y ,W a n gW e ip u r p o s e l ya i m e da tt h ea r l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o fs e r e n ev o i d n e s si nh i sp o e t r y O nt h eo n eh a n d ,h et o o kp a i n st od e s c r i b eo b j e c a w l yt h e8 e l P f f l ev o i d n e s so f t h eS P _ 沱I I e Sa n ds i t u a t i o n s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h ep a i n s t a k i n g l yg a v ee x p r e s s i o nt ot h es e r e n ev o i d n e s so fh i sb o d ya n dh e a r t “ I n eu l t i m a t e 黔a lo ft h ea u t h o ri st h eC h a nI m p l i c a t i o na n dC h a nC h a r m K e yw o r d s :t h eC h a nP h i l o s o p h y ;Z h u a n g P h i l o s o p h y ;s e r e n ev o i d n e s s ;8 c e I 磷a n ds i t u a t i o n s 王维的世界观深受禅宗哲学和老庄思想的影 响,他的诗歌艺术,着意追求闲静空寂的意境。据 笔者统计,在他的诗歌中,直接用闲、静、空( 除去 天空、空中等含义) 、寂字样共计有1 4 0 次。字面 没有出现,而实际上写的是闲静空寂意境的诗句 还有不少。可以这样说,王维诗歌艺术的主要特 色就体现在闲静空寂上。 王维的诗歌在客观上精心描绘景与境的闲静 空寂。 首先,他非常羡慕亲友居处的闲静空寂。例 如戏赠张五弟馁三首之一: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 清川与悠悠,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虑多,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 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 戏赠张五弟谭三首作于开元二十九年( 7 4 1 ) 王 维隐居终南山时期。张谭,唐才子传卷二载: “坦,永嘉人。初隐少室下,闭门修肄,志甚勤苦, 不及声利。后应举,官至刑部员外郎。明易象, 善草隶,兼画山水,诗格高古。与李颀友善,事王 维为兄,皆为诗酒丹青之契。天宝中,谢官, 归故山偃仰,不复来人间矣。”文中所引用的这首 写张谭隐居在少室山下时的情景;他一心所追求 的,是高远的志趣;每天日高犹卧,要等到中午寺 中斋钟敲响,方才进食;此时,头发未梳,床头上摊 开的书也未收拾好;他独对清川,悠闲自在,面向 空林,偃蹇高卧,石上布满青苔,松下细草柔软;窗 外鸟声多么悠闲,阶前老虎也与人相亲;俗务思虑 得再多也是枉然,道是极其玄深渺远恬静无止的; 一旦懂得物我齐一的道理,就会感到自己十分浅 薄。最后,王维十分动情地说,从你那儿我深有所 得,浮念无需排遣就荡然无存。在这首诗中,写环 境闲静空寂的共六句:“清川与悠悠,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 善。”这些景物描写,不仅观察细致,描摹逼真,而 且通过“悠悠”、“偃蹇”、“净”、“软”“闲”、“善”等字 的精心安排,或直接写出了隐者对这些景象的直 收稿日期 2 0 0 0 一0 4 2 4 作者简介】姜光斗( 1 9 3 5 一) ,男,江苏海门人,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万方数据 姜光斗:论王维对闲静空寂意境的描绘 1 9 接感受,或移情于物,使物注我情。特别是“阶前 虎心善”一句,还活用了东晋高僧慧远虎溪的典 故:据莲社高贤传载,“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 匝寺下入于溪,因相与大笑。”意谓道心深远,连食 人之虎都向善了,与人亲近。所以前人特别赞赏 此句,明代顾谣说:“警语不在深”。( 转引自陈铁 民王维集校注卷二)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说: “句甚奇而仍乎,此摩诘能用柔笔处。”这组诗共有 三首,清代赵殿成说:“前二篇美张能隐居乐道,物 我两忘,与己合志;后一篇嗤张之钓弋山中,只图 口腹,与己异操,譬如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 岭,何一日之问,黑白不均乎! 