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8 年6 月 第7 卷第2 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H e b e iN o 珊8 1U l l i v e 瑙i t yo fS c i e n c e 1 k h n 0 1 0 影( S 0 c i 8 lS c i e n c e 8 ) J I l I I 2 0 0 8 V 0 1 7N 0 2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柴树臣1 ,张立杰2 ( 1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河北石家庄0 5 0 0 8 3 ;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秦皇岛0 6 6 0 0 4 ) 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丰富且复杂,反映了他心灵中最为真实的情感状态,包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实 际耕作的艰辛感受,以及不能超然世外的苦闷情绪。其艺术风格也独树一帜,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质朴、平淡和 所蕴涵意境的高度统一。此外,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还表现在构造了桃花源式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价值 中图分类号:功M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2 7 9 9 l ( 2 0 0 8 ) 0 2 瑚4 6 J 0 4 o nt h eV 蚰l 地o fT 8 0Y l 壕n m i n g sP j l s t o r a JP o 哪 C h a iS h u c h e n l ,z h a n g 埘i e 2 ( 1 s 蝎i a z h 姐n gM e c h a 血矾o nI 妇t r ) rC o u e g e ,S 蝎i a z l l u a n gH e b e i0 5 0 0 8 3 ;2 D 印a I t m e n to fc l l i 嘲eu t e r a t u 坤, H e b e i 皿丑lU n i v e 墙i t yo fs c i e n c e T e c l l I l o l o g y ,Q i n h 啪g d H e b e i0 6 6 0 0 4 ,C l l i n a ) A b 由阳c t :T 1 l ec t e n t0 f T 幻Y 蚰J l m i n g sp t Q r a lp o e 妇r yi 8r i c h8 n dc o m p l 旺,尚c hr e n 蛔t 地t m ee m “o n a l8 t a t e 0 fh i 8m i n d ,i I 地l 讪I l gl l i 8y e 蛐i I l gf 时t I 陀p 鹪t o r a ll i f e b i t t e r 缸出l l gt o 帅I dt h e t u 8 lc u K v a t i o n ,蛐dl l i 8p 帅gf o r n o t 硒n ga b kt ob ea 1 0 0 f D D mt h ew o r l d ,d e m o n s 喇n gh i 88 u 如明t i cc h a r m i r l gp e 姻o n 吐t y T 踮8 删8 t i c8 勺d ew 鹊 a 1 8 0u l l i q u e ,w h i c hw 鹪m m I i f 矗t e d 髓t l l e l i g hl l I l i t y0 ft l l em s d c ,p l a i nl 舳g I l 丑曜r e 衄da n i 8 t i cc o n c e 一e m a i l e di n h i 8p o e 田M o r e o v e r ,t h ev a l u ef t h ee x i 8 t e I l c eo fT 幻8p a s t o 拖lP 田w 鹳t h a ti t 黜缸t e d8 na r c a d i 8 1 1 j k e8 p j 卜 i n l a lh o m d 蚰d K e y 珊r d s :Y u 删I l i n g ;p 0 8 t o r 8 lp o e 舡y ;v a l u e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玄学占主 流的时代,尽管其政像纷乱且充满了血雨腥风,但 是留给后世的更多的是其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 的关怀。玄学的出现使自汉武帝以来的儒学受到 重创,追求自然的玄学在挑战儒学的同时也在调 适着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的审美 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打破了对自然的崇敬和 敬畏而走向自然,审美情趣由世俗名利转向了山 水田园,以山水作为精神上的慰籍,陶醉其中、流 连忘返。由此,山水田园等自然风光逐渐成为人 们的审美对象,田园诗应运而生。 陶渊明( 公元3 6 5 4 2 7 年) 正是生活在这样 一个时代。在诗人一生1 2 0 余首诗作中,写田园 的诗歌只有2 0 余首,少量为前期躬耕乡里时所 作,绝大部分为公元4 0 5 年弃官归田以后的作品。 虽然田园诗数量不多,但却是其诗作中、也是那个 时代最富独创性和最具艺术魅力的奇葩。 论文试从三个角度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 魅力:心灵中最真实情感的展现。落尽豪华见其淳 的艺术魅力和桃花源式的精神家园的构造。 一、心灵中最真实情感的展现 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虽然丰富而且复杂,但 无论是对田园生活的艰辛还是对田园生活乐趣的 描述,以及对不能超然世外的苦闷的吐露,都是诗 人真性情的完美写照。拂去历史沉淀的砂粒,依 然可以触摸到诗人那温润而美丽的情怀。 ( 一) “性本爱丘山”与“误落尘网中”的矛盾 挣扎 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作中尽情地展现他热爱田 园的自然情怀,然而在这些作品中也浓缩了诗人 曾经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胸怀兼济天下,关怀国家 的统一,很想有一番作为,杂诗抒发情怀道: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恩 远翥。”然而偏安江左的东晋政权极端腐朽,统治 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左右政局的门阀士族所热衷 的是争权夺利,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 收稿日期:2 0 0 8 0 4 1 3 ;修回日期:2 0 0 8 彤- 2 3 作者简介:柴树臣( 1 9 6 7 ) ,男,萱q 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 万方数据 第2 期柴树臣等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4 7 地,致使国家分崩离析、摇摇欲坠。面对黑暗的现 实,不仅济世的报复无从实现,而且必须降志辱身 和官场人物周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人自幼生活在自然之中,长期受到大自然的熏 陶,在祖父“渐进自然”的美学观影响下,早已形 成重自然、爱真意、淡泊宁静的人生观。在当时整 个社会隐逸风尚的影响下,诗人早就有弃官隐逸 的思想,夜行涂口日:“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世 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当官场的黑暗与 他个人的理想相冲突,处于苦闷彷徨之中时,他就 更加怀念田园生活:“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在冷酷的现实中,他感到“有志不获骋”,随着诗 人大济苍生理想的幻灭,于是由彭泽任上拂袖辞 归。“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 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诗人以歌 代哭,发泄忧愤,毅然走上了归隐之路。从此与世 决绝,寄情山水,到自然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力求 保持人性的高洁。 诗人将官场视为禁锢自由的牢笼,涉足官场 是“误落尘网”,未离开仕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 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望云惭飞鸟, 临水愧游鱼”,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 以后,感到获得了归宿。因此,一旦摆脱了这种羁 绊,从此优悠岁月,犹如获得新生一般:“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但 由于在心灵上摆脱了官场的束缚,而“心远地自 偏”,在诗人的思想中,仿佛官场和田园是两个绝 缘的世界,一个黑暗、一个光明,一个是陷阱深渊, 一个是良辰美景。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的美好田园生活 中,悠然自得,他的心情沉浸在平静与闲适之中, 在新鲜而又熟悉的环境里,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泥 土的温馨、稻麦的芬芳、水木的青华都使诗人自然 的本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诗人返自然的夙愿得 到了实现,纯真而快乐的生活使他心情怡然。 “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 胸怀坦荡、知足常乐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 二) “榆树萌后檐”与“鸡鸣桑树巅”的理想 讴歌 陶渊明从一个士大夫成为农村的躬耕者,不 仅要忍受劳苦,还须忍受寂寞,从此他必须与山石 竹木为邻,与贫困的劳动者为友,在这块并不富足 的田园上度过他的一生。没有对田园生活的真实 感情,没有和劳动人民骨肉互亲的思想,那么他笔 下的田园生活就不会洋溢着对大自然的亲切之 情。因此,他笔下的田园虽然是朴素的,却难以遮 掩来自他心灵世界的绚烂色彩。 翻开诗人的这类作品,仿佛走进了一个幻想 中的仙境,静穆的农舍、幽曲的崖穴、蓠边的黄菊、 日幕的归鸟、淙淙的流水、千姿百态的田园景色就 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呼之欲出,使人仿佛走进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幽静世界。这是 一幅纯用线条勾勒和不加颜色渲染、浑然天成的 图画:榆柳桃李,绕屋扶疏,光致温润,环境清幽。 即使是参加田问劳动,也洋溢着无限的情趣。 怀古田舍写道:“夙晨装吾驾,君涂情已缅。”诗 人初返田园,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可爱和农业 劳动的欢乐,欢唱的小鸟、和煦的春风、锄者的身 影、春耕的繁忙,这自然怀抱中的一切使生活在沉 闷官场中的诗人感到特别新鲜和欣喜。怀古田 舍二首抒发了诗人的这种情绪:“平畴交远风, 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时多所欣。”劳动伊 始,诗人是将劳动作为一种意趣,避开世俗的一种 手段,而田园生活也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状态。魏 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存在着鄙视劳动的观念和风 气,一般的士人以高谈阔论、左琴右书、耻涉农事 为时尚,他们称农民为“田舍儿”、“田里猥人”,不 屑于谈论农事,更不懂稼穑之苦。而陶渊明不仅 谈论农事,而且躬耕自资,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欢 迎。共同的语言使诗人和农民之间的距离缩短。 