题日戏赠,良有以 也。”( 王右丞集笺注卷之二) 王维与张坦交往的诗还有四首:答张五弟 写王维自己隐居终南山的情景( 下文再详论) ;送 张五归山、送张五馑归宣城是送张归隐想象他 们隐后和隐居处情景的;故人张坦工诗善易卜兼 能丹青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照题目所示,应当 是写张之技能的,可实际上是既写技能,又写隐居 后的情景: 不逐城东游侠儿,隐囊纱帽坐弹棋。 蜀中夫子时开卦,洛下书生解咏诗。 药栏花径衡门里,时复据梧聊隐几。 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 故园高枕度三春,永日垂帷绝四邻。 自想蔡邕今已老,更将书籍与何人。 诗中隐囊弹棋、药栏花径、据梧隐几、故园高枕、永 日垂帷等都是写张坦隐居生活的闲静空寂,体现 了王维极其羡慕向往的心情。张馁曾应举,官至 刑部员外郎,可王维与他交往的全部诗作中,竟一 字也未提及,由此可见王维向往闲静空寂境界的 强烈主观意向。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是王维在天宝十三载 至十四载( 7 5 4 7 5 5 ) 间隐居于蓝田辋川别业时所 作。其中“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 国,合沓藏荆关。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六旬 也是用重彩浓墨着力刻画闲静空寂境界的神来之 笔,酷似陶渊明的归田诸作,被前人赞为“超逸” (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一) 、“何其澹远”( 黄周星 唐诗快卷四) 。王维本身已在辋川别业中过着 极其闲静空寂的生活,仍然如此赞美催季重隐居 环境之美,又进一步证实了王维强烈的主观意向。 至于王维在做官期间对于亲友闲静空寂隐居 环境的艳羡则更是强烈。作于乾元二年( 7 5 9 ) 他 任给事中期间的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就是 明证。那种“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的闲静空 寂境界,他自己过去隐居在辋川时曾有深切体会, 所以他十分迫切地要“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难怪明代顾可久要称赞此诗“幽景远情,想象不 尽,脱洗尘垢矣! ”( 转引自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卷 六) 其次,是王维对于自己所隐居的闲静空寂环 境的刻意描绘,可以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积 雨辋川庄作、山居即事、山居秋暝等诗为例。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前六句写闲静空寂境 界如画:远望寒山,一片苍翠蓊郁,近看秋水,整日 潺潺流淌;诗人拄着拐杖,倚靠在柴草编织的陋门 扉上,向远处眺望,此时秋风中传来阵阵嘶嘶的蝉 儿呜叫声;渡口一轮血红的夕日慢慢沉落,村落里 升起的炊烟在空中袅袅浮动。最后两旬以喝得醉 醺醺的接舆比拟裴迪,以在五柳树前放声歌唱的 陶潜比拟自己。写两人置身于这种闲静空寂境界 时忘掉一切尘世俗念时的极其舒畅的精神状态。 乔亿剑溪说诗又编评论道:“右丞诗如辋川闲 居二首,并体认闲字极细,句旬与幽居迥别。 前首( 按即此首) 结处,合两事镕成一片以赠裴, 妙有闲字馀情。” 积雨辋川庄作前四句写久雨之后闲静空寂 的辋川胜景:久雨之后空旷的树林间上升的炊烟 更加迟缓,三三两两的妇女往田中送饭,广漠无边 雾气腾腾的稻田上空飞翔着几只自鹭,浓荫森森 的夏季树丛中传来阵阵清脆动听的黄鹂呜叫声。 这几句以动衬静手法动用得极其成功。这一幅辋 川插秧图中,隐藏着多么浓郁的闲静空寂的意趣! 后四句写诗人在辋川山庄中观朝槿而静坐悟禅, 在松下寻摘带有露水的葵菜来作素食,与人相处, 不自矜夸,不拘形迹,连海鸥也绝不猜疑。所以赵 殿成说:“诸家采选唐七言律者,必取一诗压卷。 吴江周篆之则谓:冠冕庄丽,无如嘉州早 朝;澹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澹斋翁以二诗 得廊庙山林之神髓,取以压卷,真足空古准今! ” ( 王右丞集笺注卷之十) 山居即事通篇精心描绘闲静空寂的境界: 首联以“寂莫”“苍茫”二词奠定全诗的基调。次联 写鹤巢遍了松树,从而显示无人来干扰之闲静,写 无人来陋室拜访,从而进一步落实首联的“寂寞” 万方数据 2 0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总第7 7 期 “苍茫”,所以张谦宜绲斋诗谈卷五说:“鹤巢松 树遍,人访荜门稀,寂寞中景色鲜活。”三联写新 生嫩竹竹皮上一层薄薄的白色粉末,红色的荷花 花瓣脱落后青碧色的莲蓬脱颖而出的景象,以观 察的极深极细来烘托环境闲静宁谧之至。尾联以 灯火闪烁的采菱人归来的夜景进一步烘染幽雅宁 馨的气氛。通篇写景以暗示诗人的闲适心情,真 乃写意高手! 山居秋暝前六句描写闲静空寂的境界更有 一番极巧妙而又极自然的安排:首联用白描手法 直接描写新下了一场秋雨之后,天宇高朗,山林空 旷、空气清冽,晚景宜人。此联上句写皎洁的月光 朗照松林,树影斑驳,珊珊可爱,这主要是视觉形 象;下旬写一股清泉,漫过山石流淌,发出淙淙的 悦耳之声,这主要是听觉形象。三联写诗人听到 竹林间一阵喧闹嬉笑的声音,放眼一看,原来是一 群浣衣的妇女归来了;诗人又看到山涧中莲花涌 动,原来是远处有渔舟正顺流而下。诗人调动了 视觉、听觉、感觉器官,并加以综合运用,出色地描 绘了一幅色彩绚烂而又幽雅静谧宜人的雨后秋山 图。绘完这幅美景后,诗的最后两句又反用了楚 辞招隐士的典故,说明山中秋景比春景更美,王 孙公子自可留居山中以享这闲静的清福。 总之,王维对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闲静空寂 意境的描写,显得更细腻、更逼真、更深刻、更精 彩,也更传神,当然也就更为感人。 复次,是王维对于梵宇闲静空寂境界的出色 描绘,可以登辨觉寺、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 院、过香积寺等诗为例。 登辨觉寺通过对梵宇静境的真切描写,阐 述了世界“空无”的阐理。此诗首联,用工整的对 偶句起笔,意思是说,有一条小路,从辨觉寺的台 阶边开始,一直通向幽深的竹林;辨觉寺高高地耸 立于山巅,仿佛是从法华经中的化城中幻化出 来似的。首句兼喻佛法深邃,学佛得从初阶开始。 次句兼喻辨觉寺超尘脱俗,显得十分圣洁。颔联 写居高眺望远景;在窗内陈望,便千里尽收眼底; 到林外远眺,无数江河似乎与天宇一样平。这两 句居高临下,境界辽阔幽静,兼喻学佛站得愈高, 看得愈透。颈联写寺内的情景:草坪上细草松软, 僧人可以在上面打坐;高高的松树林内,不时传出 诵经念佛之声。梵声在长松间回荡,使境界显得 更肃穆、安谧。这两句渲染寺内向佛气氛很浓。 尾联通过议论,进一步夸赞住在辨觉寺内修行的 僧人,能凌空居住在白云之上,超尘出世,所以更 能看破世情,掌握到佛法的真谛无生的理论。 所谓无生,就是强调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既不自生, 亦不他生的。也就是王维在荐福寺光师房花药 诗序中所说的:“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皆幻 也。离亦幻也。至人者,不舍幻而过于色空有无 之际。”就是既要认识到这个世界是空是幻,又要 认识到它不空不幻,不执一边,这才是佛法的真 谛。由此可见,王维追求闲静空寂境界的极诣,就 是为了透彻地理解佛学的“空观”。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首联叙县兴上人对 诗人十分热情,在寺外溪边等待他的到来。此联 用慧远“虎溪”之典,一方面是说明他们之间关系 亲密,像慧远跟陶渊明、陆修静一样,“语道契合”; 另一方面是为下文写寺境的闲静空寂垫底,颔联 写出涧中的淙淙流水声仿佛在催促客人赶快进 门,他们终于顺着溪流进入僧旁。此联用拟人手 法具体烘染出山寺的闲静空寂。颈联用野花的怒 放和谷鸟的高鸣进一步将山寺环境幽静写足。尾 联更写出诗人的逸兴极浓:他夜间独坐于空旷的 山林中,聆听那阵阵松涛之声,感到好像是秋天那 肃杀宁静的景象已经提早到来。顾可久评论此诗 说:“幽邃之景宛然,清雅。”( 转引自陈铁民王维 集校注卷五) 过香积寺前四句写得很超脱、闲雅:诗人进 入山中,开始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一座古寺,等到攀 登上高入云端的山峰,在古木森森人迹罕到的地 方,忽然听到有悠扬的钟声传来,才知道原来这高 峰之巅有一座古刹,其欣喜之情,自不待言。赵殿 成说:“四旬一气盘旋,灭尽针线之迹,自非盛唐高 手,未易多觏。”( 王右丞集笺注卷之七) “泉声咽 危石,日色冷青松”两旬极为精采,写泉水在危石 间流淌,发出呜咽之声响,青松在微弱的阳光照射 下,使人感到有些冷意。赵殿成说:“下一咽字, 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 昔人所谓诗眼是矣。”( 同上) 尾联是诗人赞赏身处 这种闲静空寂的境界,可以进入禅定,深悟禅理, 灭除一切烦恼和妄念。实际上,这正是王维追求 闲静空寂境界的最终目的。 由于王维是那样地倾心于闲静空寂,因而,即 使在奉和皇帝与官员的作品中也往往情不自禁地 写到这种境界: 万方数据 2 0 0 1 年第1 期姜光斗:论王维对闲静空寂意境的描绘 2 1 谷静泉愈响,山深日易斜。