乡邻老友常常不期而至,在“日入室中暗”时,以 “荆薪”代“明烛”,食鸡饮酒,欢笑达旦,意犹未 足,归园田居写道:“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农民的真挚交流使 诗人感到无限快乐,屋中的薪火、脸上的笑容、质 朴的乡音仿佛就在我们身旁。 诗人从喧嚣的官场回到田园,便把整个身心 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自然景物无一不牵动诗人 的情愫,使他为之歌唱、与之亲近,他喜欢写松、写 菊、写幽兰、孤云,象征着自己孤高傲世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崇高品德。他还喜欢写林中的小鸟, 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鸟弄欢新节,冷 风送余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山中 的飞鸟象征着回归自然的诗人找到了人生的真正 归宿。 ( 三) “种豆南山下”与“饥饿驱我去”的现实 关怀 田园生活的艰辛和农民生活的困苦以及坚守 万方数据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7 卷 贫困的气节,也是诗人田园诗中很显著的内容。 陶渊明对当时官场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但 对农村的了解却很肤浅,他认为,只要弃官,离开 “樊笼”就可以超脱世俗纷争,就可以悠哉游哉 了。因此,诗人欣喜地去参加劳动却不关心收成 好坏,将劳动写得神清气爽,风情摇曳。他以为自 己找到了避开“世患”的乐土,只要稍加经营,这 种恬静的农村生活就可以维持下去。这时的陶渊 明相信劳动的价值:“衣食当须记,力耕不吾欺”, 对前途充满希望:“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他 对生活确实充满信心,精神也比较振奋,但随着劳 动的深入,诗人也渐渐觉得劳动并不是那样轻松。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由于缺乏生产经验 和技能,劳动效果是不佳的,致使种出来的豆苗稀 疏,而野草倒显得茂盛,此时的劳动对陶渊明来说 是辛苦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要 从清早即出,日落才归,路狭难走,夕露沾衣,和归 园田之初的诗句相比,欢快流畅的笔调、乍理农事 之喜的情感在此时有了变化。 随着诗人家宅的被焚,各种不幸也接踵而至, 家境的没落使其创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朗、 恬静的画面渐渐为暗淡、悲凉的图景所取代,怨词 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写道:“风雨纵横至,收敛不 盈廛。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到了晚年生活更 加贫困,摆在他面前的是严酷的现实:“弊庐交悲 风”、“窥灶不见烟”,诗人的田园生活似乎已经走 到绝境,衣食住行都日见窘迫,最后竞到了乞讨的 绝境,乞食记录了这种处境:“饥来驱我去,不知 竟何之,行行至斯里,扣门拙言辞。”对于诗人而言, 此时只有两条路:坚守田园,保持高洁,同时也陷于 绝境;同流合污,出仕为官,获得锦衣美食。在人生 的十字路口,诗人“贫富常交战”,在选择中,他拒绝 了中央朝廷的征召和地方刺史的劝诱,坚定了自己 的志向:“吾驾不可回”、“终死田园里”。即使在最 艰难的时候,陶渊明也是以清旷、潇洒的态度对之。 仍在坚持躬耕陇亩的道路。 纵观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内容是纷繁复杂的。 但也可以寻出一条轨迹:从对官场黑暗腐败的揭示 到对田园生活的讴歌,再到对田园困苦生活的状 写。田园诗中展现了诗人用心灵碰触田园的情感 火花,是一首首真实、美丽、绚烂、自然的心灵之歌。 二、落尽豪华见真淳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作不仅题材上异于时尚,而且艺 术风格也独树一帜。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质朴、平 淡和所蕴涵的意境的高度统一。 东晋末期的文坛,绮靡之风盛行,玄言诗渐进 衰微,山水诗正在兴起,当时的文人创作是“俪采 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追求精巧的雕刻和富 丽的文采,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追求形似,作品缺 乏内在的神韵。从美学的角度看,雕采繁富之美 固是一种美,但如果片面追求极至,就会走向反 面。而陶渊明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而被后人崇 敬,就在于他的诗作开辟了一种新的局面:质朴自 然的语言隐含着绮丽的文采,主观感情和自然景 物的高度契合形成了悠远深邃的意境。 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是质朴无华的:“方宅 十余亩,草屋八九问”、“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进 局”,这样近似口语的诗句在诗中随处可见;“四 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则是真实的农人口气;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简直就是民歌和民谣;类似这样的语句 平自如话、平淡无奇,其所写物象与生活一样真 实,没有任何斧凿人工的痕迹。元好问论诗绝 句中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就 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陶渊明的语言风格。陶渊明的 田园诗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闪烁着自然本色 的光芒。