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 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娟娟秋风动,凄凄烟雨繁。 声连鹉鹊观,色暗凤凰原。 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 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甚至连他所描写的花草树木,也都打上了诗 人那种“闲静”的烙印: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红牡丹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 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左掖梨花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春池深且广,会待青舟回。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萍池 红牡丹不仅写出了她那“绿艳闲且静”的姿态, 而且还抒发了她悲愁欲绝的心境。左掖梨花描 写梨花那洁白的花瓣,或洒落在阶边的草丛中,或 随风飘落帘箔之外,或被黄莺衔人未央宫,她似乎 都无所谓,依然是那样的闲雅,那样的淡泊,这不 正是诗人自己随遇而安、淡泊于名利的心情的最 生动的写照么? 所以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说: “超然玄远,如九转还丹,仙胎自孕矣。”辛夷坞 中所写那山中芙蓉花自开自落而空寂无人的景 象,则更是被许多评论家评为具有很浓的禅味禅 趣的诗。萍池中写轻舟过后,绿萍慢慢合拢,又 被垂在水面的杨枝轻轻开的景象,更体现了诗人 观赏此景时。无比闲静空寂的心境! 王维的诗歌在主观上努力抒写身与心的闲静 空寂。 首先,是他极其精彩地描绘了他在日常生活 中的闲适情趣: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问。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登河北城楼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幕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闲关。 归嵩山作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答张五弟 当诗人在暮色苍茫之中,登上河北城楼,极目远眺 苍翠的山峦、忙碌的渡口、孤舟的灯火、返家的渔 民、回巢的夕鸟等景象时,诗人的心情竞与悠悠东 去黄河之水一样闲适! 王维是“心与广川闲”,苏 轼是“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见五 灯会元卷十七) ,不仅都是极新颖极形象的比喻, 更重要的是均为对禅理最透彻的悟解! 诗人隐居 在嵩山时,从车马的往来自得、流水的有意无意、 禽鸟的依依相亲、荒城古渡的萧瑟冷落、秋山落日 的苍茫无绪等景象中得到的启示是“归来且闭关, 真是超然至极,也冷淡至极! 在终南山隐居时,则 更是“终日无心长自闲”,或任情饮酒垂钓,或毫无 目的地漫步,或自在地坐看云起云落,或与林叟闲 谈到乐而忘返的境界,真正是摆脱了一切尘累,泯 灭了一切俗念! 所以胡仔说:“观其诗,知其蝉蜕 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 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十五) 其次,王维力求从佛学的“空观”中汲取精神 力量,并以此作为世界观中的主导意向,指导他观 察尘世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写于安史叛乱 平息之后的叹白发一诗是最能说明这一点的: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 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他的这种追求,集中表现 在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并序、与苏卢二员外 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饭覆釜山僧、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之一等几首 万方数据 2 2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总第7 7 期 诗中。