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具有深邃悠远的意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 锄归”,类似这样的诗句表面质朴、简炼,但是仔 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不仅意味绵长,而且形象鲜 明、生动,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诗人在形似与神 似统一的前提下,突破景物的外在局限,不着意形 的摹拟,而是以神写形,使景物成为人化的自然。 其描写的不再是客观的山水画,而是意味悠远的 神似山水。其诗作中的榆柳间的草屋、村落中的 炊烟、深巷的狗吠、街头的鸡鸣不再是单纯的静 物,而是一种宁静安谧的境界。除此之外,陶诗还 将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不仅以景悦人、以情感 人,而且以理警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人境应该是喧闹的, 车来马往,人声鼎沸,怎么能“地自偏”呢? 原来 只有“心远”心中淡薄才能与世无争,抵制功 名利禄的蛊惑,进而宠辱皆忘,“采菊东篱下,悠 然现南山”。最后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飞鸟相 与还”物与神游! 在忘我的境界星,领悟到 人生的真谛。正如朱光潜所说:“陶诗的特色正 万方数据 第2 期柴树臣等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4 9 是不平不奇,不枯不腴,不质不绮,因为他恰到好 处,适得其中: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它一眼看去,却 是亦平亦奇,亦枯亦腴,亦质亦绮。” 三、桃花源式精神家园的构造 桃花源诗并序代表陶诗的最高成就。其 他诗歌仅仅是对农村现实生活的客观描绘,此诗 则是对理想社会的描摹,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j “仰慕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 起暮中眠”,没有压迫与捐税、人人丰衣足食,整 个社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从这里可以看到 诗人早年心中的桃花源的影子。桃花源诗并 序 是一个幻化了的理想社会,不仅有着优美的 环境( 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淳朴的民俗( 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髻) ,更有着乌托邦式的 理想状态( 相命肆农耕秋熟靡王税,童孺纵 行歌,班白欢游诣) 。孟子的仁政理想社会“黎民 不饥不寒”,但却笼罩着浓厚的等级观念;庄子的 理想世界“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凡夫俗子无法 参考文献: 承受,菲人间圣地;只有陶渊明塑造的理想王国才 是大家心灵的最终归宿。 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 场的时候,往往会想到陶渊明,从他的诗里寻找新 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而这正是陶渊明田 园诗的价值所在。另外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精神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 垒引。 陶渊明的田园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在中国 诗坛上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无论其思想价值还 是艺术价值,都是无人可以比拟的。然而由于当 时门阀观念和美学偏见,陶诗不仅没有得到重视, 反而被视为鄙俗的田家语。长期无人论及。蔚为 大观的文心雕龙 无语道及;钟嵘的诗品也只 将其列人中品;萧统是齐梁问给其最高评价的人, 然而在文选中也只选了八首,远不及谢灵运的 四十首、陆机的五十余首。今天,以历史的眼光来 品味陶渊明的田园诗,发现了他的孤独,也发现了 他的光辉! 1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 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9 8 7 :2 6 5 。 2 韦风娟论陶渊明的境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模式 J 文学遗产,1 9 9 4 ( 2 ) :8 9 3 司马迁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4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 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2 5 杜景华陶渊明传 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 0 0 5 6 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7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Q 5 万方数据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作者:柴树臣, 张立杰, Chai Shuchen, Zhang Lijie 作者单位:柴树臣,Chai Shuchen(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3), 张立杰,Zhang Lijie(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 在显现,陶渊明田园诗的美是田园诗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显现;美是自由的形象,陶渊明在自由的生活中创造了真淳而淡远的田园诗形象;美在创造中,在创 造中成就了陶渊明. 7.期刊论文 秦蔚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6) 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