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有序,王维在序中 称扬这位昙壁上人能“大开荫中,明彻物外。以定 力胜敌,以惠用解严。得世界于莲花。”意思 是说,昙壁上人能从尘俗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彻悟佛理。能定慧双修,以禅定之力克制情欲,断 除各种烦恼;能通过般若智慧,进入涅架境界。 华严经称报身佛毗卢遮那所居之净土为莲花藏 世界,王维赞扬昙壁上人已经内心彻悟,他所居之 处即为净土。诗的前八句写青龙寺的环境,最后 两句“眼界今元染,心空安可迷”是赞扬上人已经 能够不受尘世欲念烦恼的侵扰濡染,掌握佛教的 真谛“空观”,心人空境,怎会为尘世的现象所迷 惑? 这也正是王维所追求的目标。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 作开头两句是说,王维与苏、卢二人都信仰佛教 的苦行头陀行,通过这种苦行的修炼,能忘掉 一切尘世的俗情。接着写这座方丈寺距离皇宫很 近,只有牛的吼叫声所能听到的距离。他们进入 方丈寺,面对高僧的说法,心境随之平静。僧人们 手持木棉花布手巾,身披绣有稻田方格形的袈裟。 诗人为了追求佛道,邀请二位同宿方丈寺。虽然 苏员外没有来,他在家闭门独处,反而能够更容易 得到佛教“无生空无”的真谛。此诗最后两旬 “安知不来往,翻得似无生”是全篇的主脑,也是王 维所努力追求的随遇而安的“空寂”境界,与“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样的境界。 饭覆釜山僧起笔两旬“晚知清净理,日与人 群疏”,道出了王维的处世哲学。由于他悟解了远 离一切尘世烦恼与污垢的佛理,故而远离人群,追 求闲静空寂的境界。接下去八旬写他诚心诚意地 向远来的覆釜山僧施舍斋饭的情景。而诗的最后 四旬:是施舍以后的感想,也是王维彻悟佛理、追 求闲静空寂境界的最好的自白:“一悟寂为乐,此 生闲有馀。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意思是说, 一旦悟到了空寂的佛理,就会时时处处感到快乐, 此生也就觉得闲静有余了。既然如此,想要弃官 归田的心又何必那么迫切,人的一生都是空虚的! 这种委运任化、元可无不可的处世态度正是王维 一生始终采取“官隐”方式的根源,也是他始终追 求闲静空寂境界的指导思想。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兼示学人二首之一,更 全面地阐述了王维的佛学思想。全诗的意思是 说,一旦冒出一点点尘世的俗念,就会觉得人生犹 如朝露。以这种世俗的观念去观察色、受、想、行、 识五蕴( 按即五阴,指物质世界) ,一切物质既无自 性、亦无他性的真谛 即“我人”) 也就根本无法领 悟。既不能执着于“有”,也不能执着于“空”,这世 界是亦空亦有、非空非有的。这样看来,执意去洗 濯恶念邪心,恰恰无法解脱;刻意去追求佛理,往 往反会迷失道路( 即佛教所宣扬的刻意追求成佛 反不能成佛之意) 。有了爱欲就会生病,有了贪欲 才觉得贫穷。并不是声色引人迷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专练:书面表达-(含答案)
- 农业大数据时代2025年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报告
- 两江投资面试题库及答案
- 理财会计面试题及答案
- 兰州护士面试题目及答案
-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资金申请项目产业链优化与整合报告
- 库房会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康宁会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电子合同签署流程
- 美术馆展览策划活动规划策略总结计划制定
- 学生饮用奶采购服务投标方案
- 《收购兼并和企业重组》
- 醋酯纤维及其面料的知识
-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件
- 《大学美育》第1章
- 城里来了大恐龙
- 门诊发药交待注意事项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
- GA/T 115-2020道路交通拥堵度评价方法
-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应对Baidu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